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景观
  • 谈资
  • 作者
  • 大讲堂
  • 活动
  • 商城
  • 快速登陆: 
    登录 / 注册
  • 快速登录: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 APP
黄鑫

黄鑫

    责编/图编文章
  • 食春记 | 一口春意唇齿间

    立春日,去品尝山野间的鲜嫩植物,吃什么也不必拘泥。这时节阳光和煦,万物生发,归根到底,吃的是这一盘春意。

    作者: 黄尽穗 

  • 璎珞 满身璎珞缀明玑

    璎珞,仅看这二字,只觉得满纸琳琅。它或被装点于脖颈,或严饰周身。行动间,七宝轻荡,其中千丝万缕,串连起它的前世今生。

    作者: 杨雨菲 

  • 暖耳 保卫耳朵

    如今各类保暖材料御寒表现十分优秀,“冻掉耳朵”的出现频率似乎也越来越低,可在没有这些技术的古代,人们也一样有法子保住自己的耳朵。

    作者: 迦陵千叶 

  • 帷帽 唐代女子的面衣

    一切因风起。日本电影《罗生门》中,真砂戴着遮挡面容的市女笠乘着桃花马在林中前行,风轻轻拂起了市女笠上垂着的薄薄的帔子——强盗多蘘丸看到了真砂的脸,于……

    作者: 崔秀琳 

  • 一川秋色在芦花

    秋风起时,冬雪降时。中空的芦苇茎秆却有着坚韧的力量,不被轻易摧折。也许正因如此,这湿地间的寻常植物,被一代代文人带着复杂的情感反复咏叹。

    作者: 王晓申 

  • 风蒲初劲借秋声

    形容美男子的植物,大多有着颀长挺拔的形象。香蒲,单是它的名字,都带着清新的绿意。像是想到兰草,眼前便浮现出清幽山谷,想到香蒲,脑海中便展现出它们一丛……

    作者: 王晓申 

  • 漆艺装点的盛唐

    大漆涂抹的盛唐,倒映在月光下的海水里,螺蚌贝壳堆叠出梦里的蟾宫,也在薄如蝉翼的金箔上,被一刀一刀雕镂出牡丹的雍容。这奢侈的装饰,在深沉的底色上铺张,……

    作者: 杨雨菲 

  • 花红叶绿板蓝根

    榆荚落时,二、三月间,农人种下蓼蓝,六、七月采集,九、十月又成熟,一年之中生生不息。虽名蓼蓝,它却是红花绿叶,这蓝之一字,从何而来呢?

    作者: 王晓申 

  • 蚊虫的千古斗争

    闷热的城市夏夜,蚊子轻而易举的飞入房间,扰人清梦。在没有蚊香和电蚊拍的古代,人们该如何度过蚊虫纷扰的夏季呢?

    作者: 寒天 

  • 北京话:谁说它是满式汉语?

    北京话的许多词语,如把式、萨其马、撒么、hende等,皆是源自满语。无形之中,这给人们留下一个印象,即北京话受满语影响非常大。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作者: Hasuran Li 

  • 5
  • 6
  • 7
  • 8
  • 9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