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于自然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徐征泽 

标签: 纳米比亚   南非共和国   人文照片   往事随风   

大年夜出发,元宵节回国,一个人,16天,这次的南非自然之旅虽然让我不得不放弃了同家人的团聚,但却非常值得。除了拍摄关于自然生态的旅行照片,这次的行程也让我从另一个层面对于生态保护和旅游业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丛林迷踪

除夕之夜,我从上海途经香港飞到约翰内斯堡,再直接乘坐内陆段飞机到达南非东北部的Hoedspruit,之后驱车3小时到达Eco-training营地,开始了之后为期四天的自然生态培训之旅。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类似的训练营。到了营地,满眼绿色,不仅郁郁葱葱,最主要是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吃饭简单,帐篷四周满是蜘蛛,每天4点准时被鸟儿的鸣叫声吵醒,感觉就像是进了鸟类KTV,而且每一个都是麦霸,叫个不停。不过现在想想,还是很怀念那种生态环境的。虽然条件看起来比较艰苦,但是内容很精彩。
到达营地的第二天,我们要进行此次生态训练营的第一个项目,叫做“寻找动物足迹”。我们4点多起床,5点多出发时,天还没亮。在营地空地上,大家被召集起来,简单介绍上午的任务,以及注意事项。迎着日出出发,直接从营地进入丛林,这个时候才知道,我们的营地是没有围栏的,理论上晚上会有动物来做客……
这就是我们的训练师,也是危险动物专业向导Bruce Lawson,他可是有22年野外训练经验的资深动物向导。Bruce戴着南部非洲特色的珠子手环,平时在野外都是一条短裤,但是在脚踝以上有一个保护套,避免在野外草丛中受到蛇类或者昆虫袭击。

一上来,他的专业动作就把大家镇住了——拿出子弹上膛,一排子弹插在皮带上,都是真家伙!这不是开玩笑,因为我们将在克鲁格国家公园步行探索,遇到野生动物是一定的,具体碰到的是温顺的羚羊斑马呢,还是暴躁的公象水牛,或者是狮子猎豹,谁都不知道,所以步行必须要佩枪,而且必须由两个专业动物向导同时带队出发。
Bruce有机会就向我们讲述自然界关于如何找寻动物足迹的方法,比如最常见的找脚印,还有看被动物踏过的野草,还有留下蹭在植物上的泥土,等等。

看到地上有一个类似田螺的壳,Bruce问大家,这为什么在这里啊?我估计有人会举手说“我知道,因为1千万年前,这里是大海,所以留下了海螺的化石。” 错,其实这是被鸟儿带过来的,比如被钳嘴鹳等鹳类吃完扔在这里。

继续前行,Bruce说,在野外行走,不能光看地上,因为很有可能会有危险动物突然在眼前,也不能只看前方,错过了地上很多线索,所以这就是一种经验,一种积累。
动物留在地上的东西或者说线索还是很多的,比如粪便。Bruce找到这么一滩动物粪便,开始给我们解释什么是生态。我们比较疑惑,大便也生态?的确如此,粪便也是生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实我们一般关注的都是哺乳动物或者鸟类,但是对于生态体系来说,最微小最底层的生物才是最庞大,也是最重要的。比如看到这坨大便还非常新鲜,但是里面已经有很多屎壳郎或者昆虫入住其中,趁热滚球,或者消化这坨粪便。虽然这些东西很多人觉得很脏,很微不足道,但是对于生态体系的重要性是很大的。
地上有东西在动,定睛一看,原来是屎壳郎,正在推着战利品往家赶。Bruce告诉我们,像大象粪便这样具有如此丰富内涵的物质不仅仅吸引大型屎壳郎,还有很多小型的屎壳郎以及一些小昆虫早早就钻到粪便内部,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用自己的小刀挑开粪便。看完我点点头,明白了两件事情:第一,生态很多细节需要我们仔细去挖掘了解;第二,如果Bruce用小刀切给你吃肉或者水果,千万别接……

