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围屋
乡土中国社会最优雅的建筑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9期 作者: 曾进 

标签: 历史地理   文化地理   民居   梅州市   

东晋以降,一代代客家先民不断南下,拓展疆界。他们在粤北山区建造了各种围屋——围龙屋、四角楼、土楼等。广东围龙屋与赣南土围子、福建土楼和而不同,杂糅地承载了客家人的千秋家园梦。如今,当乡土中国、宗亲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式微,围屋的物质与精神印痕也日渐斑驳。客家先民们留下的建筑,正在成为没落的博物馆。
土楼是客家围屋比较典型的建筑形式,如今在跟广东大埔接壤的福建永定等地保存得较为完好。这座就是土楼群中最大的建筑,据说有591年历史了,现在已经被改成博物馆。从高处俯瞰,这座建筑层层递进,气势恢宏,但是内部却井然有序,安静祥和,仿佛外界的喧嚣都被高大的墙体阻隔了。

3月,整个粤东北,姹紫嫣红。大街小巷,红木棉显赫而妖冶;乡间阡陌,油菜花则犹如芳龄二八的农家姑娘见了心仪的小伙子,大规模地绽放出质朴、健康且金灿灿的微笑。当我们开车抵达梅县时,环绕着村落与建筑的田间,十多名客家妇女正笑声朗朗地插秧。目光越过农田,远远地,我们看见一处处青灰瓦、数百年的老围屋。走近了看,门墩处,零零散散,坐了几位七旬老人,脸黝黑,光着干瘪的脚、趿凉拖,沉默寡言,不时来上几口劣质的香烟。

责任编辑 / 王杰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