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经历比你想象的更传奇,他们的力量比你猜测的更强大
中国古代海上丝路的民间英雄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10期 作者: 肖明 

标签: 历史地理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中国是一个缺少海洋文明的国家,但这种缺少也许更多是来自正统文化的阻碍,是来自统治阶级的压制。实际上,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一直都涌动着无法抑制的勃勃生机。在几千年来的庙堂之外,一位位民间英雄,冲破重重封锁,将一艘艘海上孤舟连成了绵绵丝路……



黄慎,是“走私猾商”,还是“外交桥梁”

黄慎
“本名犯孝宗庙讳”(宋地方志《宝庆四明志》),所以改为黄真,又称黄谨。《宋史·罗拯传》载:“拯使闽时,泉商黄谨往高丽,馆之礼宾省,其王云自天圣后职贡绝,欲命使与谨俱来。至是,拯以闻,神宗许之,遂遣金悌和主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

北宋嘉四年(1059年)八月,翰林学士欧阳修却不过刚从杭州知州任上调离的同僚梅挚几次三番的求肯,为梅挚在杭州吴山顶上建造的“有美堂”作了一篇序文。在文中欧阳修对杭州“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大加赞叹,为突出这里的繁华,他还特意浓墨重彩地写道:“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彼时,正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极为特殊的一个朝代——宋代,我国的商品经济获得了空前繁荣,传统“重农抑商”的思想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士大夫开始奉行“义利双行”的准则,而宋代的最高统治者也从唐末五代以来“掊克斯甚,交易不行”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了“通商惠工”的重要性。在对待海外贸易方面,不再以远超贡品价值的“回赐”来“显示国威”,而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动机。于是,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以欧阳修笔下“闽商”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海商纷纷涌现。

责任编辑 / 张璇  图片编辑 /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