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从“横”到“竖”的转变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11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地图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郝晓光的新版世界地图终于出版了

我国的中国与世界地图近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横变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出版了竖版图,接着世界地图也出版了竖版图。今后有人写中国地图史时,这两件大事,是不可能忽略的,但两图幕后的故事可能被埋没。我有幸与这两件事有些关联,知道其中一些事。地图出版在我国是官方的事,但我知道的却是两个民间为中国地图的变革拼命奋争的人,现在说出来供后来的民间史官参考。

先说一个人物——郝晓光。事情得倒叙:今年9月底的一天,早晨去办公室,本来是不准备去的,那几天正躲在外面写稿子,我可不想见任何人,但有几件事必须处理,只好去了。没想到正要进电梯,就碰到郝晓光了,手拉着黑色拉杆旅行箱。这个箱子我是如此熟悉,因为每次见到他都拉着这个箱子,姿态都是一样的。他是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我知道他从武汉来北京。

“怎么样?神了吧,来了就遇到你,不会扑空。这就是咱俩的缘分。”不打电话,不预约(现代人不这样,这叫“不速之客”),直接上门见你,这是郝晓光见人的方式,也是他“郝式哲学”的一部分:“不是计划推动事件,而是事件推动事件。”他虽然是中科院的一位科学工作者,但是酷爱哲学,这是他“现代社会人生哲学反向思维总攻略——新三十六计”的其中一计。十几年来,我们的数十次见面都依照这个哲学进行。当然,他来北京要见的人很多,我只是其中一个。

进了我的办公室,他从旅行箱中拿出一张地图,然后找到胶带,迅速地剪下一段,在手中团吧团吧,就变成了一小块双面胶。用了4个这样的双面胶,他把这张地图贴到了我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我一看,这图是他4张新版中文世界地图(以下简称新版世界地图)中的一张——南半球版世界地图,与传统的横版世界地图完全不一样。

“我的世界地图出版了,看下面的审图号:GS(2013)1769号。这张图的出版时间虽然标明为2014年1月,但现在是2013年9月,已经开印了。我给你拿来一张,市面上还见不到(现在已能买到这张地图)。”我看到这张地图的左下角有几个小字:“主编:郝晓光”。

竖版世界地势图
真正地颠覆了横向地图思维模式
2013年9月,郝晓光博士主编的竖版世界地势图(右图 供图/郝晓光)正式出版发行,在这之前的400多年里,中文世界地图都是以横版的姿态一统天下。新的竖版地图克服了传统世界地图适合表达东、西半球而不适合表达南、北半球地理关系的缺陷,颠覆了人们惯有的横向地图思维模式,以崭新的视角将世界地理关系展现在读者面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竖版世界地图只能以地势图的形式出版。图中的地形地貌采用全数字化高程数据计算生成,用分层设色的方法显示出世界地势各高程带的范围和形态,不掺杂人为的描绘成分。郝晓光的新版世界地图总共有4张,分别为东、西、南、北半球4个版本。新版世界地图的设想提出于2000年,最初的设计不是在纸上、计算机上,而是在地球仪上,在郝博士的办公室,当时设计用的地球仪以其特殊的意义被珍藏。

这一天的到来,等了十几年

2002年8月,郝晓光的新版世界地图就已经在湖北武汉编制完成,到2013年9月开印,已经整整过去了11年。这期间来了多少次北京,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我的印象中,为了新版世界地图的出版获得批准,他一次次地来北京。

他来北京,有时直接去国家有关地图审批的主管部门申请出版许可,但他知道不可能成功,这有体制的问题。世界地图这种东西怎么可能由一个非地图设计制作部门的个人来策划、设计、制作呢?我国体制内从事地图测绘、设计、编辑、制作的研究院、出版社那么多,但他仍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为他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把有关部门的门槛踩平了,一遍遍地去。很奇怪,他到有关部门去,不去那些直接负责审批的部门。他说那样目的性太强了,他去那些非主管部门,去拜访官员,听取意见。这里面也有他的“郝式哲学”:“做能做的事,不做该做的事。”他还有一种说法:“因为不需要,所以才想要。”他说:“你直接去找主管的领导,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为什么来的,这事就办不成了,但是去找不管这事的官员,听他对你的世界地图的意见,他没有戒心。见你找他、尊重他,他很高兴,会听你说,而且真的会很中肯地给你提意见,这样你不仅就地图本身的改进有了收获,还可以和他交上朋友。”

