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被俄罗斯的两个一级行政区包围,它的北面、东面和南面是布里亚特共和国,它的西岸是伊尔库茨克州。布里亚特人是蒙古族的一支,在湖岸有许多布里亚特人的村庄,虽然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传统习俗面临消亡的风险,但在一些布里亚特人的村庄中却依然保留着传统习俗。在叶尼塞河流域到黑龙江流域,很多游牧部落都有萨满。萨满被部落视为能通神的人,他们主持各种部落的活动,并为人们驱除疾病。这些游牧部落对生命充满敬畏,伤害生命的行为都需要通过萨满祭神来求得心灵的救赎。布里亚特人从游牧到定居后,很多人进入了当地木材厂工作,村里人每次伐木前都要请萨满来举行仪式,希望得到森林的原谅。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自流灌溉受制于自然降水的限制,所以在1961年,人们在黄河入后套的磴口县修建了三盛公水利枢纽,最大程度减轻黄河水量变化对灌溉的影响,实现了有序的分水灌溉,三盛公水利枢纽起到了后套平原灌溉总闸的作用。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图描绘了19世纪拉贾斯坦地区乌代布尔土邦的王公和他的朝廷。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2019年7月11日拍摄到的和布克赛尔钾盐矿夜景,远处是盐滩上的钻井平台,
盐田中的盐花,有些像蘑菇,有的像宝塔。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印度文化的守护者:延续千余年的深厚传统
7世纪时,曾为印度国教的佛教已走向式微,而印度教则逐渐在古印度社会取得了主导地位。拉其普特人作为印度教信徒,在与伊斯兰征服者1000年的对抗和博弈中,始终守卫着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而城堡群就是他们综合实力的体现之一。图为古画中拉其普特人庆祝印度教洒红节的场景。城堡恢宏,人潮如海,风情浓郁。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同样的场景仍在拉贾斯坦地区上演(摄影/杨勇)。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摄影 / 杨勇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图为2016年10月7日新疆夏孜盖盐场机械化石盐生产场面。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要想往来于东西两岸,绕湖陆路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一来是因为路途漫长,耗时久远,二来由于西伯利亚地区是常年冻土区,夏季时地表冻土融化会形成泥沼,由于环湖很多区域并没有公路,所以在泥沼中行进并非易事。冬季时,贝加尔湖地区温度常常可以达到零下30℃以下。此时湖周边冻土封冻,在岸上绕湖行走也相对容易实现,当然,如果你不怕绕路的话。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图为杰伊瑟尔梅尔堡的一角。这座扼守在沙漠高地上的金色城堡曾是印度古代贸易的商业枢纽。除了印度教神庙,还有七座精美的耆那教庙宇(耆那教的信徒多为商人)。今天城中至今仍有诸多居民生活,古老的商贸市场也仍然发挥着作用(摄影/Waupee)。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摄影 / Waupee
《枫鹰雉鸡图》
南宋画家李迪所作。画面中一只苍鹰立在盘根错节的枫树老干之上,脚爪紧扣树枝,目露凶光,注视着树下仓皇逃命的环颈雉。苍鹰的体态和羽翼都刻画得非常丰满,猛禽的凶悍表现得淋漓尽致。环颈雉身体低伏、双翅外张、尾羽披散的狼狈姿态也是活灵活现。在陈水华眼中,这是宋代花鸟画中的巅峰作品之一。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高山、湖盆、宽谷与河流,让小阿里的景观无比丰富
本文所说的小阿里指的是阿里山地半灌木、灌木荒漠区。它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北起喀喇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中部为冈底斯山所贯穿,东与地势高亢的羌塘高原相连,西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整体呈南北向延伸。这个区域内,高山、湖盆与宽谷相间分布,地形复杂,山体海拔一般为5500—6000米,宽谷盆地海拔约为3800—4500米。在气候类型上,这里属于高原温带干旱气候,以温凉、干旱为主要特点,冬季较冷,夏季温和,热量条件仅次于藏南高原湖盆。南部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至北部逐渐降低至50毫米左右,是西藏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干旱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的植被类型主要以荒漠植被为主,土壤类型为山地荒漠草原土和山地荒漠土。此外,这一区域也是亚洲多条大河的发源地,区域内主要河流有森格藏布(狮泉河)、朗钦藏布(象泉河)、马甲藏布(孔雀河)和当却藏布(马泉河)等,至下游分别汇入印度河、萨特累季河、恒河和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最终向南注入印度洋。制图/晓阳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贝加尔湖畔的泰加林中,护林员伸出手来,让雀鸟逗留在自己手中。护林员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有人在贝加尔湖偷猎,以此保持湖区的生态平衡,维护湖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血与火之歌:难以征服的拉其普特城堡群
拉其普特人的城堡群是他们卓越军事才能和宁死不屈性格的象征。漫长而频繁的战争也使这些堡垒淬火成钢,不断得到增筑、加固。此外,拉贾斯坦地区的不少城堡都有互相拱卫的作用,敌军想要攻克某单个目标便需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城堡群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防御力量。上图为著名的奇陶加尔堡,是拉其普特人山地军事建筑的典型代表。大部分结构由巨石打造,多重城门和围墙形成机关重重的防御层次。在14至16世纪,这里发生过三次著名的围城大战(摄影/Anand Purohit)。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这不是滩涂上的“潮汐树”,而是土林中的“流水树”
当这幅札达土林的航拍图展现在眼前时,我不禁想,这不就是土林中的“潮汐树”吗?只不过,塑造它的不是海洋中的潮汐,而是暴雨和流水,也许叫它“流水树”更为恰当。地质时期,当古札达湖盆的底部暴露出来,暴雨和流水将其切割为千沟万壑,雨水和流水又沿着沟沟壑壑中的岩石节理缝隙下渗,溶解了岩层中的碳酸钙,并在缝隙中冻结膨胀,重塑了节理形状。再加上流水在岩脚处的侵蚀,岩体不断崩解,留下了较为坚硬的块状岩体。就这样,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札达土林。这张照片拍摄于札达县城附近,画面左侧是565国道。在一棵棵“流水树”中,水道是枝干,土林是叶冠,窑洞是生动的树洞。摄影/陈钢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陈钢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象泉河之畔、土林之中的札达县城
札达所在的地区曾经是一个大湖,后来由于高原抬升,湖水被排干,湖底被雨水和狂风冲刷侵蚀,形成了千沟万壑、规模宏大又分布集中的高原土林地貌,这也成了孕育古今文明的温床。资料显示,古象雄人就曾在土林中修建窑洞居住,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古格王朝时期,更是出现了很多规模较大的窑洞群,国王、僧人、平民等社会各阶层的人都生活在窑洞里,窑洞建筑十分盛行,只不过规模和形式有等级的差别。至今,这一带仍有不少窑洞或窑洞与建筑相结合的民居。图为土林地貌上的古格遗址,远处的群峰是喜马拉雅山西段,其中最高的雪峰是位于国境线附近的卡美特峰,海拔7756米(摄影/弥藏达娃)。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弥藏达娃
但是,由于大湖被冰封住,人们从湖面上穿越东西反而耗时短、路程近。夏季时,往来东西靠的是渡船,但是渡船往往载人不载车,冬季时,渡船封冻,人们却可以将车开到冰面上,往来两岸。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图为安珀堡中装饰华丽的镜宫,墙立面及顶面镶嵌形状各异的镜子和宝石。夜晚灯光在万千镜面反射下,光芒闪烁,炫目神秘。在拉贾斯坦邦诸城堡中,安珀堡距离莫卧儿王朝都城最近,政治关系也最为密切。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城堡呈现出拉其普特风格与伊斯兰风格的混搭之美(摄影/张志刚)。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摄影 / 张志刚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上游的村庄”有阿里地区少见的田园风光
藏语中把上方或上游叫“多油”,普兰县普兰镇的多油村地处孔雀河上游、普兰县城上方,因此而得名。村子在雪山脚下,临着孔雀河,山与河中间的台地上,农田如画,树木成荫。图为多油村一角,村舍背后是如刀削斧凿般平整的台地和云雾缭绕的高大雪峰,右侧的雪峰是当地有名的岗次仁神山(摄影/单之蔷)。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单之蔷
奥尔洪岛位于贝加尔湖中心,它将贝加尔湖分割出了东西南北四个部分,它也是贝加尔湖22个湖心岛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岛屿。全岛面积大约730平方公里,岛上有多个布里亚特人的村庄。布里亚特人的住房很有特色,大多是木结构,房顶呈斜坡状利于排雪。贝加尔湖一年中有一半多的时间都是冬季,当大雪纷飞时,奥尔洪岛上的村庄就变成了童话世界(摄影/super超)。但是,当地人可不认为自己住在童话世界里,因为在湖面结冰尚不能载汽车却足以阻挡船只时,整座岛便与世隔绝了。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摄影 / super超
