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观察时,曾目睹一对交配中的栗喉蜂虎,被另一只栗喉蜂虎驱赶:先是交配中止、雄鸟先行飞走,雌鸟停留了一会儿后也被驱逐。蜂虎的“感情生活”,似乎也挺复杂。
栗喉蜂虎 身穿彩虹,翩飞捕蜂
学“地理”也有不少实验室工作。图为实验人员在用仪器分析土壤样品粒度。土壤样品会在烧杯中的金属容器里高速转动,测出不同粗细的颗粒所占比值,可借此了解土壤组成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怎么“编辑”基因
基因决定了每个生物个体长成什么样子。基因本身是一组“碱基对”序列,它承载于双螺旋结构的有机大分子(DNA)上。如果把每种生物的基因图谱比作一本生命的说明书,那么基因相当于章节段落、碱基对则是文字。
1864年起,人类分离出(认识了)DNA,就此可以阅读“生命之书”了。1972年克隆技术诞生,相当于掌握了“复印”这本书的方法。1983年,转基因烟草问世,意味着可以把一本书中某一段落,“粘贴”到另外一本书里。2012年基因编辑技术取得突破,就有了精准“修改”书中内容的方法。
修改方法简单说,就是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Cas9的蛋白,它可以让某段基因失效,就像用剪刀从书页上清除某些词句。同时DNA上还有一段“CRISPR”序列,有定位、导航的功能。把要修改的基因交给“CRISPR/Cas9”,就可以精准定位,令目标基因“关闭”无法表达。图为 对鱼卵进行基因编辑处理
鱼肉没刺 该有多爽 分子育种“无刺鱼”
潘峰华
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
地理世界包罗万象、精彩纷呈,欢迎热爱人类家园的你加入!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土钻取样。先用手往下拧,到一定深度拧不动了就用大锤砸。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西什库天主教堂。北师大人文地理专业的“人文地理学”实践课会在这一带做调查。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东亚钳蝎三视图
蝎子尾巴放平贴地,只适合拍俯视角度。
尾巴翘起来可以尝试拍侧面角度,但是两个蝎钳都不在焦平面。
也可以尝试正面角度,但是需要分别拍摄同角度的蝎尾和蝎头,然后把两张合成一下。
紫光手电一照,“天蝎”满地乱跑
是不是虫草?
在野外寻找虫草时,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像蝉花、垂头虫草那样的:虫身藏在地下,我们要看到探出地表的产孢部分,才能顺藤摸瓜挖出它们。另一类像蚂蚁虫草、斜链虫草那样:在植物上发现横死的昆虫,进而从它们身上各式各样的赘物或“发霉”判断出它死于真菌寄生。
但是,真实的野外环境非常复杂,总会遇到迷惑性极强的干扰项,让人连连空欢喜。以下各图是我们在野外所见的“疑似虫草”,你能判断哪个是真的吗?
虫草科研
京北山林幽幽,鸟兽熙攘遨游
在海坨山监测点,红外相机除豹猫外,还记录到 17种鸟类和16种兽类。其中兽类包括中华斑羚、蒙古狍、野猪3种有蹄类,以及貉、猪獾、狗獾、黄鼬、香鼬、花面狸等7种食肉动物。由于相机主要针对于监测豹猫布设,山林中应该还有更多动物未被记录。不过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北京山林的野生动物多样性,远超人们的想象。
山中无虎豹,豹猫称大王
豹猫VS.狸花猫
豹猫体型与家猫近似,很多人将其误认为“狸花猫”(泛指浑身布满斑点和条纹的家猫)。实际上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物种,甚至不在同一个属—豹猫划归豹猫属,家猫则归为猫属。DNA分析显示,它俩早在几百万年前就已走上不同的演化道路。
其实仅看外观,二者也有较明显的区别:1.豹猫脸部从鼻侧到前额有两条白色的纵纹,比家猫更显“霸气”;2.豹猫耳朵尖较为钝圆,而家猫的更尖锐;3.豹猫身上遍布深褐或黑色斑点,狸花猫则以条纹为主,斑点较少。
我们曾为豹猫和流浪家猫佩戴卫星定位项圈,进行跟踪研究,发现二者行为差异显著。家猫中即便是流浪二代以上的“野化”猫,也更偏爱村镇、农田等人居环境,常选择废弃的建筑物栖居,或依托人工设施安家。而豹猫极少进入人工建筑,仅有的记录均是潜入圈棚偷鸡或在农舍周边捕鼠,属于捕猎行为。
自然状态下,豹猫与家猫存在一定生殖隔离,不会杂交繁育。人工干预二者交配,其杂交一代雄性不育,只有雌性可育。如今市面上有种“孟加拉豹猫”,是经历了多代人工杂交选育后的宠物猫品种,它们虽保留了豹猫的斑点花色,但基因组构成上已经是纯粹家猫。真正的豹猫不能作为宠物,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捕捉、饲养和销售。
山中无虎豹,豹猫称大王
完全定色后的三龄幼虫有浅色型(本图)和深色型(下图)
欧洲水甲 “猛虾”化蛹变“水鳖”
阿拉伯人不用阿拉伯数字