蝎子情缘

在整个训练营中有一天活动项目是跟随南非最著名的蝎子和蜘蛛专家Jonathan Leeming寻找蝎子。当天一早, Jonathan先给我们大致介绍一下蝎子和蜘蛛。Jonathan告诉我们,其实蝎子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首先它们昼伏夜出,和人类生活基本错开;其次蝎子虽然有攻击性,是标准的猎食动物,但是一般不会攻击人类,而是在夜间埋伏猎杀一些无脊椎动物,比如同类蝎子、蟋蟀、蜘蛛等;还有,一般蝎子的毒素不能对人类造成致命伤害,虽然会很痛。总之,在他眼里蝎子就是宠物,和小猫小狗没什么差别。
简单讲解之后,我们出发了,来到距离营地不远处的乱石堆附近。只见Jonathan一个人蹦蹦跳跳,兴奋异常地把一块块大石头掀起来,查看下面是否有蝎子。白天的蝎子并不活跃,Jonathan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翻动石头也相对安全,但要爱上蝎子还真是个体力活儿,毕竟要一块块地搬石头,如果搬不动,岂不是很惨?
最初1个小时里面我学到一个重要的知识,如何在白天识别岩石蝎子窝。在一些大石头之间的天然缝隙前面有很多白色小圈圈,其实就是蝎子吃剩的动物残害,所以那缝隙基本上就是有蝎子居住了。有的石头太大搬不动,但是为了证明里面有蝎子,Jonathan拿来一根小草伸入缝隙,马上就可以感觉到蝎子用大螯夹住了草的另一端,感觉就像是大闸蟹夹住了筷子。
总算找到一个大的岩石蝎子,Jonathan马上拿出容器,将蝎子放进去,然后详细讲解其特性,滔滔不绝像是找到亲人一般。我发现他是很奇怪的一个人,平时不说到蝎子蜘蛛的时候,他就像一个大男孩,闷声不响,一旦给他机会聊到蝎子蜘蛛,他绝对可以说上一天一夜不带停的。中午回到营地,别人吃完饭回房间休息去了,Jonathan依然像一个孩子似地摆弄着自己的玩具。这就是激情吧。
Jonathan温柔地拿起蝎子,放在自己手心,又安抚了几下,果然蝎子如同得到诏令般乖乖呆在那里。接着,他希望我们也能够让他把蝎子放在我们手上,感受一把蝎子的温柔。大家顿时炸开了,不过蝎子还算温顺,甚至将尾巴上的毒针都收了起来,我们也放开了胆子。轮到我时,我一下子觉得蝎子不可怕了,捏着蝎子的尾巴将它拎了起来,就和天牛或者蟋蟀一样,在老外们诧异的眼神中,我一不做二不休把蝎子往嘴里放。老外一阵惊呼,以为我自寻短见,呵呵,我又不是贝爷,还没有到生吃蝎子的地步。
到了晚饭之后,蝎子王告诉我们蝎子课程还没有结束,还要夜色中去寻找蝎子。当时我已经没有什么恐惧感了,只是在思考照片要怎么拍才好,因为光线实在会太暗,而我又没有带三脚架。其实晚上找蝎子比白天容易多了,因为我们有法宝:UV手电筒。蝎子体内有可以发光的β-咔啉化合物,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的照射下,它们发出的光线会变得更明显,这个手电筒如果照在蝎子上,就会呈现荧光色,很容易寻找。
与蝎子接触下来,越是熟悉,也就越不惧怕。“蝎子虽然不被人们喜欢,但是蝎子就是生态中的一部分,和猎豹或者狮子是一样的,在自然界占有自己的位置,事实上它们的历史要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哺乳动物。所以如果你喜欢生态,那就应该喜欢生态环境中的每一个生物,万物。如果你只是钟爱非洲五大动物或者猎食动物,那是很片面的。” 交流过程中,Jonathan的这一番话让我深受触动。

救助速度之王

结束了丛林中的“原始”生活,我来到Kapama私人保护区的Camp Jabulani,要开始享受一下南非豪华的自然之旅了。很多游客一直有一种错误理解就是非洲很贫穷,住宿很差,其实在南非,因为更多的客人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已经有上百年旅游产业的发展经验,所以有很多高级酒店或者私人保护区,其豪华程度和服务质量远远超过我们预期。
除了骑大象,我来到Kapama私人保护区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参观保护区里的Hoedspruit濒危动物保护中心。这个中心也是Camp Jabulani的主人Lente女士创建的,最早始于1990年,主要拯救濒危的猎豹,是一个猎豹救护中心,后来发展成为濒危动物保护中心,这里有珍稀的王猎豹(king cheetah),还有野狗、狮子、地犀鸟、蓝鹭等珍稀动物。
进去参观时,Lente女士正好在。她很和善,应该有50多岁了吧,但是看上去很精神。我们首先来到一个王猎豹的区域,Lente让我离得稍远些,因为这只王猎豹只认她和饲养员。只见她手里拿了一些肉块,王猎豹很乖地在她身边,像一只大猫。

