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酱百家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1期 作者: 刘朴兵 

标签: 文化符号   

酱,最初用作动词,从甲骨文字形上看,清晰地表达了用酒肉之类的美食,侍奉卧病在床的人这一含义。病人最宜食用流质或半流质的糊状物,为了便于消化吸收,人们将肉剁碎,用酒、盐、米饭等将碎肉发酵为糊状,这便是中国古代的肉酱。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把酱解释为加肉加酒发酵后的糊状物,即肉酱。中国古代的肉酱分醢(hǎi)、臡(ní)两种,分别是用纯肉和带骨肉制成的酱。由于肉类珍贵,先秦时期普通民众消费不起。汉代之后,以豆、面为主料制成的谷物酱,迅速成为中国酱的主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