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禄丰市恐龙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内,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用于陈列展示的恐龙化石。恐龙已经成为楚雄州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重要主题与经济支撑,有很多重要的陈列和展示场所。禄丰市恐龙山镇的世界恐龙谷原地保护遗址是直接建在当年的挖掘现场之上,像禄丰市拥有多处原地保护和展示的恐龙陈列馆,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少有。摄影/赵揭宇
云南楚雄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 在中国
摄影 / 赵揭宇
作为近代云南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113年前修建的滇越铁路至今仍散发着巨大的魅力,其沿途除了生动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也十分可观。它的云南段从连绵的山峦与深切的河谷中经过,宽仅1米的轨距正是为了适应沿途的山谷、河流、陡坡而设计的。图为火车经过湾塘站附近的镳水岩瀑布,这座车站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境内。滇越铁路在屏边段短短的67公里内就建有78条隧道,47座桥梁。
重走百年滇越铁路 探访魅力犹存的人文闪光
中国考古工作者还为这些佛塔和寺院制作了3D模型,进行数字化复原,通过新技术协助巴方进行遗产保护。现在中巴联合维护修复项目正在推进中,上图为巴方遗产修复工程师Maaz Ali在中方协助下进行塔赫提·巴伊寺院遗址的测量(供图/Maaz Ali)。
探源犍陀罗 犍陀罗考古来了中国人
“围绕贡嘎走一圈”的意义:体验中国三大“自然省”的差异
参考《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我们把目标点位确定在以贡嘎山为核心的这片区域,我们想更深度地找寻让无数人向往的贡嘎山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在这张以地势为底图,叠加了生态地理信息的地图上,一个看不到省、市等行政区域界线的“自然地理状态”的贡嘎呈现在我们面前:四川盆地、川西藏东和云南高原这三个大的自然地理单元在贡嘎群山处交会。这就意味着,围绕贡嘎走一圈,既可以欣赏到四川盆地低海拔多云雾的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景观,又可以体验到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区域内高山深谷的高原温带景观;还可以领略到云南高原阳光明媚、四季如春的独具特色的景观。同时与自然景观相呼应的,是这三个区域民族、文化上颇具差异的人文景观。从成都出发向西逆时针围绕贡嘎,数条国道和省道串起了一个“圈”,沿途我们可以360度看贡嘎,更可以在短距离内体验多重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地域差异,对于一个旅行者,这就是“围绕贡嘎走一圈”的意义所在。
围绕贡嘎走一圈, 意义何在?
图为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阿富汗喀布尔市的希瓦克寺院(Shewakistupa)窣堵波(即佛塔)进行调查,希瓦克寺院是喀布尔南部最重要的宗教建筑遗存,是贵霜王朝时期(公元30年—375年)犍陀罗艺术的代表寺院,此时也是犍陀罗艺术的繁盛期(摄影/邵学成)。
探源犍陀罗 犍陀罗考古来了中国人
摄影 / 邵学成
在云南高原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分布着面积广阔的红色土地
在云南高原北部的高原山地,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得土层中的有机质分解很快,在强烈的淋溶作用下,土壤中较活跃的碱性物质随水流失,而铁、铝等经氧化慢慢沉积下来,使土壤呈现出红色,即为红壤,其中尤以东川红土地最负盛名。这里分布着云南高原上最为集中、最具典型、最有特色的红土地。每年的2月份,东川地区一部分土地翻耕待种,另一部分土地已经种上绿油油的小麦,衬以田间尚未消融的积雪,红、绿、白相间分布,犹如上帝遗落在人间的调色盘。摄影/姜曦
图为作者在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哈利普尔市的布玛拉寺院(Bhamala)的考古调查间隙,在简易帐篷内休息。布玛拉寺院是中巴考古工作者最新发掘的一座寺院遗址,发现了新的佛陀涅槃造像(帐篷外佛像),中国考古工作者将发掘出的文物悉数交给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文保单位。摄影/左慧敏
探源犍陀罗 犍陀罗考古来了中国人
摄影 / 左慧敏
同样美丽的还有自然风景,图的河流从西藏林芝市的巴松错流出,这里依然是川西藏东高山深谷针叶林区,此时洪水期已过,河水清澈明亮,水色美如绿松石一般(摄影/李珩)。
图为产生雨幡和降水线迹的主要云属示意图(资料来源/张超、王燕平、王辰编著《云与大气现象》)。
天空之“幕” 云端垂下“水丝绦”
在楚雄州武定县万德镇,恐龙化石发掘人员正在发掘一只恐龙的脊椎(本图),他们会将不同部位的恐龙骨骼做好标记(下图),然后用石膏和麻布固定裹好,打成大小不一的包运回去进行进一步的修复和研究。
云南楚雄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 在中国
围绕贡嘎看人文:这些最接地气的图片所展示的,就是你的旅途所见
围绕贡嘎的三大区域——四川盆地、川西藏东、云南高原自然景观差异巨大,由此相对应的人文景观也同样有着巨大的反差,我们用三张最日常的生活场景来展现三个区域的人的生存状态。图:四川盆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腴,少有自然灾害,因此这里的人的生活是闲适的,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享受的,一条小河上的众人麻将和玩耍的孩童,呈现出一种天然的悠闲气质(摄影/袁蓉荪)。
围绕贡嘎走一圈, 意义何在?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摄影师拍摄到了一幅十分经典的降水线迹画面。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在雷暴云底部,降雨在云底和地面之间划出了一道道清晰的降水线迹,此刻云端电闪雷鸣,配合地面大片的油菜花海,场面极为震撼。如果按照雨滴从细至粗,降水线迹还可以细分,依次是降水线迹(可看到一条条的降雨轨迹,可以伴随彩虹)—雨瀑布(降雨要更密实,类似于瀑布,也可看到彩虹)—雨瀑(降雨比雨瀑布还要厚实,但看不到彩虹)—雨墙(降雨更加厚实,黑压压一片,有很强的压迫感)。这些分类之间其实没有明确的界限,从外形也很难做出清晰界定。摄影/吴正杰
天空之“幕” 云端垂下“水丝绦”
摄影 / 吴正杰
禄丰市金山镇大洼村后的原地埋藏陈列馆中,一只完整的恐龙蛰伏在平整的红土中央。这种原地保存的恐龙化石所带来的震撼与装架立起的恐龙骨架相比,呈现出令人惊讶的恐龙之美。在大洼村周边有多个这样的小型陈列馆,都是在原地保存的完整恐龙化石上面直接修建建筑进行保护和展示。
云南楚雄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 在中国
2020年10月1日国庆节这天,摄影师来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黑石城,打算拍摄贡嘎山的“日照金山”图片。黑石城位于贡嘎山的西北方,与贡嘎主峰直线距离只有60多公里,是观赏、拍摄贡嘎夕照的最佳点之一。那天天气变化无常,上山时还在下雨,等爬上山后,太阳出来了,风越刮越大。随着太阳落山,天空的西边出现了火烧云,东边月亮升起来。与此同时,在摄影师的正前方(东北),突然出现一片密如发丝的雨幡,正好被夕阳照亮,场面极为壮观。雨幡是一种气象学现象,它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因不断蒸发而在云层下方形成的丝缕状悬垂物。摄影/柏乐
化石修复人员正在对一具肉食性的兽脚类头骨化石进行修复。恐龙化石经过上亿年的风化,表面非常的脆弱敏感,所以修复起来需要非常小心,要尽量不破坏化石,以免影响化石的研究价值。科研人员还会用3D扫描仪对恐龙化石以无接触、无损害、全方位的方式准确有效地记录真实完整的数据,在为恐龙化石建立数字化档案的同时,也便于研究人员开展全面的研究。
云南楚雄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 在中国
稻城三神山呈“品”字形排列,在冰川的作用下,峰形挺拔峻峭
稻城三神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三座神山呈“品”字形排列,分别为夏诺多吉、央迈勇、仙乃日。在冰川长期的刨蚀和掘蚀作用下,它们的峰形挺拔峻峭,如利剑般直指苍穹。三座雪峰周围林立着大大小小数十座角峰,共同勾勒出一道峥嵘而刚劲的轮廓线。雪峰之间的宽谷中,分布着大片的高山针叶林,秋季一片金黄,如翡翠般碧绿的海子点缀其间。置身其中,被雪峰、峰林簇拥,被森林、草场、海子环绕,会给人以极致的震撼。2022年11月,摄影师经过长途跋涉,在群山之中找到一个绝佳的机位,拍下了三座神山同框的画面。摄影/任岷
天上雨幡,地上经幡:在藏地这是一种浪漫的景观呼应
