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犀牛角 观照三千年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2年第03期 作者: 李炎 

标签: 文物故事   

犀牛在中国的灭绝史,几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同步。作为犀牛的标志物,犀角也因为越来越稀有,而被历代的人们赋予新的含义。几千年来,犀牛从一种普通的猎物逐渐变成了怪物,犀角也从一种器物,变成了宝物、药物、神物……一根犀角,见证了一部中国史。
精美、写实
犀牛的颜值巅峰
图这件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堪称中国古代最精美的一件犀牛形文物。通体的错金银云纹,表现出了犀牛粗厚褶皱的皮肤肌理,也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其造型也很写实,从鼻子上的两个犀角来看,应是在中国生存过的唯一一种双角犀——苏门犀。古代中国的另外两种犀牛——印度犀和爪哇犀,都是独角犀。

第一个1000年,登上历史

1929年,“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主持了对河南殷墟的正式发掘工作。殷墟出土的大量文物和有字甲骨,确证了商王朝的存在,重构了中国的历史框架。就在这一年,殷墟还出土了一个奇大的动物头骨,上面刻着一段甲骨文:“于倞田□□获白……”

这段文字记载的是一次田猎活动,出土的大兽头骨,可能就是捕获的“白”的头骨。古怪的头骨,前所未见的“”字,立刻引起了学界大佬们的高度关注。古文字学大家董作宾先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篇《“获白麟”考》,将“ ”释为“麟”。道理很简单,“”显然是一个象形字,表现的是一头巨兽,而它最大的外貌特征,就是头上长着大大的独角。董作宾先生参考了古今中外关于独角兽的记载,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麒麟的原型。

责任编辑 / 陈伟峰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