《瑞鹤图》同样是宋徽宗的代表作之一,按照他在画旁的自题来看,这幅画完成于1112年,当天突然有群鹤自西北飞来,在宫殿上空久久盘旋,是祥瑞之兆,故作此画。《宋史》中也有类似记载。徽宗所画的是丹顶鹤,然而陈水华认为北宋都城开封并不在丹顶鹤的分布区内,而且作画的时间“正月十六”也非丹顶鹤的迁徙季节,同时徽宗还错误地把丹顶鹤原本是黑色的次级飞羽画成了白色。在陈水华看来,这些鹤有可能是皇家养殖的,特意被放出来以示祥瑞。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图为伦塔波尔堡的一角,这座城堡也以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重要的战略位置而闻名(摄影/Donyanedomam)。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日土”意为城堡坐落在形似枪叉支架的山上
日土县位于小阿里的北端。“日土”是藏语音译,意为城堡坐落在形似枪叉支架的山上。日土县境内多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7座,最高峰是海拔6971米的尖山峰。图为雪山脚下的日土县城(摄影/卢志峰)。除了群山,图中还展示了这里的另一个特色——路灯上是金丝野牦牛雕塑。与绝大多数通体黑色或深褐色的野牦牛不一样,金丝野牦牛拥有一身金色的皮毛。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它们仅分布在阿里地区日土县中北部和革吉县的特定地点,数量大约只有数百头,当地人将它们视为神牛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贝加尔湖畔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形成的温泉具有非常好的疗养效果,每到冬天,在一些温泉小镇,很多俄罗斯人会前来泡温泉疗养。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印度古堡的博物馆:从沙漠到森林,从河流到古道
拉贾斯坦邦地貌丰富,历史悠久,在这片大地上可以看到森林之堡、台地之堡、沙漠之堡、河流之堡、古道之堡……图高地建筑群为俯瞰着“蓝色之城”焦特布尔的梅兰加尔堡,宛如一位威严的君王。那满城浪漫神秘的蓝色,也有着鲜明的印度教色彩。一种说法是,过去该城的印度教婆罗门家庭会将自己的房屋涂成蓝色,以彰显身份,后来便流行开来(摄影/杨勇)。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摄影 / 杨勇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图为今天的札达县城,土林高耸于城后,朗钦藏布(象泉河)从城前逶迤流过(摄影/姜曦)。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姜曦
冬季的贝加尔湖昼长仅5小时,在将近19个小时的时间里,暗夜都包围着冰封的大湖。贝加尔湖最北端位于北纬57度附近,比我国最北的漠河还要高出约5个纬度。在整个地球上,除了加拿大的大熊湖、大奴湖和阿萨巴斯卡湖外,没有比贝加尔湖更靠北的大湖了,它也是亚欧大陆上最靠北的大湖。虽然距离北极圈还有一定距离,但是运气好的话,在贝加尔湖是可以看到极光的。极光照耀下的贝加尔湖,是属于极北大湖独有的光彩。
摄影/Anton Petrus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宋初与清末,不同风格的鸟类绘画
《山鹧棘雀图》绘于北宋,作者是黄筌的第三子黄居寀,它被认为是研究黄家画派风格的代表作。画中绘有一只停在溪边岩石上的红嘴蓝鹊(宋代被称为“山鹧”),以及在一丛荆棘周围或停或飞的六只山麻雀。与人们熟悉的麻雀相比,山麻雀的脸部没有黑斑,而且多生活在山地环境,与红嘴蓝鹊偏好的生境相同,这幅作品也体现了黄居寀严谨写实的风格。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军事建筑的华章:古堡中的“长城”与“华廷”
拉贾斯坦邦的首府斋浦尔有四大标志性的建筑,对应着四大元素:琥珀堡象征着“地”,建在水上的水之宫象征着“水”,戍守山顶的纳哈加尔堡象征着“火”,以近千扇华丽窗户闻名的风之宫则象征着“风”。图为斋浦尔山巅之上杰加尔堡的蜿蜒城墙,宛如长城般壮观,该城堡与下方的安珀堡互为掎角。由于城堡附近有大量的铁矿资源,杰加尔堡还曾是大炮的铸造基地(摄影/江棋)。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摄影 / 江棋
图为柴达木盆地大风山天青石,天青石在基岩表面生长的形态呈钟乳状(摄影/凯普)。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凯普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短短40多年间,一座边陲小城变成了西藏西部的繁华都市
狮泉河镇位于印度河上游河段森格藏布(狮泉河)旁,平均海拔约4277米,西距中印边界仅70公里,是一座诞生在无人区中的城市。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海拔高,气温低,资源匮乏,本不适宜人居。上世纪60年代中期阿里的行政中心从今昆莎乡迁到这里时,这里人口仅有400人,城区面积极小;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区建设面积也不足0.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不足500人,道路基本为简易的沙石路,图即为狮泉河镇在1976年时的景象(摄影/米玛次仁)。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米玛次仁
伊尔库茨克圣哈兰比教堂的东正教神父斯塔尔赛夫正带领信众巡湖,他们计划绕湖一周,夏天时行走在泥泞的岸上,冬季时就在湖冰上行走,他们的目的就是为贝加尔湖祈祷,因为最近这些年,贝加尔湖的污染越来越重了。以前捧起贝加尔湖的水,便可直接饮用,而今,水质恶化和固体垃圾增多正在威胁着这座大湖的纯净。神父希望所有遇到的人都能对贝加尔湖心生感恩与敬畏。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图为莫卧儿王朝第四代君主贾汗吉尔,他的母亲和王后都是来自拉其普特土邦的公主。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冰封的贝加尔湖还是俄罗斯人的运动场,每当冰雪覆盖大湖时,酷爱冬季运动的俄罗斯人就会在湖上滑雪、滑冰,甚至还会有冰上马拉松、冰上越野等赛事活动(本图 下图)。冬季的贝加尔湖成为了俄罗斯人的休闲场。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枇杷山鸟图》出自南宋画家林椿笔下,画中一只暗绿绣眼鸟停落在果实累累的枇杷树枝头,仰头注视着面前一只在枇杷上爬行的蚂蚁。林椿的暗绿绣眼鸟除了外形准确,还表现了这种鸟类杂食性的特点,它既对成熟的枇杷有兴趣,也会被蚂蚁这样的昆虫所吸引。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千年印痕:印度西北“玄关”的历史纪念碑
拉贾斯坦地区的古堡作为拉其普特众邦国的心脏,是理解8—18世纪印度历史的凝固史书。图为扼守印度塔尔沙漠要道的杰伊瑟尔梅尔堡。城墙由金黄色的岩石砌筑,屹立在一座三角形的台地之上,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闪耀。作为拉贾斯坦邦最古老的城堡之一,见证了历史的潮起潮落。摄影/史陈良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卤水的盐度饱和之后,随着蒸发作用的持续,易溶盐类矿物就会持续析出,形成一朵朵白色的“盐花”。图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的翡翠湖中的盐类矿物结晶聚集成一朵朵盛开的盐花。翡翠湖因其翠绿的卤水而得名,实际上是盐田蒸发至石盐沉积阶段之后的高盐度卤水,钾石盐、光卤石和水氯镁石等钾镁盐矿物在该阶段会结晶析出。盐花的主要成分除了石盐,还有钾镁盐矿物。摄影/李海东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李海东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碎冰在湖岸堆出了一道漫长的冰浪线
贝加尔湖无比辽阔,有海一般的气质和胸怀。在贝加尔湖的湖中心,冰块和冰块之间会形成许多裂缝。而在靠近湖岸的地方,碎冰会堆积在岸边,很多碎冰形成的冰墙甚至有两米高,它们连绵成线,像是大海中涌来的海浪线。图为夕阳西下时,湖岸附近堆积出的冰浪线在金色的大湖中蜿蜒远去,人们在湖冰上享受着这柔和的夕阳美景。摄影/Sakarin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摄影 / Sakarin
《五色鹦鹉图》
作者为宋徽宗赵佶。画中的“五色鹦鹉”是华丽吸蜜鹦鹉,如今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等海岛上。宋徽宗不仅用丰富的着色表现了这种鸟类华丽的羽色,而且还题字说明了它来自福建、两广一带,有“惠吐多言”等特征。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军事实力的另一面:商贸古道带来的雄厚财富
从早期伊斯兰征服者、德里苏丹和莫卧儿王朝,到英国殖民者,他们都没能真正征服拉其普特人和他们的城堡。究其原因,除了拉其普特众土邦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关。上图为塔尔沙漠地区规模宏大的骆驼市场。拉贾斯坦地区曾是古印度对外商贸的重要走廊地带(摄影/张源)。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摄影 / 张源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司机将车开上冰面后,就需要做好标记,他们把松枝插入冰洞中,回来时,沿着松枝就能找到来时的路。在贝加尔湖冰面上开车风险很高,因为每年都会发生十几起汽车掉入薄冰里的交通事故,沉入湖中的汽车只有一半可以被救援,其他的则连车带人一同葬身湖底。看似宁静美丽的贝加尔湖,湖底其实是一座墓地。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形象生动、刻画准确:隐藏在宋画中的鸟类世界