就季节来说,雨幡在夏季晴天出现的概率更高,因为高温条件导致的干燥环境,有利于雨幡的形成。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梭磨河附近,摄影师拍摄到了一幅颇为震撼的雨幡彩虹画面。阳光照射在雨幡和彩虹上,前景是草地和牦牛,一切看起来如梦如幻。云端飘荡的雨幡,是一种极为浪漫的气象景观元素。当你置身一望无际的草原,或千岩万壑的藏区山地,这时对流风暴腾跃而起,劲风吹过,地上的经幡翩翩起舞,而头顶除了深邃的蓝天,还有飘荡的雨幡——天上的雨幡与地上的经幡遥相呼应,不失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摄影/杨桦
很多禄丰的普通人,因为这里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而被改变了命运。恐龙已经成为楚雄州的门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1995年,禄丰县川街乡(今禄丰市恐龙山镇)的农民罗加有在自家农田一锤子挖出了几块恐龙化石,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数年的恐龙化石大发掘。最终不仅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中侏罗世的“恐龙大坟场”,还从大量的恐龙化石材料中发现了三种恐龙新种的化石。后来,楚雄州在这处发掘现场遗址上修建成了禄丰世界恐龙谷,用于开展恐龙主题的科普和旅游活动。而罗加有也被吸纳成为一名工作人员,负责遗址保护等工作。
云南楚雄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 在中国
云南高原的地形、森林、土壤及气候环境都利于野生菌类的生长,彝族等少数民族全家齐上阵卖菌子的场景随处可见,照片拍摄于乌东德水电站到西昌机场的途中(摄影/珊瑚海)。
2022年8月中旬,正值拉萨雨季,这段时间前后,这座高原之城几乎每天傍晚都有降水,人们有机会欣赏到壮美的雨幡和彩虹。比其他人幸运的是,摄影师目睹了彩虹、雨幡和落日余晖同时出现的场景,并把它抓拍了下来。画面中,密集的雨幡由于受到风力的干扰而发生弯曲,颇有几分杨柳枝条随风飘扬的意境,又像一面随风起舞的旗幡。由于云层下方的空气温暖干燥,降水在到达地面之前就已蒸发,从而形成了雨幡。此时西边落日的余晖刚好透过云洞,打在雨幡之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彩虹(摄影/蒙飞)。从原理上说,所有十个云属只要满足“有降水粒子下落”加“大气干燥”这两个条件,都可能产生雨幡和降水线迹。但在现实中,只有卷云和卷层云产生的雨幡、降水线迹很少被记录下来。
由于老挝境内多山地,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频发的自然灾害对公路的损毁也比较频繁。因此在老挝,即使是只有二三百公里的路途,往往也需要耗费十多个小时才能到达。中老铁路开通后,从老挝首都万象到磨丁口岸最快只需3个小时,从万象到昆明最快仅7个小时。中老铁路又和我国的铁路网连接,在未来,会有更多城市开通到达老挝的列车。在长期规划中,中老铁路还将南延到泰国、马来西亚,一直到新加坡(见地图),届时,将有更多沿途民众受益。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在禄丰市恐龙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内,禄丰市自然资源局的王涛正在查看入库的恐龙化石。在这位已经和恐龙化石打了40年交道的资深人士带领下,一帮农民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组成了一支专业的恐龙化石发掘修复团队,成为助力楚雄州恐龙化石研究发现的重要力量。
云南楚雄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 在中国
中老铁路开通15个月运输情况(2021.12.3—2023.2.28)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在早侏罗世时期,禄丰当时所处的地方生活着大量的恐龙,而且当时滨湖环境在后期也非常利于恐龙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去年12月开始,恐龙化石发掘团队陆续在武定县等地(本图 摄影/余林强)发现并发掘出多具恐龙的化石(下图),他们相信在未来楚雄州势必会发掘出数量更多且令人惊喜的恐龙化石。
云南楚雄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 在中国
摄影 / 余林强
自1938年发现许氏禄丰龙的化石至今,目前楚雄彝族自治州已发现了至少20种恐龙的化石,这些恐龙所生活的年代跨越了距今2亿—1.6亿年的早侏罗世和中侏罗世,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侏罗纪恐龙化石重要产地。摄影/赵揭宇
云南楚雄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 在中国
目前,我国已经有25个省区市开通了中老铁路货运专列,涉及我国2600多家企业。在中老铁路所承担的各省份货运中,云南的贸易量比重最高,占到了41.4%,粤苏鲁浙这四个GDP总量前四位的省占到了37%。在经中老铁路而来的进口货物中,天然及合成橡胶占比最大,其次是铁矿砂和农产品。在我国的出口货物中,以机电产品和纺织品为主。在进口的农产品中,热带水果占比最大,产自于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等地的榴莲运输到老挝万象南站后,由榴莲专列运进我国。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由两部分组成:没入海中的皇帝海山链和出露海面的夏威夷岛链,这些海底火山的年龄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变年轻,从最北端的8000万年到最南端的“0”万年,同时二者走向上存在一个明显的转折。这条海底火山链不单是太平洋中的一道美丽风景,也是研究板块运动、地幔对流、构造、地球化学演化和岩石圈特征的理想区域。图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主要海底火山位置分布图。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或是山水相连,或是隔海相望,双方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从2009年开始,我国就已经成为了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多年来,东盟也多次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所以,中老铁路的开通有着深刻的地缘关系背景。中老铁路为我国与东盟国家,尤其是我国与老挝之间的经贸往来带来了加速度。2022年,老挝在东盟11国与我国的贸易额增速中排第二位,达到了35.5%,这样快的贸易额增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条跨国铁路的开通。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在中老铁路开通前,老挝仅有一段3.5公里长的米轨铁路,这段铁路还是多年前泰国人修建的,米轨铁路从泰国跨过湄公河(我国境内的澜沧江出国后称湄公河)后抵达老挝首都万象。在很长时间里,在全世界146个拥有铁路的国家中,老挝的铁路通车里程都长期位居倒数第四位,大多数老挝人都没有坐过火车。中老铁路开通后,铁路经过了老挝中部和北部最重要的城镇(见地图),在老挝境内穿行422公里,老挝在高等级电气化铁路通车里程排名中也跃升到了世界前20名。很多老挝人也第一次见到了火车、坐上了火车,中老铁路正在改变着老挝很多人的生活。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从空中俯瞰,夏威夷群岛的海岸线千疮百孔,上面一个挨一个残缺的半圆形火山遗迹清晰可见。千百万年前,也许皇帝海山链上的一些海山也曾像这样高高地出露于海面,是时光将它们消磨为沉寂的海底山峰。在夏威夷附近的海域,还有新的海底火山正在生成,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个循环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图为夏威夷瓦胡岛上的哈瑙马湾。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万象车站站台内景,中老铁路是一条全线采用我国铁路标准,使用我国设备并与我国铁路网连通的国际铁路,白色动车为“澜沧号”列车,澜沧取自流经中老的国际河流澜沧江之名,车身的红蓝白三色也是老挝国旗的颜色,“澜沧号”既寓意着中老是山水相连、世代友好的邻邦,又有着鲜明的老挝特色。摄影/杨永全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摄影 / 杨永全
从8000万年前至今,一直“活”着的夏威夷—皇帝海山链
