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尊为立佛,身后有圆形项光和椭圆形背光,边缘贴金。专家通过背屏边缘的打击点判断,这尊佛像在历史上曾遭受过人为破坏。佛像表面贴金,彩绘痕迹保存良好。二菩萨跣足立于覆莲台上,头戴三叶冠。尖楣背屏下部浮雕双龙。背屏中上部浮雕八身飞天。背屏背面外侧浮雕两身窟中禅修坐像,中部为纪年题刻,“维大齐天保元年,岁次庚午,五月廿八日,长孙氏陆谨为亡夫北徐州刺史长孙柬敬造阿弥陀像一区,举高三尺……”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晋末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文化的地理中心经历了几次转移:先从平城(山西大同)转移到洛阳,再从洛阳转移到邺城(河北临漳)(见地图,资料来源:严耕望著《魏晋南北朝佛教地理稿》)。从十六国时期开始,佛教在以邺城为中心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得以广泛传播,到东魏北齐时期邺城取代洛阳,成为6世纪以后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该造像为背屏式坐佛造像,保存完整。主尊结跏趺坐,莲瓣项光,波状发髻,身穿袒右袈裟,内着僧祇支,偏衫搭敷右臂,施禅定印。图为刘伯阳造释迦像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通高31厘米 青石质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这是一尊一佛二菩萨背屏式造像,保存基本完整,但在佛像肩部处曾断为两截,后被考古专家修复。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西洋深槽潮汐通道(某段)地形示意图
在辐聚—辐散的潮流作用下,沙脊之间形成了潮汐水道,向外海开敞。诸如大丰港所利用的西洋深槽水道,小洋口外的黄沙洋、烂沙洋水道都是典型的近岸深水潮汐通道。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尼玛盆地化石点( 摄影/李婧)沉积岩层的颜色与当时的气候环境有直接关系。紫红的岩层是粉砂岩、泥岩,代表了干旱炎热的强氧化气候环境;黄绿色岩层是泥岩、页岩,代表了冷凉还原的气候环境;而深灰色的岩层是页岩和油页岩,富含有机质和大量动植物化石,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我国广阔的近海陆架上发育有多个脊、槽相间分布的潮流沙洲群,一般分布于潮流作用较强的地带。沙洲形成主要取决于海岸轮廓、海洋动力条件和泥沙补给情况。南黄海辐射状沙洲群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潮流沙洲相比较,其独特之处一是以海岸浅湾为顶点向海呈辐射状分布;二是位于潮间带,每天经历着潮起潮落、沧海与大地的变化。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海带是一种喜冷水的大型海藻,它的天然形态堪称“庞大”,最长的个体可以达到20米以上,一般也有2—3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不断研发出新的海带品系,新品系的海带比过去的海带更厚实、宽大、绵长,其菜体柔韧,加工当中也更不容易折断。(供图/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藻种质库)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发现于青藏高原札达盆地和昆仑山口盆地距今500万—300万年的一系列古生物化石,为我们理解现代青藏高原特有动物的起源提供了一扇窗口。其中包括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豹亚科物种——布氏豹的头骨及右下颌骨化石,它被认为是现今雪豹的祖先,也与早期豹亚科物种的分化扩散关系密切;相比今天的雪豹,布氏豹的头骨长度要短大约十分之一,但在额突等解剖结构方面则与雪豹有很多相似之处。摄影/宝丁
一只荔波睑虎因感受到威胁而做出警示的反应。睑虎因为具有壁虎科中较为特殊的可以活动的眼睑,即可以闭合双眼而得名。睑虎属动物一般都外表霸气,色彩鲜艳,又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所以深受宠物爱好者的青睐,并经常出现在各种线上线下的宠物市场中。图为荔波睑虎 Goniurosaurus liboensis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菩萨头像
北齐(公元550—577年)
高约15厘米
白石质
菩萨头戴高冠,通体彩绘贴金,中缀坐佛,面相长圆,瞑目下视。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造像碑是北魏至唐代风行的一种佛教雕刻艺术形式,是在碑上开龛造像,并常铭刻造像缘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贯、官职等,有时也有线划的供养人像,是研究当时宗教艺术及宗教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这通造像碑白地红彩,螭龙碑首。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除了海带,海带目还包括其他藻类,如鹅掌菜。现知最早记载“昆布”一名的著作是三国魏吴普的《吴普本草》,里面说昆布是“纶布”的别名。据李时珍考证,“纶布”就是《尔雅》中的“纶”,是中国东部海域中原产的海藻。“中国海带之父”曾呈奎先生认为这种“东海有之”的“昆布”应该是鹅掌菜。藻类学界现在就以昆布作为鹅掌菜的正式中文名。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辐射沙洲范围北起射阳河口,南至今长江河口北部的蒿枝港。始终出露海面和潮间带的沙洲、隐伏于海底的水下沙脊和巨大的潮流通道呈辐射状分布,仿佛是一把海中“巨扇”。沙洲群规模巨大,沙脊与沙槽水道相间。本次申遗成功的区域属沙洲群内部生态核心区。
底图根据江苏908地形测图和2019年遥感绘制。供图/康彦彦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邓涛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绘图/李亚龙
破译“藏北地书”
弟子立像
北齐(公元550—577年)
残高40.5厘米
白石质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图为伦坡拉盆地一个东西朝向的“V”字形褶皱,也是古生物科考队主要的挖掘点之一,最长的边超过3公里,参照图片左下角的车辆可以大致感受它的规模。
破译“藏北地书”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的沙洲群拥有独特的地理条件,除了出色的生态环境,还反映了古黄河、古长江和中国海岸的变迁,展现了特殊的海洋动力条件。海岸滩涂在成因和演变上与深入黄海的沙洲、水下沙脊是同源、一致的,今天近岸沙洲仍在不断淤积并陆。图为航拍的沙洲湿地,一群野生麋鹿正在自由奔跑。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在伦坡拉盆地,古生物科考队员们还挖掘到了鲤科鱼类的化石,例如图中这两条栩栩如生,宛如仍在游动的“双鱼”(鲤科鱼类,物种未定)。鱼类脊椎骨的数目隐含着很多信息——2010年,在尼玛盆地发掘出的一条较为完整的鲤科鱼类,张氏春霖鱼,脊椎骨的数目是33枚。生活在冷水环境中的鲤科鱼类脊椎骨数目通常会多于生活在温暖水体中的同类,通过与现生鲤科鱼类的对比,可以大致推断张氏春霖鱼生活的环境应该是类似今天热带—亚热带的低地温暖水域。摄影/宝丁
邺城考古队严格按照田野考古规范,对北吴庄造像埋藏坑进行了发掘。他们首先在现场进行了RTK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全站仪布方。发掘现场的负责人何利群说:“之前没有哪个佛像考古现场,做得有我们这一次细致、科学、客观,每一尊佛像出土的原始数据、坐标等,我们都做了详细记录,把造像的现场埋藏情况揭示了出来。”由于这批造像色彩丰富、出土环境特殊,因此在逐层提取标本的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全程记录发掘过程,对每件出土标本的提取都进行了统一编号,并经过全站仪定点测量、原始状况拍照和摄影、专业人员提取、保护性包装及核对装箱等步骤。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输沙势通常为地面风所导致的沙子移动的过程,张伟民根据戈壁气象站的观测结果,计算出监测期间(2008年5月—2009年4月)的戈壁合成输沙势90VU,合成方向为258°。其中,偏西风(SW、WSW、W、WNW、NW)方向的输沙势为36VU;偏东风(NE、ENE、E、ESE、SE)方向的输沙势为74VU,分别占年输沙势的28%和57%。窟顶北侧偏东风输沙量达500公斤/米,偏西风输沙量达320公斤/米,“东风压倒了西风”。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与猛犸象一样,披毛犀也是开始于26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动物群的代表物种。出土于札达的披毛犀化石距今约370万年,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披毛犀化石,比发现于我国北方以及西伯利亚、北极圈的披毛犀化石要古老得多,被独立命名为西藏披毛犀。发现披毛犀的地层氧同位素的分析显示,在披毛犀所生活的时代,青藏高原的气温已经接近零度,而同时期的北极圈气温反而略高,因此西藏披毛犀化石的出土意味着这一典型的冰期动物不是从北方向南扩散,而是在冰期之前就生活在青藏高原。逐步适应了高寒环境之后,在冰期来临时,逐渐从青藏高原经华北、贝加尔湖地区扩大到西伯利亚和欧洲,进而延伸到欧亚大陆北部乃至北极圈(下地图)。
