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新疆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增暖增湿趋势,天山的冰雪资源也受到显著影响,冰川减少,消融加速,这种变化对位于天山山脉之中的尤尔都斯盆地来说,也具有很大影响。从近几十年的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能看出,尤尔都斯盆地同样在经历增温增湿的过程。
尤尔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湿岛”
而另一种白尾梢虹雉则更加神秘,它倾向于在满布岩石的高山石坡生活,雄鸟的羽色同棕尾虹雉一样绚丽,二者主要的区别之一是白尾梢虹雉的尾羽末端和尾上覆羽呈白色。如果把它们的分布区地图叠加在一起,你就会发现藏东南是我国目前唯一有可能同时看到这两种靓丽鸟类的地方。摄影/曾祥乐
图为金堂峡,金堂峡素有沱江“小三峡”之称,穿越这里的沱江犹如一弯新月,亦似一把弯刀将龙泉山脉切割为南北两部分。因龙泉山背斜软硬岩层相间,峡谷呈“V—U—V”形交替状。穿过金堂峡前,沱江上源主要有5支,即绵远河、石亭江、湔江、清白江、毗河。
龙泉山脉 “拦”出了成都平原
较为典型的冰湖湖星有着位于中心的上流孔(湖水从这里涌出)向四周放射的分枝臂,看起来像是星星。在特定的条件下,一道巨大的冰裂纹也可能会养育出许多湖星,同时,这些分枝臂可能只向某个特定方向发展和延伸,看起来就像是大地上长出的一排树林。
图为新疆尉犁罗布湖的冬日奇景,两道平行的冰裂纹上长出了许多树形湖星,就像是马路两边的道旁树,站在中间雪堆上的人则像是正在指挥交通的交警。
象形冰纹雪痕 风雪河湖“印象派”
尤尔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湿岛”
摄影 / 黄春
暖温带干旱地区主要是以塔里木盆地为主体,包括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博斯腾湖盆地和瓜州—敦煌盆地等,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由于山、盆地貌差异显著;区内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四周为大山环绕,区内各地垂直带性明显不同;沙漠化与绿洲化同时存在等差异,进而可以将塔里木盆地荒漠区分为4个不同的亚区。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夏季雷暴频发,表明尤尔都斯盆地对流活动强烈,气候湿润
一场雷暴在尤尔都斯盆地上空形成了壮观的雨幡,预示着这里即将迎来一场大雨。北疆地区雷暴(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显示:北疆地区雷暴(冰雹)的多发区,主要是在北疆西部及天山山区西段,与地形和地势关系密切。就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来说,以天山山区的尤尔都斯盆地最多,为36.2天。受西风带环流天气系统以及特殊的山地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北疆西部和天山一带,容易形成强烈的雷暴和冰雹天气。水汽环境和上升风速,是影响雷暴动力、微物理过程和闪电活动的最重要因子。夏季雷暴频发,表明尤尔都斯盆地对流活动强烈,气候湿润。摄影/李海辉
尤尔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湿岛”
摄影 / 李海辉
冰裂纹、降雪和风珠联璧合,时而会形成奇妙而美丽的图案。图为新疆尉犁某沙漠湖泊的奇妙冰面,冰的热胀冷缩造成了多道冰裂纹,一层薄薄的降雪则宛如天然的“宣纸”,从裂纹中涌出的湖水,在这“雪宣纸”上渲染、扩展,形成如“巨竹图”般的冰雪痕迹,写意而浪漫。
象形冰纹雪痕 风雪河湖“印象派”
由于独特的高寒气候和地形地貌,尤尔都斯盆地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发育了多种高寒草原和草甸生态系统。这里有着理想的高寒湿地环境,为天鹅等鸟类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包括大天鹅在内的146种、数十万只鸟类在此繁衍栖息(摄影/沈久泉)。
尤尔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湿岛”
摄影 / 沈久泉
专家推测,当年在此游牧的草原部落建造了这座太阳祭坛
尤尔都斯盆地的一处古人类遗址,被认为是3000年前的太阳祭坛遗址,反映出当时人类对太阳的崇拜。该遗址外表呈同心圆结构,最中心部分的圆直径50米,外面两层圆的直径分别为71米和100米。专家推测,这处遗址建造者可能是当年在这里游牧的草原部落,他们通过人拉马驮的方式,从十多公里外的河流运来石头,建造了这座太阳祭坛,建造方式与古代中原的祭天场所有相似之处。该处遗址的发现,说明中原文化很早就影响到西域,传播到了尤尔都斯盆地一带。该盆地也曾发现过其他石堆墓及土墩墓,表明在历史上,该盆地是塞人、乌孙人、突厥人等不同民族游牧的重要区域。
尤尔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湿岛”
图为这座冰环之湖在秋天未结冰时的样子,周围环绕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高大沙丘,湖畔还生长着一些胡杨。
象形冰纹雪痕 风雪河湖“印象派”
在尤尔都斯盆地几乎看不到树,植被以典型的高寒沼泽草甸为主
由于高寒、湿润的气候特点,尤尔都斯盆地的草地资源丰富,草质优良,成为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的游牧之地(摄影/沈久泉)。由于寒冷和冻土作用,这一区域缺少乔木,以典型的高寒沼泽草甸为主。在山坡和坡麓,为广阔的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在潮湿的谷地底部,则发育着以苔草、发草、灯芯草等构成的沼泽草甸和沼泽植被。总体而言,该区域的植被以草本为主,约50科,160余属,260多种。
尤尔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湿岛”
摄影 / 沈久泉
以哈密为核心的三大自然省,是我国沙漠和戈壁的汇聚之地
以哈密为核心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阿拉善与河西走廊荒漠区是我国沙漠和戈壁的汇聚之地。戈壁作为沙漠的重要物质来源,主要分布在沙漠的外缘及盛行风的上风向。同时,山间盆地型沙漠是这一区域沙漠的主要类型。除塔克拉玛干沙漠外,这里还分布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盆地内低洼的地势及封闭的地形,为沙漠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条件。此外,受冬季风的影响,沙丘的排列方式和移动方向也呈现出与冬季风风向高度契合的规律(绘图/武锦森)。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尤尔都斯盆地有天山面积最大的湿地,堪称“天山之肾”
阳光穿透云的缝隙,形成强烈的丁达尔效应,将尤尔都斯盆地的河曲和湿地渲染得如梦如幻。东北的小尤尔都斯和西南的大尤尔都斯两个盆地,由开都河连接起来。在流经盆地时,开都河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河曲特别发达。这里的湿地是天山山区面积最大的湿地,堪称“天山之肾”。湿地还是博斯腾湖的主要源流——开都河的发源地,也是其水资源的储蓄地,在水量调节、储水、维持地区水平衡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摄影/韦革宁
尤尔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湿岛”
摄影 / 韦革宁
由于不同类型的区划图所考虑的主导因素不同,因而当叠加后在大范围内基本一致,但在局部地区不尽相同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等特点,地理学家们绘制出了《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而当我们把这张地图与我国的气候、地貌、植被三张区划图分别叠加在一起时,不同区划在大的范围上基本保持一致,但当涉及到具体的细节和局部时,又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别,具体如下:
在《中国气候区划示意图》中,塔里木与东疆盆地区的范围,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中的塔里木盆地荒漠区的范围基本一致,都属于暖温带,而其他两个区域都属于中温带地区。此外,由于这三大区域都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因而降水稀少,在气候区划上基本属于干旱地区。
