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药酸》的生命力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3年第02期 作者: 琦玖 

标签: 历史拾遗   

“去故宫看《眼药酸》吧!”故宫的人物画特展展厅里,宋杂剧戏画《眼药酸》与另一幅戏画《打花鼓》的展位相邻,都是20厘米见方的册页,与旁边一众辽宋古画长卷相比,并不起眼。近距离细观真迹,令人心潮澎湃:那扮相滑稽的卖眼药人,披挂一身的眼睛状布囊,视线、神色迥异,似乎在诉说着卖药人“眼观四路”“看碟下菜”的生意经。而对面那个求药人头巾边隐约的一团,大概是花枝,背后的破扇儿上,是行书的“诨”字。正是这两个细节,确认了画中人杂剧演员的身份。

出土的宋代墓室戏台砖雕上的演员,不少都簪戴罗花,腰间别扇。簪花是宋代风俗,在杂剧演出中尤为盛行。《宋史》和《梦粱录》等文献中,都有杂剧演员在浑裹(头巾)上高簇花枝的记载。如《打花鼓》戏画上的扇子,写的是“末色”两字:“色”指歌舞百戏的分类,“末”则是演员行当——末泥(主演)或者副末。《眼药酸》中,求药人扇上的“诨”字,恰好对应了杂剧中负责“打诨”,也就是戏弄搭档以逗乐观众的副末色。

责任编辑 / 周玥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