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额依遗址 揭开高原碉楼之源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9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石硕
标签:

罕额依村的“国保”标志碑
罕额依遗址位于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原中路乡)罕额依村,20世纪90年代初,因在此地发现了若干石砌建筑基址,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回填。2014年,罕额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汉代石棺葬墓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摄影/陈志文
罕额依遗址位于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原中路乡)罕额依村,20世纪90年代初,因在此地发现了若干石砌建筑基址,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回填。2014年,罕额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汉代石棺葬墓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摄影/陈志文
“乱石高墙,耐久不坏”
去过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区的游客,大抵都有这样的记忆:沿途山隘、村口及远方山岗上,不时会闪现出一座座碉楼,犹如一柄柄天地之剑,直插在村寨、河谷及山间,给雄浑、粗犷的自然景色平添一道人文奇观。
碉楼是什么时候建的,因何而建?这些问题已湮没于历史迷雾中,没有现成答案,学界也众说纷纭。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显现出一个颇让人惊奇的事实——为发展旅游而新建的碉楼大多倒塌了,而古代遗留的碉楼,除个别上部受损之外,却大多完好。这说明,古人建造碉楼的技艺,令手握现代科技的今人也望尘莫及。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