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字纹:“国际语言”的中国化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12期 作者: 柳馥 柳叶氘 

标签: 文化符号   文物故事   文化遗产   

从埃及、巴比伦,到印度、美洲,卍字纹如同一种国际语言,横跨东西方,以相似的面貌接连出现。在中国,它的寓意几经更迭,其中既有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有本土因素的作用。
卍字不断头
中国的卍字纹常见于佛教造像、法器和经卷上。元代以降,吉祥纹样蓬勃发展,呈现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趋势,卍字纹的寓意也开始从佛教中脱离。图为故宫储秀宫建筑上的卍字形琉璃墙面,诸多卍字纹连缀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永无止境,这种纹样被称为“卍字不断头”,寓意富贵不断头,表达了古人对于吉祥万年的一种祈盼。

向左转,向右转

有两个图案非常容易混淆,一个是卐,一个是卍,前者作为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标识而臭名昭著,后者则常见于庙堂法器,被中国人称为万字纹。一恶一善,一凶一吉,交叉折线的右旋和左旋,含义竟然天差地别。

其实,这种由十字和四端延长线构成的图案,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存在了,旋转方向的左右之分,并没有寓意上的显著差异。1985年9月,考古人员在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过三处古代岩画,其中,日松区任姆栋岩画1号岩面上,展示的是杀生献祭的宏大场景,除了表现祭品——125个羊头和10个陶罐以外,还绘有马、鱼、月亮、太阳、男女生殖器等内容,在两个戴鸟首形面具的舞蹈人物中间,就画着一个卐。同一地点的13号岩面,腹部装饰着卍形符号的器皿,与鹿、豹、牦牛等动物图案混杂一处。而在多玛区恰桑克岩画1号岩面上,卐形符号又出现在一棵大树的右侧,周围是月亮、太阳和许多小圆点。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