所谓地幔柱,就是地球内部,高温的下层熔岩把温度较低的上层加热后,由于热膨胀,下层熔岩上升而形成的一个地幔的羽流柱(羽流指一种流体在另一种流体中移动)。当地幔柱上升达到岩石圈底部时,岩石被融化,岩浆冲出地表,就造成了火山喷发。图为夏威夷岛上的哈雷茂茂(Halemaumau)熔岩湖,夏威夷岛位于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尾端,其上的活火山至今仍在喷发。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在中老边境的老方一侧磨丁火车站外,成百上千辆货运卡车在车站外等待着装卸货物。摄影/杨永全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摄影 / 杨永全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从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始,中老铁路就进入了热带雨林气候区,沿途尽是云雾缭绕的山峦和水汽氤氲的河流,层层叠叠的林木将铁路外的景色渲染成浓绿色,这是中老铁路中穿越热带雨林区域时最常见的自然景观。在人文景观上,中老铁路所经区域还是南传佛教的重要线路,从西双版纳到老挝万象之间,有众多的佛教遗迹,金色佛塔时不时在车窗外闪现。坐上动车,由云南到老挝,一路上不仅能被苍翠环抱,而且还能体验到独特的人文风情。图为中老铁路穿越的老挝北部中心城市琅勃拉邦,山环水绕间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摄影/通苏叔(老挝籍)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摄影 / 通苏叔
高尔寺山黑石城是欣赏贡嘎山的理想地点,从这里向东南眺望,贡嘎群峰宛如一条冰雪巨龙,昂首天际
暮色将至,落日的余晖将天幕涂抹成绚丽的淡粉色,在高尔寺山黑石城向东南眺望,贡嘎群峰宛如一条冰雪巨龙,昂首天际。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以其鹤立鸡群的伟岸身姿和金字塔状的优美峰形,成为群峰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贡嘎山是四川省的最高峰,素有“蜀山之王”之称,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在目前较为热门的贡嘎山观景平台中,无论是贡嘎东坡的牛背山、王岗坪,还是西坡的冷嘎错、子梅垭口、雅哈垭口、高尔寺山黑石城,都是欣赏贡嘎山的理想地点。但是如果想看到群山连绵的贡嘎山全景,高尔寺山黑石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里距离贡嘎山约70公里,虽然距离较远,但是视野极其开阔,几乎可以将整个大雪山脉嵯峨逶迤的雪岭冰峰尽收眼底。摄影/流云 标注/温钧浩
中国三个紧邻但差异如此巨大的地方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图为老挝的网红歌手专门乘坐中老铁路到昆明来,他弹着吉他唱起老挝歌曲,歌声感染了车厢中的人们。摄影/李兴福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摄影 / 李兴福
贡嘎山是全世界雪山中垂直落差最大的雪山之一,从海拔7556米的山顶到山脚下的大渡河河谷,在直线距离仅20多公里的范围内,海拔下降了6400多米,发育了从亚热带到寒带的完整垂直自然带谱。想要体验贡嘎山垂直落差带给人的震撼,最佳观赏位置是在它的东坡。这是因为,贡嘎山的西坡已经处于青藏高原的高原面上,因此只能看到它的“半身照”。而东坡由于海拔相对较低,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到贡嘎山的“全身照”。这张照片是摄影师在贡嘎山东坡的红岩顶拍摄的,此时贡嘎山正上演着“日照金山”的美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将贡嘎群峰逐一点亮,犹如一座座神圣的金色宫殿。雪峰之下,大渡河峡谷被两侧黛青色山体所夹峙,显得深不可测。如果天气足够好,在红岩顶还可以欣赏到贡嘎山悬于大渡河之上的奇景。摄影/流云 标注/温钧浩
图为在琅勃拉邦站台上车的西方旅行者,站台上的中文标识非常明显。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以川西藏东、四川盆地、云南高原为核心的
三大自然区行政区划图
中国三个紧邻但差异如此巨大的地方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漫漫大洋中,类似的海山链还有不少,而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与人的距离之近。夏威夷群岛上随处是火山遗迹,熙熙攘攘的城镇就建在火山旁。人们如果想近距离地看一看,甚至有车行隧道可以抵达火山口中心。可以说,这条海底火山链就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的眼皮底下,人可以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图为夏威夷檀香山市的钻石头火山,这是一座环状死火山。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关于蚂蚁到底有多大力气,很多科学家都曾希望通过实验找到答案,通常有说法称它们可以叼起自己体重10到50倍的重物,但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原因是蚂蚁种类众多,每种蚂蚁的力气都不尽相同,而且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指标来衡量蚂蚁的力气。然而,相比其他蚂蚁,黄猄蚁仍可以被称为顶级“大力士”。切叶蚁可以叼起自己体重50倍的重物,在一项不严谨的实验中黄猄蚁叼起了相当于自身体重160倍的重物,但可能并不是它的极限。而一位80公斤级的举重冠军,大概可以举起自身体重3倍的重物,可想而知蚂蚁的厉害。
绘图/Handi工作室
黄猄蚁 住在树冠上的蚁中力士
图是一位彝族毕摩,他在为一位彝族妇女的80寿辰做祝寿的仪式。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被称为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摄影/向日葵小鹿)。
中国三个紧邻但差异如此巨大的地方
摄影 / 向日葵小鹿
位于夏威夷—皇帝海山链尾端的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仍然很活跃,堪称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基拉韦厄火山2018年的喷发是夏威夷近代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一次,摧毁了数百所房屋。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基拉韦厄火山持续喷发16个月,在2023年1月,它再次喷发。图为潜水员在夏威夷岛基拉韦厄火山的入海口观察到椭球状的枕状熔岩。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老挝是一个山地国家,全国80%皆为山地,中老铁路多穿行在高山峡谷之中,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非常大,有的人在铁路系统工作了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复杂的工程。1035公里长的铁路上,新建的桥梁和隧道总长度就达到了712公里,占整条铁路长度的76.5%。其中新建桥梁301座,新建隧道167座,在所有隧道中,磨丁隧道是最深的隧道,埋深达345米。由于老挝是热带国家,所以在很多隧道施工时,隧洞内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高,施工方往往要拉来冰块降温(如图),而在平坦地段,就全是机械化施工了,工程进度也可以加快(下图)。摄影/李兴福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摄影 / 李兴福
右页图中的一只黄猄蚁脚挂在树叶上,上颚咬住下方的梨,从梨的大小和上面蚂蚁的数量估计,它叼住了超过它体重数百倍的重量。相比其他蚂蚁,黄猄蚁仍可被称为顶级“大力士”,多数其他蚂蚁物种可能连十分之一都做不到(摄影/张常功)。
成都平原人口密度极大,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林盘聚落,这是一种散居的聚落形式,多为几户至几十户人家,通常以宗族为单位聚居在广袤的平原上,聚落中翠竹高林掩映、河渠交错纵横,图为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的郑林盘(摄影/冉玉杰)。
中国三个紧邻但差异如此巨大的地方
摄影 / 冉玉杰
黄猄蚁是个强悍的猎人,它的上颚薄而锋利,再配以较大的咬合力,能将体型是自己几十倍的昆虫猎物固定在地面,使其无法挣脱。多只工蚁则一拥而上,将猎物按在地上,然后通过撕咬将其肢解。
黄猄蚁 住在树冠上的蚁中力士
犍陀罗考古不只关注希腊化佛像的挖掘和解读,还要对寺院、城市等遗址进行调查、发掘、测绘和保护
犍陀罗文化区指的是公元1—7世纪时,使用佉卢文作为书写语言的区域。这片区域以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盆地和阿富汗的喀布尔河谷为中心,向北到今乌兹别克斯坦,向东到我国的新疆和田地区。因为地域上和约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6世纪的犍陀罗国有重合,所以文化学者便借犍陀罗国名,将使用佉卢文的区域命名为犍陀罗文化区。犍陀罗文化区中的宗教文明艺术即为犍陀罗艺术,广义上包括城市规划、寺院石窟、造像壁画、钱币文字等多种形态,因此对寺院、城市遗址的调查也是犍陀罗考古的重要组成。图为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斯瓦特市的尚格尔达尔附近的噶里盖岩刻(shingardar,Ghaligay rock)调查,尚格尔达尔是犍陀罗地区和克什米尔地区间信徒朝圣巡礼的必经之地,因此对于研究犍陀罗艺术的传播非常重要。