根据《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图》,除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天山山地在植物区系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植被亚区外,其他区域都属于古地中海植物区中亚荒漠植物亚区,植被以耐旱型的荒漠植物为主。
在《中国地貌区划图》中,蒙甘新丘陵平原区跨越了《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中的阿拉善与河西走廊荒漠区,将塔里木盆地荒漠区的一部分囊括其中,同时,这一区域也是我国黑戈壁的典型分布区。准噶尔盆地区的范围则与生态地理区域中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的范围比较契合。
绘图/武锦森
图为中国气候区划示意图(局部)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尤尔都斯盆地和开都河,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尤尔都斯盆地是开都河的上游源流区。开都河是一条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降水量和气温的年际变动,导致开都河径流波动变化。该区域的大气降水季节性变化较大,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开都河上游自东向西经过小尤尔都斯盆地,中游经过大尤尔都斯盆地,汇聚众多支流,流经山间谷地,在和静县查汗赛尔附近与乌拉斯台河汇合,穿越焉耆盆地,最终汇入博斯腾湖,而博斯腾湖又是塔里木盆地孔雀河的源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尤尔都斯盆地和开都河,对保护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尤尔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湿岛”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湖泊和塔里木河中,冬天常能看到精彩的冰纹雪痕,在这张被摄影师命名为《兰花赋》的图片中,顽强的胡杨化为了淡黄色的兰花,狭长的冰裂和被湖水浸润的雪泥则变成了葳蕤兰叶的叶茎和叶片。摄影/朱建新
象形冰纹雪痕 风雪河湖“印象派”
摄影 / 朱建新
极光的能量源头,主要来自于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磁场的导引作用。因为地磁场线在南北极几乎垂直于地面,所以这些粒子会在南、北极地区进入大气层,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从而引发极光。极光的产生与地磁场相关,还会受到空间天气的强烈影响。图为我国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Hα波段,在2023年4月21日拍摄的太阳观测图,清晰展示了太阳日冕爆发的场景(供图/南京大学羲和卫星团队)。
中国人可以到中低纬地区 拍极光了
图是茗山寺的大势至菩萨,造像经过百年的雨打风吹,在石窟造像上留下了水波纹状的风蚀痕迹。
年代:北宋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茗山寺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高冷”盆地:冬季长达7个月,年平均气温仅-4.2℃
尤尔都斯盆地自每年10月中旬开始入冬,冬季长达7个月之久。全年气温较低,年均气温仅-4.2℃,极端最低气温达-48.1℃。积雪期210天,最大冻土层厚120厘米。该盆地地势平坦,周围高山环绕,山地海拔在4000—5500米,有一定面积的永久性积雪和冰川分布,具有明显的高寒气候特征。湿地的水源补给以自然降水和冰雪融水为主,冰川融水量约占15%,部分地区有地下水补给。丰富的冰雪资源,为大面积的沼泽草地和湖泊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摄影/金洁
尤尔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湿岛”
摄影 / 金洁
地形和消融过程的巧合:冰雪湿地“动物园”
在冰雪消融的过程中,在某个时间点,半融化的冰雪和变化多端的地形搭配错落,也能创造出种种奇妙的大地景观。图为新疆尉犁罗布淖尔湿地上的一座“动物园”,残存的冰雪遇上湿地的凹凸地形,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动物形象:大鼻子麋鹿、气势汹汹的青牛、呆萌的哈士奇犬、躺倒的狐狸……逸趣横生。
象形冰纹雪痕 风雪河湖“印象派”
雅丹地貌是指分布于干旱、极端干旱地区,长期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长垄状、流线状、沟槽和残丘等形态的地貌组合。在我国,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哈密盆地、疏勒河下游地区及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等地,面积约20000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哈密大海道地区的雅丹地貌最为壮观。在白垩纪晚期,哈密盆地由早期的海相沉积转变为陆相沉积,形成了以土黄色的泥质粉砂岩为主,夹以棕灰色砾岩的碎屑岩,为大海道雅丹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哈密西北部的百里风区,由于常年盛行8级大风,进一步加剧了对这一区域雅丹地貌的塑造。最终,在季节性流水、风力及重力崩塌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大海道雅丹群的发育进入成熟阶段,形成以垄岗状和城堡状为主的形态。透过两侧历经岁月雕琢的陡直崖壁向远处看去,雅丹群如城堡一般矗立在茫茫戈壁之上。摄影/刘天泉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摄影 / 刘天泉
冰、雪、风的混搭之美:冰河上的“星月夜”和“气旋云图”
在冬季的冰湖或冰河上,如果条件适宜,可能会出现“冰上的繁星”——因为毛细作用,湖水会从多个冰层孔隙(上流孔)中涌出,在达西渗流作用下,湖水在疏松的冰上雪泥中持续扩散。因为一些不稳定性的存在,围绕着上流孔可能会形成放射状的分枝臂,从鸟瞰角度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冰湖之星”。因为湖水的渗流,湖星区域的含水量与普通冰面存在差异,在降雪和风的配合下,可能会在湖星周围形成变化多端的图案。图为摄影师偶然在沈阳蒲河的冰面上记录到的一幕,像是天气预报中的“气旋云图”,也有梵·高名画“星月夜”般的奇幻之美。摄影/房壮
为什么在中国看到的极光大都是红色?
极光是地球磁层受到太阳带电粒子扰动时产生的发光现象。太阳带电粒子沿着地球两极的磁力线沉降到高层大气中,与中性大气中的粒子碰撞,激发电子能级跃迁,从而产生不同颜色和形态的光。大多数极光发生在被称为极光带的高纬度条带状区域内。从地球上空俯瞰,极光带呈现为一个在日侧较窄、在夜侧较宽的卵形区域,因此也被称为极光卵。图为2023年4月23日的极光卵模拟图。图中绿色、黄色、红色的区域,分别表明极光可见概率从小到大的分布区间。
中国人可以到中低纬地区 拍极光了
年代:唐代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舍身岩
图为舍身岩,造像分布在大月寺高约30余米的悬崖上,很难到达。舍身崖除了能看到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常见龛窟题材,还有很多佛教和道教合龛。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星空、云雾和森林:冰湖为纸,自然大师的渲染和写意
在新疆尉犁县罗布湖的冰面上,大自然创作了一幅迷人而神秘的画卷。蓝色的冰面烘托出夜色,发展程度不同的湖星有些像森林,有些宛如星云,下方的湖岸则像是嶙峋的山地。冰纹和雪泥则渲染出浓雾、风雪和星光等效果。疾风从陆地上卷起散雪,又撒落在冰面上,为这幅画增加了氛围。这是一幅难以命名的画,却令人神往。
象形冰纹雪痕 风雪河湖“印象派”
图为人类观测极光示意图。大部分极光集中在地球上方的90—400公里。其中在300公里以上,极光以浅红色为主,200—300公里以深红色为主,100—200公里以绿色为主,100公里以下则是蓝色、紫色或多种颜色混合的深红色。为什么在中国看到的极光大都是红色,而在北极圈内看到的是绿色?这主要是因为地表有一定弧度,使得地球本身会遮挡一部分远方的物体。如果观测点离极光太远,就只能看到高度更高的红色极光了。
