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11期 作者: 桥小姐 

标签: 文化符号   历史拾遗   风云人物   

战国时,诸侯间兴起“高台榭,美宫室”的建筑热潮。位于筒瓦前端、遮护木制椽头的瓦当,霎时大放异彩。在这方寸之间,工匠们描画了繁复精美的花纹,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战国瓦当纹,满天异彩,为“秦砖汉瓦”开了先声。
文化交流的印证
图为出土于齐国临淄城的一枚几何乳丁纹半瓦当,底部的半圈凸弦纹,将半圆形分为内外两区。外区饰以折线乳丁纹,内区多饰以“S”形纹饰。据悉,乳丁纹在河北中山国十分流行,齐国的此种瓦当或受到中山国瓦当的影响。

古陶文明博物馆深藏在北京南城的一条胡同里。不起眼的门面,却有独到的展品。沿墙一排橱窗,呈列琳琅满目的瓦当,每一枚,都有一个故事。比如这一枚,上面雕镂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下,两只羊昂首踏蹄,仿佛正在咩叫。这枚瓦当,出土于今山东省临淄市东郊的农田。如今,绿油油的麦地间矗立着几座巍峨的土台。它们由黄土夯筑,长满了苍松,格外醒目。两千多年前,这里是战国时最繁华的都市——齐国都城临淄的所在。喧闹和繁华沉入泥土,曾经巍峨壮丽的亭台楼阁也荡然无存。只有装饰在宫殿椽头上精巧的瓦当,在土崩瓦解时,陨落尘土,深埋地下。多年后,这些出土的瓦当,展示着古人们的所想所思,所喜所爱。

茅茨怎敌瓦屋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写过一篇名为《五蠹》的文章,批判“泥古不化”的思想。提到尧帝时的社会状况,韩非子说:“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尧做五帝时,他住的房子十分简陋。茅草盖的屋顶不加修剪,栎木椽子不加砍削。

责任编辑 / 杜聪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