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寺:拥有30余座子寺的宁玛派母寺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7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龙仁青 

标签:

位于龙羊峡地区的当家寺,是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的宁玛派(红教)的寺院,历史上曾受到朝廷赐封,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宁玛派诸寺之母。依托当家寺形成的寺院体系,不仅在如今的共和县和贵德县一带保存着规模宏大的殿堂建筑,还传承着神秘迷人的宗教文化魅力。作家龙仁青深入考察,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佛教故事。

有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的龙羊峡水电站建成后,截流的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一泓湖泊,宽阔的湖水碧波荡漾,倒映着蓝天白云,倒映着岸畔的峰峦,而这些峰峦,层层叠叠地逶迤着,原始古拙,千姿百态。一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当家寺就置身于这样一片湖光山色之中,成为了这独特景观中的景观,与这片山水自然浑然一体,又显出意蕴深厚独具魅力的人文气质。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的,宁玛意为“古旧”,由于该派的僧人都穿戴红衣红帽,所以也被称为红教。宁玛派形成于公元11世纪,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教派。宁玛派的当家寺作为莲花生大师入藏弘法的圣地,是郭密部落乃至整个藏区具有深远影响的寺院之一。

当家寺的诞生和一世活佛的传奇

在去当家寺之前,我先去拜访了当家寺寺主、五世当家活佛更藏班玛南杰,他也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聊及自己的寺院,更藏班玛南杰活佛兴趣盎然,他向我说起了有关这座寺院的一则神奇故事。

“这座寺院还没有建成之前,莲花生大师就来过这里!”他说。

龙羊峡北侧,三面群山环抱的高地上,伫立着一座色彩艳丽的寺院,这就是当家寺,藏语称“当家桑俄却阔林”,意即密宗法轮洲,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是一座元代藏式歇山顶建筑,寺院选址寓意日月同辉。 绘图/张丽佳
当家寺寺主、五世当家活佛更藏班玛南杰

这个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一千多年前,还是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莲花生大师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来到西藏弘传佛法,闲暇之余,他游历四方,来到了如今当家寺所在的龙羊峡库区。当他看到这里山水绝美,碧绿的黄河穿行在层峦叠嶂的土林之中,构成一幅大美的自然景画,便感叹道:“这里当有一座寺院!”于是,他找到一块可以建造寺院的绝佳位置,并在一块石头上留下了自己的足印,说:“有缘者必当慧眼得见这块石头,并在此上筑成一座寺院!”

莲花生大师留下足印便离开了这里。那时,他在西藏创建的桑耶寺已经建成,开始弘传佛法,并专门组织翻译大师,把大量佛经翻译成了藏文。时间在不动声色中悄然流逝,一晃,千年过去。这里除了这绮丽的山水和与山水一样绮丽的传说,也就只有一个不知名的游方僧人建成的一座僧庐,人们把这片地方叫“当家日朝”,意思是当家山野中的静修之地,却一直没有建成一座寺院。

黄河以“逝者如斯”的姿态流向远方,岁月荏苒,在不断交替的寒暑冷暖中周而复始。

千百年间,开始在西藏盛行的佛教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的格局,除了莲花生大师从他的故乡带来的佛法,与西藏当地的原始苯教相融合,形成了“宁玛派”,依据不同的学说和传承方式,还形成了诸多其他教派,这些教派都无一例外地融入了雪域藏地的原始文化和早期的自然崇拜。从离当家日朝不远的湟水流域走出去的宗喀巴大师,在西藏创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在民间也被称作“赛玛派”——这是针对“宁玛派”而言的,“宁玛”,在藏语里是“老”的意思,而“赛玛”则是“新”的意思。那时候,格鲁派在西藏发展迅速,已经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

公元1705年,一个7岁的孩童被父母送到了当家日朝,跟随正在这里修行的班丹嘉措大师学习藏文拼读。从这位大师口中,这个7岁的孩子第一次听到了有关莲花生大师曾经来过这里,并且在一块石头上留下了自己的足印的传说,也第一次听到了一个叫洛桑扎巴的年轻人,从离这儿不远的湟水流域走出去,在西藏修习佛法,如今已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被人们尊为宗喀巴——湟水岸畔之人的传奇历史。