探源犍陀罗 犍陀罗考古来了中国人
滇越铁路由我国云南省的昆明市向东南延伸到越南海防市,全长859公里,我国境内为465公里,越南境内为394公里,铁路很多路段都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自1910年开通到现在,在客运货运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图为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湾塘到人字桥之间的一段铁路,米轨铁路在半山腰上蜿蜒伸展,一列货车徐徐而过。摄影/王牧
从滇越铁路到中老铁路
图可以看到,黄猄蚁的足的末端具有两个强健的爪,两爪之间具有一个可以伸缩的爪垫(高倍电镜图片来源/Roberto Keller)。
黄猄蚁 住在树冠上的蚁中力士
中国考古工作者也对这座窣堵波进行了考古调查和遗址修复工作。供图/邵学成
探源犍陀罗 犍陀罗考古来了中国人
相比于英、法、日等国,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犍陀罗考古中时间短暂,但进展快速
犍陀罗考古已有190年历史了,除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本国的学者,犍陀罗考古多以英、法、日等国学者为主,这些国家占据了犍陀罗考古的先机和话语权。中国在这方面时间短暂,但进展却比较快,尤其是在遗址保护和遗产培训教育方面更是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犍陀罗考古中渐渐有了中国人的声音。图为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斯瓦特市的贡巴特窣堵波(Gumbat stupa)进行调查。贡巴特窣堵波遗址群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2—4世纪贵霜王朝时期犍陀罗地区窣堵波的流行。
探源犍陀罗 犍陀罗考古来了中国人
以贡嘎山为核心的四川盆地、川西藏东、云南高原是三个自然地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地方,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三个按照自然环境的差异划分出来的“自然省”。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大,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三种截然不同的民族与文化。四川盆地以汉族为主,这里聚居着川渝地区的绝大部分人口,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催生了深入平民的茶馆文化,图为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成都彭州市濛阳街道老茶馆(摄影/袁蓉荪)。
中国三个紧邻但差异如此巨大的地方
摄影 / 袁蓉荪
根据《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以贡嘎为中心,可以将其周围的区域划分为川西藏东、四川盆地和云南高原三大自然区。这三大自然区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然而在自然、人文等方面却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在成都平原以东的龙泉山上向西眺望,以城市为前景,远方是层层递进的丘陵、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构成了城市上方最壮美的天际线。这些山脉大多属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因而从成都遥望雪山实际上是从四川盆地遥望川西藏东的高山深谷区,是两大紧邻区域的完美结合。摄影/嘉楠
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最大规模的犍陀罗寺院遗址中
发现了三处新的佛塔和寺院,还运用3D模型、数字化复原等新技术对遗址展开保护
图为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马尔丹市的塔赫提·巴伊寺院(TakhtI bahi)遗址(摄影/郭物)。这座寺院始建于1世纪的帕提亚王国时期,历经贵霜、萨珊、嚈哒等王朝,约在7世纪被废弃,这也是犍陀罗地区最大的寺院遗址。寺院于19世纪被欧洲探险家发现,发掘出的建筑装饰及希腊化佛像等文物分藏于英国、法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博物馆,是早期犍陀罗艺术研究的基础。由于山路崎岖险要,70%的遗址还处于未调查状态。中国考古工作者利用无人机发现了三处新的佛塔和寺院,还调查摸清了一些湮没许久的古代僧侣巡礼道路,这些都是犍陀罗地区僧众信仰调查的组成部分。
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斯瓦特市的贾汗阿巴迪摩崖石刻(Jahan Abadi)前,本文作者正在调查犍陀罗艺术造像。后面山崖上的大佛为禅定佛,佛像高7米、宽5米、浮雕深度约11厘米。佛像雕刻于约7世纪末到8世纪初,彼时,犍陀罗艺术已经衰落,希腊化佛像的特点已渐退。这里的石刻造像也是犍陀罗艺术造像晚期的代表。在中国考古工作者旁站立的是巴基斯坦警员,警员手持枪械,全程跟护着中国的考古工作者。这也是在巴基斯坦进行考古调查中每天都会看到的场景。
摄影/左慧敏
探源犍陀罗 犍陀罗考古来了中国人
摄影 / 左慧敏
对犍陀罗地区造像和寺院城市遗址的调查,
对于研究中国佛教美术源流有重要意义
犍陀罗艺术造像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特质后,伴随着佛教传播又向中亚、东亚扩散。对犍陀罗地区佛寺和城市遗址的调查,也是探寻中国佛教美术源流的重要内容。图为阿富汗帕尔万省的托普·达拉佛寺(Topdara)的窣堵波,这处佛寺是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下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贵霜王朝时期犍陀罗佛教寺院。
探源犍陀罗 犍陀罗考古来了中国人
楚雄“侏罗纪公园”主角们的演化之路
目前中国发现的基干蜥脚型类恐龙化石均产自下侏罗统地层,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及周边地区发现最多且分布最集中。截至目前,在禄丰的禄丰盆地和川街盆地共发现了许氏禄丰龙、巨型禄丰龙、黄氏云南龙、巨硕云南龙、新洼金山龙、程氏星宿龙、孙氏细细坡龙和孙氏彝州龙8种基干蜥脚型类恐龙,以及三叠中国龙、禄丰盘古盗龙这2种兽脚类恐龙。除禄丰之外,楚雄州内还发现了其他4种早侏罗世的恐龙,其中有3种基干蜥脚型类恐龙,分别是发现于武定县的武定昆明龙、永仁县的中和金沙江龙和元谋县的杨氏云南龙,还有发现于双柏县的兽脚类恐龙安龙堡双柏龙。除此之外,楚雄州还发现了6种中侏罗世的恐龙,分别是发现于禄丰的蜥脚类——阿纳川街龙、川街阿纳龙和一种兽脚类金时代龙;以及发现于元谋县姜驿乡的3种蜥脚类:姜驿元谋龙、元谋始马门溪龙和太东云龙。
基干蜥脚型类的体型比蜥脚类小,前肢相对较短,指/趾爪较锐利,大多为两足行走,以植食性为主。而后期那些逐渐向蜥脚类发展的基干蜥脚型类,逐渐向四足行走转变,体型变得越来越庞大。这些化石真实记录和展示了蜥脚类恐龙逐步走向巨型化后,身体不同部位为此而演绎出的神奇的适应性变化。基干蜥脚型类处于蜥脚型类演化的早期阶段,代表了向后期的蜥脚类连续演化的一系列过渡性的恐龙类群。这些基干蜥脚型类的化石较充分地记录了它们几千万年的演化历史,对探讨蜥脚型类的早期演化和蜥脚类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价值。
云南楚雄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 在中国
老街站是滇越铁路在越南境内的北侧起点,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一直是滇越铁路的中继站和货物集散地,但在2003年中国段停止客运以来,老街火车站也跟着萧条了不少。不过,越南段是正常运行的,客运货运都有。图为老街站附近,铁路工人在维修保养铁路路轨。
重走百年滇越铁路 探访魅力犹存的人文闪光
在武定县,他们还发掘出被埋藏在一起的三只恐龙的化石(摄影/余林强),是世界罕见的珍贵化石标本。
云南楚雄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 在中国
摄影 / 余林强
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恐龙化石发现主要集中在禄丰市,在武定县、双柏县和元谋县等地也有陆续发现。
云南楚雄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 在中国
在国外的考古调查,风餐露宿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由于犍陀罗文化区的核心区位于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盆地和阿富汗喀布尔河谷,包括中亚和南亚的很多区域,这些区域多交通不便,社会环境也不太稳定,因此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进行田野考古困难重重。除了酷热的天气和捉襟见肘的经费,还要时时注意自身的安全,风餐露宿更是寻常事。图为中国考古工作者前往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吉尔吉特时,在路边一家饭店内简单果腹。由于中国人长期在这里帮助他们修路,所以饭店老板也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
