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淡水 上天入地追寻它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第10期 作者: 魏毅 

标签: 基础地理   观点地理   土壤地理   地质地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水却“吃”不着水的地方,叫做海岛。在无尽咸水的合围下,海岛上的淡水来自哪里?居住于海岛的人们,对于水的理解,与大陆有着怎样的不同?近年来在南海岛礁上新发现淡水资源的消息可信吗?在高温少雨的2022年,当江河湖泊竞相刷新历史最低水位的时候,海岛会断水吗?带着大陆人的好奇和一丝杞人忧天,作者来到我国沿海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一探究竟,也采访了研究南海诸岛淡水问题的科学家。
在舟山群岛有村落分布的岛屿上,经常会见到照片中这样的海岛水库,虽然从规模上看称为“小水塘”可能更恰当些。因为岛屿上很难有发育充分的天然河流作为补给水源,海岛水库基本是靠天吃饭,一般都是用来汇聚、储存雨水的。遇到今年这样长时间高温少雨的天气,水库的水位就会与日俱减,甚至可能会底儿朝天。摄影/郑宝森

雨露均沾,相比大陆,海岛缺的不是水,而是水的“容器”。《2017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其中已查明有淡水供应的海岛只有665个。地球表面上绝大部分的水都存贮于大海,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周而复始地循环,在陆地上形成江河湖泊等淡水资源。而受限于面积形态,岛屿之上的河流与湖泊很难充分发育。以我国沿海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为例,大小千余个岛屿上统计在册的河流虽有近千条,但多为依赖降水的间歇河流,平均长度不足1公里,来不及形成水系网络,便躁动着涌进大海。

从大陆用船向海岛运水,是非常传统的救急方法
据《2017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记述:“我国海岛淡水供应主要来源于大陆引水、船舶或汽车运水和岛上水井、水库、雨水收集、海水淡化。”实际上,是否有稳定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岛能否适宜人类居住的前提,所以一般情况下对有居民岛来说,利用岛上的水井、水库、雨水收集,淡水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但遇到长时间干旱,岛上的生活用水就可能严重不足,这时就需要从大陆用船向海岛运水,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照片中拍摄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从上海向黄龙岛运水救急的情形。运水船靠岸后,先用橡胶管,将水柜中的水引入早已备好的水桶中,然后岛上居民男女老少齐动员,争先恐后地将水担走。摄影/王岳忠

“天落水”,岛民们每家每户的“自来水厂”

留不住地表水,让海岛先民只能上天入地找淡水。雨水,在舟山群岛有一个悦耳的名字——天落水。文人世界的天落水通常意味着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例如《红楼梦》里妙玉以“旧年蠲的雨水”和“梅花上的雪水”来沏茶,可谓“雅”到极致;而在海岛,天落水更多呈现了市井气息。

责任编辑 / 张璇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