“那么那块石头呢?”孩童曾经这样好奇地问经师。

“只有有缘之人才会发现它,并且要在石头所在的地方修成一座寺院!”经师答道。

后来,这位孩童成长为少年,他离开当家日朝,离开自己的经师,去了夏琼寺——这里也是宗喀巴大师最早剃度入寺,最后踏上去往西藏求法的出发地,15岁时,他也离开夏琼寺,远赴西藏去修习佛法。也就是说,他走了一条与当年的宗喀巴大师惊人相似的道路。到了西藏,他四处游历、求学,先后到了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修习——这些寺院,则是宗喀巴大师和他的弟子们创建的。在桑普乃妥寺,这位少年还通过辩经,获得噶具巴——精通十部大论者的称号。而这一切,又是与宗喀巴大师的经历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历经了这一切,在他30岁时,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么多年过去,儿时他从自己的经师口中听来的那则故事一直铭记在他的心里,回响在他的耳畔。他想找到那块石头,成为故事里的那个有缘之人。

正在瓦里关山进行佛事活动的当家寺僧人和信众

他便是第一世当家活佛更藏年智嘉措。

“他来到故乡,每天每天,一直在这山水之间游走,希望找到那块石头。”更藏班玛南杰活佛说。

有一天,一世当家活佛在山水间游走,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阴云密布,下起了大雨。一世活佛便躲在土林中的一块石崖下避雨,忽然发现一朵彩云一直高悬在空中,遮盖住了大地上的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投下了一块彩色的云影。活佛十分好奇,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便急忙走出石崖下,不顾猛烈的风雨,径直向那块地方走去。

一世当家活佛就这样发现了留有莲花生大师足印的那块石头,这块石头显露出自己的颜面,复又沉入了地下,掩藏起了自己高贵的尊容。一世当家活佛激动万分,他知道,他真的成了故事中的那个有缘之人。

依据宁玛派寺院的传统,当家寺大殿正中供奉的是莲花生大师。摄影/陈旭

如此,有关这块石头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并且衍生出了新的内容。

一世当家活佛发现了莲花生留下足印的石头,急忙从附近的白海螺山——如今是寺院的后山——采集了许多白海螺般圣洁的白石头,在发现镶嵌着莲花生大师足印的石头的地上做了记号。就在他做记号的时刻,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五大护法神忽然现身在彩云之中,慈眉善目地注视着他。一世活佛见状,急忙倒地跪拜,心里却存了一些疑惑。自从他去了夏琼寺,学成后又赴西藏求法,这一路学的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理论学说,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格鲁派信徒,与宁玛派并没有达成多少妙果法缘,但是眼前的这种情形让他冥冥之中洞见了寺院的未来。

就这样,在莲花生大师留下足印的地方,一座寺院破土动工了,并在当地贵族王爷的资助与支持下,逐渐建成壮大起来。

寺名“当家”,在藏语里是一个象声词。据说,在寺院建成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包,每每踏上这座小山包,山包下就会传出各种声音,那声音恰似寺院法会期间吹响的法号声、海螺声、击出的鼓乐声,喧闹而又庄严,充满了佛教才会有的神圣和肃穆,就像是在底层深处掩藏着一座寺院,而这座寺院,正在举办一个隆重的佛事活动一般。人们就根据这种声音,给寺院取名为当家,意思是佛法的喧响,抑或是喧响的佛音。

母寺的形成和历世活佛的传承

更藏班玛南杰活佛是这个活佛系统的第五世活佛,但他给我提供的一份有关这个活佛系统的藏文资料,却显示他是这个活佛系统的第十二世活佛。我正在疑惑同一个活佛系统缘何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时,更藏班玛南杰活佛给我做了这样的解释,他说:“转世,依照藏传佛教理论,是一个无始无终绵延不绝的生命轮回体系,所以,我们这个转世系统也可以上溯到更加久远的过去。说我是第十二世,是依照我们这个活佛体系在生命轮回中的一种一脉相承,说我是第五世,是因为当家寺的创立者更藏年智嘉措活佛,曾获得过额尔德尼的名号,还是安多七大‘嘉措’活佛中的一位,从寺院的传承上,他是第一世,我是第五世。”

