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缕丝 天时、地利与人和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3年第10期 作者: 张小溪 

标签: 古代生活   历史拾遗   

桑是“神木”,蚕是“天虫”,丝是“真丝”……三者的关系,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宿命感。丝绸为何起源于中国?到底是怎样的天赋与机缘,开启了这段几千年的传奇?研究者执着寻找着蛛丝马迹,完成了对中华文明源头的又一次追溯。

三个月前,我在苏州市吴中区的吴文化博物馆里,看到一幕令人震撼的场景:仿古打造的战戈与铁剑,被薄薄的蚕絮包裹,少了几分杀气;形似古琴的枯木上,也“生长”着蚕丝,与展柜中的文物“战国古琴”默默相对。这座博物馆外,是有“江南史前文化标尺”之称的草鞋山遗址,展厅内堆起的三层“草山”,同样被蚕丝所覆盖,它们分别对应遗址的马家浜、崧泽、良渚三个地层……

梁绍基是位“古怪”的艺术家,他养蚕、驯蚕,还曾动情地说:“我是一条蚕。”蚕乡吴中建造博物馆时,邀请他展示作品。眼前所见,都是这位艺术家在一年多时间里,让蚕自然爬行、吐丝结茧而成。这些作品想表达的或许是:蚕的生命短暂而永恒,蚕和蚕丝与中华文明、中国历史深深纠葛在一起,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