• 首页
  • 景观
  • 谈资
  • 作者
  • 大讲堂
  • 活动
  • 商城
  • 快速登陆: 
    登录 / 注册
  • 快速登录: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 APP
孙毅博

孙毅博

    责编/图编文章
  • 杭嘉湖
    丝绸自这里产生,也从这里复兴

    早在一个多世纪前,杭嘉湖平原的丝绸已经如同今日最热门的股票一样:热销海外,价格变化无常,而每一次变化,都会牵动全世界的神经。它的品质位居榜首,中国的……

    作者: 聂作平 

  • 从陂湖到桑田
    浙江人在沼泽地里孕育出最顶级的丝绸

    明清以来,这杭嘉湖平原一带发展为全国蚕桑业最发达的地区,诞生于这里的“湖丝”,尤其是“辑里丝”,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此创造的桑基鱼塘、桑……

    作者: 周晴 

  • 杭嘉湖
    丝绸从这里诞生

    太湖流域是典型的水乡泽国,杭嘉湖平原又是太湖流域内地势最低洼、排水最困难者,这种地理环境并不利于植桑养蚕。

  • 曹娥江
    山河织就的千年唐诗之路

    曹娥江流域的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传奇的诗路,有唐一代,数百位诗人在这方弹丸之地留下了一千多首诗篇。是怎样的浩荡山河,扣动了诗人们的心弦?一千多年后,我……

    作者: 弱水 思徽 

  • 苗族
    你的身影如此美丽

    苗族,是我心目中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这不是我说的,是很多或走近苗族、或远望苗族的人说的。中国著名画家乔十光就是说这番话的人之一,他画的苗族少女的漆画……

    作者: 韦荣慧 

  • 潘家园的苗族人
    靠苗族工艺讨生活的北漂草根

    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里,有这样一群苗族人:他们来自大山深处的古老苗寨,却长期居住在北京这个现代化大都市里;他们掌握的唯一“外语”是汉语,却在和世界各……

    作者: 李俊 潘玉珍 

  • 千般姿态,万种风情的苗族

    苗族西迁时每个宗支都置有一个鼓,敲鼓前进以作联络,避免掉队。铜鼓架上的牛角,象征着苗族最早进入农耕和对牛的崇拜。平日里苗女则多穿素装和便装,佩戴的银……

    作者: 陈海汶 

  • 波浪谷
    长满时光纹路的红砂岩峡谷

    拿起一张世界地图,沿着180°经线对折,几乎在美国波浪谷的对称点上,可与其媲美的中国波浪谷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两处波浪谷分别位于北纬37°、东经108°与北纬36°、……

    作者: 何佩泽 

  • 编辑手记:追寻“河神”王同春的足迹

    即便在五原县博物馆这样的机构,我们也没能找到几件王同春的遗物,仅有的两幅老照片还是从别处翻拍的。一个不幸的消息是:王同春的孙子、南开大学的经济学家王……

    作者: 马子雷 

  • 后套:“河神”缔造米粮川

    从1869年至1925年,民间水利家王同春创造了引黄灌溉的传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营,曾经人烟稀少的荒野,渐渐变成了“岁告丰稔,烟火万家”的富庶之地。直到今天……

    作者: 晋南 

  • 13
  • 14
  • 15
  • 16
  • 17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