更藏班玛南杰活佛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年幼时,他在青海果洛多旦寺出家为僧,28岁时,被认定为四世当家活佛更藏让卓的转世,1994年迎请至当家寺坐床。说起他的第一世前世活佛,更藏班玛南杰活佛的眼睛里充满了崇敬和虔诚之情。

依照更藏班玛南杰活佛提供的藏文资料,在藏族历史上声名显赫,被视为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祖师的唐东杰布也在这个活佛转世系统之中。更藏班玛南杰活佛便特地向我聊起了唐东杰布。

“唐东杰布一生修了20多座铁索桥,每一座桥,都是他用一点一滴的化缘所得修成的!”更藏班玛南杰活佛说,“唐东杰布年轻的时候就发下宏誓大愿,要在西藏的每一条江河架设一座座铁索桥。人们不相信他说的话,认为他这是痴人说梦。但他没有放弃,四处化缘,感化一些工匠参与到他的架桥设想中,终于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等西藏的一些河流上架起了一座座桥。”

“为了能够募集到修桥的钱,他把佛教典籍和民间传说中的一些故事改编成戏剧,让一些年轻的少女载歌载舞,四处演出,用这种办法一点点地筹措资金,这样他也成了藏戏的开山鼻祖。”

更藏班玛南杰活佛认为,一个人的执著和毅力,也会通过轮回转世,成为他的后一世的一种品质,“唐东杰布身上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能够在我的前世更藏年智嘉措等活佛身上看到。”他说。

通过五世当家活佛更藏班玛南杰的讲述,我大致了解了当家寺历世当家活佛的生平故事。他们无一不是充满了传奇。

一世当家活佛更藏年智嘉措,生于距离如今的当家寺所在地不远的地方,少年时曾赴西藏求法取经,30岁时返回家乡,立志修建当家寺,并在当年的“当家日朝”的基础上建成当家寺,起初为格鲁派,后来改宗为宁玛派。在80岁高龄时被清朝乾隆皇帝授予“额尔德尼”的名号,97岁时示化无常,安然圆寂。生前他曾和萨迦法王等过从甚密。

二世当家活佛更藏丹贝尼玛,生于果洛,自幼赴四川协庆寺学习,深谙宁玛派大圆满法精义,30岁时示化圆寂。

三世当家活佛更藏都登多杰,生于郭密部落佐那村,4岁时被认定为前世活佛转世,迎迓至寺院坐床,25岁时赴四川协庆寺修习佛法,他在位时,主持修建成了百柱大经堂,寺院里的僧侣、带发修行的居士一度超过了1000人。他还经常到青海湖左右两翼和黄河南北两岸弘扬佛法,宣称要把当家寺建成整个安多藏地的宁玛派核心寺院。

有关三世当家活佛,有许多传说至今在民间流传,说他是一位大咒师,有着降妖伏魔的法力。传说,在如今的青海海南的塘格木镇,曾经出现过一个祸害人畜的恶魔,三世当家活佛用他超凡的法术把恶魔超度到了极乐世界,从此这里平安无事,风平浪静。这片地方至今叫“当家龙洼”,意思是当家活佛亲临过的山沟。

四世当家活佛更藏让卓,生于青海湖环湖八族之一的汪什代海部落千户家族,5岁时被认定为前世当家活佛转世灵童,迎迓至寺院坐床,也曾赴四川协庆寺修习宁玛派经典要义。1958年蒙冤入狱,卒时年仅35岁。

尽管经历了很多幸与不幸,历世活佛都在为佛法的传承进行着努力,也终于使这座地处山野之中的当家寺院,发展成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宁玛派诸寺的母寺。

当家寺佛像的排位体现宁玛派特点

带着更藏班玛南杰活佛为我勾勒出的一座恢弘寺院的景象,在拜访过他的第二天,我去了当家寺。这是一块被土林景观围拢,却又比苍茫的土林有着些许植被的地方。虽然是高原的初春季节,大地一片枯黄,但我依然能够猜测出,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一定有着青翠的绿意,一定会在这四目苍茫的土林景观中,彰显出它的与众不同。这里的地貌,依然保持着土林的起伏高低,寺院便是很好地利用了地形地貌,把庙宇和殿堂错落有致地布置其中。