中国人可以到中低纬地区 拍极光了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在阿拉善与河西走廊荒漠区,胡杨林是这一区域唯一的天然森林,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河沿岸,林相残破稀疏,盖度仅为10%—40%(摄影/珊瑚海)。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摄影 / 珊瑚海
图为新疆玛纳斯的肯斯瓦特湖的冰纹,巨大的树形湖星从湖岸向湖心生长。土黄色的湖岸像是苍老粗壮的树干,曲折延伸的冰纹则神似蓬勃生长的新枝。枝端向外,可看到细密的渗流痕迹。摄影/李旭
早在隋末唐初,安岳境内的开龛活动就已颇为兴盛了
年代:隋末唐初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佛耳岩
与茗山寺恢弘的造像不同,佛耳岩龛窟高度大多不超过1米,小的仅有30厘米。但佛耳岩在安岳石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安岳发现题记最早的一龛,开凿于隋末唐初。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下图为新疆昌吉的一座平原湖泊。夏季时,湖内生长着大片的莲花;到了初冬,冰面刚开始封冻时,则常会出现美丽的冰纹。冰孔隙或冰裂纹出现后,湖水渗入冰上的雪层,带来明暗差异,从空中看像是青花瓷的瓷面。摄影/王强
年代:北宋石刻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毗卢洞
在四川密宗中,毗卢遮那佛有了化身柳本尊
图为安岳毗卢洞的“柳本尊十炼图”,刻画了柳本尊一生修行的十个劫难。在四川密宗中,柳本尊被视为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柳本尊名居直,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生于嘉州龙游县玉津天池坝(今四川省乐山市境内),设道场,收弟子,弘扬密宗,后被尊为四川密宗第六代祖师。中国的密宗一般认为始于唐开元年间,受毗卢遮那佛秘密教旨传授。至晚唐时期,密宗在中原几乎消失,却在巴蜀地区有着广泛的受众。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相对而言,冰湖上的层层冰环(弧)是比湖星更为少见的一种冰湖景观,需要种种条件的巧合(如相对薄而脆弱的冰层、适当的温度、恰到好处的降雪量及冰层孔隙等)。星环多围绕在湖星的周围,可多达几十甚至上百圈。从湖星中心的上流孔中涌出的湖水在雪泥中渗流,吸水变沉的雪泥压塌冰层,从裂纹中涌出的湖水再继续向外围渗透浸润,进一步压塌冰层,类似多米诺骨牌般层层联动。图中的这座布满冰环的小湖位于新疆尉犁的沙漠中,2019年的初冬出现了这番奇景。
象形冰纹雪痕 风雪河湖“印象派”
2023年4月24日凌晨4:24,摄影师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拍摄到了极光和稳定极光红弧(SAR)。在图片中,最上方那一弯呈弧形的红色部分,是稳定极光红弧(SAR)。在SAR下方,颜色更亮、更红的部分,是极光。我国虽然在历史典籍中也有关于极光的记载(对于一些记载是否属于极光,也有争议),但真正能用相机记录极光的可靠事件,还是屈指可数的。因为极光转瞬即逝,发光也较微弱,在我国出现又是极小概率的事情,一般人要不没有特别留意,要不看到了也不知道是极光,或者即使知道是极光,也不一定能及时拍摄下来。
中国人可以到中低纬地区 拍极光了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图为本文作者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附近的黑城遗址考察,这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城遗址之一(摄影/王宁)。
当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大气层接触时,一场星际物质大碰撞就开始了。这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地球磁场处在大地磁暴的活动中,引发极光卵向赤道方向移动,中低纬度地区人们也可以看到、拍摄到极光。比如说在欧洲的捷克首都布拉格,摄影师在4月23日拍摄到了奇特的手指状极光(摄影/Jan Drahokoupil)。
中国人可以到中低纬地区 拍极光了
摄影 / Jan Drahokoupil
北宋年间流行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长寿王菩萨
华严洞在石羊镇箱盖山上,高6.2米、宽10.1米、深11.3米,是安岳最大的一龛,正中雕刻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两侧各有五菩萨,与文殊和普贤菩萨合为十二圆觉,描绘的是文殊、普贤、普眼、金刚藏、弥勒、清净慧、威德自在、辨音、净诸业障、普觉、圆觉、贤善首菩萨向毗卢遮那佛问法的场景。宋代的菩萨,不再似唐代那般婀娜多姿,裸露身体,而多了闲淡自然、典雅恬静之气,充满了温厚、慈悲的人性特征。宋朝南渡之后,温润精致、细腻婉约的南方文化逐渐取代大气磅礴、粗犷强劲的北方文化,这样的风气自然也影响了石窟艺术。
年代:北宋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华严洞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图展示了冰环的细节。虽从航拍角度看起来黑白分明,似有起伏凹凸,实际上冰面却是平整而光滑的,推测应为冰面坍塌后,湖水上涌,并再次冻结为完整的冰面。黑色条纹即为之前冰层破裂的痕迹。各个冰环的间距在几十厘米到一两米不等。
象形冰纹雪痕 风雪河湖“印象派”
守候一个通宵,摄影师在新西兰等来了最后一刻的极光爆发
由于受到太阳日冕物质抛射的影响,摄影师预测4月24日将会引发一场罕见的G4级大地磁暴,同时也可能会引发Kp7级以上的极光大爆发。于是在4月23日这天夜晚,摄影师就在新西兰的库克山守候,不过守了一个通宵,直到黑夜即将结束,仍一无所获。目视南方天空还是一片寂静的黑暗,摄影师开始打包收拾设备准备返程。而就在此时——4月24日清晨6:20,摄影师感觉到,空气中突然出现了一阵阵很强的波动,天空仿佛被风吹出了褶皱,忽明忽暗的一条条波光,由远及近迅速袭来——摄影师终于等来了最后一刻的极光爆发。虽然很快天就亮了,无法观测到更多极光,但总算在新西兰赶上了颇为罕见的极光视觉盛宴。摄影/刘震
年代:北宋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茗山寺
摄影师拍摄的是茗山寺的毗卢遮那佛,这尊佛高达6.4米。扶着梯子的人是文管员曾祥余,他和老伴守护茗山寺的国宝文物近20年。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在南纬30度的澳洲,摄影师意外拍摄到了极光和SAR
2023年4月23日晚上,在看完澳洲日全食回程的路上,摄影师宿营在西澳的观星胜地尖峰石阵。第二天凌晨2点醒来,摄影师开始拍摄石阵与银河的全景。凌晨3点左右,摄影师发觉南边夜空异常明亮且发红,当时他以为是非常强烈的气辉,并没有想到,他竟然在南纬30度的地方拍摄到了极光。而且,更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他还拍到了稳定极光红弧(SAR)。画面中,最上面的那一道暗红色弧形部分,就是SAR。SAR下面的亮橙色部分,是极光。澳大利亚地处中低纬度,平时一般看不到极光。这次之所以能拍到极光,也跟摄影师在中国新疆克拉玛依拍到极光一样,都是地球强磁暴导致南、北两极的极光卵向赤道方向移动所引发的。摄影/蔡兴洋
中国人可以到中低纬地区 拍极光了
摄影 / 蔡兴洋
这尊长23米的卧佛,穿越千年的岁月静静地注视着这片土地
在安岳的石窟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卧佛院的这尊卧佛造像。卧佛开凿于13米高的砂岩中部,通长23米,头东脚西,背北面南,向左侧卧于离地3米的岩壁间,展现着释迦牟尼涅槃时超脱一切的意境。这尊造像穿越时光,静静地诉说着一千多年的佛教故事。
年代:唐代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卧佛院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年代:五代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灵游院