每次他见我都说:“怎么样?神了吧,不会扑空。”一段时间,我还真以为神了,怎么他一来就能撞到我。办公室并不是我长待的地方:出差、外出开会、躲到咖啡店里写东西……后来他说了实话:“我来北京,如果事先给你打电话约时间,你是大忙人,我能见到你吗?你都见不到,就不要说官员了。我如果打电话给某管理部门的人说:‘某某处长,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来北京见你。’这能约成吗?这样的话,谁会见我?我只有直接去闯,但是你知道我多少次扑空吗?来北京,扑空和见到你的比例是20∶1吧,见其他人也是如此。”十几年来,我与郝晓光在北京见面20多次,按此比例,难道他为了见我,来我的办公室400余次?我问他:“为了世界地图的出版,你来北京多少次呢?”他说:“至少500多次吧。”

他来我这里,主要是聊天。他太能聊了,天南地北、人情世故、哲学、经济学都能聊,这次他拿来一堆照片,要拉我搞“诗配画”:一图一诗。他从来没有谈到来我这里的目的和需求,但是很奇怪,他从来不提需求,我却主动为他世界地图的出版写了几篇“鼓与呼”的文章。其实这也是他“郝式哲学”的一部分:“不要解决问题,要使问题不成为问题。”

“你的新版世界地图终于被允许正式出版了,这一天的到来用了十几年,是不是太漫长了?对你是不是不公平?”我说。“不,一点儿也不漫长,我太幸运了,哥白尼手摸着散发着墨香、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说:‘我终于推动了地球。’然后就死了,我还活着。”郝晓光说。

官方出版的竖版世界挂图与横版世界挂图并无本质区别
2013年1月,中国地图出版社首次出版了竖版世界挂图(上图),但实际上还是横版世界地图,只不过印在一张竖条的纸上,上下的空白处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世界著名地理事物(河流、湖泊、高原、山脉等)的重要数据,增加了“世界交通”和“世界地表覆盖”两个附图,而最重要的主图部分与过去的横版世界地图(下图)比,并未看出有任何变化。整体来看,直观的变化是挂图的成品尺寸已由横版变成了竖版。郝晓光博士的竖版世界地图是沿着北纬15°把地球仪切开,分成南北两个半球,这与传统的横版世界地图相比,是真正革命性的变化,因此这才是真正的竖版世界地图。
2013年1月,中国地图出版社首次出版了竖版世界挂图(上图),但实际上还是横版世界地图,只不过印在一张竖条的纸上,上下的空白处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世界著名地理事物(河流、湖泊、高原、山脉等)的重要数据,增加了“世界交通”和“世界地表覆盖”两个附图,而最重要的主图部分与过去的横版世界地图(下图)比,并未看出有任何变化。整体来看,直观的变化是挂图的成品尺寸已由横版变成了竖版。郝晓光博士的竖版世界地图是沿着北纬15°把地球仪切开,分成南北两个半球,这与传统的横版世界地图相比,是真正革命性的变化,因此这才是真正的竖版世界地图。

这么多用途的新版世界地图,

为什么不能出版?

其实纸上的地图体现的是头脑中的世界观。400多年前,中国人还没有一张像样的世界地图,只有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想象——中国在世界的中央,四周是大海,海中散布着一些零星的海岛,这些海岛就是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中国人那时的世界观就是这样的。但是到了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这一年,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制作了第一张中文版的世界地图,名曰《山海舆地全图》。这张图中的世界庞然广大,中国既不在世界中央,看起来也不是很大。由于中国不在世界中央,引起很多朝廷官员的不满。利玛窦考虑到这样对其传教不利,就经过投影的变换,把中国放在了地图的中央。这就是中国世界地图的最初版本,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地图还基本是这个样子。

