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扎:点燃的心意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02期 作者: 额尔瑾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古代生活   

纸扎虽假,但悼念的情感却是真的。它跨越阴阳,跨越生死。不问古今。
纸扎鬼王
面然,是佛教饿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因其形容枯槁、口吐火焰,也被称作焰口、焦面大士。经观音菩萨点化后,面然皈依佛门,成为护持中元普渡的神明,人们尊其为大士爷。大士爷纸扎是中元时候的明星纸扎品,信众供奉大士爷,以求普渡顺利。待普渡结束后,便将其焚化,以示恭送。大士爷纸扎通常身形巨大,气势非凡,有的竟可高达几层楼,足以震慑群鬼。图为台湾新竹县的大士爷纸扎。
供图/TPG

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古墓群中出土了一具纸棺,棺体架构由木杆扎成,外层裱糊废纸。因年代久远,显得破碎不堪。据墓中买地券记载,下葬时间,应为唐大历四年(769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国内最早纸扎。

随着发掘深入,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墓主很可能是一名边疆大将,而这座纸棺,正是用于装殓墓主尸首。如此简陋的装殓,或是因为当地树木奇缺,将军死后一时难以寻觅木材,而气温又高,尸体极易腐烂。无奈之下,只得糊一纸棺,匆匆下葬。除了纸棺,阿斯塔那墓葬群中,还出土了其他纸制品,如纸钱、纸衣、纸帽、纸鞋、纸腰带、纸衾等,大部分都可算作纸制祭品。

责任编辑 / 张舒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