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人们,那时国
特别报道·辛亥影像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10期 作者: 任平生 

标签: 历史拾遗   风云人物   

回望整整一百年前,我们依稀还能看见辛亥革命的烽烟。是的,这是一段看似遥远,却又与今天紧紧相连的历史。然而,人生不过百年,我们只能是凭借着前人的文字,去接触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这段历史。幸运的是,摄影术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样貌,拉近到我们眼前。著名摄影家刘香成历经数十年,在世界各地收集有关晚清至民国的影像资料,用影像为辛亥革命做了编年史。这些珍贵的历史图片,有三分之一为首次披露。我们从中挑选了一组,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关注的不是慈禧太后泛舟北海,也不是《辛丑条约》签字现场,相比这些,我们更关注晚清时期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这些照片,讲述着那时国家、那时人们、那时苦难。
稻田、农舍和茶园,江西梅田,1902年
    摄影师利卡尔顿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山谷满是稻田,水稻被田埂分隔开以便单独灌溉,田边的稀疏灌木是茶树。这里,百姓比较愚昧迷信,很少有外国人敢从村庄穿过,坐着的中国人来自稍大些的城镇,受外国人雇佣。”(詹姆斯·卡里尔顿,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这些照片,记录了晚清时底层百姓的生活。看到它们,我不禁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那时人们的眼神如此黯然空洞?在人们的脸上,为什么写满了茫然?

有人告诉我,是因为穷。

责任编辑 / 薛立若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