宋代花鸟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鸟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如羽色等都刻画得非常严谨写实。因此虽经岁月流逝,今天人们依然能从画中辨认出鸟类所属的物种,观宋代花鸟画,如同在翻阅一幅幅千年之前的鸟类图鉴。
图为《芙蓉锦鸡图》
作者为宋徽宗赵佶,也有观点认为这幅作品是出自画院高手之笔,只是有徽宗的题字画押。画中用被压弯的花枝来体现锦鸡的重量感,也准确表现了红腹锦鸡的大部分外形特征,只有颈后的披肩颜色更像白腹锦鸡。陈水华认为这可能是一只红腹和白腹锦鸡的杂交个体。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论及宋代花鸟画,黄筌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一生擅画动植物,尤其是鸟类,是我国古代花鸟画的大家。黄筌和他的弟弟黄惟亮,以及他的两个儿子黄居宝和黄居寀被称作“黄家画派”,对两宋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写生珍禽图》是写实花鸟画的名作。画中一共绘制了9种鸟类、11种昆虫和2种龟。每一种动物的外形特征都描绘得非常精细逼真,而且大小比例也与真实物种基本一致。9种鸟类多侧身站立,没有生境背景,这种构图方式很像今天的鸟类图鉴。而通过画卷左下角的“付子居宝习”可以推测,这幅《写生珍禽图》是黄筌为儿子黄居宝绘制的练习素材簿,可以说是当时的“博物图鉴”。画中物种准确细致的特征和真实的身体比例,或许体现了黄筌对儿子的期许。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凯普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自然插画师
张瑜
人物绘图∕宋翰笛
张瑜是一位酷爱自然观察的插画师。他经常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前往城市的绿地或城郊的山林,花上几个小时来观察各种野生动物。他的笔下,有鸳鸯和绿头鸭求偶期间的爱情大戏,有松鼠和花栗鼠的“准妈妈”从怀孕到分娩的过程,也有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湖畔和水下草木生发、虫语蛙鸣的世界……通过观察,他能感受到大自然本来的节奏,也令他在描绘动物时,不仅能准确把握住这些物种的外形特征,还能呈现出它们一些不为人知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图这块盐矿上的石膏片像玻璃一样透明,石膏具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石膏晶体甚至可以沿着解理一片片剥离(摄影/凯普)。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凯普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每年10月底,贝加尔湖就开始了逐渐结冰的进程。到11月和12月间,整个贝加尔湖就全部被冰雪冻结了,结冰厚度1米多,在一些特殊年份和某些湖区,冰的厚度甚至可以达到2米多。很多人会乘车过贝加尔湖,而一些人则选择步行穿越贝加尔湖。图为如海一般辽阔的贝加尔湖在冰封后呈现出的冰纹之美,几名穿行者正在厚实的冰面上休憩。摄影/Andrey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桃鸠图》
宋徽宗赵佶早期的作品,所画鸟类是红翅绿鸠,不仅羽色等特征刻画准确,而且用笔触的变化体现出鸟类双翅飞羽的硬朗和腹部羽毛的纤柔,更用生漆点睛,栩栩如生。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穿越贝加尔湖不止一条线路,由于湖的东西两岸有许多人类聚落,所以穿越路线是错综复杂的网状。每当湖面被冻实后,人们便从一个村镇通过湖冰到彼岸去。走的人多了,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固定路线,并在冰面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迹。图中就是贝加尔湖奥尔洪岛附近的冰面上出现的上岛路线,暮色中的贝加尔湖尽显苍茫。当然,除了当地人必要的出行外,越来越多的游客也会在冬季到贝加尔湖体验穿越之旅,大多数人选择的是东西穿过贝加尔湖,有一些人会专门选择路线最长、难度最大、极具风险的南北穿越,当然,这只属于屈指可数的孤勇者。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自然插画师
肖白
跨页绘图/肖白
2013年,肖白偶然被网上的鸟类摄影作品所吸引,开始参加各类观鸟活动,并自学绘画。如今,她已经绘制过400多种鸟类的科学图鉴,参与过《中国鸟类观察手册》等鸟类图鉴的创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了宋代花鸟画,并被其精细写实的风格所吸引,2018年,她在中央美术学院专门学习了工笔画,希望把科学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宋代绘画给她的启示是,细致的观察是科学、准确表现自然的前提,这个道理今天依然适用。因此,她在动笔之前总是会去野外实地观鸟,除了大尺寸的画作外,她也仿照宋画风格绘制过几幅小尺寸工笔花鸟画。例如春季筑巢繁殖的家燕(下图❶);在水边休憩的赤麻鸭夫妇,其中颈部有黑环的是雄鸟(图❷);凤头雌鸟将雏鸟驮在背上的“带娃”场面(图❸);站立在高山榕上的雄性双角犀鸟,画面取材于云南盈江的犀鸟谷(图❹)。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图为2020年9月新开挖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昆特依盐湖剖面,剖面深6米。地表盐壳以石盐、无水芒硝和细砂为主,以深紧邻栉状石盐层。石盐层以深为芒硝层,但芒硝容易被夏季温度相对高的卤水溶化。芒硝层以深为第二个石盐层,再深则为含石膏的灰泥和卤水(摄影/陈安东)。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陈安东
冬天的贝加尔湖异常寒冷,冰雪覆盖的大湖显得格外肃静。图为在湖岸上垂钓的俄罗斯人,他们在冰面上钻出一个1米多深的冰洞,探入钓钩垂钓。被雪覆盖的冰面上,已经被趟出了固定路线,很多汽车和行人都可以穿行而过。但是在一些尚没有固定路线的地方,极容易在广阔的冰面上迷路。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在岛岸的高地上,矗立着十几根萨满教的神柱,这里也是奥尔洪岛的地标(摄影/Shchipkova Elena)。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摄影 / Shchipkova Elena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自然插画师
翁哲
猛禽是所有鸟类中最受人们喜爱的类群之一,对自然插画师翁哲来说也是如此。他对猛禽情有独钟,许多猛禽在迁徙时并不难见到,其中一些如红隼和雀鹰等还是比较常见的城市鸟类,但想近距离观察猛禽却不是容易的事。在摄影和视频已经如此发达的时代,翁哲依然觉得所画的物种应该是自己见过,并且最好是长时间、近距离观察过的动物。因此,他经常去动物园和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观察猛禽,然后为它们画下“肖像”。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据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全国矿产资源储量数据,2023年我国氯化钾储量合计28788万吨,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罗布泊盐湖和西藏盐湖。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绘图为后套平原的四级阶地与狼山、内蒙古高原的剖面图。黄河冲积平原和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是后套平原的主体,也是农业开发的核心区域。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寒林鸳鸟图》据考证应是北宋僧人惠崇所画。冬日,一对鸳鸯徜徉于积雪的树下,而一对北红尾鸲则栖息于枝头。在惠崇生活的开封,这两种鸟类都是冬候鸟,也与画面中的季节和植被相衬。由于注重观察写生,宋代画家笔下的鸟类很少有物候错乱的现象出现。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我国主要富锂盐湖资源量及2022年青海各盐湖碳酸锂产量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曾对狼山反复争夺
狼山长280多公里,大体呈西南—东北走向,它以弧形怀抱将后套平原揽入怀中。另外还有乌拉山为狼山支脉之说,如果算上乌拉山,狼山绵延将近400公里(见地图)。狼山恰好挡在了游牧民族南下的要道上,是中原王朝阻挡游牧民族南下的天然屏障。最早居住在后套平原的是娄烦、林胡等游牧民族,战国中晚期,赵国领土北扩至狼山,后套平原渐渐被赵国控制。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牢牢把控狼山,后套平原迎来了第一次农耕开发。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2018年7月,作者在察汗斯拉图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在芒硝矿坑采样。这里地表的芒硝层可厚达3米,既有相对纯净芒硝层,也有含粉砂和石膏的芒硝层。由于芒硝暴露在柴达木盆地干燥的环境中容易脱水(Na2SO4·10H2O→Na2SO4+10H2O),由无色透明的芒硝晶体变成白色的无水芒硝粉末,所以芒硝矿表面总是被无水芒硝覆盖,采样时需要挖出新鲜剖面(上图中深灰色的盐矿出露,供图/陈安东)。暴露在干盐滩地表的石膏晶体沿一组极完全解理风化,成为石膏片,刚剥蚀的石膏尚未完全被风沙打碎吹散,仍像扇子一样聚集在一起(下图 摄影/陈安东)。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秦汉曾开发后套农业支撑前线战事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谁控制了狼山,谁就控制了后套平原,在拉锯战中,宜农宜牧的后套平原也几经由牧到农和由农到牧的转变。秦汉时,中原王朝开发后套农业,后套平原迎来了农耕开发的第一个高峰,秦汉时期对后套农业的开发更多是为边境战事服务。为了开发后套平原,秦汉都曾移民数十万到狼山脚下,汉朝曾在此设置朔方郡,下辖十县。图中,湿地边的农田上有一处古城遗址,是汉朔方郡的窳浑县城遗址。湿地曾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湖屠申泽,后套平原位于巨大的断陷带中,历史上湖泊众多,后来由于黄河改道和土地沙化等原因,大量湖泊消失了。而今的屠申泽变化成了一片湿地,继续与窳浑县城遗址相伴。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虽然宋代花鸟画家注重观察、态度严谨,但一些作品中仍难免存在疏漏,或是在今天看来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宋徽宗的名作《腊梅双禽图》,画中的鸟类是宋代花鸟画中难得一见的黄胸鹀,左雄右雌,形态特征都画得比较准确,但是黄胸鹀所栖息的并非“腊梅”,而更像是桃花。不过陈水华认为,由于宋画在完工时一般没有画名,很多都是后世赋名的,因此这也可能是后人的辨识错误。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根据地势的高低,青藏高原可以划分为高原温带和高原亚寒带
