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是,“烘托”这一技法,最初是中国画中专为刻画月亮而诞生的,即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后被文人们借用于写作的概念之中。而能衬托……
作者: 正鲤
“写意”,明明是画,却称“写”意,书写的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寥寥数笔,不描摹,不雕琢,不似而似,却含儒、参禅、藏道,心之所达即“写意”。
作者: 严栾
如何用有限的画卷,描绘无限的空间?中国画大举“留白”,用笔墨的减法,赢得天地妙境。而这种以无胜有的艺术,更走出画外,成为中国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作者: 周舒
四面河光绕,中流塔影悬。与太湖同名的运河小镇震泽,乃吴头越尾,古典水乡,河畔宝塔,故事连连。
去扬州,必看瘦西湖。瘦西湖的前身,却是运河河道。唐宋古扬州城的保障之河,终在明清时绘出汇集南北形胜的水上园林画卷。
作者: 李旭东
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涓涓流淌的古运河,造就的不仅是水的通衢与漕船,还有众多的水上飞虹“运河桥”。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典故、不同的技艺、不同的风……
千里运河连接万里海丝,这一举足轻重的节点,就是宁波三江口。有河海联运之便,就能缔造连接世界大通道的运河奇迹?宁波的“成长”历程,见证了充满智慧的运河……
作者: 楼学
淼然一波,四望皆平,平望之名由此而来。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但在湖沼泽国之境,平望人究竟驻足于何处,饱览这水天一色的美景?
作者: 橡木苔
为首都输送漕粮,是运河最为重要的使命。而为了维护大运河的存在与畅通,要付出什么代价?
作者: 季直
大运河贯通之后,满载物资的漕船自江淮各地北上,运往京城,正所谓“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然而,运河全长数千里,如何将粮食安全送达?沿线粮仓……
作者: 刘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