探源犍陀罗 犍陀罗考古来了中国人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白河镇的集市有个有意思的名字,叫做“米轨集市”。每周一是镇上赶集的日子,附近的村民都会赶来,在滇越铁路两边摆摊,集市就这样在铁轨两边展开。图为摄影师于2020年拍摄的铁轨边卖活禽的摊位,充满生活气息。
重走百年滇越铁路 探访魅力犹存的人文闪光
2018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决定沿重要遗址
重走犍陀罗地区,既要进行大规模的遗址调查,又要推进文物保护和考古合作
公元1世纪时,犍陀罗地区开始出现了受希腊罗马雕塑艺术影响的佛像,同时在城市规划、宗教建筑、绘画、语言文字等文化艺术领域都出现了一些东西方文化融合现象,这种艺术形态很快便传播到了周边区域。因此做好这些城市、宗教建筑等遗迹的调查,对于考证犍陀罗文化区的影响范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图为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 Daro)遗址,这处寺院位于受犍陀罗文化区影响的最东南端,是犍陀罗艺术沿印度河向东南方向传播的重要遗址。
探源犍陀罗 犍陀罗考古来了中国人
在川西藏东区南缘的雾浓顶,向西可以欣赏梅里雪山群峰,东南还可以远眺白马雪山
沿着214国道从云南进入西藏,在川西藏东区的南缘有一处位置极佳的雪山观景平台——雾浓顶。在这里向西可以遥望梅里雪山的太子十三峰组成的雪山阵列,海拔674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从这个角度看去,呈现出标准的金字塔形,雪山下便是巨龙般的明永冰川。而在观景台东南方约20公里处,便是海拔5430米的白马雪山,终年积雪的山顶常年云遮雾绕,不肯轻易示人。雾浓顶观景台得名于其附近的雾浓顶村,村子坐落在观景台下方的坡地上,平时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过后,这里仿佛变成了一个梦幻的冰雪童话世界,成为雪山群峰下一处别致动人的风景。在远处的澜沧江大峡谷中,浓厚的云雾如海浪般在村庄脚下翻滚涌动,或许这就是雾浓顶这个名字的来由吧。摄影/陈业伟
中国三个紧邻但差异如此巨大的地方
摄影 / 陈业伟
图为片岩石雕的弥勒等身立像,现藏于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下图为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博物馆藏的佛陀头像。希腊化佛像很多都留着胡须和波浪卷发,高鼻梁,深眼窝,有着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员的健美身材。很多佛像由于要立于壁上供人朝拜,所以多只雕正面(摄影/张超音)。
探源犍陀罗 犍陀罗考古来了中国人
蜀南竹海,万顷竹林汇成烟波浩渺的绿色海洋
蜀南竹海又名“万岭箐”,位于四川省东南部的宜宾市长宁、江安两县交界处,地处川中丘陵南缘。蜀南竹海所在山体在地质上为白垩纪地层组成的红层台状低山,海拔500—900米,台面起伏不大,共有28座峰峦,500多个山丘,并普遍存在环状陡崖和缓坡地形。山体四周被面积广阔的红层浅丘所环绕,这些馒头状的山丘海拔多在320—550米之间,如百龟拜寿般簇拥在山脚下。蜀南竹海地区的土壤以微酸性的紫色沙质土为主,加上亚热带湿润的气候和充沛的降水,为竹子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图为一场雨后,蜀南竹海的万顷竹林在薄雾浓云下铺展成了一片烟波浩渺的绿色海洋。摄影/陈业伟
在我们的印象中,蚂蚁大多在地下做巢,而黄猄蚁的巢穴则在树冠上。它们悬在空中,如同一个个奇怪的果实。细看会发现,这些挂在树上的叶包是由细密的丝线“缝合”而成的。每根枝条、叶柄弯曲的角度,每片叶子贴合的松紧,都像是被精心设计过的。叶包颜色的不同显示了蚁巢形成的时间——深色和枯萎的叶子代表更长的时间,也意味着群体很快就会放弃这些巢穴。
黄猄蚁 住在树冠上的蚁中力士
仔细看黄猄蚁工蚁叼着的“猎物”——身体蜷缩着,呈现出乳白色,质感还有点透明,大小和形态看起来和工蚁一模一样。其实它不是猎物,而是黄猄蚁工蚁的蛹。
黄猄蚁 住在树冠上的蚁中力士
叶球巢内还要分隔出不同区域,外围所有缝隙最后也都会再加固一番。整个工程需要用掉大量丝线,所以——幼虫们到化蛹(该织茧)的时候,早就没有丝线可用了。不过整个叶球巢就像一个巨大的茧,再加上有这么多兄弟姐妹保护,裸不裸的也就无所谓了。工蚁叼着的白色东西通常被一些人称为“蚁卵”,实际上是幼虫和蛹。
黄猄蚁 住在树冠上的蚁中力士
到了云南高原,民族呈现出多样化,但距贡嘎山较近的核心区域,有我国彝族最大的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为州内美姑县一处集市上的彝族妇女(摄影/苗一峰)。
中国三个紧邻但差异如此巨大的地方
摄影 / 苗一峰
图中,两只黄猄蚁叼着它们的“家人”。它们不仅上颚有力,身体坚硬,足的抓地力也相当强。这得益于它们足上爪间那大而可以伸展的爪垫,像一个吸盘,可以牢牢吸附在物体的表面上。
黄猄蚁 住在树冠上的蚁中力士
植物枝头一个新形成的蚁巢,叶片已经被丝黏牢包裹到了一起。
黄猄蚁 住在树冠上的蚁中力士
黄猄蚁的工蚁张开上颚,举起腹部,抬高身体,伸展触角,做出了警戒和威胁的姿态,好像在说:别过来,当心我咬你。黄猄蚁锋利的上颚能刺穿皮肤,被它咬一下可是挺疼的。分布在我国的黄猄蚁工蚁身体为橘红色,而分布在澳大利亚等一些地方的部分工蚁身上也带有一些绿色。
黄猄蚁 住在树冠上的蚁中力士
黄猄蚁是如何织巢的呢?我们都知道蚂蚁(成虫)不会吐丝,这些丝线从何而来?过程是这样的:黄猄蚁工蚁有不同工种,大量“牵拉工蚁”先合力把叶片拖拽到恰当位置,然后“纺织工蚁”会搬运末龄幼虫来吐丝(蚂蚁幼虫大都会吐丝作茧) “缝合”叶片。这些可怜的小童工被工蚁叼在嘴里穿针引线,随着工蚁左右摇晃,丝线就一根根、一层层地将枝叶绑定成球。图是黄猄蚁的工蚁正在用身体固定叶子。
黄猄蚁 住在树冠上的蚁中力士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形成机制,是随着太平洋板块漂移过地幔柱(或称“热点”)上方,被一座接一座“烧破”的海底火山链。而这个链条中间存在一个形成于4700万年前的神秘“大拐弯”——这在学界被称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弯折”。关于这个“大拐弯”的形成机制至今仍有很多猜测,国内很多学者也在尝试破解这个谜团。
绘图/Handi工作室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包括四川省的中东部和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三分式的“拼盘”,自西向东依次为: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的成都平原、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的川中丘陵以及华蓥山以东的川东平行岭谷。成都平原由岷江、西河、斜江等多条河流,在龙门山前冲积而成,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在450—750米之间。其虽为三拼盘中最小的一块,面积仅9000余平方公里,但这里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府之国。从高空俯瞰,在广袤的油菜花海中,三三两两的房屋掩映在高大的乔木与竹林之中,一个个村落随田散布,在乡野田间自然生长起来,形成了成都平原上特有的“林盘”式聚落。摄影/田捷砚
中国三个紧邻但差异如此巨大的地方
摄影 / 田捷砚
2016年,滇越铁路昆明北站到王家营站之间的短短30公里路程上,每天还运营着4个班次列车。坐车的几乎都是铁路职工和铁路沿线的居民,尤其每天早上7点25分那班,车上基本都是通勤的铁路职工。图为列车员带着自己养的鸟一起上班。
重走百年滇越铁路 探访魅力犹存的人文闪光
川中丘陵为四川盆地的主体部分,地表呈现出丘状起伏、曲流迂回的特点
川中丘陵是四川盆地的主体部分,西起龙泉山,东止华蓥山,北界大巴山,南抵长江以南,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约占四川盆地总面积的80%。从地质上看,这一区域出露的岩层多属侏罗系—白垩系的红色砂岩和泥岩,岩层产状近于水平,经嘉陵江、涪江、沱江及支流长期的侵蚀切割,地表逐渐形成丘状起伏、曲流迂回的特点。在川南的威远—荣县一带,出现凸起的穹隆状构造,侏罗系红层以下的三叠系砂岩得以暴露,形成川中丘陵南部的地形高点。摄影/陈业伟
中国三个紧邻但差异如此巨大的地方
摄影 / 陈业伟
这是一个“一妻多夫”的家庭,白玛朗措是这家的女主人,在大峡谷中,这样的婚姻形式即一种生存策略。这里是干热河谷,土地资源是一个定数,不可能增长,也没有其他谋生的产业,一个家庭中几个儿子成人后分家分地建造新屋是不可能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峡谷中资源稀缺的这种环境,高山深谷区的人竟然演化出了这样一种婚姻模式,成功地应对了环境的挑战。白玛朗措是4个兄弟的妻子,她有5个儿子和5个女儿,孙子和孙女也很多,平时很难聚在一起,这次正逢藏历新年2月21日,摄影师拍到了这个大家庭难得的一张全家福(图4)。家庭成员分别有:
大爸爸:嘎朗加(左三戴礼帽者);二爸爸:嘎松旺加(左一抱孙女者);三爸爸:次旺朗加(左五);妈妈:白玛朗措(左四)。
图中其他人是10个儿女和部分孙辈,由于一些特殊情况,四爸爸和大女儿没有出现在照片中。摄影/向日葵小鹿
围绕贡嘎走一圈, 意义何在?
