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涎 婴儿的“高配版” 口水巾
标签: 古代生活

如花般盛开
花瓣式的围涎上,点缀着荷花、葫芦等各式吉祥纹样,把婴儿衬托得如花般可爱。套上一件这样的围涎,不仅能防止口水污染衣物,还把母亲的爱意牢牢地缝在了孩子身上。
摄影/西西
花瓣式的围涎上,点缀着荷花、葫芦等各式吉祥纹样,把婴儿衬托得如花般可爱。套上一件这样的围涎,不仅能防止口水污染衣物,还把母亲的爱意牢牢地缝在了孩子身上。
摄影/西西
大人们常充满爱意地把婴儿唤作“口水娃”。确实,当孩子的乳牙萌出,唾液分泌也随之增多,但他们的口腔浅,闭口和吞咽的动作尚不协调,那亮晶晶的口水,便不由自主地流出来,流得下巴、衣服甚至地上,到处都是。于是母亲拿出一条口水巾,小心翼翼地围在婴儿肩上。
人之初,都需要一条口水巾。过去的娃娃自是如此。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大多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口水巾,那时候叫“围涎”,也叫“围嘴”“口水兜”“兜布”“小云肩”等。不过与现代口水巾相比,那时的围涎,每一件都是手工缝制的,装饰性远非今日可比。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