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刻是如何炼成的?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12期

标签: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古代生活   文物故事   古迹探秘   

雕版兴文化
雕版印刷起源于中国,四川地区是早期雕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在晚唐时已经能够大量印刷包括经卷、历书、字书在内的各种商品。宋代,四川的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日臻完善。在四川成都永陵博物馆的展厅内,刊刻了传统文化典籍文字的木雕版,排列成阵。四川地区的文化繁荣,正源于大量文史类书籍的刊刻出版。

银镯里的“护身符”

1944年春天,成都大学内锦江边的道路工地上,考古工作者冯汉骥等人正在挖掘一处晚唐时期的墓葬。墓主手臂位置显露出来的一枚银镯,引起了考古队员们的注意:银镯外部的银质已经朽坏,露出破损,而内里竟藏乾坤。冯汉骥在《记唐印本陀罗尼经咒的发现》中回忆道:“觉其中装有弹性的物品,有如橡皮。”

这是什么?考古队员们将银镯剖开,发现藏在里面的居然是一小卷紧紧卷裹起来的纸张。见多识广的装裱工刘绍侯判断,此纸为唐代茧纸,是用茧、桑皮、麻加檀木浆制成的,韧性极佳,故而即使在潮湿中浸润千年之久,仍能舒展打开,表面还有隐隐的光泽。

责任编辑 / 周玥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