根据海拔的高低可以将青藏高原分为低海拔的高温区和高海拔的低温区,从自然区划的角度讲,即为高原温带和高原亚寒带,这两部分区域面积大致相等。高原亚寒带主要居于青藏高原的中心和主体,大致呈菱形,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高原之中还有高山。围绕着高原亚寒带的外围,便是高原温带,这部分是青藏高原上相对较温暖的地方。根据湿度、地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区。如图所示,青藏高原上共划分出11个不同的自然区。文中所说的小阿里便属于高原温带中的干旱地区,而大阿里共跨越了5个自然区。绘图/武锦森
两个阿里:小阿里,大阿里
在狼山和色尔腾山等开口处,留有秦朝大将蒙恬修筑的秦长城,图为位于乌拉特前旗的秦长城,由狼山绵延到色尔腾山。由于狼山有南北向的沟谷100多条,要想控制狼山,就要在重要的沟谷口修筑军塞,狼山上著名的军塞有高阙塞、鸡鹿塞等。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狼山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恰巧重合,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因此狼山南北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南侧,狼山以断崖的形态耸立后套平原,后套平原是以黄河冲积平原为主的大平原,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狼山与后套平原垂直落差有600多米,它有效地抵挡了北方寒潮和风沙对后套平原农业生产的破坏。上图为夏季的后套平原上麦收前的景象,金色的麦浪一直延伸到狼山脚下。狼山北侧坡度较缓,逐渐过渡到内蒙古高原上,垂直落差仅200米。狼山北侧的乌拉特草原骏马奔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论及宋代花鸟画,黄筌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一生擅画动植物,尤其是鸟类,是我国古代花鸟画的大家。黄筌和他的弟弟黄惟亮,以及他的两个儿子黄居宝和黄居寀被称作“黄家画派”,对两宋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写生珍禽图》是写实花鸟画的名作。画中一共绘制了9种鸟类、11种昆虫和2种龟。每一种动物的外形特征都描绘得非常精细逼真,而且大小比例也与真实物种基本一致。9种鸟类多侧身站立,没有生境背景,这种构图方式很像今天的鸟类图鉴。而通过画卷左下角的“付子居宝习”可以推测,这幅《写生珍禽图》是黄筌为儿子黄居宝绘制的练习素材簿,可以说是当时的“博物图鉴”。画中物种准确细致的特征和真实的身体比例,或许体现了黄筌对儿子的期许。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在水边休憩的赤麻鸭夫妇,其中颈部有黑环的是雄鸟(图❷);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游牧族群南下时,望见孤然耸立的骆驼峰便知狼山已近在眼前了。在乌拉特草原上,还有许多石人像,石人像其实是游牧民族墓葬的地表标志,这些石人像分属于匈奴、柔然、蒙古等多个族群,图为一处突厥石人像,可见,唐朝时突厥在狼山北侧之活跃。唐朝时,中央王朝为了安置突厥人,设置了几座受降城,受降城分布在狼山周边。隋唐时期,由于中原王朝牢牢把控住了狼山,所以后套平原一改东汉末年以来游牧族群频繁南侵,农耕废止,游牧重来的局面,成为了后套平原历史上第二次农耕开发的高峰期。安史之乱后,狼山逐渐失守,后套平原被多个游牧族群反复占领,农耕又转化成了游牧。西夏占据后套,党项人农牧兼事,后套平原迎来了一波农业开发的小高潮。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到了清末,广州一带流行起一种外销西方的“通草画”,因画材是用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制成的通草纸,故而得名。通草画的画风类似西方绘画,内容主要是清末中国的社会生活场景,此外也有中国动植物,例如这张以鸟类为主题的画作(摄影/冉玉杰),图中所绘可能为红嘴相思鸟。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摄影 / 冉玉杰
图为2015年拍摄到的小柴旦盐湖白色的盐滩。盐滩层次分明,卤水中有正在结晶的石盐晶体,像牛奶一样呈乳白色,2015年盐滩距离公路有几百米远,但现在,小柴旦的湖水已经扩张到了公路边,盐滩已经消失不见了,照片中的这种景象再难见到。摄影/陈安东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陈安东
两个阿里:行政区划中的大阿里与自然区划上的小阿里
行政区划上的大阿里即我们常说的阿里地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北倚昆仑山南麓,南抵喜马拉雅山脉西段,东起唐古拉山以西的杂美山,西至喀喇昆仑山脉,与克什米尔相接,南北宽约680公里,东西长约700公里,总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全区下辖噶尔、日土、普兰、措勤、改则、革吉和札达7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阿里地区总人口约12.3万人,且主要集中在西南一侧,若以噶尔至改则一线为界可以画出阿里地区的“胡焕庸线”,此线南部与北部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6%和64%,人口占比分别为82%和18%。
自然区划中的小阿里(即阿里山地半灌木、灌木荒漠区)属于阿里地区的一部分,位于阿里地区的最西端,主要包括札达县的全部、噶尔县和普兰县的绝大部分及日土县的约四分之一,面积仅占大阿里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区内主要包括马甲藏布(孔雀河)、朗钦藏布(象泉河)和森格藏布(狮泉河)3大流域,在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形成了山地与湖盆、宽谷相间的地貌形态。
两个阿里:小阿里,大阿里
宋代花鸟画以追求写实著称,画中每种鸟类的外部形态特征都被描绘得非常细致到位,作为画面主体的一对绿孔雀尤其如此。崔白不仅表现了绿孔雀靓丽的羽毛,而且准确地把握了它的羽毛分区(供图/肖白),让整幅作品既有美感又很科学,与今天的鸟类博物画非常相似。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图中绿色的卤水往往意味着其中含有较高的钾离子,卤水盐度往往是海水盐度的十几倍。盐田的底部通常不是平坦的,有的盐湖中甚至会有盐溶洞(摄影/张虹)。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张虹
灌渠排水利用了北河河道
灌渠水汇入乌梁素海后再退水进黄河
农田只灌不排,就会导致盐渍化。后套人利用后套平原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引黄河南河之水顺着十几条干渠、几十条支渠、上百条小渠完成农田灌溉,而后这些水都会流入狼山脚下的乌加河,即曾经的黄河主流北河,因此乌加河中常年盈水。图为磴口县狼山脚下乌加河形成的湿地中栖息着大量的候鸟(摄影/杨孝)。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摄影 / 杨孝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盐壳如混凝土一样坚硬
2017年12月,作者在达布逊盐湖北部开展矿产地质调查,这里的卤水无法淹没登山鞋,甚至还可以开着越野车在白色的盐壳上狂奔(摄影/陈安东)。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陈安东
随着大阿里东部三县城镇和人口的规模不断增加,无人区的面积正在被快速压缩
从自然区划上看,阿里地区主要可以分为阿里山地和羌塘高原湖盆区两部分。西部的阿里山地区主要包括噶尔、札达、日土和普兰四县,为半农半牧区。东部的改则、革吉和措勤的大部分地区属于羌塘高原湖盆区,这里气候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为-10—0摄氏度,年降水量普遍在200毫米以下,冬长无夏,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区域内草场面积广阔,地广人稀,为纯牧业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阿里地区东部三县的总人口为60366人,面积约20.42万平方公里。图为日土县东汝乡的阿汝村,这里处于羌塘高原腹地,虽然海拔高、环境恶劣,但仍然有一些城镇和村庄的分布(摄影/李国平)。