破译“藏北地书”
菩萨立像
北齐至隋(公元550—619年)
通高67.3厘米
白石质
菩萨头戴高冠,面相椭圆,弯眉细目,直鼻小口,宝缯垂至肘下。上身半裸,颈悬项珠,下垂铃饰,双手前端残,斜披一道串珠饰,左肩披帛从胸腹间绕过右臂,右肩披帛从膝下勾旋绕左臂下垂。下身着裙,裙腰外翻,中坠宝珠纹绦带。跣足立于锥形石榫之上。石榫应该是插在一个底座之上。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辐射沙洲仿佛打开的巨扇,每天的潮起潮落如同永不疲倦的艺术家,在气势磅礴的“扇面”上留下了各种的地貌。变幻无穷的水道如一幅幅抽象画,连绵的彩色草滩则像是浓烈的油画。再加上云霞变幻,鹤舞长空,令人沉醉。此外,这里也是经济贝类的基因库,养育了海鳗、对虾、海带等多样水产。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本插图是基于化石复原的距今500万—300万年前札达盆地夏季的生境,此时的札达盆地已经是典型的高原环境。当时生存在这里的一些生物,如雪山豹鬣狗、古菱齿象、西藏披毛犀等已经彻底灭绝,而另一些的后代则成为现代青藏高原生物群的一部分。画面中的库羊被推测为藏羚羊的祖先,喜马拉雅原羊则被认为是今天的盘羊属动物的祖先。
绘图/Julie Selan
破译“藏北地书”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图为夕阳下辐射沙洲的南部地区,洋口港大桥越过淤积的浅滩沙洲,通向近海港口及深水潮汐通道。
摄影/许丛军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摄影 / 许丛军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摄影 / 王金
古生物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发掘出的化石,为一些现代动物类群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其中包括迄今最古老的豹亚科物种布氏豹、被认为是现代盘羊类祖先的喜马拉雅原羊,以及北极狐的祖先邱氏狐等等。通过对这些出土化石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推论现今的青藏高原动物很可能本身就起源于这一地区,不仅如此,其中的一些类群还有可能由此向其他地区扩散,并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形成新的物种。研究人员依据现有的化石,绘制了北极狐、豹亚科以及盘羊属物种自青藏高原向其他地区分化扩散的大致路径。
破译“藏北地书”
目前全球已知的睑虎属物种有19种,分布在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广东、广西、贵州、海南)和越南北部。目前我国记录有10种睑虎,它们几乎均为我国特有。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睑虎物种分布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除此之外,在越南和日本琉球也有睑虎物种分布。睑虎属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是间断的,属内物种的起源和历史扩散模式,是一个尚未明了的,同时也非常有趣的科学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睑虎属物种也是研究东亚、东南亚生物地理的十分重要和理想的对象。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考古专家何利群在研究这批佛像时发现,一些佛像的胳膊有榫孔,榫孔里有石灰和黏接剂,因此他认为这些佛像在历史上被人为破坏后,又被人重新修复过。但也有人认为,这有可能是当初制作佛像时,因为制作需要而开凿的榫孔,以便将较长的胳膊连接、固定起来。右图的坐佛三尊像,是背屏式造像,还保存了较多彩绘和贴金。主尊佛像面相浑圆,身着垂领通肩袈裟,施无畏印,结跏趺坐,背光内浮雕七身小坐佛。两侧弟子身着垂襟僧服,双手合十。底座正面彩绘狮子香炉。这尊有着华丽色彩的佛像,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极大的创伤,佛像头部连同华丽的背屏被打破,由于缺失一些部件,至今考古学者也无法将它们完整拼接出来。
菩萨立像
北齐(公元550—577年)
残高70厘米
白石质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在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栖息地等多方面都潜藏着巨大价值。此外,海洋文化历史遗产丰厚,如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港口、海洋贸易和交流、独特的海洋文化等方面也值得挖掘。图为辐射沙洲的景观一角,仿佛是海潮和泥沙共同创造的一件艺术品。摄影/许丛军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摄影 / 许丛军
21世纪初步建成的“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
对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的分析表明,本区现实的风沙危害主要是来自鸣沙山沙物质所形成的戈壁风沙流,而山前及其前缘小沙丘的移动对洞窟威胁不大。窟顶戈壁带不仅是一个天然输沙场,而且是阻止沙山和前缘小沙丘向窟区移动埋压的天然屏障。由此提出只有采用“六带一体”综合的防护体系,莫高窟的风沙灾害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
1990年建成的“A”字形尼龙网栅栏阻沙带
“A”字形顶点指向西风。两个斜边与主害风有较大的交角,与对应的西北—东南、西南—东北风交角较小或近于平行,目的在于它既可以在主风向上截断鸣沙山的沙源,又能在次风向上使栅栏具导沙功能,从而一改栅栏仅作为阻沙作用的单一功能。“A”字形的两个平行横向栅栏主要用于阻拦戈壁就地起沙作用,从而达到全面根治沙害,确保洞窟安全的目的。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融安及周边县域青蒿种植面积约2万亩,是全球最大的青蒿种植区。同时融安也是全球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地,每年的青蒿素产量约占全球的1/3。遗憾的是,青蒿素成品药的主要制造国却不是中国,当前青蒿素成品药约80%的市场被印度、瑞士和法国等国的制药企业瓜分,我国在成品药市场中所占比重不足5%。
青蒿种质库 诺奖草药的 “基因银行”
海南睑虎
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科学家们在莫高窟顶戈壁区的风沙流观测中发现:戈壁风沙流的最大输沙量随高度分布与沙漠风沙流截然不同,即最大输沙量出现在2—6厘米高度处,而并非像流沙输沙量的最大值出现在0—2厘米处。通过砾质戈壁风沙流野外实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戈壁风沙流结构具有与沙漠风沙流完全不同的风沙流特征,戈壁风沙地表的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其表面风沙流输沙量高度分布表现出独特的“象鼻子结构”,在一定高度处呈现最大值,并随风速的增加而增高。
该“象鼻子结构”导致戈壁风沙流结构特征值λ远大于1,不论风速多大,风沙流都处于未饱和状态的非堆积搬运状态。这种特殊性质比较清楚地解释了敦煌莫高窟千年来不被沙山埋没的谜底。并且在风沙防治工程实践中,采用砾石压沙措施,构造出类似于砾质戈壁的下垫面,人工促使风沙流结构呈现“象鼻子结构”,可使防沙工程达到理想的输导作用。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一位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科考队员正在用地质锤敲开页岩,期待找到古生物化石。这些层层叠叠的岩层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地质历史信息,其中的生物化石更记录着数千万年前藏北地区的生物信息及其所蕴含的环境意义,对于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历史和由此伴随的生物演化、迁移扩散的过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摄影/李婧
