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中国式纪念碑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10期 作者: 萨文荣 

标签: 文物故事   

它把守着人与天的通途,护持着王侯将相的威仪;它是天安门的前身,记载着礼义天运。牌坊,中国无处不在的地标。看牌坊,便是在解读国人的家国情怀,洞透它颠倒众生、散尽千金的秘密。
据记载,千岛湖蓄水后淹没了265座牌坊。摄影师潜入水底,灯光所到,湖底隐藏的牌坊渐渐显形。这座圣旨恩准建造的砖石坊,匾顶的盘龙图案极其精美。它与它的故事,默然于水底已将近60年了。摄影/吴立新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当闯王李自成焚毁紫禁城时,也焚烧了一座我们再也看不到的古建筑——承天门。

潜心牌坊研究20余年的韩昌凯先生说,承天门是一座木牌坊,建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有“承天启运”的寓意。如果比照明十三陵陵区门口那座巨型石坊,它应该享有牌坊的最高规格——六柱五间楼式坊,并施以彩绘。1651年,清顺治帝下令在遗址处重建承天门,并在“承天启运”之上添加了“国泰民安”的寓意,更名“天安门”。自此以后,以城楼面目出现的天安门代替了“牌坊”承天门,成为国家的象征,出现在其后中国历史的每个闪耀瞬间。

责任编辑 / 贾欣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