中国的石窟艺术源自于南北朝时期,唐代达到了一个高潮,从唐代到宋代过渡的五代十国期间,战火纷飞,中国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以及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统称五代十国。此时,中原石窟造像早已停止,但蜀地是一片安乐祥和之地,仍在持续开龛。在内江市高梁寺、资中市御河沟、眉山市丈六院等地也陆续发现了五代龛窟,但安岳更为集中。图为安岳灵游院,题材是西方净土变。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图为4月25日凌晨1点左右,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拍摄到的极光(摄影/杨雳鹏)。要想在我国观测和拍摄到极光,关注空间天气预报是首要工作。从目前来看,只要磁暴等级达到G2或G3,就有机会在我国高纬度地区拍摄到极光。此外,要想成功拍摄极光,还受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日照时间、月相、交通条件等。此外,相机和镜头也十分关键,因为极光总体发光较弱,要求相机有很好的高感光素质。另外,大光圈的广角镜头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极光总体亮度可接受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曝光时间。这样,一张清晰绚丽的极光照片,将有机会被你记录到相机中。
中国人可以到中低纬地区 拍极光了
摄影 / 杨雳鹏
一棵小叶朴,藏着许多关于蝴蝶的秘密
夏日西山的傍晚,摄影师在小叶朴上观察黑脉蛱蝶的蛹。蛹壳已然变得透明,透过蛹壳,可以看到里面蝴蝶翅膀的色彩和条纹。再过一段时间,黑脉蛱蝶可能就要破蛹而出。这里视野极佳,蝴蝶羽化后第一时间,就能观览京城美景。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山有第一 龙泉山脉最高峰之争议
成都平原上天气晴好时,若东北方向无遮挡,常常可以望见龙泉山脉的群山。在一些较早的资料上可以查到,龙泉山脉最高峰有两种说法:一为长松寺1059米,一为周家梁子1051米。上图为长松寺和周家梁子两座山头,据说因为修建雷达站,长松寺山顶曾被削平了一些,它今天的海拔只有1046米,从龙泉山脉的最高峰退居为第二高峰。
龙泉山脉 “拦”出了成都平原
高山飞虹:这里是最有可能同时看到两种虹雉的地方
在我国川西北、滇西北以及喜马拉雅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生活着三种羽色如彩虹般绚丽的雉类,墨脱所在的藏东南分布有其中的两种。棕尾虹雉喜欢在海拔3500米左右的开阔林缘和灌丛活动觅食,它是尼泊尔的国鸟,雄鸟头顶生有醒目的冠羽,颈部到背部的羽毛折射出美丽多变的金属光泽。摄影/曾祥乐
每年第三代黑脉蛱蝶幼虫钻出蝶卵后,需上树觅食,下树越冬,待春天再次爬上小叶朴枝头
黑脉蛱蝶会把卵大量地产在地面的枯叶上。它的卵像一个绿色的小西瓜,表面有许多纵脊。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常会回头把空的卵壳吃掉,以补充能量。刚孵化的幼虫头部圆圆的,没有角。蜕一次皮之后,它们才会长出角来。秋天,树上的叶子逐渐落光,山里面一片萧瑟。在小叶朴树下翻找落叶,通常在比较阴暗的西北侧,翻寻底层落叶,可以在叶背面发现越冬的幼虫。受地面湿气润泽,这样的小环境不至于太过干燥;过于潮湿的地方也不会有幼虫,它们还需要适当的通风条件。幼虫越冬的位置大多贴树很近,以便于开春顺利上树。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遥望龙泉山 难于看雪山
在成都平原遥望龙泉山脉,比遥望西边的雪山更不容易。由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遮挡,可以一睹龙泉山脉全景的位置相对更加稀少。而且,与西部雪山有白雪反射阳光不同,龙泉山脉的最佳观赏时段是日出时分,被太阳光辉映射着的山脉轮廓,在此时绚烂夺目。龙泉山脉千万年来如同一条苍龙,盘踞在成都平原的东侧,悉心留住了它的富饶。而今,这条青翠的苍龙依旧卧在这里,沉默不语,继续守护着这片大地。
龙泉山脉 “拦”出了成都平原
林缘的开阔地带,一对猛隼正“守枝待兔”
猛隼是一种小型猛禽,国内除了云南西部以外,只有在藏东南的墨脱比较容易见到它们的身影。在雅鲁藏布江边的一挂小瀑布附近,摄影师发现了一对正矗立在枝头,用锐利的目光搜索着猎物的猛隼。
墨脱 海拔梯度造就的鸟类天堂
图中的龙泉山脉与下方的成都平原,连同山脉以东的四川盆地,在若干年前曾经是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在经历了海侵、造山运动、盆地断陷等地质演变,沧海终变桑田,四川盆地与成都平原才形成了今天的地理地貌格局。摄影/嘉楠
和其他䴓科鸟类一样,丽䴓有着一手“绝活儿”,不仅可以沿树干向上攀爬,还能够头朝下倒立行走觅食,堪称“挑战重力的鸟类”(摄影/曾祥乐)。它的后趾和爪格外强健有力,能在爬树时提供抓握力。它们通常以螺旋形路线绕着树干上升下降,爬树时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以稳定重心。
激流之畔的森林中,还隐藏着多少未知的鸟类?
咆哮奔涌的激流之上,一小群迁徙中的林岭雀轻盈地展翅掠过清冽的浪花,向河谷远方飞去。这里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两岸的密林广袤而原始。藏东南是我国森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近两年来这里不断刷新着我国乃至亚洲“最高树”的纪录。随着越来越多的鸟类学者和观鸟爱好者进入墨脱以及藏东南的其他区域,一些西藏自治区乃至中国的鸟类新记录不断进入公众视野。新的发现也拓展了一些鸟类的原有分布区,例如2022年,摄影师曾祥乐便在墨脱记录到了北领角鸮,此前这种鸟类分布区的西界在四川唐家河一带。鸟类的分布往往有着连续性,随着观察和调查的深入,那些分布于缅甸北部、印度北部或是不丹的鸟类,如白腹鹭等,会不会也隐藏在藏东南的密林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呢?摄影/曾祥乐
春天在哪里寻找黑脉蛱蝶的幼虫?一定要留意树枝分叉处
小叶朴春天即将发芽时,结束越冬的黑脉蛱蝶幼虫就会爬到树上等待。等到嫩芽萌发,幼虫吃上一段时间,原本瘦小的棕黄色身体会明显胖一圈,并且略微发绿。这时候它会去寻找一处树杈的分叉位置,等待蜕皮。这段时间中,小叶朴有些树杈的基部会聚集很多幼虫,由于与树枝颜色接近,它们很难被天敌发现。寻找树杈基部蜕皮,或许是黑脉蛱蝶世代相传的本能。找好位置,幼虫们吐丝并用丝结成丝垫。在丝垫上静静地等待一两天或者再长一点时间,它们将蜕下棕黄色的皮,成为粉绿色的末龄幼虫。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中国戈壁主要集中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新疆哈密所占面积最大
戈壁是干旱区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地貌学上把地表布满大小砾石、卵石、石块的荒漠称为戈壁。在我国,戈壁的分布面积接近6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6%,其分布范围比较广泛,戈壁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以及西藏的东北部等地均有分布,但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是新疆东部、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西北部,这片区域也是黑戈壁的典型分布区。
去哈密 看戈壁
它们可以在树干上倒立行走,堪称“挑战重力的鸟类”
丽䴓长有蓝黑相间的背羽和栗红色的腹羽,是䴓科鸟类中的“颜值担当”。在我国,它分布于滇西、滇西北以及藏东南。墨脱是最容易观察到这种鸟类的地方之一。丽䴓喜欢长满苔藓和附生植物的树干,如果足够幸运,可以在墨脱拍到它和附生在树枝上的维西贝母兰同框的画面。
墨脱 海拔梯度造就的鸟类天堂
戈壁题字的两个推断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戈壁地区没有树木的遮挡,昼夜温差大,强劲的大风吹过戈壁是这里的常态,风力强烈地侵蚀地表形成风蚀地貌,置身其中,自然界的无穷力量不可想象。看到戈壁中的雅丹地貌,对于戈壁题字,人们可能会做出两个判断:1.戈壁中也有可以刻字的崖壁,相比于在崖壁上刻字,去石作字相对简单方便;2.戈壁题字即便题在了崖壁上,也很难保留在风蚀作用如此强烈的地区。摄影/刘天泉
龙泉山脉出奇峡 平羌峡与金堂峡
山之于非山(可以是平原、谷地、河流等)本身就是一对辩证的关系,两者均可以互证对方的存在,其中山与峡谷则是一对更具象化的辩证体。图为平羌峡,《华阳国志·蜀志》中提到蜀王杜宇时期的疆域时,描述其为“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其中的“熊耳”即熊耳峡,一般认为就是今天的平羌峡。从古至今,它都是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南端的重要界标(摄影/尹攀)。