位于我国广西、贵州两省区的喀斯特森林地区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睑虎分布区。截至目前,已经在这一区域发现了5种睑虎,分别是:荔波睑虎、广西睑虎、凭祥睑虎、蛛睑虎、嘉道理睑虎。其中除了蛛睑虎和凭祥睑虎在越南也有分布之外,其余均为中国特有种。它们都是近些年刚被发现和命名的新种,相信随着野外调查范围、力度的不断扩大和加深,研究手段的日趋成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睑虎属新种被发现。图为荔波睑虎 Goniurosaurus liboensis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互联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虚拟商务空间,昂贵的租金、拥堵的交通和有限的空间已经让很多企业开始拒绝CBD了,他们或是搬离CBD,或是自建办公楼,自建“流量”。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造像碑
北魏(公元386—534年)
通高41厘米
宽21.5—30.5厘米
厚5.5厘米,
砂石质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经风沙科学家们研究可知,莫高窟顶的风沙流所携带的粉尘物质在崖体临空面因气流的反转而形成大量的降尘。年降尘量可达365.4吨/公里,粉尘粒径主要集中在0.05毫米—0.005毫米之间,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这些棱角状高硬度的颗粒随湍流的运动对壁画、塑像磨蚀严重,同时极细的粉尘颗粒最易侵入壁画、塑像的颜料空隙。科学家们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壁画颜料空隙可见有侵入的棱角状颗粒,严重地影响了艺术效果,而且很难在不损坏壁画的前提下将其清除掉。这种细粉尘物质不断地在壁画开裂处乘虚而入,使壁画产生龟裂,随着粉尘的不断沉积,而致使壁画大面积脱落。位于莫高窟下层的第61窟甬道曾经长期堆积着流沙,流沙磨蚀壁画的痕迹至今还清晰可见。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在我国南方的湖泊和池塘水面上,经常能看到一种体长两厘米左右,有着一身“水上飘”功夫的昆虫——水黾,它也被人们俗称为“水马”或者“水蚂蚱”。但在海拔4700多米的伦坡拉盆地和临近的尼玛盆地,古生物科考队员同样发现了很多水黾的化石,被命名为“伦坡拉大黾蝽”。
破译“藏北地书”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几千年后,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与青蒿之间,似乎早已被《诗经》做出了隐喻。青蒿素治疟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人类与疟疾抗争的历史。其实现代医学中所说的青蒿专指菊科蒿属的黄花蒿,也只有黄花蒿可以有效提取青蒿素。黄花蒿根系浅,花为黄色小朵,在显微镜下微小的种子似被黄色丝绒包裹一样(显微摄影/张超)。
青蒿种质库 诺奖草药的 “基因银行”
摄影 / 张超
根据植物孢粉的研究,在新近纪(距今2300万年—260万年)初期,伦坡拉盆地的植被构成发生了改变,从棕榈等热带、亚热带植物转为柳属、榆属以及胡桃属等北温带的落叶阔叶树种,同时也出现了松属、云杉属和冷杉属等针叶树种。结合一些脊椎动物如大头近裂腹鱼和近无角犀的化石,古生物学者复原了这一时期伦坡拉盆地的生态系统。此时,这里的生态系统已经从热带—亚热带环境转变为典型的温凉山地生物群落。
破译“藏北地书”
英德睑虎
Goniurosaurus yingdeensis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通过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CBD的遥感图可以看出,专家当初建议的CBD选址为滨海新区城区的天津碱厂和已有的金融聚集区,但是由于拆迁缓慢,建设方选择了当时尚为一片荒地的于家堡及周边区域,如今于家堡CBD并未达到规划时的预期效果。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科学家们对青蒿素的研究并未止步。屠呦呦说过青蒿素的疗效不止于抗疟,非常希望它能物尽其用。在获得诺奖近四年后,屠呦呦团队又公布了青蒿素研究新成果,其对于治疗红斑狼疮、糖尿病等尚无特效药的疾病,效果非常明显,且无副作用,这些青蒿素药理的新发现也是基于种质库丰富的种质资源之上的。图为显微镜下,无色细小的青蒿素晶体如浸泡在湖水中一样,闪现出晶莹的光泽(显微摄影/张超)。
青蒿种质库 诺奖草药的 “基因银行”
摄影 / 张超
海南睑虎
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由于CBD是城市发展的高地,才会导致CBD建设纷纷上马,甚至出现攀比现象。但很多CBD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其实在规划时就已埋下了伏笔。
通过重庆解放碑与江北嘴相对位置的遥感图可以看出,渝中区的解放碑与江北区的江北嘴隔了一条嘉陵江,CBD从解放碑扩展到江北嘴顺理成章。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这尊弥勒七尊像,就是北齐中后期盛行的“龙树背龛式”造像的一件经典代表,这样的造像样式被后世学者称为“邺城模式”。这是一尊三菩萨二弟子二螺髻双树背屏式造像,保存了较多红、绿彩绘及贴金痕。弥勒头戴三叶冠,面相圆润,坐姿为介于倚坐和交足之间的并足坐,有二裸体童子托足。镂孔透雕双树背屏,上部为飞天托佛。北齐中后期盛行的“龙树背龛式”造像,是上承东魏武定年间白石造像的技术传统和构图特征,同时接收新一轮传入的笈多造像样式而创造出的一种全新模式,彰显了邺城作为6世纪北方佛教艺术中心的地位。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近几十年来,辐射沙洲在整体稳定的前提下,中心地带的近岸沙洲淤长和并岸趋势较为明显。尤以条子泥、东沙最为典型。与此同时,沙洲群南北两翼的潮汐通道仍不断被潮流冲刷深切,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状态。
上图为东沙的航拍图。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敦煌藏经洞就被隐藏在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的壁画下面,壁画上的有角度的侵蚀痕迹就是当年积沙磨蚀壁画的遗迹。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晚饭后,有的科考队员开始整理当天的工作记录,更多的人则会跑到屋顶去打电话、刷微信来和外界联系。因为只有在居住的牧民家的屋顶,手机信号才有一定的保障,而在屋内则信号全无。虽然西藏自治区的绝大多数区域已经实现了移动网络覆盖,但是在科考队工作的藏北地区,依然存在着一些移动网络信号比较弱的地带,这给科考队与外界的联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摄影/李婧
向丽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博士 绘图/黄梦超
青蒿种质库 诺奖草药的 “基因银行”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辐射沙洲拥有面积庞大的泥沙滩涂,是亚洲最大的海岸型湿地之一,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EAAF)上的重要区域。每年有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等大批量多种类的候鸟选择在此停歇、越冬,其中有不少属濒危甚至是极危物种。这一区域食物丰富、草滩辽阔,栖息地多样,是一片生命的乐园。巨大而宝贵的生态价值正是本次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的重要原因。
图为湿地草滩中的鸟群。摄影/周洪飞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摄影 / 周洪飞