摄影 / 向日葵小鹿
图的拍摄地点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阿须镇,这家的房屋有些简陋,家中堆满了用作燃料的牛粪,藏族老人为摄影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并特别仔细地观赏摄影师佩戴的佛珠(摄影/铁丐)。
安沛站是老街与河内之间的车站。摄影师所在的老街到安沛的火车上,100多公里的距离走了4个多小时。很多乘客都被这种速度催眠,以各种姿势睡着了,硬座车厢变成了卧铺,这也是越南独特的生活节奏。越南的火车虽然不是封闭式的,但窗户上却安装了有机玻璃镂空的护栏,据说是为了防止路边的人往车上投掷石头而设计的,也是为了防止乘客把头和手伸出窗外。图为火车上睡觉的越南妇女。
重走百年滇越铁路 探访魅力犹存的人文闪光
火车穿过越南城市的闹市区、居民区,很多人家的家门距离铁轨只有2米远,老人在铁轨上乘凉,孩子在铁轨上玩耍,这些城市都是在滇越铁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图为一列火车经过河内市的龙边站附近。河内是越南首都,也是一座节奏缓慢的古城。
重走百年滇越铁路 探访魅力犹存的人文闪光
在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市的龙边大桥上,经常能看到来这里拍照的情侣或者夫妻。图为身穿越南国服奥黛的女孩站在锈迹斑斑却充满金属质感的巨大钢架下,与男友相拥拍照,他们的身后是滇越铁路上匆匆驶过的列车。
重走百年滇越铁路 探访魅力犹存的人文闪光
河内龙边大桥1902年建成,是当时亚洲最长的大桥,设计师是法国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亚历山大·居斯塔夫·埃菲尔。可以看到,大桥中间是铁轨,用栅栏隔开的边上是单向行驶的摩托车自行车道,再两边是钢板铺成的窄窄的人行道。
重走百年滇越铁路 探访魅力犹存的人文闪光
天空之“幕” 云端垂下“水丝绦”
摄影 / 陈业伟
图是在甘肃敦煌上空,出现了拖着长长尾巴的“水母云”(也叫胡子云),这是漏光高积云产生的雨幡(或雪幡),主要是由冰晶和液滴构成。在我国西北地区,如果看到幡状高积云,通常表明空气比较干燥,近期不会产生落到地面的降水(摄影/何敏仪)。
天空之“幕” 云端垂下“水丝绦”
摄影 / 何敏仪
中老铁路带来的不只是人员和贸易往来的便捷。在中老边境上,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中老铁路刚开通的一年多内,客运列车到了我国磨憨口岸(老挝侧是磨丁口岸)的时候,旅客要下车走到对方国门内,过海关后,再上车继续旅程。从2023年4月中旬开始,客运列车就将实现车上通关、直通直达、无需下车了。磨憨口岸已划归昆明市管辖,成为了昆明的飞地,昆明也成为了我国唯一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就在离磨憨口岸不到500米的老挝一侧,老挝的磨丁口岸成为了老挝的经济特区。因为中老铁路的开通,经磨憨、磨丁口岸通关往来的人员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盛装的康巴姑娘,美如巴松错流出的一江秋水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和西藏的昌都市,藏族文化又被细分出康巴文化,要体验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川西藏东是最适合的区域。康巴地区的藏族最明显的特征在服饰上,他们的服饰色彩艳丽,装饰丰富,尤其在女性的头饰和配饰上,更为华贵和讲究,金银、珍珠、珊瑚、玛瑙、松石……她们喜欢把价值连城的宝物戴在身上。康巴艺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康巴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这一次的举办地在康定,康巴姑娘盛装出席(本图 摄影/珊瑚海),还有参加表演的艺人也一展服饰发饰之美(下图 摄影/珊瑚海)。
随着经贸往来的加深,两国的人文交流也在增多。图为中老铁路车厢内乘铁路出行的人们(摄影/赵汀)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摄影 / 赵汀
目前,我国已经有25个省区市开通了中老铁路货运专列,涉及我国2600多家企业。在中老铁路所承担的各省份货运中,云南的贸易量比重最高,占到了41.4%,粤苏鲁浙这四个GDP总量前四位的省占到了37%。在经中老铁路而来的进口货物中,天然及合成橡胶占比最大,其次是铁矿砂和农产品。在我国的出口货物中,以机电产品和纺织品为主。在进口的农产品中,热带水果占比最大,产自于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等地的榴莲运输到老挝万象南站后,由榴莲专列运进我国。在老挝境内,中老铁路跨山河、过田园,常能见到铁路下牛羊成群的田园画面。摄影/杨永全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摄影 / 杨永全
从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到2023年2月28日,15个月间,中老铁路共发送旅客119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人乘上动车往返于中国与老挝之间。由于中老铁路沿途风景秀丽,所以很多人专门会选择最慢的一趟列车或者是在每个主要站点下车去欣赏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于很多人来说,中老铁路是去往东南亚旅行的新选择。对于在老挝生活的中国人和在中国生活的老挝人来说,中老铁路让他们的回乡之路更近了。对于铁路沿线的人们来说,生活的改变才刚刚开始。图为昆明站内,大批旅客正准备乘坐中老铁路出发。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珊瑚金三角”中的绿野仙踪
在浅水区的绿藻丛中,这两只宛如小刺猬般的海蛞蝓(Stiliger sp.)为自己调配了黄绿色的迷彩服,身体颜色和生活环境融为一体。通过微距拍摄,才能更好地展示出它们精巧美丽的色彩。海蛞蝓家族也是海洋中的隐身大师和伪装高手,它们通过色彩、拟态等多种技巧巧妙隐藏在生活环境中,不容易被发现。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在食物中游泳的“偷蛋贼”海兔
海蛞蝓大家族中也有著名的“偷蛋贼”海蛞蝓(Favorinus sp.),靠窃取其他同类的卵来谋生。
这位“偷蛋贼”正在窥探侦察身下的卵袋,准备出手劫掠,半透明卵袋中的那些万千小颗粒就是海蛞蝓的卵。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老挝的金色国门一侧高楼拔地而起,磨丁作为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成长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在磨丁口岸和老挝境内所有的车站内,包括中老铁路的车票上,全都有中老英三种文字标识。摄影/赵汀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摄影 / 赵汀
“绵羊海兔”(Costasiella kuroshimae)是海蛞蝓家族中的明星,备受水下摄影师的钟爱。它们有着软糯的身体,可爱的触角和明亮呆萌的小眼睛。在摇荡的海水中,在海底觅食的它们酷似一只只绿色卡通小绵羊或绿色的长毛小兔子。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中老铁路在我国境内途经云南省的昆明、玉溪、普洱和西双版纳四个市州,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区域,沿途有苗、傣、哈尼、布朗、基诺、瑶、佤等约20个世居民族。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改善了当地人的出行条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铁路本身就是一条充满了浓浓民族风情和异域风情的景观线路,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颇具特色。图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某村寨的村民穿上民族服装,集体乘坐火车春游。
坐上动车去老挝 改变许多人生活的中老铁路
