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达吉岭寺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区 作者: 也夫0078 

标签: 萨嘎县   世事杂谈   文化苦旅   

昔日达吉岭寺中的“昔日”是寺庙的名称,“达吉岭”是地名。昔日达吉岭寺位于萨嘎县达吉岭乡,219国道仲巴到帕羊的途中,离萨嘎县城大约45公里。该寺建于四世达赖期间,属于格鲁派寺庙,一度曾经是拉萨小昭寺的分属寺庙,历任主持都是由小昭寺委派。

车辆在一片广袤的无人区中行走,突然头车转向,离开公路驶向一段长长的漫坡土路,直觉告诉我们领队可能会引导我们去一个有味道的地方。果然,车辆在山坡上拐了一个弯后,停在一块高地上,眼前出现了一座残破的建筑,这就是昔日达吉岭寺。

昔日达吉岭寺占地面积很大,现在这里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座小型的寺庙、一片倒塌的僧舍和一组尽显沧桑的灵塔群。车辆停在寺庙门口,我们沿着小路来到灵塔群旁,一座座大小不一的灵塔高低错落,周边堆满了玛尼石。

站在这里视野极为开阔,那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它静静地从我们眼前流过,闪着晶莹的光逶迤远行并渐渐消失在群山之中。据说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看到远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不绝的雪山,遗憾的是此时天公不作美,厚重的云层遮挡了我们的视线。

昔日达吉岭寺的灵塔群占据了整个寺庙视野最为开阔的地方,灵塔是安置圆寂高僧骨灰或肉身的地方,在西藏只有那些转世活佛才有资格使用灵塔葬。

当那些得道高僧圆寂后,通常会用特殊方式将其肉身进行处理,然后封于灵塔之内。灵塔由塔座、塔瓶、塔刹三部分组成,通常高僧、活佛的遗体保存于灵塔的塔瓶之中。这种葬俗形式,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生命之轮”从出世、在世、死亡、精神升华,再出世……的永无穷尽的轮回。

当佛教传入之前,西藏地区就有土、水、火、高空等葬俗形式。这几种葬俗的流行,实际上与印度佛教“四界”之说相契合。所谓四界,即指土、火、水、空。古印度认为四界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人的身体也是物质,因此这四种丧葬形式是将死者遗体归于自然、还其本源。

佛教传入西藏后,藏传佛教僧侣们认为:人的身体只不过是一种外壳而已,其意义和价值如同一套破旧的衣服。如果人寿终正寝,其体肤已经不再适于精神运用,不堪再作为佛法进修之用就该弃置。之前,高原地区的葬俗均不保存遗体,而是采用土、水、天、火的方式将尸体加以处理。而佛教兴盛之后,逐渐出现了对现世活佛的偶像崇拜,认为活佛的寿命无边无际、威力无限,由此导致了对活佛肉体的直接崇拜。为适应这种偶像崇拜的心理要求,便出现了对涅盘后活佛的肉身施行保存的制度。

肉身的保存实际上是藏族社会物质和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一具肉身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大体可分为防腐、干燥处理、装金修饰三步骤。首先将遗体加以洗涤,不动一刀一剪从特殊孔道取出体内的脏器,然后用藏地出产的沼盐吸收体内水分,还要用檀香粉、香料、漆液、药物以及高原特有的植物进行处理。防腐处理过的遗体再由金匠进行装金修饰,用轻薄柔软的金铂层层附于遗体上,其工艺细致到每一褶皱、每一个线条都充分得以体现。经过这样制作出的肉身,栩栩如生宛如生前。

由于西藏高原在地理上处于一个非常独立的位置,这里的文化较少受到外界的影响或者影响较小,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西藏文化延续了一条非常独立的发展脉络。就西藏的佛教而言,他们独特地创立了活佛转世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门独特的学科体系。可以说活佛肉身的制作,体现着藏族人民在解剖学、生理学、化学、药物学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时在雕塑、冶金的高超技艺也得到了充分展示。因此说,转世活佛的肉身保存技艺,无论是从医学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工艺美术角度来说,都体现出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苍茫的雪域高原之上,寺庙多如繁星。

小寺庙依然有大感觉。昔日达吉岭寺在我们的行程中仅仅是匆匆而过,当我们站在这里向远方眺望之际,一种苍茫而灵异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荒芜人烟的山岗上这座小小的寺庙让我解读出信仰的力量,或许这就是高原人类的精神支柱,凭借这些精神层面的支撑,他们世世代代地顽强生活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