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变成更好的自己,我与《中国国家地理》相遇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2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吴贤德 

标签:

编辑的话:60后的读者:爱学习的他被《中国国家地理》丰富而有趣的内容深深吸引,一个不断突破自己、天天向上的人手边怎能没一本《中国国家地理》呢?愿这名忠实读者在《中国国家地理》的陪伴下,变成更好的自己。
吴贤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不仅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忠实读者,也是‘中国国家地理网’一位老网民,如果没记错的话,‘中国国家地理网’开通后不久,我已是贵网站注册网友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6期“大遗产专辑”内页插图。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6期“大遗产专辑”封面。

我是一名来自豫南大別山下,固始县一个偏僻乡村的农民工,说句不怕丢人话,我虽然是一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但我是个不甘落后、积极拼命、上进学习的人。1991年我辞去家乡的工作外出打工,从农民到乡村投递员、通讯组长,现为固始县总工会外出务工人员务工联合会驻郑州农民工维权中心副主任,是一名自由撰稿人、评论员、摄影师。

工作之余,我有“两大”爱好:

一、利用业余时间,我发奋拼命读书和学习,想多掌握一些文学知识和文字写作功底,写一些新闻作品与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1982年以来,我写的2000多篇新闻和文学作品,不但见诸于全国各地报端,我也从一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变成了一名新闻记者、摄影师。

二、我被朋友称为“拼命三郎”,除了学习和拼命写作新闻和文学作品,青年时代在家乡工作时,2001年,喜爱摄影的我心中又突发奇想,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学一门新的技术知识——摄影。于是,我便怀揣平时和妻子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00多元钱到郑州二手市场,买回一部二手数码照相机和摄影知识书籍,从此,我便喜爱上学习摄影。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7年1期“吉祥中国”内页插图。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7年1期“吉祥中国”封面。

说起我与《中国国家地理》结缘,还得从2004年说起。某天,我骑车路过郑州街头的一个报刊零售亭时,发现该书报零售亭外,摆满的书摊上,有份《中国国家地理》“大遗产专辑”,于是便无意中把她买了回去,回家仔细一看,觉得书中文字内容丰富多彩,图片内容多姿多彩。看着丰富的文字和图片作品,心中为之一亮,这本书不仅可以让自己学习到世界地理知识和文化遗产,也能够让自己学习和欣赏到各位老师们更多的摄影作品。从此便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便爱上了这份杂志。从那时起,我便与该书报零售亭老板“私订协议”,并交10元钱购书押金,每当她书报亭新的一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进来,都必须给我留下一份。

可惜的是,由于自己是个打工者,十几年来,随着郑州市城中村逐步扩大改造,我的租房不断搬迁,而我积攒购的心爱之物——《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也在一次次搬家中一份份“消失”。2013年6月,当我们家再次面临搬迁前,我从几百份杂志中,精心挑选了几份自己认为内容比较好的几份保留在身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笔者不仅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忠实读者,也是“中国国家地理网”一位老网民,如果笔者没记错的话,在“中国国家地理网”开通后不久笔者已是贵网站注册网友了。

在《中国国家地理》迎来65周岁之际,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位忠实读者,祝《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全体编辑老师和全国读者共同努力下越办越好,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受到全国乃世界地理爱好者和摄影师喜爱!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