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高黎贡山的峡谷以及溪流两岸,生活着一种食性特殊的鸟类——黄腰响蜜,它是我国分布的唯一响蜜科鸟类,在墨脱海拔2500米以上比较容易见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峡谷岩壁上,常能看到黑大蜜蜂的巨大蜂巢。这种蜂具有迁徙的习性,当蜂群迁走后,巨大蜂巢中遗留的蜂蜡便是唾手可得的美餐(摄影/叶腾)。所以黄腰响蜜经常会在蜂巢附近蹲点,观察蜂群有没有搬家的迹象。
与成都平原西缘山脉相较,龙泉山脉阻隔交通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平原中文明经此与外界的文明交流,也为这里留下了大量人文古迹。下图为建在金堂峡边的舒家湾天主教堂,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龙泉山脉 “拦”出了成都平原
云雾笼罩着苍翠青山 一条公路逶迤蜿蜒
日升云涌间,连通成都平原与东部外界的夏蓉高速(连接福建省厦门市与四川省成都市的高速公路)穿行于龙泉山脉的山谷中。仔细观察照片中的一些山峰,可以发现其东缓西陡,这也反映了整条山脉背斜断块山的特征。龙泉山脉的岩性以沉积岩中的砂岩为主,山脉两边斜坡的岩石层大多向山顶倾斜,不利于地下水储存。因此,龙泉山脉属于半干旱山区,虽较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适合桃树、柏树、楠木等耐旱植物的生长,有大量人工栽培乔木林、果树林和竹林,加上少量天然次生林,构成了龙泉山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从山峰到整个山脉,都披上了青苍的外衣。摄影/嘉楠
蝴蝶幼儿园面临着哪些潜在风险
太阳落山,从北京西山可以俯视城区的车水马龙。路边的小叶朴其貌不扬,却为多种蝴蝶幼虫提供了栖居场所。今年夏季格外炎热,酷暑或许并不会给蝴蝶和幼虫们带来过于严重的伤害,然而每年秋冬季节的林木清理,则可能让蝴蝶幼虫面临生存考验。工作人员打扫树下落叶,会把幼虫一并带走;修剪光低矮的树枝,幼虫春天上错枝干就无法吃到充足嫩叶。尽管如此,黑脉蛱蝶、大紫蛱蝶、拟斑脉蛱蝶仍在北京近郊的低山地带保持着不算庞大,但基本稳定的种群数量。低调的小叶朴就像是多种蝴蝶的幼儿园,需要人们多一点了解和善待。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以哈密为核心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阿拉善与河西走廊三大自然省探险路线图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从针阔混交林到峡谷岩壁,它们偏好的海拔和生境各不相同
墨脱山高谷深,相对海拔高差超过3000米,海拔梯度塑造了这里的多样生境,也孕育了丰富的鸟类多样性。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中高山针阔混交林里,金胸雀鹛(下图)经常和橙额鸦雀等各种体型、食性相近的鸣禽结成“鸟浪”,混群觅食。斑胁姬鹛则比较特殊,从海拔800米到3000米左右都有分布,它们喜欢在长有附生植物和苔藓的树干上爬行觅食。
墨脱 海拔梯度造就的鸟类天堂
龙泉山北界 渐隐于凯江之北
图中是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通江社区附近,凯江迂回穿越龙泉山脉时的大回湾。凯江是龙泉山脉北部边界附近的一条河流,它是涪江右岸的主要支流,源出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西北千佛山西部,龙门山脉东南麓的一碗水。这条河流的另一个称呼为“中江”,中江县因此得名。凯江看似可承担起界定龙泉山脉北界的“责任”,但在凯江左岸(北岸),仍有一些海拔超过600米,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的山峰。因此,多数研究者认为龙泉山脉的北界尚在凯江以北的绵阳安州区境内。
龙泉山脉 “拦”出了成都平原
拟斑脉蛱蝶幼虫与黑脉蛱蝶很像,需要通过头部及腹部末端的细节才好区分辨别。其成虫翅色以黑白为主,分春夏两型,夏型的拟斑脉蛱蝶翅色更黑一些。图为拟斑脉蛱蝶幼虫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墨脱县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三面环山,曾长期与外界隔绝,交通不便。要前往这里,波密至墨脱的扎墨公路是重要的线路之一。这一区域气候多变,4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让公路变得更难通行。凛冽的风雪中,一群不畏严寒的大紫胸鹦鹉迎着飞雪翩然起舞。它是我国原生的鹦鹉之一,能够在海拔3000—4000米的针叶林中生活。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大紫胸鹦鹉的种群正趋于破碎化,但在生境保存较为完整的藏东南尤其是墨脱,这种鹦鹉的种群数量依然比较可观。摄影/曾祥乐
在安岳东南部,石窟中以华严三圣为题材的造像极为流行
图为安岳县高升大佛,下图为茗山寺,这两个石窟中开凿有大量华严三圣的造像。华严三圣指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在高升大佛中,毗卢遮那佛代替了释迦牟尼佛。
年代:北宋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高升大佛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沧海桑田 成都平原自海来
成都的城市格局与太阳、山峰有着巧合而神秘的关联。今天通过科学观测可知,在夏至时分,西边的太阳从“蜀山王后”幺妹峰头上落下;冬至时分,太阳从“蜀山之王”贡嘎山头上落下。而在东边,太阳也始终不渝地从龙泉山脉的南北间升起。图为2020年7月20日,太阳从龙泉山脉北段,中江方向的马鞍山升起的景象。
龙泉山脉 “拦”出了成都平原
天山冲出山谷的水流在黑戈壁上放射出万丈光芒
横跨亚欧大陆腹地的天山在新疆哈密的星星峡戈壁结束了它向东的伸展,虽然山势渐弱,但天山哈密段的山麓景观依然精彩得让人震撼。因为气候干旱,山体缺乏茂密的植被保持水土,往往在一场大雨过后,山洪就会携带泥土沙石毫无阻拦地从山上汇集而下。洪水流出山口进入较平坦的地区后,因河床坡降骤减,水流变得平缓而分散,像一束被解开的发辫,在黑戈壁中肆意地前行。由于水流冲走了黑戈壁上的黑色砾石,使得砾石层下方黄土的颜色显现,色彩的反差让流水的线条在黑戈壁上仿佛放射出万丈光芒。而“为人民服务”几个戈壁题字在放射状的光芒中显得如此独特。在此,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摄影/刘莫
2023年4月24日凌晨3:48,摄影师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拍摄的极光接片。这张接片能更清晰地看到极光、稳定极光红弧(SAR)和银河相互辉映的壮观场面。画面左侧,最下方的扇形红色部分为极光,上方的弧形红带是SAR;画面右侧,弧形部分就是大家熟悉的银河了。摄影师能将极光、SAR和银河三者拍摄在同一画面里,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瞬间。这是摄影师首次在国内拍摄到SAR的画面。SAR通常出现在亚极光地区,当磁暴发生时,整个极光椭圆区(极光卵)向赤道方向移动。由于4月24日磁暴比较强烈,摄影师在新疆观测和拍摄到了显著的SAR。
中国人可以到中低纬地区 拍极光了
图为2015年3月18日凌晨4:08,北京天文馆的朱进研究员,在新疆克拉玛依偶然拍到的极光(摄影/朱进)。
航拍的视角,捕捉黑戈壁的水墨画之美
俯瞰地面的视角是欣赏戈壁这种大尺度地表景观的最佳视角。当视角抬升、视野扩大,一种全新的风景出现在眼前,黑戈壁的形象也越来越丰满和多元,空旷悠远的戈壁此时竟然变得温婉柔美,流水的曼妙曲线在黑戈壁上舒展,流水及其带来的营养物质滋养出一丛丛荒漠植物,为荒凉的戈壁带来生机。这幅水墨画中也有硬朗的部分,是那一行长约500米的9个大字。摄影/刘莫
来自空中的凝望:冰纹织成了冰湖女神的面纱
伴随着无人机摄影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较高的视角去寻找、观察记录冰面上的奇妙景象,一些规模较大、位于河湖中心地带的奇妙冰纹得以被呈现和传播。一扇别样的冰雪审美之门,正在被缓缓推开。图为新疆喀拉峻的一座狭长湖泊,一场风雪之后,疾风吹走了部分冰面上的积雪,露出了冰湖的真容。大大小小的冰裂纹如精致的丝缕蕾丝,诸多圆形的冰纹则宛如颗颗珍珠(冰上若存在孔洞和缝隙,湖水上涌浸润雪泥,有可能形成放射状枝杈,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会形成大小不同的圆),这些奇妙的冰纹雪痕组合在一起,像是冰湖女神的精美面纱,冰面上身着鲜艳户外服的摄影师则似缀在面纱上的一枚宝石。摄影/静言
