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奇俗——“板凳龙”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6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卢范经 

标签: 风土人情   

福建省漳平市新桥镇举行板凳龙出游活动,当地村民们以舞龙的方式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月18日我和妻开车回福建省漳平市新桥镇老家,途中听说云墩村今晚有舞“板凳龙”,机会难得,到新桥镇后我们就直接前往云墩村拍摄“板凳龙”。

制作好的龙头龙尾放在村里的宗祠里。

“板凳龙”相传源于明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村民们以舞龙的方式祈福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和谐平安。

夜幕降临前由村里的长者们将供奉在宗祠里的龙头和龙尾请出、上灯,抬到指定地点连接。

“板凳龙”是用板凳翻过来,用竹片捆绑成错落有致的龙体、插上竹杆、扎上灯笼、糊上五颜六色的仙纸等花灯堆成,耗时半月左右,村中每户一节,巧妇们会互相较劲装饰骋美龙身,最多一节装起来花费一千多元,而龙头和龙尾是由村里技艺精湛的老艺人们来制作。

师傅正在为“板凳龙”装“眼珠”。

每年制作的“板凳龙”一般舞三次,分别是正月初五晚上、正月十三晚上、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第一次是在自己的村里舞、第二次是附近乡村和厂矿企业、第三次政府、街道、中学,三次中为第三次的闹元宵节最为热闹,当然了特殊情况也有增加的。

抬到指定地点的龙头后面一节。

“板凳龙”龙头和龙尾各三节,而龙身是由村子的大小和村民的参与热情决定,多则一百五六、少则也有四五十,每节2.3米,长时300多米,舞龙时每节要4—5人加上龙头龙尾以及敲锣打鼓等人员少则四五百人、多则上千共舞一龙、外加制作和后勤服务人员、可以说是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每节至少要同时点上15—20根蜡烛,整条龙除了龙头的龙灯是用电池外,其他全部用蜡烛照明,单蜡烛一项每晚就要花费一万多元。

看到摄影师在拍照村民很高兴。

民间民俗活动“板凳龙”或叫“花灯龙”、“彩灯龙”,出龙时,村民们开始放焰火、鞭炮,舞龙手们都是当地百里挑一的壮汉。舞龙时,前有大红灯笼开道,后有五彩旗幡拥随,鼓乐喧天,长号动地。

“板凳龙”出游时,每户抬出龙身、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完整的游龙,头带红帽、腰系红绳、身穿黄衣,大红灯笼开道,后有五彩旗幡拥随,蔚为壮观,花绽放夜空,游龙点亮人间,通体透明、流光溢彩的长龙穿行于乡村街道,时而似游龙嬉水,排成一字长蛇,而似蛟龙出海,威猛锐不可挡。

迎接龙头然后按顺序连接起来。
村民按顺序连接起来。
村民正在用红带子绑紧小腿,以防止跑动太久腿肚子下锤。
在指定地点舞龙头的村民,在龙头前合影留恋。
村民房前摆着板凳花灯,并合影留恋。
整条龙除了龙头的龙灯是用电池外,其他全部用蜡烛照明,在为龙点上蜡烛,热情的老太太与少女不断的要将刚刚从龙身上换下的蜡烛赠予摄影师,据说那能给人带来好运。

龙头龙尾制作好后放在村里的宗祠里,夜幕降临前由村里的长者们将供奉在宗祠里的龙头和龙尾请出、上灯,各家各户的龙身抬到指定地点,首尾相连、点上蜡烛,顿时板凳龙灯火通红,出游时火铳开道、鸣锣喧天、鞭炮齐鸣,板凳龙绕宗祠一圈后开始环村子出游,穿梭在村头巷尾的板凳龙,通过拉、推、挤、顶等动作,使板凳龙上演“蛟龙出海”、左右摆动,好不热闹。而每到一处百姓家门口,龙身随即起舞,老百姓设案祭拜、鸣放鞭炮,接龙接福。

“板凳龙”是新桥镇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历史悠久,这是一种汉族舞龙舞蹈。新桥镇有西埔村和云墩村舞龙习俗,但由于制做费时费工费钱,舞起来难度又大,因此并非每年举办,记忆中参与过一次看过三次,2009年西埔村的龙共150余节、350多米长、1300人参与,场面壮观,2015、2016年云墩村连续两年舞龙,预计明年还会继续。

放火铳
火铳开道
由一块块板凳板相连而成,每一块板上扎着花灯。
几百人人共舞一龙,声势浩大,场面煞是壮观。
拉、推、挤、顶是板凳龙在游行过程中常出现的环节。
穿梭在村头巷尾的板凳龙,时而“蛟龙出海”。
福建省漳平市新桥镇举行板凳龙出游活动,当地村民们以舞龙的方式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流光溢彩的巨龙,既舞出了数十代人的甘与苦,也舞出了男子汉们的威武和骄傲。板凳龙每到一地都是人山人海,欢呼鼎沸。
当板凳龙游到家门口时,家家户户以烟花、爆竹、“踏红”来迎接,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人才兴旺、和谐平安。
板凳龙的龙身是几十乃至上百档形似板凳的木板连接而成,每个板凳上均装有彩色灯笼。
龙鼓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