民间的竖版中国地图早就出现了
挂图系列的中国地图一直以来都是横版的,让人产生错觉:中国版图的东西距离更长,中国没有热带区域(实际上中国最南端已经到达接近赤道的热带)。产生错觉的原因是,在横版中国地图上,南海诸岛蜷缩于右下角的小方格里,作为附图出现,比例尺只有主图的1/2。
三沙市的成立,让一些人看到了横版中国地图的误导作用和局限性,从事南海开发创意研究工作的傅中星就是其中一位,他提出中国地图应以竖版代替横版,并制作出竖版中国全图挂在自己的办公室(摄影/黄一冰)。
遗憾的是,这张图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直到半年后,竖版中国地图才由官方出版。从横到竖,南海诸岛终于走出小方块,与大陆连在了一起。

其实看世界的角度有无数种,这只是其中一种,就是把太平洋放在中心看世界。在这种世界地图上,太平洋周边的世界表达得准确,其他地方则有变形,尤其是环南北极地区,变形巨大。

郝晓光的新版世界地图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他的世界地图有4张:一张是东半球版,一张是西半球版。这两张有许多创新,但还不算革命性的变革,真正有革命性变革的是另外两张: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的世界地图。如果说传统的世界地图是沿着经线把一个地球仪切开,再把切开的东西半球表现在一张地图上,那么郝晓光新版世界地图的南、北半球版,就是沿着纬线把一个地球仪切开,再把全球分别表现在两张地图上。

在北半球版的世界地图上,全球整个陆地的面积和形状没有太大的变形。由于全世界2/3的陆地和4/5的国家都位于北半球,因此这张图特别适合表现国际航线,比如北京飞美国纽约、芝加哥,飞加拿大多伦多的航线,是经过北极上空的,因为这样飞距离最近。但是这些航线在传统的世界地图上无法正确画出,勉强画出,也是错误的,而这些航线在郝晓光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上,可以正确、直观地用直线标出。因此国家的民航部门采用了这张图,即使在它还没有获得“准生证”时。

中国在南极大陆建有三个科学考察站,中国的科学考察船在南极地区也进行了许多科学考察活动,但是在传统的世界地图上,这些考察的位置和航线都无法表示出来,郝晓光的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却可以,因为在这张图上,南半球的南极大陆及周边地区变形最小——这张图被国家海洋局南极科学考察办采用的原因就在于此。

郝晓光新版世界地图对中国的意义,在中国军方北斗卫星的北扩计划中充分展现。在原计划中,北斗卫星覆盖的范围在中国的北部终止于国界,在东部则伸入到太平洋。这是传统世界地图的世界观在起作用,以为某国的导弹是穿越太平洋而来。郝晓光的新版世界地图则告诉我们,某国的导弹要来的话,应该是从北极上空来,因为这距离最近。受郝晓光新版世界地图影响,北斗卫星的覆盖范围由太平洋指向了北极。在军方给郝晓光的一封信中,我看到了“新编《系列世界地图》以独特的视角,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为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这样的字句。

最近传来消息,瑞典有一家研究所在使用郝晓光的新版世界地图。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画出第一张中文版的世界地图,到郝晓光的新版世界地图被西方采用,这一个“西方—东方,东方—西方”的轮回,走了400多年;从中国位居世界中央、外国全是岛国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图,到东西南北4个版本的新版世界地图,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何等巨大的变化。但有些东西为什么就不能变一变呢?

竖版世界地图早已被中国科学考察队采用
郝晓光博士的电脑里有这样两张图片:第26次南极科考“雪龙号”的航程路线分别绘制在横版和竖版世界地图中。在横版世界地图上,南极洲产生了巨大的变形,长城站与中山站之间的距离被过度夸张,南极科考原本是环南极洲航行,在这张世界地图上却将南极洲“排斥”在航线之外。而在竖版世界地图上,航线被真实地呈现出来,长城站与中山站的地理位置、与其他港口的相对关系清晰明确,南极洲被包含在科考航线之内。其实早在2004年,郝晓光的竖版世界地图就已经被第21次南极科考队采用。摄影/张松