图为位于磴口县哈隆格乃沟南口的鸡鹿塞,它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如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窦宪大败匈奴、燕然勒石……昭君出塞的塞即鸡鹿塞,后来,匈奴内部产生纷争,匈奴单于还曾带王昭君于鸡鹿塞避难八年之久。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写有“蒲桃宫中颜色惨,鸡鹿塞外行人稀”的诗句。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而塘复村的这棵古樟,主干曾被雷击,残干高2.5米,胸径2.4米,树干内腐朽空心仅存树皮,堪称“树坚强”(摄影/胡贤吉)。在永州,几乎村村都有樟树,上百年的古樟树也随处可见。对出生在农村的永州人来说,儿时的回忆总少不了樟树的身影。在永州民间,古香樟常被视为“祥瑞之兆”,与重阳木一样,有“风水树”的称号。枝繁叶茂的樟树,以自己如伞盖般的巨大躯体,护佑着一方水土和乡民。从香樟庇护下走出去的游子,无论走得多远,都会记得以樟树为标志的乡愁。生命力顽强的樟树,是永州人最美的乡愁记忆。
树种:樟
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
树龄:1200年
位置:东安县紫溪市镇塘复村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摄影 / 胡贤吉
纳木那尼峰,阿里地区海拔最高的雪峰
在阿里地区的南部,西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其中,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绵延400余公里,成为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之间的天然界线。这里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有十多座,海拔超过7000米以上的雪峰有7座,其中,仅一座完全分布在我国境内,即位于普兰县境内海拔7694米的纳木那尼峰。由于地势高耸,在纳木那尼附近发育了我国境内西喜马拉雅山脉面积最大的冰川群。与其他雪峰冰川成因明显不同的是,因纳木那尼峰北侧的玛旁雍错、拉昂错湖水蒸发使得北坡降水较多,同时北坡处于阴坡冰川消融速度缓慢,有利于冰川发育,因而在其北麓发育的冰川最多。图为摄影师从玛旁雍错旁遥望纳木那尼峰北坡的景象,高大的山体超出高原面近3000米,几只藏野驴悠闲地在草原上踱步、觅食。摄影/陈业伟
乌加河的水最终汇入乌梁素海,乌梁素海现在已经成为了承接后套平原地下水、灌渠排水和狼山洪水的容泄区,乌梁素海通过排水渠退水进黄河,从而完成了整个后套平原的灌溉。乌梁素海是后套平原的东界,到了乌梁素海,狼山也就到了最东端。图为灌区排出的水沿着灌渠流进乌梁素海。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图为2021年10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卜令忠研究团队在西藏扎布耶盐湖进行盐田观测取样。我国富锂盐湖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新疆也有少量分布。青海察尔汗盐湖在资源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镁/锂比值高,提锂成本远高于西藏扎布耶盐湖。2022年青海4个盐湖碳酸锂产量约7.4万吨(摄影/伍倩)。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伍倩
措勤县(摄影/时登波),如今这里已经高楼林立,县城建设也有了飞速发展。随着大阿里东部三县城镇和人口的规模不断增加,无人区的面积正在被快速压缩。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后套平原是狼山和黄河共同的杰作
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后,继续向北流淌,遇到西南—东北走向的狼山后,黄河折而向东,拐出了著名的“几”字弯的那一横,并在此冲积出了富饶的平原,可以说后套平原是狼山和黄河共同的杰作。黄河在后套分出了多个河道,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记载流经河套的黄河分南河和北河,南河是支流,北河是主流。北河就在狼山脚下流过,北魏时直接称为河水,而今名为乌加河。随着黄河多次改道,各河道的水量发生了变化,到清乾隆时期,南河水量最大,成为了黄河主流。除了利用黄河水灌溉,当地人还将狼山沟谷中的河水和山洪充分利用,在狼山南麓建有许多人工蓄水池,当地人称为海子,这些海子是后套平原灌溉的补充水源,图为狼山脚下的永明海子。由于后套平原整体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之态,所以人们利用南河决堤后形成的天然河道引水灌溉。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树种:樟
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
树龄:1000年
位置:湖南永州市道县蚣坝镇夏柳村
夏柳村村后的这棵樟树,虽然树高只有16.5米,树冠展幅却有32米,枝条螭蟠虬结,树形外观宛若一条盘旋空中的巨龙。樟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樟科樟属,有很多俗名,如小叶樟、樟木子、香蕊、番樟、木樟、乌樟、臭樟、栳樟、瑶人柴、樟木、油樟、芳樟、香樟、樟树等。它是一种常绿乔木,生长在低山丘陵地带,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油脂,具有浓厚的特殊香气,是高品质香水的提取源之一。该树种不仅在园林和绿化中应用广泛,还因材质优良而被用于家具和建筑材料制作:木质细密,纹理细腻,花纹精美,质地坚韧而轻柔,不易折断,也不易产生裂纹。香樟所散发的独特香气,可以驱虫防霉,是制作衣柜、箱子的最佳材料。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风化后的石膏片白天看像碎了一地的玻璃,白天能反射日光,晴朗的夜晚则能反射月光(摄影/唐拓华)。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唐拓华
展琼冰川,喀喇昆仑山中宽尾冰川的典型
展琼冰川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是东喀喇昆仑主峰——他拉冬加就峰下发育的一条冰川。展琼冰川属于大陆性冰川,由于地处荒漠,降水少,冰川积累慢,流动速度也慢,因而这种类型的冰川对地形的塑造作用远不如海洋性冰川那样深刻,冰川切割出的山谷较为宽浅。冰体表面洁白,冰川末端发育有高达一百多米的冰塔林,与地处湿润地区的藏东南和横断山区的海洋性冰川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切不下去,难以塑造出深邃的山谷,冰川仿佛浮在山谷之中,流出山谷后,冰面展宽形成宽尾冰川。从高空俯瞰,整条冰川的形态就像是狮子或大象抬脚的一瞬间,不妨称之为“狮爪冰川”或“象脚冰川”。摄影/蒋生延
狼山沟谷中的阿贵庙
后套平原最后一次由牧转农的标志
清朝完成统一后,狼山和后套平原被分封给了蒙古族贵族,一直到清中晚期,后套平原才从游牧向农耕转化,并持续至今。清中晚期到民国,后套平原的灌渠逐渐完善,农耕迎来了巨大发展。狼山山谷中有许多清朝修建的喇嘛庙,这也是蒙古族在清朝控制后套平原的象征。阿贵庙又名宗乘寺,是狼山沟谷中最著名的一座喇嘛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贵庙被严重损毁,而今的庙宇是1985年在原庙基础上翻修的。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茂密的枝叶如张开的华盖,风一吹,树叶摇曳生姿(摄影/杨雄心)。在古代,古樟树所在的潇贺古道,是沟通湖南永州和广西贺州的重要通道。当地人会从祥霖铺的古樟树下出发,挑着花生、茶油,沿着潇贺古道去广西贺州八步区,卖完货物之后又挑着盐返回祥霖铺。这棵千年古樟树,见证了潇贺古道的繁华与没落。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摄影 / 杨雄心
图为昆特依盐湖次生石膏晶体,石膏在晶洞的晶间卤水中可以长成燕尾双晶,有时甚至能自由发挥,长出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形状(摄影/凯普)。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凯普
鬼湖拉昂错也有风平浪静、水面碧蓝如洗的一面
在冈底斯山与西喜马拉雅山之间有一对孪生姊妹湖——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两湖之间虽然仅以一道山梁相隔,但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玛旁雍错被称为圣湖,湖面碧蓝如洗,平静祥和,而拉昂错被称为鬼湖,湖面时常风浪涌动,水色泛黑;玛旁雍错为淡水湖,湖水清冽甘爽,而拉昂错为咸水湖,湖水苦涩难咽……实际上,玛旁雍错与拉昂错原本属于同一个湖,后来随着地质变化等因素分成了现在的两个湖泊。在降水充足的年份,两湖之间仍然会通过一条河道相连。画面中的拉昂错与人们通常想象的有所不同,这里也有风平浪静、水面碧蓝如洗的时刻。摄影/陈小羊
狼山之北保留了
大量游牧民族的遗迹
大面积裸露的红层地貌是狼山之北的一大景观。位于乌拉特后旗的骆驼峰以孤峰形态耸立在赭红色的大地上,骆驼峰因峰形似骆驼而得名。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
这棵距今约2500年的银杏,被称为“湖南第一银杏古树”。银杏为中生代孑遗树种,系我国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但栽培区分布很广。银杏俗名鸭掌树、鸭脚子、公孙树、白果。因为银杏树叶形似鸭掌状,故得名鸭脚。元王祯《农书》卷九记载:“银杏之得名,以其实之白。一名鸭脚,取其叶之似。”银杏从栽培到结果需要30年左右,因此又被称为“公孙树”,取“公种而孙得食”之意。在古人的诗歌中,常常以“鸭脚”指代银杏。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歌《银杏》:“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银杏,又称文杏,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文杏馆》写道:“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第一句写的就是用银杏作屋梁。银杏木质纹理坚密,是建筑和手工业的高级用材,古代贵族人家常常用银杏木料作房梁。摄影/蔡小平
树种:银杏
学名:Ginkgo biloba L.