从Lente女士和猎豹的亲密程度可以看出她对于猎豹的执着的爱。王猎豹的斑纹特别深,很容易暴露,不利于捕食,因此在野外生存率不高。Lente女士在这里饲养这些王猎豹孤儿或者在这里出生的小王猎豹,使得这一独特的变种不至于消失。Lente女士曾经尝试将带着追踪器的王猎豹放回野外,但是效果不好,王猎豹无论捕食或者追求配侣都有问题,所以只好在这里。虽然看着这些猎手如今只能呆在笼子里,有点遗憾,但是总比看不到它们要好。不管如何,我还是很敬佩她,她可是拿自己的钱,在保护这个濒危的物种。
Lente女士说,虽然这里的土地都是他们家族的,也有Camp Jabulani这样的高级营地的收入和动物保护中心门票收入,但是相对于保护区开销和这些动物的开销来说还是远远不够。她现在独身一人,准备一直投入,但是总有用完的一天,真心希望有一些赞助或者喜欢的朋友去那里住住玩玩,也算是给这些动物支持。这只名叫Michael的王猎豹就是由意大利一位爱心人士捐助支持的。
除了猎豹,中心还会收容一些其他无法在野外生存的动物,因此每天要消耗大量肉类,但骨头和杂肉怎样才能以最自然的方法处理呢?干脆,中心开辟了一个“秃鹫餐厅”来招待著名的非洲腐食动物秃鹫。

越野车工作人员刚卸下来一堆食物,车子一走,忽的一声,秃鹫包围了。什么叫做“天降奇兵”,就是指这个意思。
终于要参观小猎豹了。只有住在Camp Jabulani的客人才有机会进入这里近距离接触这些小猎豹,否则人太多肯定不好。这里还有两位来自欧洲的美眉,是猎豹项目的学生,她们与培训师早已和几只四个月大的小猎豹打成一片了。
看到我这个新人,小猎豹也很有兴趣。它们很可爱,在我眼中就是大一点的猫。临走时,小家伙跑到门口,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我也舍不得啊,再让它咬我一下吧!

自内而外的环保

在南部非洲的南非和纳米比亚,公共道路状况非常好,所以开车时候不免会开得更快些,不过我在驾驶的时候时不时会注意到道路两边的一些交通标志,告诉驾驶者道路上可能出现的物体,而这些物体或者生物往往令我们看了觉得匪夷所思,不禁会问:这路也太生态了吧,这可是相当于我们省级公路的高速公路,羚羊?大象?
南非有不少农场,所以有时候会有一些牛过马路,还有更“牛”的,那就是“豹出没”的牌子!而在国家公园里面,那就更不用说了,直接上非洲五大的标志了,也就是非洲最凶猛、最难被狩猎、最容易伤人的五种动物:大象、花豹、狮子、犀牛、水牛。不过在非洲看动物不仅只是看非洲五大动物,事实上所有动物都是生态的一部分,都有可能会遇到,就像这个车后贴纸所写的一样:屎壳郎也有道路使用权。
关于生态保护,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从路牌这样的细节以小见大,但从宏观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俯瞰克鲁格国家公园最北部的河流Limpopo,相比东非的稀树草原,这里群山密树,植被保护非常好。虽然目前旅游多多少少会给生态和动物带来影响,但是相对来说,这些影响却能够带来收入,进而可以更好地保护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防护、救助、防盗猎、人工成本等,毕竟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经费。
生态训练营期间,我们来到一个叫做Makuleke的部落。这个世代在这里生活的部落此前由于种种原因土地被抢,上世纪90年代重新分配土地的时候,他们重新争取回自己的土地。如今他们通过生态经济体系使得村落良性发展,依靠克鲁格国家公园收入以及提供的就业机会给村落带来巨大益处。原来一无所有的村落如今发展平稳,大家依靠生态经济都“步入小康”。

所以我还是鼓励更多的人去自然公园观看动物,这也是间接帮助它们。只有有了稳定的旅游收入来源,这个生态经济圈才能得以生存,当地人就可以不必砍树务农或者猎杀动物,而通过从事导游、酒店管理、司机、纪念品等产业生活。这就是良性生态经济圈的基本原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去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重要的是多做,而且要找到有效的方法去做。