自从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顶部的鸣沙山东端实施了尼龙网阻沙、砾石压沙、植物林带防沙、草方格固沙等的综合治沙工程以后,莫高窟终于得以干净和清净的面貌迎接瞻仰它的人群。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在广东省的英德市,很小的范围之内就分布着英德睑虎和蒲氏睑虎两个不同的种类,因此是属于极度狭窄区域内分布的物种。而且它们生活的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再加上不受节制的野外捕捉和贩卖,它们的生存状况已经岌岌可危,野外难得一见。图为蒲氏睑虎 Goniurosaurus zhelongi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CBD是城市中各种流量聚集的区域,但超级的流量入口一定是垄断而稀缺的,会带来超高的经营成本。通过本页图表可以看出,除了一线城市外,很多二线城市CBD的楼宇空置率都很高,没有足够多的金融企业和总部型企业愿意入驻,CBD往往成为外表漂亮和事实繁荣的矛盾体。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从现代攀鲈科鱼类的分布区可以看出,攀鲈类大多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西部的热带平原和雨林地区,以及南亚、东南亚的热带地区。通过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发现这条攀鲈化石与今天的攀鲈一样,具有独特的“迷鳃”结构——与通常鱼类的鳃骨不同,攀鲈的鳃骨发生特化,如同一朵花瓣,有着复杂的迷路,因此被称为“迷鳃”。这样的结构可以附着面积更大的呼吸上皮,使得攀鲈可以在离开水体之后,在空气中短时间呼吸。化石中的攀鲈与现在的攀鲈是近亲,但却远隔重洋。研究人员推断它们可能经历了由青藏高原借道印度再扩散至非洲的演化历程。
破译“藏北地书”
广西睑虎
Goniurosaurus kwangsiensis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CBD是云集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地区的金融企业和总部型企业的区域,有专家曾指出,一座成熟CBD的经济体量应该在2600亿元以上,对所在城市的经济贡献率应该在10%以上,地图中选取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CBD的数值,很多二线城市都被排除在了这个标准之外,可以想象在更多的地级市和县级市中,其CBD的吸引力是什么样。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很少有机会从这个角度看敦煌莫高窟。进入21世纪以来,莫高窟的流沙已经被治理得比较好了,普通游客进入莫高窟窟区游览的时候,很少会被流沙干扰。因此,也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正走在一个大戈壁滩的旁侧,戈壁滩上布满了黄色的流沙,不远处,就是黄沙覆盖的鸣沙山。照片里的戈壁滩上清晰可见人工修筑的网栏,这就是莫高窟保护工作者们千辛万苦设计出的一个防沙治沙综合体,有了它,莫高窟才摆脱了流沙之灾。摄影/高德祥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摄影 / 高德祥
发现化石的地层距今2600万—2300万年,尽管过去了漫长的岁月,这些古老的水黾在外形上与今天的“亲戚”差别并不大(上图),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人员在这些水黾的附足上发现了细小的刚毛——这正是现代水黾能够在水面上来去自如的秘密。这些刚毛可以在水黾的足部形成气膜,从而赋予了它们“水上飘”的奇特本领。摄影/宝丁
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的主要工作区域(右图)包括:藏北地区的伦坡拉盆地和尼玛盆地、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和青海的昆仑山口盆地。虽然这些盆地的面积不大,但在它们的沉积岩层中保存了地层变化的重要信息,所以是研究新生代高原隆升和随之而来的生物演化的理想地点,因而在近十年来受到了地学各领域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破译“藏北地书”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图为技师韩庆林在对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年)长孙氏造阿弥陀像的表面进行泥垢清理。这尊阿弥陀像在考古队的精心修复后,重现了昔日神韵,修复后的画面见后面图片。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1954年在50年代,莫高窟的洞窟前普遍都有积沙,对于保护洞窟十分不便。1953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计划在洞窟前修建一条临时性的简易路面,于是在1954年4、5月间雇用了莫高窟附近农民的几十辆大轱辘牛车集中清运积沙,共清除流沙1万多立方米(李承仙拍摄)。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在古生物野外科考的现场,科考队员们会将发现的化石进行封装和编号(如图),如果发掘出来的化石量比较大,现场处理不完,他们会拿回住处,用机器将无用的部分处理掉(下图),再进行封装和编号。由于发掘出的古生物化石类型不一,既有植物也有动物,所以这支20多人的古生物科考队由来自多家科研单位、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大家一起在野外发掘化石,然后对最终发现的化石进行分类,各自认领自己负责的领域的化石,再回去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摄影/李婧
地图是初步统计的中国建设CBD的城市,从南国到北疆,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中国的城市正在经历一场CBD建设热潮。其中既有直辖市,又有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更有某些经济发达的县级市,有的城市还不止有1个CBD,但中国的CBD数量虽多,影响力却不足,只有香港中环CBD是唯一一座具备全球影响力的CBD(下图 摄影/童加涵)。很多没有足够的经济体量和金融支配能力的城市纷纷建设CBD,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CBD吗?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这张照片让我们看到了111年前莫高窟的样貌:当时窟前的河滩地上树木还不是很繁茂,可以看到最下层的洞窟几乎被沙子填埋了,上下层洞窟之间并没有栈道相连。据记载,法国人伯希和率领中亚探险队1907年12月中旬从迪化(今乌鲁木齐)出发,于1908年2月24日到达敦煌。他详细查看了所有洞窟,对每个洞窟做了描述,特别是详细记录了洞窟中的壁画题记,随队摄影师Charles Nouette所拍摄莫高窟的照片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的伦坡拉盆地,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攀鲈化石。它也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攀鲈化石,被命名为“西藏始攀鲈”。
破译“藏北地书”
图是在傍晚阵雨过后,摄影师在某高楼的56层放飞无人机,无人机穿越云层拍摄到空中的上海陆家嘴CBD,其以约6000万元的年产值成为了内地第一CBD(摄影/王正坤)。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摄影 / 王正坤
杨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绘图/郭鼎一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辐射沙洲中潮汐通道水深在10米—50米不等,在强劲往复流的来回冲刷下,有利于航道的稳定和发展,打破了淤积型海岸难以建设良港的禁忌。南通洋口港利用烂沙洋水道作为航道,可通行10万—20万吨巨轮。上图为一艘正在洋口港液体化工泊位停靠的巨轮,满载着巨量液化天然气。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与其他披毛犀相比,西藏披毛犀的牙齿白垩质覆盖较少,而且外壁的褶曲比较轻微。摄影/宝丁
嘉道理睑虎眼睛虹膜的颜色是淡橄榄绿色,这让它从睑虎家族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特别的一个种类。嘉道理睑虎 Goniurosaurus kadoorieorum 摄影/杨剑焕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摄影 / 杨剑焕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圆形镂空透雕底座
北齐(公元550—577年)
通高21.3厘米
白石质
