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羽绒进行到底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3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宋歌 

标签: 其他照片   

羽绒,一种采集自水禽腹部的细小绒毛,能够阻隔空气的千万个细小气孔成就了它史上最强悍保暖材料的地位。从城市街头到高山荒野,冬天的人类无比依赖它。

然而,虽然就隔着“一层秋衣”的距离,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它长什么样儿?如何辨别真假?户外旅行又该如何选择吗?

如果不知道,那就赶快跟随我们来参悟一下吧!

玩家:曹俊

身份:登山家。现任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北大地理系硕士,北大山鹰社首批队员、山鹰社第二任社长,曾成功抵达南北极点,并多次带队踏足雪山之巅。

经验谈:我经常在高海拔或者极寒地区攀登,所以,一件好的羽绒服和羽绒睡袋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登山时我会准备两件羽绒服,一件薄的,一件厚的。在海拔6000米以下,我基本就是穿薄的,它的好处是轻便,同时在行进的过程中不妨碍运动,如果温度降低,我会在外面套一件冲锋衣,此时轻薄羽绒服就相当于一个内胆。到了海拔六七千米以上,温度较低时,就该换厚羽绒服了,此外还有连体羽绒服。

选择睡袋,最主要的指标就是温标,一般在睡袋的标签上都会标明,有舒适温标、限制温标和极限温标三档。舒适温标,顾名思义就是在此温度范围内会达到舒适的状态;限制温标是一个警告温度,使用环境最好不要低于这个温度;但是总会有意外情况发生,当天气突变,温度骤降时,有可能触及极限温标,此时意味着,这条睡袋可能你盖着会有些冷,但还不至于被冻坏。选择时还是要重点考虑舒适温标。我举个例子,比如慕士塔格峰是海拔7500米,我会选择舒适温标在零下20℃-25℃的睡袋,它的限制温标会相应在28℃-30℃。

从技术和质量来看,市面上的羽绒制品差别都不是太大。除了看含绒量和蓬松度之外,面料以及一些巧妙的细节设计也可以考虑进来。

玩家:沐雨

身份:资深徒步达人。知名户外领队,常年游走于川滇藏山区,同时迷恋滑雪和探洞。

经验谈:像我一样喜欢徒步、骑车的旅行者,一般会穿得尽量简单利索。出去徒步时,如果当地气温在零度以下时,我一般会准备这样几件衣服:功能性排汗内衣或运动衣、软壳、防风衣裤、羽绒背心和羽绒服。

徒步的时候,上身两件足以。羽绒服其实是为了早晚准备的。贴身的衣服加一件羽绒服,比起又是冲锋衣和厚抓绒衣来说,要轻便许多,保暖性也更好。如果你喜欢摄影,拍日照金山或夜晚的银河星轨,那羽绒服更是必须要准备的。当别人都在跳脚取暖时,你就可以怡然自得地专注在取景框前了。

如果行程涉及到3000米海拔的环境,或者是11月-3月间在西部、北方地区旅行,在行李箱里放进一件可以压缩的轻型羽绒服会非常有用。

玩家:谢谢和菜菜

身份:环球旅行者。2011年,二人花费10个月、4万元穿越亚洲18国,著有旅行畅销书《走吧,为了爱》,至今已游历七大洲40多个国家。

经验谈:轻型羽绒服是我们的大爱!在过去两年的亚洲、美洲的长途旅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轻薄羽绒服是多么实用。几个月的旅行所需的全部物品都要装在一个大背包中,所以节省空间和重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带一件可以压缩成饭盒大小的轻薄羽绒服,在温差较大的地区,早晚可以套在短袖外面当外套,重量又比抓绒和软壳轻很多;到了海拔比较高的山区,在羽绒外多加一件衣服就可以。

在品牌和种类的选择上,我们没有过多的追求,如果不去极端环境,其实经济实惠的基本款就够用了。我们一路就穿着一件三百来块的城市轻型羽绒服,完全够用了,其实在南极,菜菜都一直穿着它。

解密羽绒

羽绒是从哪里来的?从字面可以判断,它是来自禽类或鸟类身上的毛,而绿头鸭和白鹅是最常见的选择。为什么不是鸡呢?因为鸡不会游水,它的羽毛不如鸭和鹅这类水禽保温。

鸭和鹅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

羽绒成分的检验

当羽绒从鹅和鸭的肚子上来到生产车间前,要经过严格的检验。这是决定一件羽绒服品质的关键所在。

首先,是对羽绒原料的检验,研究人员会分析羽绒的成分是否符合标准的绒含量。

蓬松度实验

接下来,还要进行蓬松度实验,检测蓬松度是否合格。蓬松度和含绒量越高,羽绒的保暖性更好。

你必须知道的10个问题

深入了解了羽绒的拣选和生产过程后,你可能还是会摸摸脑袋,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吧。下面10个问题,将为你全方位的答疑解惑。

受访者:王虎,天石户外市场部经理,资深户外玩家。

问题一:羽绒为什么保暖?