郝晓光让我想起另一个人

——傅中星,还有他的竖版中国全图

郝晓光让我想起另一个人。一天,我的办公室也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叫傅中星,是三亚南中国海开发创意研究会秘书长。他送我一本书,这本书的全部内容都围绕着一个主题:竖版中国地图。他在书中先是指出了横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的种种弊端:把南海诸岛切割下来,绘成一个小方块,放在地图的右下角,这不是中国的全图,而是两部分的拼图;横版中国地图弱化了国民的海洋意识;横版图导致国人错误的国土认识,以为中国是东西长而不是南北长,其实相反……傅中星自己绘制了他的竖版中国地图,并印刷了一本全用竖版中国地图制作的不同专题地图。

2012年6月,中国政府宣布成立三沙市,傅中星更加坚定了出版竖版中国地图的意志。三沙市是一个地级市,把一个地级市放到切下来的小方块里,放在地图的一角,显然是不合适的,三沙市的市长和市民也不会答应这种“歧视”。这种压力引来了中国地图的变化:一个出版竖版中国地图的计划被提到了桌面上。竖版中国地图的设计和绘制没有技术上的问题,不需再进行复杂的技术设计和改革,只要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出版,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果然,几个月后,竖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出版了,但未提傅中星一个字,尽管傅中星最先提出了竖版中国地图的思路,也给出了竖版中国地图的样本(此前官方出版的一些图集中出现过竖版图,但未在专题地图,也未在面向社会公众的挂图中出现过)。这种情况的发生,原因可能如此:傅中星的竖版中国地图在制图技术上的创新几乎没有,只是把横版的中国地图扩大,把南海包括进来即可。但傅中星竖版中国地图的价值在于他深刻地剖析了横版中国地图的种种弊端,并为竖版中国地图的出现拼命地喊与呼。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从横到竖,虽然在技术上不费吹灰之力,只要举手之劳就可以完成,但是要不是出现了三沙市成立的契机,这一步发生在官方的地图部门,比移山填海还难。

竖版中国地图的出版虽然没提傅中星一个字,却给郝晓光的新版世界地图带来了生机:既然有了竖版中国地图,是不是应该有一张竖版世界地图?这大概是有关机构的思路。

历史由冲破体制束缚的个人创造

竖版中国地图的出现是由于南海问题的提出和三沙市成立的推动,其实南海问题的提出和三沙市的成立,何尝不是民间人士推动的结果呢?1983年,海南岛潭门镇的伍书光船长只身驾驶一艘帆船勇闯南沙群岛。在此之前,官方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禁止渔民去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那时没有中国大陆一兵一卒。伍书光回来后,因为违反了禁令,被吊销了船长执照,禁止驾船出海。但伍书光勇闯南沙群岛并满载而归的行动让许多船长看到了南沙群岛丰富的渔业资源,他们毅然地冲破不许去南沙的禁令,驾驶着一艘艘帆船去了,后来官方默认,并且官方也去了,最后我们在南沙群岛占据了几个岛礁。

历史是由冲破体制束缚的个人创造的,有时这种个人是民间的,有时是政府和体制内有创造性、敢于冲破条条框框的官员。比如,清代中国在黑龙江流域丢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沙皇俄国出现了一位不守规矩、冲破官僚体制束缚的官员,这就是俄国当时驻东西伯利亚的总督——穆拉维约夫。本来他上任时,中俄之间划定边界的《尼布楚条约》早已签订,但是他就想沿着黑龙江走下去,为俄国夺得黑龙江的入海口。当时的陆军大臣反对,警告他那是中国的领土,“你不要惹麻烦”;财政大臣也反对,不予财政支持。但是这位总督自己筹集资金(出售采金、狩猎、收购皮毛的许可证),并自己组建一支哥萨克军队,向黑龙江下游和出海口进军,最后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了俄国。中国缺少的是这种“穆拉维约夫式”的官员。中国的农村改革是安徽小岗村的几十户农民率先发起的,他们冲破人民公社的体制束缚,把土地承包给了个人……这些改写历史的变革都是由冲破体制的个人创造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上,北冰洋的战略意义一目了然
郝晓光博士制作的新版世界地图有东、西、南、北半球4个不同版本,大图中是北极地区占据主体位置的北半球版,尽管这张地图暂未获得正式出版,但早已在航空航天、科学考察、军事等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在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上可以直观地描绘出北京经北极上空飞往纽约的最短航线,而长久以来,在传统世界地图上,北极地区被切断,航线无法标注。在郝博士的北半球版和东半球版(与传统世界地图大体一致)世界地图上,能够清晰地看出北京与纽约之间的北极航线和太平洋航线的长短关系(下图)。如果把飞机的航线换成导弹飞行路线,就能明白传统的世界地图在重大战略问题上的误导。北半球版世界地图表现出了北极被陆地环绕、被多国包围的客观现实,北冰洋的战略意义一目了然。摄影/张松
在郝博士的北半球版和东半球版(与传统世界地图大体一致)世界地图上,能够清晰地看出北京与纽约之间的北极航线和太平洋航线的长短关系。如果把飞机的航线换成导弹飞行路线,就能明白传统的世界地图在重大战略问题上的误导。北半球版世界地图表现出了北极被陆地环绕、被多国包围的客观现实,北冰洋的战略意义一目了然。摄影/张松

