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家族理想的丝线:
读宋人《纺车图》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11期 作者: 黄小峰 

标签: 读画笔记   

1317年7月,元代著名文人赵孟用五十两白银从大都城一位古董商人手中买得一幅古画,在当时,这个价格不是小数,相当于当朝宰相接近两个月的薪水,可以买到二千斤白盐。被明代人定名为《纺车图》的这幅小横卷(纵高26.1厘米,横长69.2厘米)有幸流传至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可惜赵孟的两段题跋已经不再存在于画后。与赵孟题跋的命运相似,这幅画的具体创作环境也已经遗失,研究者大都将此画作为宋代纺织场景的真实再现,视之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插图以及“男耕女织”的最好诠释。

第一眼看去,大概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一张纪实的古画,甚至连多数专家都持有这一观点: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劳动场景的真实再现。果真如此吗?这张传为北宋前朝宫廷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纵高26.1厘米,横长69.2厘米),所要表达的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是被画家赋予了更深的含意。供图/文物出版社

赵孟的眼光

作为《纺车图》最早的收藏者之一,赵孟不但为此画判定了作者—北宋前期的宫廷画家王居正—还为此画写了一首长诗: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