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葛尔,街头魅影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2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锁强
喀什(喀什噶尔简称,意为玉石般的地方)是我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东临塔里木盆地,西依帕米尔高原。它是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农牧产品最大集散地,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和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汇点。
喀什葛尔老城则位于喀什市中心,它是维吾尔文化最经典的代表,也是喀什乃至新疆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区域范围南至人民路,北至色满路、亚瓦格路,西至云木拉克夏路,东至吐曼河观光带,面积大约为4.25平方公里。
老城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情独特,素有“不到喀什游,不算到新疆,不到老城游,不算到喀什”的美誉。
对于喀什的向往,起源于一部2007年上映的电影《追风筝的人》,电影中,男孩儿放风筝的画面,我一直特别喜欢;后来在网上偶然发现那个场景就是喀什葛尔老城中的取景地。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出过远门拍照,但对于南疆地区,尤其喀什是我心中特别想去的一个地方,也想感受一下电影中带给我的那种惬意。
老城里面的街巷纵横交错并且布局灵活多变,居民建筑大多是土木、砖木结构;老城西区至今保留着不少上百年历史的传统民居,也是我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
老城街道中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我向往的目的地。行走在巷道中的土石路面有一种身处异域神秘的感觉;它们有宽有窄,宽的地方可以车水马龙,窄的地方却并肩难行;而且街道相连路线多变,对于那些不熟悉的游人来说,确实会走错很多路,对我来说,虽然要多走很多路,但是巷道两旁的小景却很美丽。
这边的维族民居基本都是屹立于巷道两侧,大多数都是以三层土木结构为主,厅室是由木制扶梯楼梯相连接,每家的阳台也基本位于屋顶平面,最下层则为地下室;而且几乎每一扇们前面都有花草盆景,当花盛开,草木绿的时候,显得尤为温馨。有的巷道连接处,也有一些跨街修建的小阁楼,使得原本神秘多奇的巷道更显几分古朴与深幽。
老城街巷的名称都是沿用维吾尔语旧名,而且各有其意。比如恰萨街道办事处的亚格巴扎,意为食油市场;阔孜其亚贝希,为土陶工;而再格来巷,原意就是金银匠聚居处。如果按照街巷名依次去探访,就会发现喀什古城已毁建筑的原有位置以及古代市场布局。
巷子里还有各种手工作坊、店铺、饭馆点缀其中,而且走在巷道里,总会听到纳格拉鼓的响声、闻到烤肉串的香味、吃到香甜可口的干鲜瓜果;很是热闹。阳光明媚之时,老人在屋前照顾小孩子,聊着家常;年轻妇女在门口一边绣着花帽,一边畅谈欢笑;放学的时候或者傍晚,孩子们在小巷奔跑嬉笑,生活气息非常浓烈。
老城里最著名的百年老茶馆,它位于吾斯塘博依路和库木代尔瓦扎路口;茶馆装饰精美,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友好的茶客们有的盘腿围坐于土炕上随意地聊着天,有的拨弄一下茶馆的“弹布尔”有的坐在角落细细聆听。老茶馆是具有典型维族风情的两层建筑,浓缩了喀什好几代人的美好记忆,它就像喀什的一张熠熠生辉的地域名片,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老茶馆的二楼走廊也是《追风筝的人》里面哈桑父亲观看风筝比赛的取景地,当我坐在二楼走廊上,回想电影画面,听着错落的琴声,静静看着街道上的人来人往,或许这就是向往的生活吧……
从喀什老城西区穿过地下通道来到东区,能够强烈感受到旧与新的变化,而老城东区对面就是正在变化的高台民居;高台民居维吾尔语名叫“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高台小巷有历史悠久的原始泥土手工制作陶器的土陶作坊,土崖上独特的民居和古老的土陶作坊是两个非常具有文物和观赏价值的景点。相信改造之后,会看见更加壮观美丽的高台。
喀什大巴扎全称是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位于喀什市东北角的吐曼河东岸艾孜热特路旁,它与高台民居一桥之隔,与老城东区也只是隔河相望,它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据说在过去由西安出发的商旅,无论走天山南路抑或走天山北路,都会在此地汇合;这里的巴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
走在这样车水马龙,行商坐贾,杂货分呈,琳琅满目的集市,还有市场上人们的服饰绚丽多姿,讲着各种语言,那种场景非常壮观和热闹,也是体现新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最集中、最浓郁的地方。
这次在喀什由于时间问题,没能去到荒地乡的牛羊大巴扎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更多的是期待,相信在今后,我还会踏上南疆这片美丽的地区,再次寻找那些喜欢的画面。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旅游摄影因图君
Dannieyuuuu
亦持
嗯哼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