是什么在阻止地图的创新?

郝晓光新版世界地图的经历让我感慨在中国创新之难,要是他的创新真假难辨、模棱两可,或者判断他的创新需要高深的知识,又或者是他的创新伤害某个利益集团、某个人的话,那么,我理解他的路为何如此难。但是摆在面前的是,新版世界地图的创新之处显而易见,人人可知,它不仅促进了社会发展(民航国际航线的正确表示、南极科学考察船航行路线的表示等),而且保护了国家安全(对北斗卫星覆盖范围北扩的贡献),这样一个益处明显,害处全无,不影响任何部门、任何团体利益的创新,却需十几年的奔波,几百次的北京之行,才能得到承认。这让我不仅感到困惑,而且对今后民间创新之物的命运倍感忧虑,因为郝晓光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偶然的。民间很难有谁具有郝晓光这样综合起来的实力:中科院研究员、博士学位、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与人打交道的高级情商、永远乐观向上的情绪,还有他那套“郝式哲学”……“新版世界地图的出版经历,换任何人都死定了,不可能成功。”郝晓光这样说。他与他的世界地图的故事让我深思,因为他的经历用利益说、寻租说、作风说等都解释不了。

郝晓光和傅中星的经历让我想起“利维坦”这个概念。受尽了无政府状态之害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希望有一个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政府。他出版了一本书《利维坦》,“利维坦”,一个由人工技巧创造出的、像人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霍布斯要造就的国家机构:政府。霍布斯的“利维坦”不受任何盟约的约束,而公众要受约束。即政府有无限的权力,公众只有服从。“利维坦”最后成了一个变形金刚一样的怪物:你找他,他不理你;你哭,你喊,他听不见;你以头相撞,他像胶泥,把你的头吸进去;他让你上天无梯,入地无门……

如果让马克思解释郝晓光和他新版世界地图出版之难这种现象,我想他会用“异化”这个概念。“异化”就是一个东西被人出于某种目的制造出来,这个东西发展壮大以后,反而违背人的初衷,给人制造障碍和麻烦,压迫人。比如人在河流上建造水库,是希望天旱时,水库能供水浇地;天涝时,水库能蓄水,圈住泛滥的水,减少洪灾。但实际上,水库建成后,它成了一个有自己利益的主体:天旱时,它圈住珍稀的水发电;天涝时,它怕决堤,放水保自己。这就叫“异化”——水库的“异化”。科技本来是为了让人减少劳累,享受更多闲暇,但我们发现有了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以后,人更忙碌了,这叫科技的“异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可能异化,政府机构也是如此。建立政府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安全和自由,由政府机构创造一种让每个人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自由地发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但政府机构也会异化,异化成权力无限扩大,民众权利则无的“利维坦”。

最后,我要说的是,郝晓光的新版世界地图是由4张组成的一个系统,现在出版的只是其中一张,而且还将其中一张通用的政区图改成了地势图。因此,郝晓光前面的路还很长,民间那些有可能走“郝晓光之路”的人,你们要做好准备哟。

责任编辑 / 李欧 黄菊  图片编辑 /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