如今的当家寺,由大经堂、释迦牟尼殿、铜色山极乐世界、怙主殿、当家活佛府,以及讲经院、禅修院等构成,并饰有金瓦、法轮、灵兽、幡幢、宝瓶等,富有藏族宫殿建筑和藏传佛教建筑特色。大经堂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四臂观音、莲花生大师的佛像,但在供奉佛像排位的主次上与众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常见的排位主次是,作为佛祖的释迦牟尼佛像居中,四臂观音和莲花生大师分立左右。而在当家寺,作为宁玛派始祖的莲花生大师被排在了居中的位置,释迦牟尼佛和四臂观音分立两边。

当家寺全年的主要佛事活动有农历六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麻尼会”,七月初九至十五日的“法王会”,九月初三至十一日的“宁玛派八部经文念诵法会”。
摄影/陈旭

有关这样的排次,更藏班玛南杰活佛曾对我做过这样的解释:大经堂的位置,恰是一世当家活佛发现留有莲花生大师足印的那块石头的地方,是在石头上方修建而成的,如此,以莲花生大师佛像居中,他的双脚恰好可以踏在原本就是他留下的足印上。佛祖虽然立于一边,但他的尊位依然高于莲花生大师之上。

当家寺一世活佛是一位格鲁派僧侣,他缘何要创建一座宁玛派寺院呢?

对于这种缘起,五世当家活佛更藏班玛南杰的说法很简单,他认为这是“殊胜的法缘所结的妙果”。

而家乡距离当家寺不过几里路的著名藏学专家索南多杰,则为我提供了更翔实的解说:“当初,一世当家活佛回乡后,在当地信众的祈请下,开始创建寺院,寺院建成后,他又前往四川的宁玛派寺院协庆寺,在这里系统修习了《心经四续》、《隆钦七藏》等宁玛派宗学精义,返回家乡后,便把寺院改宗为宁玛派。之所以改宗教派,主要还是因为寺院所在地是藏族原始部落之一的郭密部落属地,郭密部落是当家寺最大的供奉香火的部落,而这个吐蕃时期从西藏迁居而来,并以姻亲等形式逐渐融入当地的部落,是一个基本信奉宁玛派的部落。”

当家寺改宗为宁玛派后,便以一世当家活佛曾经修习过的四川协庆寺为母寺,“此后的历世当家活佛都要到协庆寺修习宁玛派经典精义”。     

子寺的布局与郭密部落的分布紧密相关

索南多杰祖上便属于郭密部落,他对这个古老部落做过专门研究。索南多杰说,“郭密”是藏语音译,意思是驻扎在火行方位的郭氏军团后裔——吐蕃时期,行军打仗遵循五行布阵,郭氏军团的位置就处在火行方位,故而得名。有关郭密部落,在宋代史学家李焘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及藏文史书《五行如意瓶》等史料中多有记载,有“固密”、“果迷”、“各密”、“构米”等多个译写。藏族史料中有“从藏族四大姓氏中衍生出一支恒常以纯洁心祭方神的氏族部落,被人们尊称为‘神族舅父郭氏’”的记载,而在后期的《清稗类钞》中有“郭密据黄河南北之关键,为青海全属精华所萃,番族归化最早,世称西宁番之一也”的记载。据说,这个部落信仰坚贞,骁勇善战,至今依然跨行政区域分布,是海南藏族自治州最大的藏族部落,遍及共和、贵德、兴海等县。在青海省的都兰、祁连等地,也有部分迁徙而去的郭密村落。

郭密部落的这种分布,也影响了整个海南地区的藏传佛教的流传走向。海南州藏传佛教主要以宁玛派和格鲁派为主,少数地区为苯教信仰。一世当家活佛更藏年智嘉措曾被清廷册封为“当家额尔德尼”,一时声名鹊起,宁玛派也因此在海南地区发展神速,当家寺至今有30多个子寺分布在海南各地。如此,藏传佛教宁玛派从当家寺辐射,并以跨行政区域分布的郭密部落为主要香火村落,成为整个海南藏族自治州一种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主色调。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共和县恰卜恰镇西南6公里的沙有寺,便是当家寺的子寺之一。这座寺院,原本的位置在龙羊峡水库库区,1983年因库区蓄水而迁至现址,来自西康地区的康·桑杰多杰活佛是这座寺院的寺主活佛。