树龄:2500年
位置:东安县南桥镇寺门马皇村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摄影 / 蔡小平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牧民在乌拉特草原上放牧(摄影/高向龙)。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摄影 / 高向龙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树种:黄连木
学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树龄:1000年
位置:双牌县茶林镇桐子坳村
黄连木属落叶乔木,又名楷(jiē)木、楷树、黄连树、黄楝树、木蓼树等,因其木材色黄味苦似中药黄连而得名。中药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跟黄连木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在永州市,黄连木主要生长在传统村落的房前屋后和后龙山,材质坚硬致密,可供家具和细工用材。在过去,当地人喜欢将直径超过1.5米的黄连木挖空树心,做成老式榨油坊里使用的压榨机。黄连木的木材呈鲜黄色,可提取黄色染料。种子可榨油,做润滑油或制皂。幼叶可做蔬菜食用,并可代茶。黄连木树干刚劲挺拔,在古代曾是尊师重教的象征。北宋孙奕《履斋示儿编》中记载:“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相传孔子去世时,弟子子贡为其守墓六年,并在墓前移栽楷树以纪念恩师。摄影/杨雄心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摄影 / 杨雄心
图为山地森林中的伦塔波尔堡遗址。这片山地曾是印度虎的栖息地,也是拉其普特王公曾经的狩猎场。城堡围墙周长达5.4公里,茂密丛林也形成一道天然防御体系。在城堡内,考古学者还发现了在5世纪就已建立的印度教神庙遗迹(摄影/Christophe Boisvieux)。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1983年7月16日,青海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队的地质工程师们在察尔汗盐湖为珍珠盐钟乳拍照。这张照片的摄影者是今年85岁高龄的青海省地矿人陈宜强老先生,他自1969年开始用相机记录地质工作的点滴,把地质队员们所看到的大自然以及地质工作者独特的工作方式展现给了世人,并因此荣获了摄影艺术成就的殊荣(摄影/陈宜强)。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陈宜强
狼山上植被稀疏,黑褐色岩石裸露在外,呈现出肃杀苍凉之景。在新构造运动中,狼山急剧抬升,向北形成倾斜之态,以起伏和缓之势向荒漠半荒漠草原——乌拉特草原过渡,是广袤的牧场。狼山南麓1200米等高线到黄河之间,是辽阔的后套平原,狼山以突兀的姿态陡然耸立在后套平原上,如一面巨大的屏风挡在后套平原之北,将山南山北分隔成截然不同的景象。图为站在狼山口向南眺望,山脚下便是一望无际、沃野良田的后套平原。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除了伐木和畜牧,捕鱼也是布里亚特人重要的经济来源。夏季时,他们乘船撒网。冬季时,极具特色的冬捕是一大看点。他们在冰面上钻探出一米多深的多个冰洞,将数百米长的渔网串入冰下的湖面,然后让马匹转动绞车将渔网拉出,缠在渔网里的鱼就被捕获到了冰面上。贝加尔湖最知名的经济鱼类是秋白鲑,秋白鲑被称为“贝加尔湖的美味”。但是秋白鲑生长速度缓慢,需要用9年才能长到十几厘米长,由于需求量大,贝加尔湖中的秋白鲑越来越少了,即便是捕获上来,也多是一些不太大的鱼。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狼山沟谷,既是南北通道,又是后套平原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
狼山中有上百条南北走向的沟谷,这些沟谷成为了人们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在一些较大的沟谷中,常年有清水河流淌过。狼山中的沟谷还会成为夏季洪水的山洪通道。以山脊线来划分,狼山北侧,一些河流由南向北流淌,狼山南侧,很多河流由北向南流淌。这些河流和夏季洪水携带着大量沙石,在沟谷口冲积出了一片片冲积洪积扇,这些冲积洪积扇也是后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拉灯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摄影 / 拉灯
以山为障,以水为凭:充满智慧的水系统
拉贾斯坦邦是印度相对干旱的地区,为了维系庞大古堡的运行,应对围城战,如何收集、存储、运输和利用水资源,是城堡建造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不少大型城堡中,都能看到复杂的水利系统。有的城堡会使用滑轮、陶土管和桶将下方湖水提升运输到城堡中;有的城堡拥有多座大型储水池和阶井,即便被敌军围困,也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自给自足;有的城堡还利用自然风与流水管道,构造出热带地区里令人惊叹的无敌“空调”。图为焦特布尔梅兰加尔堡脚下的一座大型阶井。井体直通地下深池,井壁内侧有阶梯,方便人们下井取水,井底还设有闸门可提升水位,展现了古印度石匠的高超技术(摄影/杨勇)。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摄影 / 杨勇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贝加尔湖湖形狭长,由南到北长636公里,环湖一周约2100公里长,但东西距离仅40—80公里宽(见地图)。
极北大湖的冰封之旅冬季穿越贝加尔湖
图中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的翡翠湖盐田的岸边析出了石盐、光卤石等易溶盐类,白色盐滩与蓝色的卤水一起给人以错觉:仿佛来到有着白色沙滩的海边(摄影/刘佳黎)。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刘佳黎
图为19世纪末的一张老照片,记录了拉其普特武士的形象。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牧民在乌拉特草原上放牧(摄影/高向龙)。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摄影 / 高向龙
这是扎布耶结晶池提取盐湖中碳酸锂的方法:让碳酸锂沿着海胆一样的铁丝球结晶。碳酸锂结晶完成后,这些结晶球会被取出来,用压路机压碎,进一步制成碳酸锂粗矿。结晶池呈红色是因为杜氏藻和嗜盐菌的存在,盐田干涸之后这种红色仍然不会消失,甚至会把白色的结晶球也染成红色(摄影/伍倩)。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伍倩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在“封”住楚鲁松杰乡的大山中穿行
札达县的楚鲁松杰乡是小阿里最西部的乡,也是西藏最偏远和最靠西的乡之一。它的形状像一个向西北方向探出的长方形半岛,“半岛”的三面都是国界,而与我国相接的一面被列俄帕尔格阿勒山(翁波山)牢牢“封”住,使这里成为青藏高原上的“边陲孤岛”。从札达县城去楚鲁松杰乡,需要翻越包括列俄帕尔格阿勒山在内的至少4座大山,沿途山高谷深,悬崖陡峭,每年冬季大雪封山半年左右,所有这些使得楚鲁松杰乡成为了我国最难抵达的乡之一。左页图中是列俄帕尔格阿勒山上的盘山公路,也是进入楚鲁松杰乡的必经之路。公路前方的垭口是江让拉垭口,海拔约5200米。摄影/陈业伟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陈业伟
图为拍摄于改则县先遣乡巴热村附近的藏羚羊,由于藏羚羊在藏西北的分布十分广泛,其生境范围的81.3%为牧场,因而藏羚羊与家畜争夺空间、草场等冲突比较常见(摄影/背包的理查)。
遍布印度古堡的“王公之地”:拉其普特人的传奇舞台
拉其普特人勇猛善战,且善于修筑城堡。作为印度教种姓制度中的“刹帝利”(武士)阶层,拉其普特人被认为是印度教文化的保护者。图为古画中的拉其普特武士的战斗英姿。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盐湖地质矿产资源调查的持续开展
1956年,郑绵平(左一)在大柴旦盐湖取样。郑绵平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的盐湖资源调查者之一,1956年开始对柴达木盆地盐湖开展盐类资源考察,1957年在柳大纲院士的带领下发现察尔汗干盐滩浅坑中新沉积的光卤石晶体,揭开了察尔汗钾盐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的序幕(供图/郑绵平)。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冈仁波齐峰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可以看作是万水之源
冈仁波齐峰被公认为神山,同时也被印度教、耆那教、苯教和藏传佛教尊奉为世界的中心。从自然的角度,冈仁波齐峰及附近地区也可以看作是万水之源。海拔6656米的冈仁波齐峰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在雪峰附近,源源不断的冰雪融水滋养着狮泉河、象泉河等众多河流,使这里成为多条大河的发源地。这些河流蜿蜒跌宕,不断汇集各路水流,浩浩荡荡向西南方向奔去。经过千万里的奔流之后,最终汇入印度洋。画面中冈仁波齐硕大如金字塔形的山体直冲云霄,凌驾于群峰之上,山体两侧由古冰川侵蚀塑造的U形谷清晰可见,顺着这些谷地向上,河流自此发源。摄影/陈业伟
自从1980—1983年发现了西藏扎布耶盐湖的碳酸锂,这个盐湖就成为了我国最早开发碳酸锂资源的盐湖,图为1984年郑绵平(中间)带队在扎布耶盐湖取样(供图/郑绵平)。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玛朗大峡谷,在这里可以欣赏土林形成的初始状态
札达土林位于西藏阿里的札达县境内,从西北到东南绵延约175公里,宽达45公里,分布总面积约为24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4500米。发源于冈底斯山的朗钦藏布(象泉河),由东南经噶尔县门士乡穿过土林,在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附近切穿喜马拉雅山流向印度河。在札达盆地中,朗钦藏布及其支流强烈切割近水平的河湖相地层,形成了如今沟壑纵横、姿态万千的土林奇观。图为朗钦藏布支流玛朗曲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侵蚀切割出的玛朗大峡谷,这里是欣赏土林景观的绝佳之地。玛朗大峡谷深达四五百米,两侧陡峭的崖壁上密布着层层叠叠的裙裾状土林。峡谷顶端是平坦开阔的砂砾岩台地,一直绵延至喜马拉雅山脚下。这里地处札达盆地的边缘地带,可以说是土林开始形成的地方。正是在水流的溯源侵蚀和经年累月的风蚀作用下,无数沟壑向着台地不断“蚕食”,将台地变得支离破碎,并最终成为土林。摄影/陈业伟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图为俄博梁鲕粒石膏薄片的照片(正交光),图中这个鲕粒实际上并不是球形,更像是一只鞋子。这个鲕粒的奇特之处在于:包壳内还包着两个正常的鲕粒,这种鲕粒往往沉积于水动能较强的浅水环境(摄影/陈安东)。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陈安东
张齐兵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
绘图/郭鼎一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琼花真珠鸡图》
可能为南宋画院画家的作品,作者已不可考。画中生动地呈现了一对繁殖期的红腹角雉。右侧雌鸟的羽色,以及左侧雄鸟发情时,头顶充血竖起的蓝色肉质角和颈部如围脖一般红蓝相间的肉裾,都被描绘得非常准确。红腹角雉是中国特有鸟类,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琼花盛开的4—5月,正是红腹角雉的繁殖季节,体现了画家创作时的严谨。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印度西北的拉贾斯坦邦拥有数量众多的古堡遗迹,堪称印度古堡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大小古堡既是军事堡垒,也拥有华美的宫殿建筑和古老的神庙,有些还是重要的古代贸易枢纽。图为焦特布尔的梅兰加尔堡,从山脚到山顶,防卫重重的七道城门记录着多次战争的痕迹。高峻的城墙宫殿与刀劈斧砍般的峭壁浑然一体,有着强大的威慑力量。摄影/李少白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摄影 / 李少白
这棵香樟胸径达6.5米,需十余人才可合抱,曾是永州市胸径最大的古树,树高25米,平均冠幅37.5米,在2018年还被评为“湖南省樟树王”。该古樟树相传为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10月,黄巢起义军北上经祁阳官塘宿营时所种植。据当地林业部门介绍,古樟在2013年长势出现衰弱,后来南向主枝部分枯死。为救护古樟树,林业部门对古樟树采取了复壮措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从2019年开始,古樟树出现整株落叶,经分析应是立地条件变化造成根系腐烂所致。在两年抢救后,古樟还是因为身体机能衰竭,于2021年夏秋连旱后悄然死亡。摄影/杨雄心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摄影 / 杨雄心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摄影 / 李少白
这件柴达木盆地俄博梁下更新统鲕粒石膏岩样品是作者带回来的(本图 摄影/凯普),这件样品上的鲕粒的包壳主要为文石(CaCO3),胶结物主要为石膏(下图 微距摄影/凯普),鲕粒的粒径大多在0.5—2毫米。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南方红豆杉属于易危(VU),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一般分布于海拔1000—1200米处,果实长得像红豆,又被称为“相思豆”,因为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相思》而闻名。南方红豆杉每年7、8月挂果,到11月果实成熟时,颗颗红色果实俏立枝头,颇有“红豆生南国”的诗画意境。古人有“千年松、万年柏”的说法,右图这棵柏木生长在省道旁,看起来其貌不扬,很容易遭到“无视”,树龄却达到了惊人的1200年,因生长缓慢,目前它高约14米,胸径175厘米。摄影/胡贤吉
树种:柏木
学名:Cupressus funebris Endl.