答:简单地说,羽绒通过绒朵(绒子)复杂多分枝的结构来阻止空气的对流来实现保暖。热量传递的主要三个方式:接触传导、辐射、对流。在生活环境中,人体散热效果最大的是对流,在相同条件下,含绒量越高,阻止对流的效果越好,因此也越保暖。

问题二:什么是蓬松度和含绒量?

答:蓬松度和含绒量是羽绒制品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用来判断羽绒品质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羽绒比其他常用保暖材料更优秀的地方在于重量和压缩体积。羽绒的品质越高,相同保暖性下,重量越轻,压缩体积越小。同样150克羽绒, 95%、900蓬松度的羽绒保暖性要高于80%、800p 的羽绒。 相同重量下,高品质羽绒保暖性要超过中等品质羽绒一倍,甚至几倍。

通常,专业户外品牌都会在材料说明上标注含绒量,而蓬松度也会在产品的详细指标中说明。蓬松度越高,总重量越小,压缩体积也越小。

通常含绒量会影响蓬松度,含绒量越高,蓬松度也越高。例如蓬松度为900的羽绒,一般是90%以上的含绒量,目前市场上能看到的产品,含绒量为70%的羽绒出现900蓬松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含绒量为90%的羽绒蓬松度只有700蓬也建议大家在心里打一个问号。

问题三:羽绒制品越厚越暖和么?

答: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也不科学。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在填充相同羽绒的情况下,厚度越大,保暖性越好。

保暖程度(热阻)= 填充材料(热阻率)* 厚度(传导距离)

大家都知道,冬天金属比砖冷,砖比木头冷,这就是不同材料的热阻率不同。高品质羽绒的热阻率比低品质羽绒的热阻率要高。另外,风寒效应也是影响保暖程度的重要参数。

通常,羽绒制成品会检测CLO (克洛)值来描述保暖程度,选购时可以作为参考,CLO值越高越保暖。

问题四:羽绒的透气性如何?

答:这个问题有一点不准确。除了少数在极恶劣环境下使用的羽绒服,比如登8000米级雪山的连体羽绒服和探险级羽绒服,常规使用时透气性这个问题几乎可以忽略。

问题五:在家就能鉴别蓬松度和含绒量这两个参数的真伪吗?

答:一般,正规品牌在羽绒采购时,都会在实验室中对这两项指标做检验。但是,消费者购买的时候,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办?

有个小窍门可以给大家参考。将两件羽绒服放在一起,同时用手攥紧住袖子再同时松开,恢复蓬松速度最快的,蓬松度就越高,它的保暖性也更好。

当然,这个方法只能供参考,蓬松度还受到湿度、温度的影响,刚从压缩袋里拿出来的羽绒服和一件挂着的羽绒服蓬松度是不一样的。

平时穿着使用后,最好晒一下再收进柜子,这样可以更好地保养羽绒。

问题六:如何选择户外活动需要的羽绒服?

答:在选择羽绒服和羽绒睡袋之前,需要明确自己需要这件羽绒制品来做什么。比如你可能打算去攀登一座6000米级别的雪山,或者仅仅是在冬季穿越丛林,又或者自驾318国道或是城市游走……你需要根据你的活动类型来选择不同的装备。有一些经验可供参考,比如去城市周边徒步,需要考虑城市热岛效应,而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会下降6度。

问题七:选择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可以重点参考这些因素:A、保暖程度 B、价格 C、重量 D、压缩体积 E、耐磨性能 F、漂亮 G、适合活动的功能细节设计

羽绒制品首先考虑的因素应该是保暖程度,而蓬松度和含绒量又是决定是否保暖的两个关键指标。我们通常按照填充高品质羽绒的重量作为区分标准。同为700蓬松度以上的羽绒服,300克以上填充可以适合华北、内蒙古、新疆和东北大部分地区寒冷的冬季;而150克以上的填充量则适合这些区域海拔较低的地区。另外,还需要参考当地的实时温度和风的大小。

此外,从B到G各项参数,我们要根据要前往的户外环境和运动量来考量。如果是登山,当然是压缩体积越小,重量越轻越好。自助旅行也是如此,在城市中游走,一个压缩体积只有咖啡杯大小的羽绒服和一个电饭煲大小的毛衣哪个更方便,就不必多说了。如果是自驾,就不用考虑那么多的重量问题。如果在树林里穿行,在岩石上摸爬就需要更多的考虑耐磨性能,选择有防刮耐磨的面料和关键部位有耐磨设计的制品。

当然,羽绒品质越高,价格也就越贵。

(感谢天津天石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协助采访拍摄)

责任编辑 / 宋歌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