图中这只“大波浪”海蛞蝓(Tenellia sp.)栖息在海中水螅上,以水螅虫作为自己的主要食物。在有些海蛞蝓的背上,可以看到诸多线状、棒状、簇状或分枝状的存在,这便是海蛞蝓的裸腮,具有呼吸、消化和防御等功能。这只海蛞蝓的背上伸展着细长、卷曲、半透明的裸腮,包裹着一条条淡黄色的消化腺。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都江堰的修建,将成都平原变为旱涝无忧、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把四川盆地塑造成为“天府之国”的关键。没有都江堰之前,岷江冲出山口所携泥沙沉积出一个巨大的冲积扇,加上北方沱江造就的冲积扇,二者合起来成为了成都平原的基底。有了都江堰以后,则解决了干旱和洪水带来的困扰。这张照片可以让我们从空中看到都江堰是怎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旱涝灾害的。照片拍摄于冬季枯水期的一场雪后,因为冬季降水稀少,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因此河水清澈,颜色碧绿,如同绿松石一般。厚厚的积雪掩盖了土地和房屋的杂色,使得一片白色中的绿色岷江显得愈发明媚通透。都江堰的高明之处有三:鱼嘴分水、飞沙溢洪、宝瓶引水。河水经鱼嘴分流为内江和外江,外江主要用于泄洪,内江经宝瓶口进入成都平原用于灌溉。若遇洪水,多余水流则越过飞沙堰流入外江。这种智慧的设计使成都平原成为了旱涝无忧、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摄影/丘寒
海中“音符”跃动在水螅“五线谱”上
神秘的幽光中,这个宛若异形般的生物是一只生活在深水中的海蛞蝓(Phyllodesmium iriomotense),摄影师在超过25米水深的海中,观察到了正攀附在水螅上的它。海蛞蝓家族中还有不少神奇的存在,如著名的太阳能海蛞蝓(Phyllodesmium longicirrum)就可以将食物中的虫黄藻保留在体内,并保留其光合作用的功能,在没有足够的食物时,便通过“晒太阳”来获得养分。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由成都起飞向西的所有高原航线,都能看见“蜀山之王”贡嘎山的身影,其中,尤其以云南方向的贡嘎山南坡角度颇为稀有。这张图片拍摄于成都飞往丽江的航班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昌青山机场坐落在开阔的安宁河谷上,蜿蜒的河流、道路与村落、城镇交错,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更令人震撼的是,层峦叠嶂的群山之上是矗立于云端的四川最高峰——贡嘎雪山(海拔7556米),接近6000米的落差让贡嘎群峰好似天庭一般远离人间,哪怕是身处万米高空也只能心怀崇敬,默默远观。惊叹之余,随着飞机的落地,又回到车水马龙的人间。摄影/温钧浩
中国三个紧邻但差异如此巨大的地方
摄影 / 温钧浩
这类美叶海蛞蝓(Cyerce kikutarobabai)因为拥有类似荔枝的斑点,有时也会被潜水员亲切地叫做“荔枝海兔”,它们堪称美叶海蛞蝓家族中最美的成员之一。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四姑娘山到成都的直线距离
仅110多公里,是离成都最近的一座6000米级雪山
四姑娘山,是川西藏东高山深谷区东缘邛崃山脉的最高峰,由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主峰幺妹峰海拔6250米,雪峰常年被冰雪覆盖,山体尖峭挺拔,似一位身材曼妙的少女。四姑娘山到成都的直线距离仅110多公里,是离成都最近的一座6000米级雪山。只要天气晴好、空气通透,成都人在自家阳台上向西遥望,便可以看到飘浮于城市上空的幺妹峰,若隐若现的雪峰在云雾中犹如海市蜃楼一般。摄影/嘉楠
在特定光线下,“幽灵海兔”的局部细节呈现出“白骨森森”般的视觉效果。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是北太平洋中部最著名的海底火山链,它自西北至东南延伸,长度大约6000公里,它的一半没入海中,另一半出露于海面,夏威夷群岛就属于出露海面的那部分。图中的夏威夷莫洛基尼火山岛仿佛是这条海底火山链的绝妙隐喻——原本完整的火山口半隐半现,水面上的一半形似月牙,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摄影/Douglas Peebles
4700万年前的神秘转折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大拐弯”成因之谜
在四川盆地以西的川西藏东高山峡谷区,体验到的则是藏族文化,藏族人房子盖得好,他们会一直修盖自己的房屋,也会互相帮忙盖房子,在这里,宗教和平民的界限并不严格,图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寺院的两个尼姑在帮助盖房子的当地人开拖拉机(摄影/珊瑚海)。
中国三个紧邻但差异如此巨大的地方
摄影 / 珊瑚海
这只蓝粉色的美叶海蛞蝓(Cyerce sp.)身上的“叶片”像招展的花瓣,夜间会呈现出蓝色的荧光斑点,“花瓣”边缘还会有镶边。当觉察到危险或被其他生物干扰时,美叶海蛞蝓也会自断“花瓣”,为自己争取逃生的机会。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这只宛若一株红色多肉的海蛞蝓(Okenia nakamotoensis)生活在水下10—30米的礁壁上,它们通过食物中的成分来获得浓艳的色彩,炫目的红色在水下往往是有毒的警示,告诫捕食者远离自己。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两只“偷蛋贼”悄悄潜入另外一种海蛞蝓的卵袋里,在里面游动、徜徉,饿了就撕下卵块作为食物,畅享美食。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这类美叶海蛞蝓(Cyerce kikutarobabai)因为拥有类似荔枝的斑点,有时也会被潜水员亲切地叫做“荔枝海兔”,它们堪称美叶海蛞蝓家族中最美的成员之一。
图中这只形似蜗牛的海蛞蝓是一种食草性的海蛞蝓(Atys sp.),有些种类海蛞蝓的壳已完全消失,但部分海蛞蝓的背上仍保留有一个薄薄的、没有完全退化的壳,包裹在透明的膜中。这个存在感很弱的壳显示了海蛞蝓家族和蜗牛、海贝等软体动物的亲族关系。图中的这种海蛞蝓白天大多隐居在沙子或泥土里,在夜间,水下摄影师才能有机会在沙地看到它如蜗牛般缓慢前行的身影。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云想衣裳”的半透明海蛞蝓
“幽灵海兔”(Melibe colemani)是海蛞蝓家族中长相最独特、最怪异的存在之一。它们的身体看起来像由杂乱无章、白色或半透明“毛线”连接成的一团线团。标志性的大嘴一开一合,吞噬着海水中的浮游生物,颇有海中“幽灵”的气质。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昼伏夜出的海中“虎纹海兔”
虎斑美叶海蛞蝓(Cyerce nigra)是美叶海蛞蝓成员之一,它们有着类似老虎皮毛的斑斓纹理。不喜光的它们在白天会藏身在海藻的根部,并把头埋进沙子里。到了夜晚光线渐暗,便会慢慢向上爬,攀登到海底植物的顶端,将自己美丽多彩的身体完全展现出来。由此,摄影师才有机会拍到它的正面“标准全身照”。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庞大家族演绎着无穷的海洋传奇
海蛞蝓家族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家族,支系众多,至今仍有很多秘密尚未揭开。图中的这种海蛞蝓在近年才被确认为属于家族中的Costasiella sp.支系,之前很长时间它都被视为是海蛞蝓Stiliger sp.家庭中的成员。披着一身华丽长袍的它正在如扇叶般的海藻上爬行,身边还趴着一只小小的虾伙伴。
摄影/曾薇薇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摄影 / 曾薇薇
雌雄同体的海蛞蝓身上同时有着雄性和雌性性器官。当它们交配时,彼此可同时传递和接受精子,以提高繁殖成功率。从俯视的角度看一对交配中的海蛞蝓,酷似一盆“海中多肉”。
追寻“海兔家族” “金三角”海域中的“幽灵、花朵、蝴蝶和毒师……”
图2:川西藏东区域自然风光无限,雪山、冰川、峡谷处处精彩,这些在大美风景中生活的人们对美的解读,在藏式建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建筑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很精致,他们的雕刻和彩绘堪称艺术品,画师不会错过每一处细节(摄影/珊瑚海)。
村中最大最漂亮的房子是白玛朗措家,房子一共三层64柱,有天井和庭院,雕梁画栋,华丽得如同宫殿。
围绕贡嘎走一圈, 意义何在?