上部为宝装覆莲台,中有榫孔。下部底座圆形,镂空透雕。装饰纹样分三层,上层为一圈荷叶、莲蕾间杂摩尼宝珠,中层雕出双狮香炉及五身神王,下层浮雕大宝珠纹。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莫高窟建在大泉河冲刷形成的河谷左岸的崖体上,崖体是由砂岩层和砂砾岩层组成的。莫高窟所在的地方,常年有东风、南风和西风三种风向,莫高窟所在的崖壁面朝东方,所以,夹沙风一旦自东边吹过来,就会对崖体以及崖体上的外露壁画、彩塑等艺术品进行磨蚀和掏蚀。我们今天在莫高窟看到的是已经被加固过的崖体,人工的水泥沙砾已将大部分洞窟的表面裹上了厚厚一层外衣。摄影/王金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摄影 / 王金
海带自然分布于日本本州的金华山北至千岛群岛南部、北海道西岸、俄罗斯萨哈林岛西岸及鞑靼海峡沿岸至朝鲜元山附近。根据海带不同的分布海域及形态差异,可分为:真海带、细目海带、利尻海带、鬼海带。从海带种群扩散的可能路径不难看出,我国不是海带的“故乡”。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这一生活习性也让它们都拥有一双美丽而奇异的大眼睛,而且不同种类的眼睛虹膜颜色也是五颜六色,这让很多人为之着迷。广西睑虎这样的橙红色虹膜和红色虹膜在睑虎家族中是比较常见、大众化的,很多种睑虎的虹膜都是这种颜色。广西睑虎 Goniurosaurus kwangsiensis 摄影/徐廷程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摄影 / 徐廷程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这是一尊典型的“龙树背龛式”造像(本图为正面,下图为背面),主尊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座上,两侧各有弟子、缘觉和菩萨端立于莲台上。背屏由四株菩提树交叉缠绕而成,枝叶间透雕着灵动的飞天。主尊背面菩提树上浮雕有9尊化佛,下方有禅定佛和随侍弟子。基座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也都有极为精致的浮雕。考古学者认为,被称为邺城模式的“龙树背龛式”造像,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萌发于东魏晚期,北齐初年具雏形,天保末年以后成为邺城造像的主流,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目前的出土材料来看,此轮造像除在邺城及其京畿地带普遍存在以外,河北曲阳、定州、蠡县、正定、藁城、南宫及山西太原等地也都有发现。摄影/张惠
图为释迦牟尼说法像
北齐(公元550—577年)
通高73厘米,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出土
河北省文物保护研究所藏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几千年来,牧民一年四季在自己的春夏秋冬草场来回迁移,一年3到4次转场,日行程大约15公里,所谓“羔羊程”指的就是这个距离。每年3月底,过完纳吾鲁孜节(哈萨克族的春节,农历春分),积雪自南向北开始消融,牧民们从冬牧场出发,向北转场去山麓的春牧场,他们会在春牧场停留3个多月,接羔育幼、剪毛驱虫这些活儿都会在春牧场完成,然后6月底出发去高山夏牧场。夏牧场的优质牧草足够牲畜吃上两个多月,养得膘肥体壮,其间牧民还得打理好冬牧场,储备牧草。8月下旬山区开始下雪,牧民逐渐往山下转移,到秋牧场给牛羊配种,卖掉一些牲畜。11月下旬再次回到冬牧场定居,圈养牲畜。
额尔齐斯河,一条游牧的河
我国沿海首次发现海带的生长是在辽东半岛的大连,据资料记载,它们是由一艘从日本北海道出发的运送木材的货轮携带而来。如今,大连依然是海带生长的繁荣之地。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图为从解放碑CBD隔江眺望江北嘴CBD,如今高楼林立的江北嘴已成为重庆的新地标(摄影/唐安冰)。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摄影 / 唐安冰
菩萨头像
北齐至隋(公元550—619年)
残高38.1厘米
白石质
菩萨头梳高髻,戴珠冠,冠中饰宝瓶。面相椭圆,弯眉直鼻小口,唇上有须,鼻尖及双耳略残。脑后有一对小圆嵌孔。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1960年6月3日拍摄到的第195窟前的积沙(敦煌研究院李贞伯拍摄)。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从外观看,佛造像的底座,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考古学者研究过程中判断佛像数量的一个重要参考。在北吴庄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佛造像,最后统计出造像底座有900多件,一般是一个底座对应一件佛像,所以估计这批造像的个体总数应该在1000件左右。
图为思惟菩萨造像
东魏(公元534―550年)
残高50厘米
白石质
保留了较多红、黑彩绘和少量墨线、贴金痕。菩萨头戴三叶冠,面容恬静。右手拄颊,左手抚膝,下身着裙,半跏坐于束腰藤座上。底座构图独特,正面高浮雕出三狮形象,昂首挺胸,鬃毛蓬张,两侧雕出狮身,背面光素。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上世纪50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为了进一步防沙,从1955年3月6日开始在莫高窟山顶上开挖防沙沟,共挖沟1014米,沟深1.2米,宽约2米。大概在两三年后,防沙沟就被流沙填满。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在阿勒泰,你能看到“体大如牛,尾大如盆”的阿勒泰大尾羊、山羊、牛、马还有骆驼一起转场的景象。马认识路跑得快,一般在队伍前方,牛羊跟在后面,骆驼驮着物资,“行军”队伍忙中有序。新疆的山羊并不多,以2017年为例,新疆全区有3746万头绵羊,572万头山羊。因为山羊会啃草根,像推土机一样,对草场破坏巨大,因此就算山羊绒利润颇高,牧民也不会养很多山羊,但山羊又是羊群中不可缺少的,没有山羊,羊群的行动速度会很慢。摄影/许萍
每到5、6月,山东荣成就会迎来一年中收获海带最忙碌的时节。这座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城市,浅海与滩涂分布在整条海岸线上,海带养殖的筏架从近海20米处向远海铺开,从海岸望去,“海带田”一眼望不到边。一望无际的“海带田”中间,穿梭着机械化收割的船队。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鲜海带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上世纪80年代莫高窟彩塑上的积沙和积尘(摄影/张超音)。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摄影 / 张超音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有“海带之乡”的美名,在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海带种植户的记忆里,最早的海带苗是从大连运过来的。如今,福建已经成为我国海带育苗量最大的省份,苗种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了日本和韩国。每到海带收获的时节,丰收总能给当地种植户带来无尽的喜悦。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菩萨头像
北齐至隋
(公元550—619年)
残高29厘米
白石质
菩萨头戴宝冠略残,宝冠上保存有红色彩绘。菩萨面部丰满圆润,神态祥和,雕刻细腻。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每年11月到12月间,冬季第一场大雪来临,最为艰辛的冬季转场拉开帷幕。天气严寒,路途长远,路上有许多公用的羊粪堆,是专门为转场途中宿营留的,羊粪发酵了能产生热量、保暖,牧民叫它“卓勒阔拉”,意思是路上的羊圈。牧民家的主妇会提前准备好高热量、耐储存的食物,以便路途中补充能量,最常见的就是“包尔沙克(油馃子)”和奶茶。“包尔沙克”是一种发酵后炸制而成的面食,拿羊油炸的最为地道。摄影/叶尔江·木哈买提
额尔齐斯河,一条游牧的河
摄影 / 叶尔江·木哈买提
因为要进行光合作用,水色澄清、透明度高的浅海区更适合海带生长。野生海带自然生长在海底的岩石上(上图),养殖海带在水下呈吊养状态(下图),通常养殖的海带比自然生长的海带更宽、个头也更大。海带广布的海底区域通常营养盐丰富,也适宜鲍鱼、海参、海胆的生长。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周氏睑虎 Goniurosaurus zhoui 摄影/徐廷程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摄影 / 徐廷程