树龄:1200年
位置:东安县紫溪市镇五一村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摄影 / 胡贤吉
雄巴村:两湖之间的村庄
《阿里地区志》中记载,玛旁雍错和西侧的拉昂错原本相连,并同为朗钦藏布河源。大约在20世纪初,两湖因冰川堰塞而分离,河湖联系也被阻断,都变成了内流湖。玛旁雍错面积约412平方公里,拉昂错则小得多,面积只有约269平方公里,湖面也比玛旁雍错低大约15米。玛旁雍错有扎曲藏布和萨摩河等河流汇入,再加上其庞大的体量,矿化度维持在0.41克/升,仍是水草丰美、生机盎然的高原淡水湖泊;拉昂错则因淡水补给减少,矿化度上升为0.94克/升,已接近咸水湖标准,周围不见人畜。目前两湖之间有干涸的安迦水道相连。图中的村落是普兰县巴嘎乡雄巴村,它位于玛旁雍错和拉昂错之间,与安迦水道相依。水道对面的淡红色山体上,吉乌寺安详地俯视着这片天地,远处天空下是神山冈仁波齐。摄影/姜曦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姜曦
2016年1月,作者在察尔汗盐湖区北部的东陵湖处理岩心。2015年,地质队在东陵湖实施了一个1300米深钻,作者负责对岩心进行编录和采样,并开展盐湖演化和成盐环境研究。冬天的柴达木盆地不太冷,羽绒服外边再套一件军大衣,完全可以御寒,工作起来甚至热火朝天(供图/陈安东)。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年逾九旬的郑绵平院士在指导作者进行盐类矿物薄片鉴定,对俄博梁鲕粒石膏岩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摄影/凯普)。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凯普
023年故地重游,同样的位置水深已近2米。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暖湿化加剧,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都增加了,汇入盐湖的水量也增加了,中国西部大部分盐湖都发生了水位上涨和盐度降低的变化。柴达木盆地东部盐滩的盐壳以石盐和粉砂、细砂为主,并具有明显的分层。地表石盐含量高的盐壳往往比下部粉砂、细砂含量高的盐壳更加坚硬,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形成一块块多边形,在烈日的暴晒下互相推挤,在夏天的中午甚至能听见它们推挤、破碎的“咔咔”声(摄影/陈安东)。
沉浸盐湖整10年——一个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体验
摄影 / 陈安东
图为玛旁雍错北岸的藏野驴,藏野驴一般成群分布,多为5—6只组成的小群,由一头雄性率领,大群由数十头甚至上百头藏野驴组成(摄影/姜曦)。
在阿里,欣赏生灵万物的自由与野性之美
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由北向南依次横亘着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数列庞大山脉,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上的屋脊”之称。区域内雪峰林立,高山耸峙,河流纵横,湖泊遍布。由于地势高亢、空气稀薄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上交通不便,这里长期以来都是我国人迹最为罕至的地区之一,因而也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在这里,随处可见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大型野生动物。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畜增长、牧场扩张、交通建设等人类活动增加,导致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图为在玛旁雍错北岸自由奔跑的藏野驴,画面中白色湖面为玛旁雍错,远处高耸的山峰即为海拔7694米的纳木那尼峰,也是阿里地区的最高峰。摄影/姜曦
如此高密度的古香樟群,放眼全国都是罕见的
永兴村共有9棵千年香樟,被称为“白竹九老”。如此高密度的古香樟群,放眼湖南乃至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这张照片由于拍摄高度和角度所限,仅将4棵古树摄入画面。据该村田氏家谱记载,明初时田氏始祖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迁入永州府东安县,迁入时就有10棵大香樟,后来在家谱中还专门标注了这10棵古香樟的位置。村民历来将古香樟视为神明,爱护有加。不过到了1958年,因为村办学校缺少学生课桌,最终村民们勉强同意砍掉一棵香樟做课桌。如今,古树保护得到全社会重视。但正如这幅照片所透露的信息,古树所在地面被铺上地板砖进行了硬化处理,这无疑会破坏古树生长的原生环境,可能会加速古树的衰老或死亡……摄影/冯木波
树种:樟
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
树龄:1000年
位置:东安县井头圩镇永兴村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摄影 / 冯木波
无论从哪个方向到达狮泉河镇,都像是到了天堂一般
狮泉河镇是阿里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也是噶尔县的政府所在地,海拔约为4277米,而周边地区的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因而这里是周边方圆上千里的高海拔地区中的一块低地。而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海拔下降几百米,就会让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双重放松的极致体验。目前到狮泉河镇的道路主要有两条——南北向的219国道和东西向的317国道。无论从哪个方向到达狮泉河镇,在这里稍作调整,好好休息一番,都会让你感觉像是到了天堂一般。画面中这个坐落于山前河谷地带中的小镇便是狮泉河镇,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狮泉河(森格藏布)穿城而过。摄影/贡觉群培
小坪村的千年连体香樟,横卧在村前的一条无名小溪上,成为孩童玩耍的“乐园”。
树种:樟
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
树龄:1100年
位置:道县清塘镇小坪村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扎日南木错,让阿里在大湖地带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山以北,自东向西绵延着一片大湖地带,从纳木错,到色林错、当惹雍错、扎日南木错……人们把这个大湖地带叫做“一错再错”。其中的扎日南木错位于阿里地区措勤县的东部,湖面海拔4613米,面积1023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三大湖,也是阿里地区的第一大湖。可以说,扎日南木错是阿里地区大湖的一个典型代表,让阿里由此进入大湖地带,并在大湖地带中占据一席之地。站在湖岸旁的一处山洞内向远处遥望,扎日南木错湖水碧蓝,古湖岸线犹如一圈圈等高线一般画在黄褐色的湖岸上,最高的地方高出湖面数十米。摄影/王宁
两河口村位于潇水与永明河的两河交汇处。河边的这棵樟树,原来的主干在离地约2米处不知什么时候被折断了,重新生长出来的新主干已有17米高度。当年进行古树名木普查的工作人员测量它的胸径时,测的是新主干,故胸径只有1.58米。由于常年受河流涨水的冲刷,树下方被淘出一个巨大的空腔(左图)。
树种:樟
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
树龄:1000年
位置:道县祥霖铺镇两河口村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高寒的阿里,虽然人迹罕至,却是野生动物的家园
阿里北部的羌塘高原是青藏高原上环境最恶劣、土地最为贫瘠的地区,长期以来这里分布着大面积的无人区,也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世界上尚未被破坏、保存最为完好的高原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生活的乐土,在旷野上随处可见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肆意奔跑。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增长,家畜与野生动物之间争夺草场资源,导致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野生动物种群栖息地及其迁徙等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图为拍摄于阿里地区日土县的金丝野牦牛,由于金丝野牦牛的数量仅存数百头,因而人们在野外很难捕捉到它们的身影(摄影/贡觉群培)。
另一棵在道县祥霖铺镇两河口村渡口边,树龄虽只有1200年,不及前者,但树高20米,胸径240厘米,均超过了前者。在道县,重阳木还被称为梁木。重阳木为落叶乔木,产于秦岭、淮河流域以南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平原或丘陵地区。它生长速度较慢,但寿命长,常被民间视为一种吉祥的“风水树”,民间传说摸一摸重阳木能够祛病、消灾、延寿。重阳木材质坚韧有光泽,适合作建筑、造船、车辆、家具等用材。摄影/蒋克青
树种:重阳木
学名:Bischofia polycarpa (H.Lév.) Airy Shaw
树龄:1200年
位置:道县祥霖铺镇两河口村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不知不觉间,“相思”已千年
南方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珍稀濒危物种,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植物黄金”,是世界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树种:南方红豆杉
学名: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Lemée & H. Lév.) L. K. Fu & Nan Li
树龄:1300年
位置:东安县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塘家工区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永州市现存两棵千年以上的重阳木。一棵在江永县上江圩镇荆田自然村一条小河的石拱桥边,树龄1800年,冠幅25米,高18.9米,胸径182厘米。
树种:重阳木
学名:Bischofia polycarpa (H.Lév.) Airy Shaw
树龄:1800年
位置:江永县上江圩镇荆田自然村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作品《耀初旭》取材于北京西南的十渡风景区,旭日初升的金光洒向山涧,勾勒出水中黑鹳和赤麻鸭的身体轮廓(右页图)。很多像黑鹳这样的大型涉禽和像赤麻鸭这样的游禽,都面临着非法捕鱼和水污染等来自人类的干扰,这些因素影响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因此很多被救护的黑鹳都出现了因食不果腹导致的身体虚弱。当距离足够远时,人们就可以观察到这些鸟类在水中悠然自得地觅食和休息的场面。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这棵胸径达3.6米的古樟树,位于潇贺古道繁华的集镇交通要道旁,其立地条件虽然不如其他生长在河畔或荒郊的古树,但仍然历经千年存活至今,令人称奇。它枝干虬曲苍劲,树干长满青苔,树身全是岁月的“皱纹”。
树种:樟
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
树龄:1200年
位置:道县祥霖铺镇祥霖铺村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这棵千年古樟奇特之处还在于,其靠近河边的根部造型独特,犹如一座迷你型的根雕城堡。摄影/冯木波
62棵千年古树:护佑永州的“风水树”,能否为人类带来长寿启迪?