雨幡(或雪幡)是未及地的雨(或雪),是雨滴(或雪)在没落地之前就已经蒸发(升华),分为雨幡和雪幡两种。降水线迹是及地的雨(或雪)。因为悬挂于云底的丝缕条纹状雨滴或冰晶,随云飘荡,形似旗幡,从而得名雨幡(或雪幡)。雨幡(雪幡)和降水线迹的形成,都需要恰到好处的环境条件。在我国西部的高海拔或草原等地区,因为大气环境相对干燥,容易出现雨幡等现象。图为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喜马拉雅山上空的罕见画面:太阳将呈“T”字形的幡状云照射得熠熠生辉,而一轮明月悄悄地从幡状云上方探出头来,这是一幅罕见的幡状云加日月同辉的画面。而且,更奇特的是,幡状云下面的“幡”是卷曲的,因此这很可能是雪幡。
天空之“幕” 云端垂下“水丝绦”
高原断陷湖是云南高原区的一大特色
在云南高原地区,由于断陷作用湖盆积水,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断陷湖,如滇池、抚仙湖、邛海等,构成云南高原的一大特色。这些湖泊通常形态简单,岸线平直,岸坡陡直,深度较大。图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东南部的邛海,受则木河深大断裂的影响,邛海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形成于距今180万年前。湖泊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5.5公里,水域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成为当地工农业及城镇用水的重要水源。摄影/任岷
摄影师乘坐民航飞机,从深圳回上海途中,因天气原因飞机要在南昌备降。飞机在江西上空盘旋途中,摄影师突然看到舷窗外一片云下悬垂的雨幡和太阳映射出的一段彩虹,于是迅速拿出相机,记录下了这难得一见的画面。在飞机上观赏雨幡彩虹,这是非常罕见的经历(摄影/黄新宇)。
天空之“幕” 云端垂下“水丝绦”
摄影 / 黄新宇
川西藏东的高山峡谷里,藏式民居精美如宫殿
贡嘎山以西,地貌上的特点是高山峡谷相间排列,从四川西部向西一直延伸至西藏东部,西部边界几乎接近拉萨的位置。按照我国的生态地理区域来划分,这一生态自然区属于川西藏东高山深谷针叶林区。西藏昌都市左贡县东坝乡的军拥村,就是这些高山峡谷中的一个小村庄,它位于怒江上游的峡谷中,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在高大山脉的阻挡下很难将水汽输送到这里,使得这里成为典型的干热河谷,但军拥村因为有了从半山中涌出的一股泉水,成为了河谷中的一个“峡谷绿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苛刻的自然环境中,一处处藏式民居建筑却精美如画。
围绕贡嘎走一圈, 意义何在?
除了陆地,在一些热带地区海面上,由于高温环境,水汽充沛,热力条件好,常有孤立的雷暴单体出现,云底容易形成壮观的降水线迹,甚至还有“水龙卷”的现象。对于一些专注于拍摄气象或星空景观的摄影师来说,降水线迹、雨幡并不是他们追逐的重点。而对于气象学业内的人士而言,降水线迹、雨幡也不是研究重点。不过,从一种气象景观来看,降水线迹或雨幡往往伴随着彩虹一并出现,它们在云端下一同现身,经常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前一刻天空还是乌云密布,劲风吹动,下一刻却看到云端下方飘起了一帘宛若丝绸般的幕布,附带还有一弯耀眼绚丽的彩虹。这时人们的心情无疑是极为畅快的:好一幅云端的“一帘幽梦”!摄影/孙智韡
天空之“幕” 云端垂下“水丝绦”
摄影 / 孙智韡
贡嘎山处于我国川西藏东、四川盆地、云南高原三大自然区域的交会处,在它的西部,是川西藏东自然区,这里高山耸立,峡谷深切;东部是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的四川盆地;南部是气候适宜、民族多元的云南高原。环绕贡嘎走一圈,可以很好地感受这三大区域带来的差异和不同,将旅行的意义最大化。走最短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体验更多的不同。从贡嘎山北坡的折多山向南眺望,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到贡嘎山北壁呈现出近似完美的等腰三角形,白色的雪峰如金字塔般矗立在眼前。摄影/魏伟
图为摄影师记录的一次非常典型的湿下击暴流。下击暴流是一种强下沉气流,会威胁航班起降的安全。它虽然外形看起来与雨幡、降水线迹相似,但各自属于不同的天气现象。摄影师还曾拍到了风暴云底的雨幡触地后,其伴随的下击暴流在地面掀起扬尘的全过程。雨幡合并下击暴流,在地面掀起了明显的沙尘。下击暴流突发性极强,局地性也很强,并且不局限于雷暴云中,一些高积云或层积云也会产生下击暴流。下击暴流的产生,是由于云内下落的雨水(雪花)迅速蒸发(升华),吸热制冷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从而形成了强烈的下沉气流。摄影/刘屹靖
天空之“幕” 云端垂下“水丝绦”
摄影 / 刘屹靖
参加表演的艺人也一展服饰发饰之美( 摄影/珊瑚海)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的俄博梁,分布着大面积的雅丹地貌,因为气候极为干旱,而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令人称奇的是,就在这个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的干旱之地,摄影师竟然意外地拍摄到了壮观的雨幡彩虹景观。雨幡一般在晴天出现的机会比较多,因为相比其他天气,晴天温度更高,环境更干燥,更利于从云层下落雨滴的蒸发。伴随雨幡,有时也会出现亮丽的彩虹。我们能看到的彩虹,本质上是在阳光照射的那一面,顺光看向雨幡(雪幡)或降水线迹所观察到的。许多彩虹出现的地方,都有幡或降水线迹的存在。摄影/关晓东
天空之“幕” 云端垂下“水丝绦”
摄影 / 关晓东
村中最大最漂亮的房子是白玛朗措家,房子一共三层64柱,有天井和庭院,雕梁画栋,华丽得如同宫殿。
围绕贡嘎走一圈, 意义何在?
外表“温柔”的降水线迹,却能伴生极具破坏力的下击暴流
本文作者、职业风暴摄影师刘屹靖(网名Range四方)在追逐风暴的过程中,拍摄到了与降水线迹相伴而起的下击暴流。摄影/刘屹靖
天空之“幕” 云端垂下“水丝绦”
摄影 / 刘屹靖
在西藏圣湖纳木错附近,90后星空摄影师安久遭遇了一场猛烈的风暴“雨幕”景观:巨大的弧状积雨云,似一堵云墙一样快速袭来,降水线迹在空中像丝绸般洒向大地。由于大气整体干燥,空中的雨雪常常无法接地,容易形成飘荡在空中的雨幡(雪幡)。我国青藏高原或西北地区有着开阔的视野,不像我国南方丘陵遍布,因此这些地方也成了观赏幡状云的绝佳场所。你只要根据天气预报挑一个多云或雷阵雨的日子,在午后到夜间这段时间置身于开阔场地,仰望天空,便有可能看到大块的云底之下,垂悬着雨幡(雪幡)或降水线迹。摄影/安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