图为上海陆家嘴CBD高耸入云的“厨房三件套”,420.5米高的金茂大厦被昵称为注射器,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被昵称为开瓶器,而中国第一高楼、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则被昵称为打蛋器,三座高楼呈梯级排列于云上,塑造着“魔都”上海的“颜值”(摄影/姚璇)。不可否认,作为城市的金融企业和总部型企业的聚集地,CBD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在CBD成为中国城市建设“风潮”的时候,CBD的形象需求往往大于实质内涵,摩天大楼塑造的天际线并不等于CBD,拥有“流量”汇聚能力才是CBD的内核。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摄影 / 姚璇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图为单体圆雕覆钵塔,通体彩绘贴金。石塔分为底座、塔身、覆钵和塔刹四部分,主体基本完整。塔身四面开龛造像,分别雕造三身结跏坐佛和一身结跏趺坐菩萨。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1935年Desmond Parsons于1935年拍摄的敦煌莫高窟第259窟北壁下的积沙。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过去转场由“阿吾勒(牧村)”为基层单位,在德高望重的“阿吾勒巴斯”的带领下一起转场。现在转场的时间是由县政府规定的。转场的牧道一般都比较狭窄拥挤,如图中的萨尔布拉克这个地方,10天左右会有40多万头牲畜从这里经过。为了避免各家的畜群混在一起,畜群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牧场近的家庭会让路程远的家庭先走,一户紧跟着一户。每家的牲畜都按照行政区划做了标记,如果有牲畜走丢了,牧民能一眼认出自己家的标记。如果在自己家的畜群里发现了陌生的牲畜,牧民大致能判断出这是哪个乡、哪个村的,先带着一起转场,把消息告诉“卓合奇(找东西的人)”,或者直接用电话联系,总能把牲畜再送回去。
摄影/叶尔江·木哈买提
额尔齐斯河,一条游牧的河
摄影 / 叶尔江·木哈买提
苗种改良和标准化建设为沿海地区的海带产业带来巨大变化:机械装备过的船是养殖户每家的标配,船大而轻,一位渔民出海一次就能收获40—50条海带。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蛛睑虎
Goniurosaurus araneus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这是一座背屏式三菩萨造像,画面展示的是造像的侧面、背面、正面和底座局部细节。通体彩绘贴金,保存完好。弥勒菩萨头戴高冠,颈悬桃形项饰,披帛在腹前交叉,施无畏印,交足坐姿。两胁侍菩萨面容、服饰同主尊,一手持莲蕾,一手握香囊或净瓶。背屏上部为飞天托塔,背面浮雕白马吻别佛传场景。底座正面为双狮香炉及供养比丘、世俗供养人形象,其余三面雕造火、鸟、珠、象、风等六神王,背面正中题刻“大魏武定五年正月十日,仏弟子清信女弄女、形阿黑……等敬造弥勒像一区……”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1914年 斯坦因1914年4月3日拍摄的敦煌莫高窟第427窟附近。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这些福海县的牧民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冬牧场赶来,经过了最艰辛的阿克达拉戈壁,刚刚到达山脚下的萨尔布拉克草原,但这不是终点,他们还要沿着喀拉额尔齐斯河河谷上山,去夏牧场。这一条路线,往返长达800公里。还有牧民走得更远,以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通克村为例,他们每年从萨吾尔山去喀纳斯湖附近的也买盖提草场,一年得跋涉900多公里。摄影/许萍
野生海带及养殖海带生境图
绘图/肖白 资料提供/苏丽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藻种质库 博士后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上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在洞窟前收集放了一夜的积沙木盒,为莫高窟的风沙研究做数据准备。供图/屈建军(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研究员)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转场,每年数百公里的征程
生活在阿勒泰地区的牧民们维持着几千年来的放牧生活,从春到冬,他们循着牧草生长的规律,驱赶着畜群从山前平原的冬牧场到高山夏牧场又回到冬牧场,转场的路线短则几十公里,长则数百公里。初夏,福海县的牧民们又开始了忙碌的转场,他们得抓紧时间赶到夏牧场。因为虽然夏牧场牧草繁茂茁壮,但是畜群只能在那过上短暂的两个月,到了8月下旬就是山中的冬天了,那时他们就得下山。老人在前方指路,青壮年在后面驱赶畜群,主妇则照看孩子和驼队、负责后勤工作,这是一支井然有序的“急行军”。
额尔齐斯河,一条游牧的河
海带目中除了海带,也有其他体格庞大的海藻,欧洲人常利用海带目生物提炼褐藻胶。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图为华为在东莞松山湖的基地,一栋栋城堡建筑让这里宛如童话梦幻一般,这里没有CBD昂贵的租金,也没有CBD拥堵的交通,其舒适的办公环境足以羡煞所有在CBD办公的企业(摄影/刘三根)。地图列出了北京新兴产业园区与传统CBD的部分代表企业,可以明显看出两者的区别,CBD已经不再是城市唯一的“经济高原”了。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摄影 / 刘三根
在临漳县城邺城考古队临时工作站,考古队员正在进行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佛像修复工作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用特制竹刀清除表层泥沙,随后用毛笔蘸纯水清理粘附在色彩或贴金上的泥沙;第二步,在泥沙清理干净后,用专门配制的药品进行色彩封护和贴金加固;第三步,在色彩封护完成后,开始拼对粘接。图是考古研究所特级技师韩庆林(左一)、付合庆(左二),高级技师马福堂(右二)等人,去除出土造像的外包装及泥沙(左图)。工作台四周靠墙的铁架上面,摆放着刚出土的珍贵佛像。这些佛像是在考古研究所文保专家的现场指导下,进行了三层包装,以最大限度保护文物表面的色彩、贴金等装饰不受损失。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高山夏牧场,藏在阿尔泰山间的黄金牧场
阿勒泰地区有着广袤的草原,占整个地区面积的61%。按照地形条件和气候特征,可分为平原冬牧场、低山春秋牧场和高山夏牧场。夏牧场分布在阿尔泰山的山坳间,这里的年平均气温较高,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生长着多种禾本科、莎草科的优良牧草,牧民们这样赞美夏牧场:“草深到找不着马儿。”因此不论转场上山的路途有多么艰辛,牧民都会驱赶着畜群按时按点到达夏牧场,不能错过牲畜抓膘的好机会。春秋牧场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避风遮寒,气候比较温和,是畜群保存体力、休整的地方。冬牧场气候寒冷,牧民会找到相对避风、沿河、向阳的地方,度过阿勒泰漫长的冬季,这些地方就是“克斯塔乌”,即冬窝子。图片拍摄的是6月末的托勒海特夏牧场。摄影/王彬
海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褐藻,含有丰富的糖类、甘露醇、蛋白质、各种氨基酸和矿物质,以及一般食物中所缺乏的碘。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使它在美食界独占一席。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海南睑虎的红色虹膜因酷似恶魔的眼睛,所以有人称之为“恶魔之瞳”。霸王岭睑虎
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佛头像
北齐(公元550—577年)
残高22厘米
白石质
圆雕佛头残像,贴金保存较好。面相浑圆,螺发间残存少量绿彩。耳垂部分略残,脑后有一对插嵌项光的圆孔,颈下有修补的方槽。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蜗居了一个冬天,过完纳吾鲁孜节,牧民们就开始准备往春牧场进发了。转场队伍里多了不少新生命,它们基本是3月出生的,牧民会等待这些幼崽成长到足够强壮,才开始转场。开春的时候天气并没有完全转暖,转场过程中常常会遇上雪天,但是积雪已经很薄了,转场路边有不少冻干的牧草,足够支撑畜群到达春牧场。图片拍摄的是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牧民的春季转场。摄影/叶尔江·木哈买提
