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 我的第一个文化样本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8期 作者: 东西 

标签: 文化地理   天峨县   

作家东西是生活在广西壮族人中的汉族人,壮族这个团结、奔放、热情的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质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东西
作家,原名田代琳,汉族,1966年3月出生,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中华文学基金会第十届庄重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后悔录》、《耳光响亮》;中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等。小说《耳光响亮》、《我们的父亲》和《没有语言的生活》分别被改编为同名20集电视连续剧,统称为“后家庭伦理剧三部曲”。

我们老田家的人是从外省迁徙到广西的汉族,已经过来好几代人了。因为是外来民族,所以住在高高的山上。山上立着二十多间歪歪斜斜的房子,生活着百来口人,养育着百来头(只)牲畜。我出生的时候这个地方叫谷里生产队,现在叫谷里屯。它坐落在桂西北天峨县境内,方圆五里全是汉人。

大约7岁那年,父亲指着遥远的山下对我讲:“那是你寄爷家。”我顺着他的指头瞄准,前方群山茫茫,云雾缭绕,布柳河的波光在谷底时隐时现。从此,我知道了向阳镇平腊村桂花屯,那里住着我的罗姓寄爷。所谓寄爷,就是寄父,相当于城市里的干爹。由于我小时候体弱多病,父亲就把一碗盖着我布帽的大米放在神龛上,为我找寄爷,以确保我能健康地存活。自从这碗大米放在神龛上之后,第一个踏进我家的辈份合适的非本姓男士,都是我寄爷的候选,前提是他愿意揭下碗上那顶帽子。一个蝉声高唱、酷热难耐的午后,途经本村的壮族人罗氏因为口渴,走进我家找水喝,没想到却喝上了我父亲熬出的苞谷酒,于是,顺手就把那顶帽子给揭了。

责任编辑 / 周晓红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