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线面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7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卢范经 

标签: 风土人情   

线面是福建福州传统的汉族面食。采优质面粉加盐等辅助料精制而成,色泽洁白,线条细匀,质地柔润,落汤不糊,香爽可口。 因福州汉族民间传说线面是九天玄女指点创制的,所以福州的线面工人拜九天玄女为“制面始祖”,家里供奉九天玄女神像。

我们到福州工作十多年了,经常吃福州特产——线面,但就不知道线面怎么做出来的?妻如是说。于是朋友相约,我和妻、小游、老郭四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前往闽侯上街厚美村参观、拍照。

在福州,线面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是福州的传统名食,是福州吃文化的象征。结婚订亲,男方要送女家喜面;孩子出生,亲朋好友要送鸡蛋面;老人祝寿,年轻小辈要送寿面;女性月子,要吃茶油、蛋酒、鸡汤面;大年初一吃线面,祝福来年平安顺利;外出远行吃线面,庆贺一路平安归来;远行回家吃线面,以示圆满顺利完成;结婚吃线面图—团和气,生日吃线面图寿命绵长,坐月子吃线面图益予肠胃。

福州线面,以精粉或专有面粉为原料,辅以盐、薯粉、生油、鸡蛋等佐料,历时10小时手工制作,经和面、揉条、松条、串面、拉面、晾晒等7道工序而成,拉面长度达到190厘米,细度0.6至0.7毫米,能用半公斤的面粉,拉成直径在半毫米以内,长度6米左右的线面近1000根,连接起来长达6公里,可以说是“面粉纤维”了。每100公斤面粉可制作线面120公斤左右。线面为圆形截面,挽面时在面头扎上红线。有直径在0.7毫米以内的稍粗特线面和直径在0.6毫米以内的较细“面尾”两种,品种有银丝线面、鸡蛋线面、龙须线面和线尾面。

福州线面生产,始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民间流传是王母娘娘的女儿九天玄女为给母亲贺寿,煞费苦心用自己智慧和灵巧的手,精制了细如丝、长如发的线面作为礼物,祝愿母亲长寿。传说是九天玄女指点因家贫男人出洋谋生和年迈婆婆相依为命的妻子林氏制作线面方法,所以福州线面工人家里都供奉着九天玄女的神像,左联写着“金梭玉帛”,右联写着“牵丝如缕”,横额是“巧夺天工”。

福州线面具有煮时不糊,柔韧滑润,嚼不粘齿,牵丝缕缕的特点。宋代诗人黄庭坚《过土山寨诗》里的“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玉簪横”,说的就是线面。线面的煮食方便简单,一是高汤线面,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煮一二分钟,待线面上浮后捞起,一抖水间盛入碗内,倾下早就炖好的羊肉、番鸭肉、上排等高汤,调些福州老酒、葱花等,福州人管这叫高汤泡面,一个泡字,活龙活现。线面在高汤中不乱不糊,一筷拈起,牵丝挂缕,咬上一口,柔韧滑润,带起高汤原汁原味的鲜美,怎一个好字了得。二是凉拌线面,煮法相同,但捞起后不放佐料,只调以适量的茶油、红酒等风味独特,常年食用可以调理慢性胃炎。

福州的线面制作分布在福州周围的闽侯县,都是家庭手工作坊(现在有制面机,不如手工线面)。最好的线面出在闽侯上街厚美村,福州线面是福州民间的传统食品,年产量达1200万斤,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福州线面以其精湛的制作技术,美妙的滋味,远销东南亚各地。所以福州线面可以有组织的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其制作场景美妙、壮观,又可以开辟为有福州特色的摄影基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