额尔齐斯河,一条游牧的河
摄影 / 叶尔江·木哈买提
逄少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 首席科学家 绘图/李亚龙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道智造释迦像
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
残高57.5厘米
青石质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弄女造弥勒像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
通高82.3厘米
白石质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嘉道理睑虎 Goniurosaurus kadoorieorum 摄影/徐廷程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摄影 / 徐廷程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背屏边缘浅雕五身坐佛,通肩袈裟,禅定坐姿。方座长14.7厘米、宽10.5厘米、高7.2厘米,正面浮雕香炉,其余处雕有像主刘伯阳及父母、妻姊、子女的像,均着交领袍服,或立或跪作供养状(右图)。方座底面有纪年题记:“太和十九年岁在乙亥……魏郡邺县民刘伯阳,为居眷男女大小敬造释迦牟尼石像一区……”可以说,像主家族的像及名字都被雕刻在佛像上,寄托了信徒们的美好愿望。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这是一尊三菩萨二弟子双树背屏式造像,也是一尊典型的“龙树背龛式”造像,还保留了部分彩绘和贴金。中间的菩萨称为思惟菩萨,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后代渐少。思惟菩萨像是一种有着特定形姿的菩萨造像,比较常见的是右腿搭于左腿之上,右手支颐,左手扶脚,呈思考冥想之态,也称为半跏思惟像。一般认为此种造像表现的是悉达多太子(即释迦牟尼成佛前的身份)苦思修行乃至顿悟的情形。镂孔透雕双树背屏,上部雕有化生童子、飞天及双龙托塔,背面彩绘树干及枝丫。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新疆地区冬季时间较长,气候严寒,尤其是地处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情况更为严峻,牧道、草场被积雪覆盖,积雪比羊还高,若遇上雪灾,最有经验的牧民也不能确保顺利完成冬季转场。此外,牧区人口流动性强,人口密度极小,因此现代公共设施和医疗条件的建设成本极高,牧民和牲畜的医疗都难以保障。图片拍摄于1月,阿勒泰最冷的月份,萨尔胡松乡的牧民还在前往萨吾尔山冬牧场的路上。
摄影/叶尔江·木哈买提
额尔齐斯河,一条游牧的河
摄影 / 叶尔江·木哈买提
摄影师用慢速快门拍摄,将它行动的迅捷表现出来。图为广西睑虎 Goniurosaurus kwangsiensis 摄影/谢伟亮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摄影 / 谢伟亮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河北邺城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位置及周边石窟寺院分布图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图为单体圆雕佛立像。脸型近椭圆,螺发,肉髻扁圆,鼻梁挺直,嘴角微翘,面容清秀,颈部有一周阴刻纹。体型修长,细腰,腹部略鼓,身着薄软袒右式袈裟,下裾贴体竖直垂下,通体无明显的雕刻衣纹,身体轮廓透衣而现。这种佛像的雕刻风格,曾被称为“曹衣出水”。佛像右手屈伸胸前,肘部以下残,断口处有榫孔,有可能在古代就曾遭到破坏并被人修复过。
佛立像
北齐(公元550
—577年)
残高112厘米
青石质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海带表面的孢子囊成熟后释放游孢子,游孢子游动一段时间后附着,进一步发育形成雌、雄配子体,雌配子体排卵、雄配子体排精,精卵结合受精后形成孢子体,这个孢子体就是海带幼苗。海带前沿技术,如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等育种技术的建立,都离不开对配子体的研究。
供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藻种质库
图为:放大后的配子体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图为洋口港示意图,港口建设在西太阳沙上,以大桥和海岸相连,毗邻深水潮汐通道。配套建有存储和输送管道,可停泊接靠装载液化天然气等货物的巨轮,是中国海上油气能源大通道的重要环节。绘图/张洵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在青蒿国家种质资源库中,一名科研人员正在查看营养液中培育的青蒿幼苗。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专门为研究青蒿的药理性而建立的种质资源库,这里保存了1000多种青蒿种质资源,为培育优良青蒿新品种、揭示青蒿素合成及调控机理等提供了丰富的种质材料及基因资源。
青蒿种质库 诺奖草药的 “基因银行”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朝阳、上海陆家嘴等地开始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成为中国内地首批CBD。以前,西方国家的CBD均是城市里纯粹的商务区,白天上班时人声鼎沸,晚上下班后却空空荡荡。北京朝阳CBD从初期就创造性地在商务区内规划出了住宅区和休闲区,让CBD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成为了城市的繁华地区,充分挖掘了CBD的时间价值,这也影响了全球其他城市CBD的规划,并成为了国内CBD效仿的样板。2000年以后,CBD在许多城市拔地而起,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中国版图上快速生长的CBD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图为春寒料峭时,摄影师在北京西二环一栋高楼上拍摄朝晖中的北京朝阳CBD,高楼大厦与故宫古建共同沐浴在晨光中。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我国古代医书中虽屡次提到青蒿治疟,但也多是泛指。屠呦呦就是受到古代医药典籍启发,反复试验才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供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青蒿种质库 诺奖草药的 “基因银行”
广西柳州市下辖的融安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非常严重,大环境湿润,小环境干旱,不适宜种植其他作物。但是由于青蒿根系浅,易成活,却成为了当地治理石漠化最好的植物。
青蒿种质库 诺奖草药的 “基因银行”
图为科学家在进行青蒿药理研究,在实验室中,处处可见墙上挂着的青蒿标本。
青蒿种质库 诺奖草药的 “基因银行”
青蒿国家种质资源库储存了千余种青蒿种子,为了不同的实验和生产需求,种子库又分为短期库(2-3年)、中期库(25-30年)和长期库(45-50年),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保存。当前提取青蒿素的黄花蒿基本都是人工培育的,种质资源库在储存种子的同时,还进行青蒿种苗的培育,选出青蒿素含量高的植株,反复试验,优中选优。目前,融安县种植青蒿的优质种苗,全部由青蒿国家种质资源库提供,为诺奖草药寻找和培育更优的基因。
青蒿种质库 诺奖草药的 “基因银行”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图为北京朝阳CBD中,人们在商务工作之余享受高消费的休闲时光,CBD已不再只是商务场所,它正在成为集合了工作、购物、居住等功能的多元空间(摄影/王心超)。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摄影 / 王心超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在全球,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融安,很多农民的生活也因青蒿素扬名世界而发生改变,政府补贴和鼓励种植青蒿,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是为数不多的专门为一种草药而成立的研究机构,门上的诺贝尔奖章还在激励更多的科学家们发现青蒿素的新应用(摄影/王宁)。