掀开枯叶,揭晓了拟斑脉蛱蝶幼虫越冬的“朋友圈”
这是冬天山林里特别温馨的一个场景。树下的落叶背面,躲藏着一只拟斑脉蛱蝶的幼虫,它的头壳要比黑脉蛱蝶略小,身形也更瘦小一点儿。有趣的是,叶子上很多昆虫聚集在一起越冬,除了拟斑脉蛱蝶的幼虫,细看还能发现瓢虫、蝽和跳虫等。它们原本没有任何协作或者共生关系,蝽可能还会捕食其他昆虫。但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季,它们不约而同地聚到一起扎堆取暖。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黑脉蛱蝶成虫属于中型蛱蝶,翅色淡黄,翅脉呈黑色。夏季型后翅臀角位置有红斑,春季型则可能没有红斑,整体色彩淡化。图中两条幼虫均为黑脉蛱蝶的末龄幼虫。左边更小一些,随着继续成长,它头上角的基部会从粉色慢慢转成蓝色,身体也将变得更绿。图为黑脉蛱蝶幼虫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棉花糖般的细丝:大紫蛱蝶幼虫为自己编织丝垫
大紫蛱蝶的幼虫爬动时,总是摇头晃脑的。仔细看,能够发现它正边摇头边在吐丝。把细丝吐在枝条上,可以帮助幼虫抱握得更稳固;把丝吐在栖息的叶片上,则可以制成丝垫,然后趴在上面休息。幼虫在低龄阶段,一片树叶足以容纳下它的身体;等它长得粗大后,会将几片树叶用细丝结合在一起做一张“大床”。仔细看大紫蛱蝶吐丝过程,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它先摇头至一侧,然后甩头回拉,左右甩动,把丝画出弧线,就像拉面一样。蝴蝶幼虫大多有吐丝行为,不同种类幼虫吐丝的方式以及用丝线编织的结构千差万别。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大紫蛱蝶成虫属于大型蛱蝶,翅色艳丽,被尊为日本国蝶,在北京郊区山林里时而可以见到。其飞行速度极快,因而人们很难目睹其芳容。大紫蛱蝶的雌蝶会把卵堆产在小叶朴的叶片背面或枝条上,孵化出的幼虫偏爱生活在朴树顶部位置。图为大紫蛱蝶幼虫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体色随树叶变幼虫始终想把自己伪装成小叶朴的一部分
春天到来,幼虫爬回小叶朴啃食新萌发的幼芽。再次蜕完皮的黑脉蛱蝶身体呈娇艳的粉绿色,此刻是它在整个幼虫期最漂亮的时候。粉绿的色泽也是在模拟小叶朴叶芽和新叶的状态。随着叶片舒展长大,色泽越来越绿,黑脉蛱蝶幼虫体表的粉色也逐渐退去,变成和树叶相似的绿色。肉肉的身体上一条条清晰的纹路与叶脉高度相似,不细看很难找到它们。黑脉蛱蝶幼虫不同的成长阶段,几乎都是在模仿身边小叶朴树叶的形态。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戈壁中的雅丹,美景中的美景
哈密的戈壁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地貌景观,如果戈壁中再生出其他美景,惊艳指数翻倍。这片黑戈壁上的雅丹地貌位于哈密市伊州区,堪称世界奇观,据说世界范围内都很难见到这样壮观的大规模雅丹地貌区。这里被很多人称为大海道,曾是古代敦煌—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之间最近的通道。雅丹地貌通常发育在干燥地区的湖积平原上,因湖水干涸,湖底泥质沉积物干缩而产生龟裂,盛行风沿裂隙不断吹蚀,再加上暴雨的侵蚀,使裂缝不断扩大形成雅丹地貌。雅丹地区地面崎岖起伏,支离破碎,高起于地面的堆积体多排列成行,与盛行风向平行。摄影/刘天泉
在哈密戈壁的腹地,黑戈壁和雅丹地貌纠缠在一起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具有陡壁的小丘”,地貌学家这样定义雅丹这种干旱区的地貌景观:干燥地区未固结的松散堆积物经流水或其他外力作用,之后再由风吹蚀塑造而成的风蚀垄脊、土墩和风蚀沟槽、洼地及其地貌组合,称为雅丹。在哈密的大海道区域,雅丹地貌的形态多种多样,风蚀土墩、沟槽、洼地交织在黑戈壁中,甚至远处还有高大的沙山耸立。来哈密看戈壁,一定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摄影/刘天泉
根据《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以哈密为中心,可以分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阿拉善与河西走廊三大自然省。由于深居内陆,气候极为干旱,这里是我国沙漠和戈壁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环绕这三大自然省,不仅是探索沙漠、戈壁的绝佳路线,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考古、探险路线。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来自西方的探险家陆续来到中国,推开了我国西北地区科学考察的大门,大量遗址中的文物被洗劫一空。1927年,斯文·赫定组织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成立,考察团采取“中外合作”模式,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参加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考察,徐炳昶(北京大学教务长,哲学系教授)、袁复礼(清华大学教授、地质学家)等人参加了考察团。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在广袤的西部地区坚持考察了八年,是我国科学考察史上的一个壮举。本图及下图插图为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在野外考察时的画面。本图为斯文·赫定
绘图/宋翰笛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2023年5月8日—12日,摄影师在黑龙江漠河连续拍摄到了极光。这是5月12日晚上11点,摄影师在漠河拍摄到的极光。5月8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斌,收到星空摄影师戴建峰正在漠河拍摄极光的消息,便成为摄影师的后方场外指导。根据5月5日太阳表面两次M级的耀斑爆发,世界多国空间天气预警部门均预测,这次太阳活动所抛射出的物质,将在5月7日—8日对地球造成影响,磁暴等级有可能达到G2级。5月8日北京时间21:40,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位于漠河地磁观测台的地磁观测数据显示,地磁水平分量突然明显增强,这意味着位于高纬度的极光卵开始突然向漠河方向移动。
摄影/张涛
中国人可以到中低纬地区 拍极光了
黑戈壁上流水的作品相对稳定,否则人类的创作将不复存在
天山在哈密境内主要有两段山脉,即巴里坤山和哈尔里克山,山中的河流冲出山谷,冲入戈壁,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由于地处干旱气候区,这里的降水多为季节性降水,且主要为阵性降水,洪水来势汹汹,冲出山口后,水流展开成扇形的水道,像一道道放射性的射线。其实通过戈壁上的巨幅标语,让我们对冲积扇中的放射性水道有了新的认识:它们看似散乱,实则稳定,否则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标语怎么可能还存在呢?摄影/刘莫
在探险的黄金时代,西方探险家竞相来到我国西部,试图填补这片未知区域的空白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被探险家们称为探险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无数探险家竞相来到新疆,企图填补亚洲内陆心脏地带这片广袤高原荒漠的空白。其中,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与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先后来到这里,是这一时期探险界的典型代表。
自1870年开始,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先后4次到中国西部探险考察,其间记录了多个点位的绝对高度和经纬度,搜集了大量的动物标本,对研究博物学及这一地区的动植物区系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除“罗布泊位置之争”外,目前新疆的“三道山夹两个盆”的地理结构,也是率先由他标注在中亚地图上的。然而作为一个狂热的殖民者,他所考察和记录的目的,只不过是沙皇俄国进行领土扩张及侵略中国的一部分。