康·桑杰多杰活佛与当家寺有着深厚的渊源。一世当家活佛圆寂前,曾将当家寺托付给康·桑杰多杰活佛,让他摄政管理寺院所有事务,二世当家活佛和三世当家活佛的转世灵童,也都是在康·桑杰多杰活佛的主持下寻访、认定,并迎迓至寺院坐床的。后来,两位活佛之间,互为师徒,相互主持各自寺院的各种事务,并相互认定了各自后世活佛的转世灵童。

二世康·图丹玛贝尼玛活佛生于郭密部落曲沟地方,这位活佛具有深厚的藏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毕生以殊胜佛法和神奇医药救度众生,泽被整个郭密部落和黄河两岸信众,78岁时圆寂。

三世康·嘉木央图丹确吉多杰·仁青安杰活佛,1952年生于郭密部落豆隆地方,幼年曾赴西藏修习佛法。改革开放,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后,他担任当家寺法台,恢复修建残破不堪的当家寺,并主持管理当家寺子寺沙有寺、菊花团结寺、瓦合寺、居力盖寺等。三世康·嘉木央图丹确吉多杰·仁青安杰活佛现任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青海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从当家寺背后的山上俯瞰龙羊湖,视野开阔,寺院背山面水的地势环境一览无余。摄影/任兼苏

菊花团结寺,是当家寺的又一子寺,地处郭密部落菊花村。该寺因黄河改道、龙羊峡水库修建等原因几度搬迁。寺院所在的菊花村是一个汉藏民族杂居的村落,因此,这座寺院也遵循着它的名字中所包含的“团结”的意义,成为了一座以藏传佛教宁玛派为主,兼有汉传佛教居士法会,不同宗派佛教相融一寺,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精髓,体现了菊花村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态。

当家寺每年的展佛仪式盛大隆重

当家寺每年有许多佛事活动,主要包括嘛呢大法会、会供大法会、长寿修供大法会、噶吉大法会等。

嘛呢大法会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举行,届时,寺院众僧侣聚集在大经堂中,昼夜不断地诵经七日。那几天里,整个寺院萦绕在一片梵音佛鼓之中,低沉浑厚的诵经声传递着慈悲宽仁的道义,给人以安详宁静之感。其间,还要举办“展佛”(俗称“晒大佛”)仪式,在悦耳的鼓乐和法号声中,众多僧众扛着一条“长龙”从寺院走来,早就在山坡上翘首期待的人们顿时沸腾起来,欢呼着,向着“长龙”拥去。寺院众僧和围观的群众把“长龙”请到展佛台前悬挂起来,并且一层层地徐徐打开,展露出一幅制作精美的巨型佛像!慈悲的神佛也像是祥云围拢下万丈光芒的太阳,一点点地展露出慈容,僧俗群众沸腾起来,不断把自己手中洁白的哈达抛向佛像,许多人满含热泪,跪倒在地上,虔诚地磕起等身长头。

龙才寺位于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东偏南18公里处,藏语称“龙才俄康”,为当家寺的子寺,是一座宁玛派小寺。

会供大法会在每年农历七月初十举行。此时,青藏高原一片夏日景色,草原和田野绿意盎然,放眼望去,大片的绿色伸展而去,四处都点缀着姹紫嫣红的野花。就在这样一个大好的时日里,僧俗信众便聚集在寺院里,向着佛像供花、供灯、供水,并且齐声诵念明咒,让信众得以加持。

在每年8月、9月举行的长寿修供大法会和嘎吉大法会期间,寺院的僧侣都要浓妆艳抹,头戴面具,跳起“羌姆”法舞。羌姆法舞,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是当家寺最具特色的宗教活动之一。因其内容不同,表现形式各异,具体体现在身体仪态和步履节奏的变化当中。随着铿锵有力的鼓乐声,舞者舞步庄严神秘,威武肃穆,把晦涩深奥的密宗教法以法舞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恢弘的气势向人间传递着神的谕言。羌姆法舞期间,广大僧俗信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领受着这一古老宗教仪式的无上加持力,体悟着这一与神同在的庄严时刻。

在以宗教形式呈现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现实中的当家寺与历史和神话中的当家寺交织融合,成了龙羊峡地区乃至整个海南藏族自治州最被信众崇信的一座神奇寺院。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