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中华文明的“主角”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11期

标签: 文化遗产   

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罐
摄影/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也常被指责,比如水患频频,比如泥沙俱下。不过它的缺点,却也成就了辉煌的文明。学者葛剑雄先生说,黄河流域长期水土流失形成的黄土地,曾对早期的农业文明居功甚伟。

众所周知,中国的铜器和铁器发明,比古埃及和巴比伦要晚得多,而中国的文明,却几乎与埃及、巴比伦“同步进行”,这不得不感谢黄土地的厚赐。黄河流域的黄土地多属马兰黄土,肥沃、疏松且具有自然肥效。在这种土壤里,即使是木、石、骨、蚌等十分原始的工具,也能发挥出媲美青铜甚至铁农具的耕作水平。不仅如此,疏松的土地还十分节省人力,而当人有了余力,遂又发展出畜牧业、手工业甚至文化艺术。于是,在黄河中下游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中,我们看到了最早的文字符号和彩陶器。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