斯文·赫定是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科学地理考察的先驱者。他曾4次深入我国新疆腹地,也是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科学探险的第一人。他对那片土地的热爱远超过占有,他组织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极端困境的局面下对我国西北地区开展了长达8年的科学考察,是我国科学考察史上的一个壮举。1933年,年近70的斯文·赫定乘船沿孔雀河来到罗布泊,此时的罗布泊水面开阔,烟波浩渺,南北长达13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80公里,总面积约为2000多平方公里。画面中两位罗布人站在齐膝深的水中,其中一人拿着刚从湖中捕获的硕大肥美的大头鱼。
相较于斯文·赫定,斯坦因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考古探险家。他在我国西北考察期间,盗取了大量文物,对尼雅、楼兰、米兰等遗址进行了掠夺性的发掘,是劫掠敦煌的始作俑者。一位现代诗人曾这样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对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绝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绘图/宋翰笛 梁惠然 图为普尔热瓦尔斯基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罗布泊曾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湖,然而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便由烟波浩渺的宽阔水域变成了干涸萎缩的茫茫盐泽
罗布泊又称罗布淖尔,蒙古语意为多水汇聚之地,因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罗布泊曾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湖,在湖水最盛之时,疏勒河、车尔臣河、孔雀河和塔里木河可同时汇入。然而由于西部地区河流中的泥沙含量较多,在河流汇入湖泊的口岸处,长期的泥沙沉积导致河床抬高,河水流不进来,便会摆动到新的地方,形成一个新的湖,即游移湖,也叫替代湖。1929年,陈宗器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担任天文、地形测量工作,首次完成了对罗布泊位置和形状的精准测绘,证实了斯文·赫定提出的“游移的湖”这一假说。然而,由于人类的参与,不到百年的时间,罗布泊便由烟波浩渺的宽阔水域变成了干涸萎缩的茫茫盐泽。1921年,塔里木河在尉犁县附近改道汇入孔雀河,继而向东注入罗布泊,形成了近代罗布泊的雏形。此前,塔里木河则向南流注入喀拉库顺。1921—1931年,罗布泊面积剧增,约为3200平方公里,南北长100公里,东西宽55公里。1942年以后,由于孔雀河水量减少,罗布泊湖体逐渐收缩。1952年,尉犁县一河口修建大坝,塔里木河改道向东南方向注入台特马湖。上世纪60年代,由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水库堤坝的修建,罗布泊断绝来水,逐渐干枯。至1972年,罗布泊成为一片干涸的湖盆,整片区域迅速沙化,与西面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图为陈宗器
绘图/武锦森 宋翰笛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不稳定的奇遇之美:风雪河湖上的“昙花一现”
诸如丹霞、雅丹等壮丽的地貌,规模庞大、色彩绚丽,是大地上古老而较恒定的存在,不仅是地理研究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大众旅游和审美的目标。相比起来,冰纹雪痕的奇妙之美则非常不稳定,它们的诞生往往需要各种特定自然条件的配合与巧合,且往往昙花一现,很快消失或被白雪掩盖。目前,这种属于风雪河湖的美仍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阶段,欣赏者非常有限。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个小湖,冰面上偶然出现的奇妙景观,随着温度上升而破碎消融,渐渐隐入大地。
象形冰纹雪痕 风雪河湖“印象派”
墨脱的鸟类记录,扩展了很多鸟类的分布范围
位于藏东南的墨脱是我国鸟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这里记录的鸟类有500多种,占我国目前所有鸟种的三分之一。墨脱的鸟类记录,扩展了很多鸟类的分布范围信息。黑胸楔嘴穗鹛(摄影/曾祥乐)和锈喉鹩鹛(下图 摄影/刘爱华)就是两个例子,过去它们只在印度非法侵占的藏南区域有记录。这两种鸟类分别于2014年和2022年在墨脱被发现,目前拍摄到锈喉鹩鹛的仅有两人,影像资料非常稀缺。2022年,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还在墨脱发现了大蓝仙鹟,未来或许会有更多被认为只分布于缅甸北部、不丹或是印度北部的鸟类现身于墨脱以及藏东南的密林中。
墨脱 海拔梯度造就的鸟类天堂
这里海拔1200米左右,周边的阔叶林中生活着各种小型鸣禽,因此猛隼不必为食物发愁。但遗憾的是,第二年它们栖息的这棵树却被砍掉了。在墨脱的森林边缘,可以观察到雄性猛隼向雌性献食求偶(本图 摄影/曾祥乐),以及它们交配(下图 摄影/曾祥乐)或是从树枝上俯冲而下(下下图 摄影/曾祥乐)的场景。
年代:中唐
地点:甘肃省酒泉市敦煌莫高窟
摄影/孙志军
敦煌莫高窟第231窟番禾县(今甘肃金昌市永昌县)圣容瑞像。凉州瑞像确切地说就是诞生在古代凉州(今甘肃武威)的一种佛陀圣像塑造模式,是广泛存在于河西走廊的佛教艺术形式。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在墨脱的山地雨林,生活着罕见的棕颈犀鸟
墨脱拥有全球分布纬度最高,也是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在海拔1600米左右的布裙湖周边的山地雨林中,生活着罕见的棕颈犀鸟。这些翼展可达1.5米的大型鸟类需要在巨树的树洞中筑巢,因此是森林健康和完整性的指示物种。在我国,近十年来除了云南盈江的一笔记录外,所有棕颈犀鸟的目击记录都来自于墨脱。
墨脱 海拔梯度造就的鸟类天堂
巴里坤,东天山北麓的绿洲,古丝路上的重镇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位于新疆哈密市的西北部,东天山的北麓。历史上,巴里坤曾是新疆与内地相联的必经之地,同时这里也是连接中原与西域乃至中亚、西亚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于巴里坤是一座绿洲城市,南来北往的行旅在这里可以得到物资的补给和休整,因而这里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巴里坤南侧的东天山虽然并不高大,但山顶终年积雪,自上而下分布着冰雪带、森林带和草原带。来自雪山的冰雪融水源源不断地向巴里坤盆地汇聚,滋养着山麓的绿洲、湿地和草场,使得这里成为哈萨克族牧民心中理想的牧场。图为从巴里坤县城北部的湿地草场向南远眺东天山的画面,绿草如茵的草场上牛羊点点,蜿蜒的小河映照着天空的碧蓝,如丝带般飘向远方。视野尽头的东天山,一条平直的雪线似乎将山体一分为二,划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草场和雪山之间,巴里坤县城隐约可见。摄影/刘天泉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摄影 / 刘天泉
内蒙古、新疆与甘肃三地的交会处,是我国黑戈壁集中分布的区域
在内蒙古、新疆与甘肃三地的交会处,由于深居大陆腹地内部,同时受青藏高原周边山地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进入,使得这里气候极端干旱,在风蚀及物理风化的强烈作用下,平坦开阔的地表布满砾石,形成以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在这一区域,砾石表面往往形成一层乌黑发亮的“荒漠漆”,因而也被称为“黑戈壁”。其中,新疆东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与河西走廊北部地区是我国黑戈壁的典型分布区,也是整个欧亚大陆戈壁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在哈顺戈壁,本文作者顶着酷暑深入到戈壁深处考察,黑色的砾石在风力的吹动下缓缓爬上沙丘,犹如一幅自然渲染的水墨画。摄影/刘天泉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摄影 / 刘天泉
哈密大海道,最像火星的地方为何会出现一片绿洲?
