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我为遗传学做贡献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7日 文章出自: 作者: 邹帅 董路 

标签:

以腐败的蔬菜水果为食,体形小到毫不起眼,甚至在长出翅膀之前就是活脱脱白色“肉蛆”,这样的昆虫竟然被遗传学家们偏爱,竟然在高中生物课本里霸占着一席之地。在染色体、基因和遗传性状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果蝇居功至伟,这种小昆虫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

何方神圣

体形微小的果蝇,放大后的模样不算威武,一对翅膀,六条腿,膨大的复眼,简直和苍蝇差不了多少——也难怪,果蝇是双翅目果蝇科的昆虫,本来就和苍蝇沾亲带故。平时在菜市场、水果摊上见到围着烂菜烂果子飞来飞去的小飞虫,捉来仔细看看,没准就是果蝇了。它们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但比苍蝇讲卫生。在遗传学家的实验室里饲养的果蝇,多为“黑腹果蝇”,从它们的拉丁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就能得到关于这种昆虫的基本信息——其中Drosophila的意思是喜欢露水,顾名思义,果蝇偏爱潮湿的环境,山林里水边较湿润的地方常能找到它;melanogaster的意思是黑色的肚子,这是因为此种果蝇的幼虫腹部有一条醒目的黑线——消化道。

第N次亲密接触

果蝇第一次被用作实验研究对象要追溯到1901年,实验者是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卡斯特。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卡斯特了解了多代近亲繁殖所造成的后果——某些不利生存的性状比例增高。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