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的千古难题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07期 作者: 贻芥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符号   

曾几何时,毛笔由日常生活中书写的工具,蜕变成了文人雅士的癖好,渐渐褪去柴米油盐的生活气息,走入庙堂之上。而取代了毛笔的硬笔,也渐渐有被键盘顶替的趋势。这大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于是毛笔以及古人的书写便愈发隐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律动和舞蹈,毛笔便是那个身姿曼妙的舞者。笔走墨注,锋毫自如伸展,化作纸上一个个优美的汉字。图中是正在书写的场景,适时的一束光打来,浓墨如乌金的字迹和光影融合,组成了美妙的旋律。供图/CFP

扁舟上的羁旅

时在北宋晚期,书法家黄庭坚已步入人生的暮年阶段,卷进政治党争的他被赶出京城,一贬再贬。绍圣元年十二月(1095年2月),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两年后,又移往戎州安置。

宋代的戎州,治所位于僰(bó)道县,即今天的四川省宜宾市。金沙江和岷江于此汇合。一日,黄庭坚泛舟江上,徜徉于安然景色之中,不禁又思索起困扰他已久的书法难题。虽然,在这之前的元祐年间(1086~1094年),黄庭坚的书法就已经风靡天下,尤其是那伸展不羁的捺脚,被时人称为“元祐脚”。但在书法家自己看来,这还远远不够,笔画间的那股“痴钝”之意,凝于眉头,郁于心头。如何将其抹去而更为浑然自成?这是黄庭坚冥思已久的问题。

责任编辑 / 安洋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