以哈密为核心的三大自然省,堪称我国气候最为干旱、降水最为稀少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使得这一区域成为我国沙漠和戈壁的集中分布区。在这三大自然省中旅行,大漠戈壁所呈现出的雄阔高远和苍茫寂寥,定会让你获得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全新体验。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旅游业的发展,这里不再是“生命禁区”,而是成为了众多探险爱好者的自驾胜地。其中,哈密的大海道以其神似火星的戈壁雅丹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慕名而来。这张图片是摄影师在穿越大海道时在途中拍摄的,让人颇感意外的是,荒凉的戈壁中竟然出现了一眼水泉,水流源源不断,并滋养出了一片水草丰茂的绿洲。据说,这是由于地质勘探工作者多年前在这里钻穿了地下隔水层,从而导致地下水自流涌出而形成的。远处,绵延如城墙一般的崖壁上布满均匀细密的水平纹理,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千层饼”。这是风的杰作。摄影/刘天泉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摄影 / 刘天泉
年代:五代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卧佛院
卧佛院是巴蜀地区规模最大的唐代造像群之一,最吸引人的是长23米的卧佛。其实在卧佛附近的山崖石壁上,还刻有《妙法莲华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经文,这也是中国最大摩崖经窟群。中国的石窟中仅有两处刻有石经窟,一处是北京房山石经,一处就是安岳卧佛院。藏经窟内密密麻麻刻满了经文,由于年代久远,佛经正在遭受风化、渗水等侵蚀。图中前景的文保工作者正用毛刷和竹签清理文物表面的尘土,远景的文保工作者正在给经墙喷洒防风化溶剂。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年代:唐代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卧佛院
凉州瑞像的标准形式是立佛,右臂下垂,左手握袈裟边缘,身后多绘塑裂开的山岩。而在安岳卧佛院也出现了凉州瑞像的造像(右页右图)。唐宋年间,成都经由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松州(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岷州(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鄯州(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可至河西走廊,也可以翻越秦岭,经关中、河陇一带往来于敦煌。而一条繁华的东大路,出成都东门,经简州(今四川省简阳市)、资州(今四川省资中市)、昌州(今重庆市大足区),早已沟通着成都与安岳。此外,巴蜀大地上密布毛细血管一样的乡间小道,也让安岳与敦煌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八万四千宝塔建在三学山法海寺(三学寺上寺),为典型的佛教寺院。
龙泉山脉 “拦”出了成都平原
成功拍摄极光,要受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
图为2023年4月25日凌晨5:00,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拍摄的极光(摄影/王俊峰)。
中国人可以到中低纬地区 拍极光了
年代:唐代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佛岩
作者考察安岳县佛岩(供图/萧易)。
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摄影师在北京西山找到一株位置不错的小叶朴,树上有多种蝴蝶幼虫,很适合观察和拍摄。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在北京的低海拔山区,每年4—5月,小叶朴萌发新芽。小叶朴的叶子长得很像榆树叶,只是质地比榆树要厚一些,叶背的三出叶脉非常明显。此时,黑脉蛱蝶的幼虫已经上树,它们完成了幼虫期最后一次蜕皮,并继续四处寻找舒展开的叶芽啃食。有很多蝴蝶幼虫取食小叶朴的树叶成长,黑脉蛱蝶就是其中之一。
京西 一棵朴树“蝴蝶幼儿园”
哈密有一种戈壁叫黑戈壁,“黑”是这片苍茫大地的底色
哈密市地处新疆的东部,气候上极为干旱,大面积的荒漠和戈壁是这里最典型的地貌景观,这其中就包含了大片连绵壮观的黑戈壁。包裹了黑色荒漠漆的砾石,为大地铺上了最为深沉的底色,而拨开这些黑色的砾石,让其下部的土色浮现,就能创作出黑白分明的作品。画面中的作品完成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一幅标语,标语中每个字的长和宽各达50米,以地面上的人作参照,字的大小立刻有了直观的感受,即使在卫星照片上也能把这些字看得清清楚楚。摄影/刘莫
图为位于塔里木盆地荒漠区吐鲁番—哈密盆地亚区中的哈顺戈壁,这里是欧亚大陆最为干旱、戈壁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段。这里常年盛行大风,雅丹地貌发育广布,一座座风蚀残丘犹如耸立在荒漠中的古堡(摄影/刘天泉)。在哈密以东的阿拉善与河西走廊荒漠区,由于地貌、植被、土壤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阿拉善高原、马鬃山地与河西走廊中东段3大亚区。此外,天山的存在对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的地貌格局和自然地理特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根据区内的不同,可以将这一区域划分为东天山带、东部山间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大亚区。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去石作字——黑戈壁中题字的最佳方式
黑戈壁最典型的特征除了组成戈壁的砾石表面要包裹荒漠漆,还有其地表要有荒漠砾石层的存在,“上砾下土”才能称之为黑戈壁。在黑戈壁中题字,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去掉表层黑色砾石,露出下层浅色沙土。2007年,在中蒙边境考察黑戈壁的本文作者及随行专家,效仿当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常见到的“去石作大字”,在黑戈壁上拨开地表的那层黑色砾石,“写”下6个5米见方的大字“中国国家地理”。时隔16年,不知这些字是否还留存在这片黑戈壁上。摄影/马宏杰
巴里坤湖,镶嵌在哈密西北部草原中的蓝宝石
巴里坤湖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是东天山北麓的一座高原咸水湖。湖面略呈椭圆形,东西宽约9公里,南北长13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在湖的中央,一条南北向的砂石堤将巴里坤湖分隔成东、西两个部分。东湖碧波荡漾,西湖一片银白。湖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以东天山的冰雪融水为主,这些融水以地下径流或者泉水出露的形式,逐渐汇聚成无数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由东向西汇入巴里坤湖。在天山雪水的滋养下,巴里坤湖的四周形成了大面积的草原牧场,据说古诗《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的就是湖周围的草原。每当盛夏,烟波浩渺的湖面如同镶嵌在绿毯上的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皑皑雪山,水天一色,煞是迷人。摄影/刘天泉
哈密:荒漠交会, 探险家聚首之地
摄影 / 刘天泉
黑戈壁直接通过地表砾石的颜色就能分辨,虽然砾石的大小不一,但砾石表面的颜色都泛出黑色、黑灰色或黑褐色。黑戈壁位于内蒙古的最西端,在靠近中国和蒙古国的边境地区(摄影/单之蔷)。
龙泉山脉,可谓镇守成都平原的“东大门”。图中前景为龙泉山脉苍翠的植被,远处是邛崃山脉的皑皑白雪,成都位于它们中间的低地平原当中。正由于龙泉山脉与龙门山脉、邛崃山脉将成都平原这个相对沉降带合围,经年累月,沿岷江水系、沱江水系而下且富含养分的沉积物,没有漫流到川中丘陵地区,而是大量堆积在平原内,形成岷江冲积主扇与沱江冲积副扇,为天府之国的形成提供了根基。
摄影/嘉楠
桃花胜景、名胜古迹 龙泉山的亮丽名片
龙泉驿区是成都市的花木、水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因此龙泉山也有“花果山”之美名。图为龙泉山的桃花,春天里漫山遍野的桃红是许多人对龙泉山的第一印象,龙泉桃花早已成为这座山最具代表性的一张名片(摄影/嘉楠)。
一道彩虹横跨在尤尔都斯盆地边缘的平原和丘陵上空,为这个湿润的天山山间盆地做了一个极好的代言。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有许多山间盆地,尤尔都斯盆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一般人可能对这个面积巨大而独立的地理单元有些陌生,但是说到该区域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新疆最大的草原,不少人应该都听说过。尤尔都斯盆地就是巴音布鲁克草原的一部分,该盆地实际上由大、小尤尔都斯两个盆地组成,有一条大河——开都河蜿蜒流淌其间。摄影/关晓东
尤尔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湿岛”
摄影 / 关晓东
漩涡的塑造:极寒之地的“冰转盘”
图为内蒙古根河市附近根河拐弯处的“冰转盘”。根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是额尔古纳河的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根河市则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中国冷极”,此城虽位于漠河南边,但比漠河的平均海拔高出约400米,城南边的大兴安岭山脉又恰好兜住了南下的冷空气。可即便是在严寒的根河冬季,因为水的流动,河流也未必完全封冻,在河流拐弯处由于漩涡的存在,偶尔会形成奇妙的“冰转盘”。冰块被周围的冰层或河岸挤压、打磨成圆形,并缓缓转动。摄影/张红梅
象形冰纹雪痕 风雪河湖“印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