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洲穿山甲:将被吃绝的“活化石”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8年第03期 作者: Alexis Kriel 

标签: 生物地理   基础地理   

提起穿山甲,很多人只知道它们生活在中国,然而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却也生活着4种不同的穿山甲。虽然习性迥异,但非洲穿山甲们与它们的亚洲亲戚一样全身被覆着鳞甲,保护它们免遭大多数捕食者的威胁。可也正是因为这些价值不菲的甲片,让它们成为了盗猎者们觊觎的目标。如今非洲穿山甲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灭种危机,而中国人恰恰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

对很多人而言,满月之夜常象征着欢乐与浪漫,在非洲我们却称它为“盗猎者之月”。每当硕大的满月缓缓升上天穹,银色月光洒满非洲大陆之时,不管是带着锐角的巨兽、尖牙利齿的猛狮还是披挂全身甲片的生灵,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成为盗猎者刀枪下的亡魂。

金鳞闪耀
一只南非穿山甲Smutsia temminckii正徜徉在南部非洲的稀树草原,其全身披挂的甲片在夕阳中闪耀出金属的光泽。如鱼鳞般的厚重甲片能为它抵挡非洲狮和鬣狗的撕咬,甲片的锋利边缘可以轻易割伤掠食者的唇舌。该照片摄于津巴布韦马图萨多纳国家公园。

与很多电视纪录片中所展现的情境相反,非洲野生动物大多习惯于昼伏夜出。凉爽的夜晚比烈日当空的白昼更适宜觅食与捕猎。然而,这也是武装盗猎者们出动的最佳时刻。他们会借助月光潜入自然保护区,在小心避开巡逻队的搜索后,随即展开盗猎活动。犀牛、非洲象、羚羊、猎豹还有穿山甲,只要与盗猎者遭遇就难逃被杀的宿命。尽管非洲各国政府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打击盗猎,但盗猎活动依然屡禁不止。在游客众多、闻名天下的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内,单单2017年就有504头犀牛被盗猎者枪杀。而整个大陆的非洲象数量也因盗猎从2006年的55万头降至2013年的47万头,而且数量依然在快速下降。不太起眼的非洲穿山甲也是盗猎者们凯觎的首要目标之一,它们的甲片在亚洲黑市上的价格已不亚于象牙与犀牛角,但有关非洲穿山甲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责任编辑 / 郦冰熹  图片编辑 / 郦冰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