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
交织之惑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第10期 作者: 张茵 

标签: 农场   牧场   地质地理   土壤地理   

20世纪60—80年代侯仁之发现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化的发展过程
意义 大漠归来的侯仁之把环境变迁引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出处 北京大学九人提案
在中国北方长城沿线的生态脆弱地带,有着农业与牧业、草地与沙漠交织在一起的画卷。这种交织是上天赐予的,人类一直在其中茫然地生活,逐雨水过日子,直到有一天,人类繁衍的力量倾斜了自然的天平,这幅画卷才出现了败笔。本文把中国北方长城内外曾经发生过的大自然与人类历史的演替过程作了一次全景式的梳理,让我们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地区、长城、沙漠化等词汇有了直观的、感性的理解。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东、北、西三面临接黄河,处于半干旱到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所以雨水多一些的东部和北部,发育有肥沃的土壤;而干旱的西部则只能由黄河补给的地下水养育草木。距今4200—3500年前半农半牧的朱开沟文化就是在库布齐沙漠东部发展起来的。图为库布齐沙漠公园。摄影/佚名

起伏如波的草原、赶着牛羊在绿野上游荡的牧人;江南般的沃野、河畔玉米织就的青纱帐;月下残破的塞外长城;沙尘肆虐的村庄里一张张吹皱的脸;巨大的新月形沙丘,还有湮没在沙丘间的古城……它们彼此迥异,千差万别,就像很多张截然不同的面孔,却都拥有同一个名字:农牧交错带。

责任编辑 / 刘晶  图片编辑 / 孙毅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