摄影 / 冯木波
这组中华凤头燕鸥的插画是张瑜为浙江自然博物馆(现浙江自然博物院)创作的。中华凤头燕鸥数量稀少,在我国仅繁殖于浙江、福建和台湾的一些无人海岛,浙江沿海的韭山列岛和五峙山列岛均是中华凤头燕鸥的主要繁殖地。除了表现中华凤头燕鸥站立以及飞翔姿态的图鉴画(下图)之外,张瑜还绘制了一对中华凤头燕鸥的亲鸟喂雏的场景,雏鸟急不可耐的样子描绘得活灵活现。在这对中华凤头燕鸥身后,还能看到数只大凤头燕鸥,这两种鸟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喙尖端是黑色,这个细节体现了中华凤头燕鸥经常与大凤头燕鸥在海岛上混群繁殖的特点。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在追求写实的宋代,画家将鸟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刻画得非常细致
《枇杷孔雀图》出自北宋画家崔白的笔下。画面中有寿带、橙腹叶鹎和绿孔雀三种鸟类。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冬末春初,北京动物园东侧的瀛湖边,一群鸳鸯正在树枝上小憩,换上了漂亮繁殖羽、有着一对醒目“帆羽”的雄鸟和羽色朴素的雌鸟在外形上差异明显、一目了然。临近傍晚,湖水被夕阳染成了金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几对赤麻鸭缓缓游弋。与鸳鸯不同,雌雄赤麻鸭的外形比较接近,只是雄鸟有一道黑色的颈环。几只丝光椋鸟凑到贴近水面的树枝上来饮水,乌鸫则如歌剧演员般亮出了美妙的歌喉。喜爱观鸟的画家肖白拿起画笔,记录下了这生机盎然的一刻。绘图/肖白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图为贡珀尔格尔堡,整个山谷和山头都被高大的城墙包围,高墙绵延达36公里,被誉为“印度长城”。作为梅瓦尔王国的众多城堡之一,它与强大的奇陶加尔堡遥相呼应。其强大的防守能力,让人联想起电影《魔戒》中的“圣盔谷”(摄影/Chris Caldicott)。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噶尔藏布宽谷最宽处达12公里,阿里昆莎机场坐落其中
噶尔藏布是森格藏布(狮泉河)最大的支流,它呈东南—西北走向,在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附近汇入森格藏布,之后走向未变,直至流出国境,改称印度河。噶尔藏布和森格藏布在我国境内的最后这一段河道,像对角线一样从小阿里斜穿而过,将这个区域划为了面积大致相仿的两部分。在这条“对角线”上,在冈底斯山以南和阿伊拉日居(也称阿依拉山)之间,有一个构造凹陷地带,噶尔藏布的现代河道就流经其间,这里也是噶尔藏布宽谷的所在。图中即为开阔的噶尔藏布宽谷。这里在第四纪初期是水量充沛的河湖地带,谷地宽坦,最宽处达12公里,相比之下,现代河道十分狭窄。海拔4274米、全球第四高的民用机场——阿里昆莎机场坐落其中,显得颇为袖珍。画面左侧的山脉是阿伊拉日居,可以看到,山脉的冰雪融水流入宽谷,形成了湿地和河流。
摄影/张翙羽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张翙羽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折射了莫卧儿王朝命运的古堡群:战争、联姻与决裂……
在跌宕起伏的历史岁月中,巍峨城堡中养育出的多位拉其普特公主也成了莫卧儿王朝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她们与莫卧儿帝国君主和贵族联姻,诞育后代,推进了两大族群及宗教的融合。图为拉贾斯坦邦塔拉加尔堡中的王公贵族女性画像。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图为摄影师2023年航拍的狮泉河镇全貌,短短40多年间,狮泉河镇已经从一个边陲小城发展为西藏西部的繁华都市,在城区建设面积、人口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迅速增长,主干道也在不断扩展(摄影/张翙羽)。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截至2020年11月,狮泉河镇常住人口已达24112人。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张翙羽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图为普兰镇西德村的村民正在进行青稞脱粒。普兰县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海拔也低,是阿里地区少有的适宜农耕之地,因此成为阿里的主要种植业县。青稞、冬小麦、油菜、豌豆、马铃薯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每年冬季,鄱阳湖的湖水向北汇入长江,随着湖面下降形成的浅水区域和出露的洲滩为白鹤和小天鹅等越冬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这里容纳了全球性极危鸟类白鹤90%以上的越冬种群,是我国乃至整个东亚最大的候鸟越冬地。近些年来,围绕鄱阳湖水利工程的争议不断,也让人们对这里候鸟的生存状况产生了担忧。肖白的绢本作品《烟露拂西窗》记录了冬日鄱阳湖的勃勃生机,成双成对的白鹤悠然站立在浅水中,不时梳理着自己的羽毛。人们特意留下了湖中的莲藕,作为候鸟越冬的食物。绘图/肖白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在被雪山围绕的普兰县,人与风景水乳交融。图为玛旁雍错南岸的普兰县楚果寺附近,当地人在修建房屋。只要一抬头,圣湖和神山冈仁波齐就落入了眼中。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图为玛卡藏布和219国道之间的日土县日松乡(摄影/陈钢)。从日松乡开始,219国道便与玛卡藏布并行,最终它们都将到达湖体狭长的班公湖。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陈钢
多油村是半农半牧区,有二三百户人家,这里既有田园,也有牧歌。图为多油村农田和孔雀河同框的美景(摄影/陈钢)。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陈钢
站立在高山榕上的雄性双角犀鸟,画面取材于云南盈江的犀鸟谷(图❹)。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不论新版还是旧版,“阿里三围”中都不能缺少普兰
普兰县城位于喜马拉雅雪峰环绕下的孔雀河谷台地上,马甲藏布(孔雀河)从城前流过,由北向南流入尼泊尔境内。今天关于“阿里三围”有个诗意的说法:湖泊围绕的日土,土林围绕的札达,雪山围绕的普兰。然而历史上的“阿里三围”实际上指的是古格时期建立的三个王朝。象雄之后,这里成为吐蕃的领地,公元9 世纪下半叶,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其中吐蕃王统的一支——吉德尼玛衮逃亡到阿里,通过联姻的方式取得了这里的统治权,再后来,形成了以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列城为中心的拉达克王朝、以今札达县为中心的古格王朝和以今普兰县为中心的普兰王朝。拉达克、古格、普兰三王国形成了历史上的“阿里三围”。画面右侧山脊上就是普兰王朝遗址。由于位于孔雀河沿岸,普兰王朝又被称为“孔雀王朝”。摄影/姜曦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姜曦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小阿里的南端,两座神山隔圣湖相望
小阿里的南端是普兰县,这里有一片神山和圣湖很集中的区域。图为神山冈仁波齐(画面近处右侧雪峰)和纳木那尼峰(画面远处中部偏右雪峰)隔湖相望,它们之间是圣湖玛旁雍错(左)和它的孪生湖拉昂错(右)。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主峰,纳木那尼峰是喜马拉雅山西段的主要山峰。在这一区域,喜马拉雅和冈底斯两大山脉逐渐靠拢,主脊线相距不足 90 公里。照片是从北往南拍摄的,可以看到冈仁波齐独特的山形,纳木那尼峰的雪峰冰川,以及它们之间的两大高原湖泊。纳木那尼冰川群是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西段最大的冰川群,来自纳木那尼峰北坡的冰雪融水是玛旁雍错和拉昂错的主要补给。玛旁雍错是地球上高海拔地区淡水贮存量最多的湖泊之一,贮水量达200亿立方米,湖水清澈,透明度极高。摄影/张翙羽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张翙羽
图为一位女性在普兰县千年古寺科迦寺前展示当地的传统服饰——精美而古老的孔雀服饰。摄影/姜曦
小阿里 中国世界级景观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摄影 / 姜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