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之雅色

正如图中所见,所有你能感知的颜色,都是柔和的、不引人注目的间色搭配。插花、家具、茶器无一不是自然的颜色,纯度、明度都较低,这样的搭配不会在视觉上产生强烈刺激,只会令人感觉协调而宁静,这是中国文人最热衷的色彩组合。供图/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

维吾尔族传统刺绣

感知自然之色。一位维吾尔族妇女张开双臂,将一条维吾尔族传统刺绣作品展露出来,红、蓝、绿、黄,极具张力的色彩,正是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下,维吾尔人对不同季节缤纷色彩的感知。月的圆、藤的曲、蔓的攀缘、草的颤动、花蕊的艳丽、叶的轻浮、羊角的弯曲、鹿眼的瞻视都被深情地融入到这些色彩之中。他们所用的彩线,几乎都是用各种有色植物和矿石染就,要花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工日才能完成。摄影/沈桥

总第86期
2012
12
  • [卷首语]

    从“银鼠灰”到“典雅灰”

    中国传统用色观,是一整套以五行学说为理论指导的用色体系,并依此来规范人们的生活行为。比如五色说认为,在东西南北中这五方里,东方为太阳升起之处,故东方属木,木色为绿,代表着新生、富有朝气的皇……

    作者: 黄秀芳  

  • 再见传统美色

    中国古代颜色,迄今可知或可见的,只能在博物馆的展陈里、画册上或历史遗存中,但是那些色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淡、消褪、剥落,面目全非。一群追逐古代美色的年轻人,依据文献记载、古画、陶俑等文物……

  • [再现篇]

    最中国的用色规矩

    色彩搭配,听起来是个时尚词,但远在周代,中国人就懂得“色一则无美”。配色似小节,实为大事,大到建造屋宇,小到服饰、器皿,都要将颜色搭配得井井有条。然而,为什么同是中国式配色,却游荡在礼制与……

    作者: 堇青  洛溪  

  • [美名美色]

    汉字中的美名美色

    中国人对于颜色的认知极为敏感,常常在一种色相之中便有数十种分类。比如白色,便有荼白、锡白、月白、鱼肚白、银白、玉白、霜白、暖白……这些色彩名称灵感来自哪里?毫无疑问,是对自然的观察、认知的……

  • [再现篇]

    诗词里的青绿红白

    中国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其间有令人品味不完的优美的词句、意境、情感。透过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我们还可以看到荡漾在古人衣食住行里的青绿红白。传统的中国人,有着五彩斑斓的雅致生活和对美……

    作者: 骆昱含  

  • [失落篇]

    中国色彩六问

    中华遗产:在对传统色彩文化的承续问题上,我们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色彩的载体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如果把一座钢筋水泥的高层建筑涂成“红墙碧瓦”就会很不协调,传统汉服或者旗袍的配色也不一……

    作者: 杨思  

  • [失落篇]

    一场“不败而败”的颜色战

    明清之际,西洋色伴随着传教士的足迹而渗入。宫廷里追逐流光溢彩的珐琅器,民间风靡色泽艳丽的外销画。但直到机器声响,现代颜料才冲破中国色最后的防线:“西洋红”代替了“中国红”,“鬼子蓝”淹没了……

    作者: 筱笛  

  • [寻找篇]

    瓷之色 烈火慢熬的大地原色

    汝瓷,是北宋皇家的御用瓷器,仅烧造20年左右,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它的天青色几乎从一问世,就开始为众人追捧、仰慕,如南宋人周煇就已发出了“近尤难得”的感慨。同是南宋人的周密在《武……

    作者: 王怡苹  

  • [寻找篇]

    颜料色 借于自然 还入画中

    深藏地下千万年的矿藏,到了制色人手中,便会脱胎换骨,成为世上至纯、至牢的颜色。中国画中的设色画以『丹青』为名,这是因为颜色给了它精、气、神。然而如今,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几乎都被化学颜料取代,……

    作者: 穆扬  纪学艳  

  • [寻找篇]

    琉璃色 如宝似玉的釉色如神明所做

    六百多年前,西方流行着一个传说:中国的屋顶上铺满黄金。不仅如此,中国殿宇上还有绿、紫、白、黑等诸色,灿烂如同水晶。如此的绚烂光华得自琉璃瓦,而琉璃瓦的绚烂光华又来自于什么呢?京西琉璃渠村—……

    作者: 肖曼  

  • [寻找篇]

    妆之色 粉白黛黑的红颜美色

    有句话叫『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讲的是化妆对女人的重要性。虽说燕赵有佳人,南国多娇娃,扬州出美女,恐怕也是『三赖水土归造化,七由粉黛冶妆容』。那么,中国古代女子化妆时究竟偏爱哪些颜……

    作者: 康晶  

  • [寻找篇]

    胭脂是红花

    话说“焉支山”的发音,像极了“胭脂山”,在其他文献上,更有“燕支”、“燕脂”、“焉知”、“支”、“脂”等不同的称呼。山名与女子闺房中的胭脂同音难道只是一种巧合?

    作者: 曾启雄  

  • [寻找篇]

    衣之色 追寻飘扬的色彩

    在染坊中,我听到一些有趣的术语:灰多称缸“老”、“紧”,蓝靛下沉布不易上色;酒多称缸“软”、“松”,染时浮色多易掉色。“头等师傅掀篷盖,二等师傅标棍摆,三等师傅看飞杯。”其实,经验丰富的师……

    作者: 扬眉  

  • [寻找篇]

    技术决定颜色的贵与贱

    为何采用这些颜色来体现服色等级,是一个很有意思并值得探讨的话题。其形成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深层原因很有可能和当时各种颜色的染制难易程度有很大关联。

    作者: 剑舞  

  • [寻找篇]

    寻找民族美色

    寻遍大江南北,除了星星点点的蓝染,大概海南的黎族是保留传统颜色及其染色技艺最多的民族。随处可觅的芒果核成为他们新奇的固色和媒染工具,他们用当地一种树叶染出土黄色,用乌墨树皮染出黑色。此外,……

  • [幕后]

    那些落选的美图

    为了这次专辑,我们的图片编辑发动了大批摄影师,分赴天南海北,拍摄了海量的图片。其中,有一些非常精美的图片因不符合专辑的主题,而被忍痛割爱。不过,对摄影师而言,每一张都是美图。

    作者: 戴莹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