青蒿种质库 诺奖草药的 “基因银行”
摄影 / 王宁
曾岩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主任助理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村的造像埋藏坑发掘现场。埋藏坑就位于临漳县城西南约20公里的邺城遗址东部的漳河河滩上,坑口呈不规则方形,边长约3.3米,深1.5米左右。在历史上,河北曲阳县修德寺出土的佛造像,与四川成都万佛寺遗址、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的石刻造像,并称为20世纪中国佛教考古三大重要发现。这次邺城出土的佛造像,不仅文物数量更多,而且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形式多样。因此,有专家认为,北吴庄造像埋藏坑是本世纪以来中国佛教考古最重大的发现。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邺城北吴庄造像埋藏坑出土的大部分佛造像都是北朝时期,被考古学者何利群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北魏中后期、北魏后期至东魏前期、东魏后期至北齐前期以及北齐中后期。其中,北齐中后期所盛行的“龙树背龛式”造像,就是何利群所说的“邺城模式”的造像样式。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刘伯阳造释迦像
第一阶段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北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三褈法荣造像
第二阶段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僧略造释迦像
第三阶段
独家报道 佛教考古最大发现获新进展 考古学家妙手复活国宝佛像
图为广州天河CBD的国金中心(西塔)内景,这栋楼也是内地汇集世界500强最多的楼宇之一,大厅内展示着全球主要股票交易市场的实时市值,昭示着这里的金融影响力(摄影/吴迎辉)。
CBD生长版图 新兴产业不再热衷 城市建设却情有独钟
摄影 / 吴迎辉
海带养殖户将一棵棵海带幼苗夹到绳子上,夹好后再放入海水中,随后海带幼苗“倒立”着生长、变大。夹苗过程并不复杂,但非常考验人们的细心和耐力。摄影/韩寒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摄影 / 韩寒
海带在我国属于外来种,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首次被引入到我国的北方沿岸。国内海藻学工作者不断对海带进行创新性培育,如今,北起辽宁、南到广东的沿海省份,都可以看到海带养殖的场景,而我国的海带收获量已稳居世界第一。摄影/夏东海
中国海带 从罕见的“舶来品” 到大众美味
摄影 / 夏东海
敦煌研究院在20世纪末至今建立起了以草方格沙障为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沙工程体系。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在海南分布的3种睑虎——霸王岭睑虎、海南睑虎、周氏睑虎——都属于岛屿特有种。最新的分子和形态学研究显示,这3种睑虎都处于同一个演化分支,而且霸王岭睑虎和海南睑虎在海南的分布区域也有重叠。图为霸王岭睑虎
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 摄影/付若金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摄影 / 付若金
1942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西北史地考察团拍摄到的莫高窟,下层洞窟几乎被流沙淹埋。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2016年,古生物科考队在伦坡拉盆地发掘出攀鲈的地层发现了大型棕榈科植物的叶片化石。考察队员经过4个多小时的发掘,小心翼翼地将整块化石的各个部分从地层中分离出来。经过拼接,这块棕榈叶化石的长度达到了1米,被鉴定为“西藏似沙巴棕”。后续他们又发掘出了保存较为完整的伦坡拉栾树的蒴果果瓣化石。通过这些植物各自现代近缘种分布区的对照,研究人员进一步推断攀鲈所生活的生态系统应该是类似于今天热带—亚热带的温暖、湿润环境。
破译“藏北地书”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睑虎关注度的提升,它们成为很多摄影师钟爱的拍摄对象。睑虎属于夜行性动物,它们守候猎物时岿然不动,捕猎则轻盈迅速。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195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几处流沙比较严重的地段修建土坯防沙墙,并在防沙墙上凿开放沙孔,以便将堆积在墙后的流沙引下来清走。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睑虎多栖息在热带、亚热带丘陵地区和山区的石灰岩地区或者花岗岩地带,它们喜欢多石头、多石缝的生境,对环境植被覆盖度的要求并不高。摄影/经新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摄影 / 经新
莫高窟东临三危山,西接鸣沙山(属库姆塔格沙漠),被荒漠和沙漠所环抱,处于极端干旱的内陆荒漠地带,这里也是中国北方沙源地之一。因此,莫高窟地区的大风日和沙尘暴日数分别占全年的48%、47.5%。大量的沙子积在石窟前,沙尘又会以不同粒度不同侵蚀方式,对石窟及其珍贵的艺术品造成危害。
从“风尘仆仆”到“尘埃落定” 莫高窟不会被鸣沙山掩埋之谜
在伦坡拉盆地更古老的地层中,科考队员们发掘出一种距今约5000万年、与望天树果实类似的翅果化石,由于果实上部具有一对很长的翅片,它被形象地命名为“兔耳果”,全长(含翅片)只有不足5厘米(右页图)。目前,全世界只有三个地方发现了它的化石,一个在青藏高原,还有两个在遥远的美国西部和德国法兰克福。这三个地点相距甚远,那么这个外形可爱的“兔耳果”暗含着怎样的信息?青藏高原又曾经在北半球植物区系交流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不仅是古生物领域的谜团,也是青藏高原的魅力所在。也许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吸引来自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投身其中,尝试从自己的专业来解读这里隐藏的诸多秘密。
破译“藏北地书”
一只幼年的广西睑虎开始探索这片未知的世界。人类对睑虎的认知和保护又何尝不是刚刚起步。目前,那些新发现的睑虎新种还未被列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定名单之内。这导致所有针对它们的捕捉、销售和贩卖等行为,都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来进行约束和管制。衷心希望它们早日成为野生动物法律保护的对象。广西睑虎(存疑,也可能是未知种类)摄影/徐廷程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摄影 / 徐廷程
睑虎是昼伏夜出的夜行性爬行动物,不便寻找。摄影/付若金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
水是转场中最重要的资源,额尔齐斯河就是阿勒泰地区转场的生命线。阿尔泰山的冰川融水灌溉出了水草丰美的高山牧场,密集的小支流顺着山势向南流淌,从同一侧汇入额尔齐斯河,形成了典型的梳状水系。这一道道平行排列的支流就是天然的牧道,牧民沿着支流上山,路途相对平坦,也不用担心水源和牧草。从平原上山的牧民大多得经过额河干流,如上图所示,有经验的牧民会找到水势平缓的地方,牛、马可以趟水过河,羊羔、牛犊则用小船运过河。摄影/叶尔江·木哈买提
额尔齐斯河,一条游牧的河
摄影 / 叶尔江·木哈买提
辐射状沙脊群有着特殊的海洋动力环境,受东南方向传来的太平洋前进潮波和北部的旋转潮波的影响,形成辐聚辐散的特殊潮流场。两个潮波系统的汇合使能量聚集增强,使这一海域成为强潮区。全国潮差的最大纪录便诞生在这里,达9.28米。可以说,没有辐射状潮流场就不可能形成辐射状沙洲群。
图为在辐射沙洲上建设的风电群。涨潮时,风车底部没入海中;落潮时,大面积潮滩出露水面,有利于施工建设。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青蒿素的发现是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抗疟只是青蒿素已被发现的疗效之一(摄影/李志璋),当前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尚无特效药治疗的疾病上,青蒿素还将继续发挥它的神奇作用。
青蒿种质库 诺奖草药的 “基因银行”
摄影 / 李志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