看着Makuleke的今天,想想猎豹救助中心的坚持,我感到很欣慰,也对这片土地的明天更加充满了期待。

南非自然之旅行笺

【交通】

北京、上海和香港都有直飞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的航班,抵达约堡后再转乘内陆飞机飞至南非东北部的Hoedspruit,这里也是克鲁格国家公园的南端(克鲁格国家公园面积非常大,南北跨度约400公里)。开车大约三个小时,可到达生态训练营(Eco-training)的大本营。南非自助游比较方便,如果英语较好的话更容易,也可以自己租车旅行,很方便。

【贴士】

南非电压与中国相同都是220伏,不过插座不同,需要准备转换插头。

南非的货币兰特目前在中国国内还无法与人民币兑换,可在抵达南非后在当地银行进行兑换,旅行期间没有花完的兰特也要在南非换成人民币或美元,否则带回国内只能变成“一纸空币”。

南非旅游签证事宜请参阅南非签证申请中心官网,各种费用及注意事项也以官网最新的资料为准:http://www.southafricavac-cn.com/chinese/holiday.html

【自然之旅】

训练营的培训从几天至28天有多种不同类型,根据时间长短所安排的项目和营地也不尽相同,除了文中提到的寻找野生动物足迹和与蝎子的亲密接触之外,还有野外躲避与追踪等有趣的项目。

营区有电力供应,只是客房没有电,房内简单整洁,有独立的卫生间。值得一提的是,营区设有一个自助式的冰柜,放置有各种冰镇的饮料,游客拿取后自觉将明细写于冰柜旁的笔记本上,待到离开营地时结算,价格也并不贵。

训练营有不少项目都是在克鲁格国家公园进行,游客若不想参加训练营,也可在克鲁格国家公园进行参观游览,公园中也有多个不同营地供游客选择。

在南非有很多著名的国家公园和私人保护区,比如这次我去的克鲁格国家公园,还有Kapama私人保护区,以及很有名的Mala Mala私人保护区,在那里看动物都是非常成熟的,有各种层次住宿提供,好到私人营地帐篷,比如Camp Jabulani,便宜的也有简单的帐篷或者车顶帐篷。

生态训练营官网:http://www.ecotraining.co.za

克鲁格国家公园官网:http://www.krugerpark.co.za

Hoedspruit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官网:http://www.hesc.co.za

通过以上三处官网,游客可以查阅到十分详细的项目安排,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计划,进行预订。

私人保护区在南非很普遍,白人拥有土地,世代相传,引入动物,建立私人保护区,其实和国家公园环境差不多,只要你预定私人保护区里面的住宿,就可以进入保护区看动物,相比国家公园来说游客少些,看到动物几率高些。

作为游客,基本的规范是要最大限度减少对于动物的影响,比如禁止喂食,禁止离动物太近,尽量不使用闪关灯,不喧哗吵闹,不穿着鲜艳的衣服,不破坏植物和动物环境等。同时,游客个人也要做好防晒工作,昼夜温差较大,注意增添衣物。

摄影师简介

徐征泽,野生动物摄影师。爱好摄影和旅游多年,在摄影过程中不断感受大自然的激情和野性,体会动物世界的奇妙,用相机真实记录、传播,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大自然野生动物世界的魅力,并一起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摄影师手记

当我将拍摄到的野生动物照片发到网上时,也曾遇到过质疑,认为像我这样“罪恶的摄影师”是在“打着旅游摄影的幌子”干扰着动物,干扰着自然。我本应该一笑了之,但仔细想来,却觉得应该让更多的朋友在这方面有更多的了解。

首先我是希望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拍摄野生动物并不是为了炫耀,更没有想过要赚大钱,最真实的想法就是喜欢,喜欢按下快门记录那一张张精彩动物世界照片的瞬间,同时更重要的是感觉自己有这个使命和能力去通过影像保护自然。

能做多少做多少,可能不是直接地去参与环保计划,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我的影像让更多人欣赏美好的自然和野生动物环境,进而能够去懂得珍惜保护,或者告诉下一代这些美好的动物其实应该生活在野外,而不是动物园里的,那我的使命就足够了。我会为这个使命而奋斗,我辞去了较好的工作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旅游只是一个实现的手段而已,也可以称之为工作,如果你觉得我有资格成为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的话。

责任编辑 / 徐国荣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