今天我们生活里随处可见的1234567890,称作“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这套数字符号体系起源于古印度,在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被引入,再传到欧洲,所以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有趣的是,如果你去阿拉伯国家旅游,会发现当地人日常反而不用阿拉伯数字(官方文件除外),而是用另一套数字符号——其实它们也源自古印度,只是在传播演变中分化成了欧洲写法和阿拉伯写法(二者的1、2、3、9仍比较相似)。尽管阿拉伯文从右向左书写,但阿拉伯人写这套数字时,依然遵循从左向右的古印度传统。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阿拉伯”一词在阿拉伯文中的写法,辅音以大字母写出,元音a用短线表示,附标于辅音之上。词首辅音 是一个喉塞音,类似于打嗝的声音,或不吐气的h。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随着食量增加,一龄末期幼虫逐渐发育膨大。两侧从泥土钻出来的条状生物,正是它钟爱的猎物颤蚓。
欧洲水甲 “猛虾”化蛹变“水鳖”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参赛作品选编 一湖万鹳,漫卷珠帘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参赛作品选编 一湖万鹳,漫卷珠帘
20世纪初的侏罗纪生态场景图,近处被异特龙吃的是迷惑龙,右边歪起脖子的也是迷惑龙。
“雷龙”之谜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参赛作品选编 一湖万鹳,漫卷珠帘
距今约1.5亿年前的北美洲西部,正值恐龙时代的“繁华盛世”:广阔的平原上森林繁茂,绿蕨如茵,巨龙成群。一处林地边缘,几只20米左右的秀丽雷龙,从不同地方分头走向一处偏僻河谷,仿佛约好了一般。
与许多蜥脚类恐龙不同,秀丽雷龙生性孤僻,总是独来独往。这几只似乎也素不相识,它们走入河谷深处,在一片平坦河滩停住了脚步。只见雷龙们各自用前足挖出一个深坑,随后在坑边蹲下后半身,一颗颗近乎球形的巨蛋滚入坑中……原来这里是雷龙的产卵场,每年都有大批雌龙来到这个它们出生的地方,产下后代。
“雷龙”之谜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参赛作品选编 一湖万鹳,漫卷珠帘
20世纪中期的迷惑龙复原图,头部和现代复原大不相同—当年马什没发现其头骨,而是找来同属蜥脚类的圆顶龙头骨“冒充”。
“雷龙”之谜
与许多大型水鸟类似,火烈鸟起飞时,需要踩水助跑一段距离才能升空。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参赛作品选编 一湖万鹳,漫卷珠帘
绿柱石是地球上主要的含铍矿物之一,其纯净晶体因所含微量金属离子不同,形成了祖母绿、海蓝宝石、摩根石、金绿柱石等各色宝石。此外,能形成“猫眼”的金绿宝石,也是铍铝氧化物。
铍 性能王者,蛇蝎美人
反应堆里,“矛盾”一肩挑
今天我们知道,原子核由质子、中子两种微粒组成。而当初发现中子,就是用高能量的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把里面的中子“打”了出来。用这一方法发现中子的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① 在核反应堆里,也是用中子像打台球一样撞击原子核,从而引发“链式反应”,稳定释放能量。如果把钚、镅等能释放α粒子的放射性重金属元素与铍混合,就能让铍持续“发射”中子,形成推动链式反应的“中子源”。
② 中子源发射的中子速度很快,在反应堆里横冲直撞,可能导致反应失控,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这时又该铍出马了,它能组成“中子减速”,“拉”住中子让它们慢下来,使裂变反应平稳进行。
③ 铍的氧化产物—氧化铍,还能用作反应堆内壁的“中子反射层”,把那些在反应堆里乱冲乱撞、有“越狱”风险的中子阻挡回去。
铍 性能王者,蛇蝎美人
草鱼和其CT扫描图
注:基因编辑的水产品是新生事物,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正在制定中,故此“无刺鱼”在市面暂时还看不到。
鱼肉没刺 该有多爽 分子育种“无刺鱼”
栗喉蜂虎常在土崖上打洞育雏,密集的洞穴很多都是弃用空巢。
栗喉蜂虎 身穿彩虹,翩飞捕蜂
土壤环刀采集的土样,之后会用离心机测它们的含水量。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无刺鱼”不是转基因
转基因是基因编辑方法的一种,一般指把A生物的基因“嫁接”到B生物身上,让B生物拥有了不属于自己的基因,人为“创造”出一种新基因组合的生物。“无刺鱼”不是转基因,它“关闭”了生物自身的某个基因的功能,如同单眼皮变成双眼皮,让其具有我们期望的性状。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无小刺”的个体,现在培育出来的“无刺鱼”只是没有肌间刺,身体其他的骨骼都跟普通鱼没什么差别。
图为武昌鱼和其CT扫描图
鱼肉没刺 该有多爽 分子育种“无刺鱼”
瑶族传统工艺中用蓼蓝染出的蓝布,颜色极深,接近黑色。
摄影/吴双
蓼 蓝 一鸣惊人染靛青
日期:2025/8/4
时间:21:06:41
地点:北京 平谷区
紫光手电一照,“天蝎”满地乱跑
野外采集豹猫粪便样本,可提取前遗传物质并进行分析。
山中无虎豹,豹猫称大王
作者将欧洲水甲养在室内的小鱼缸中。水草上附着的一粒粒黄色“胶囊”是水甲卵。
欧洲水甲 “猛虾”化蛹变“水鳖”
二龄幼虫会不动声色地慢慢接近目标,在达到最近的接触距离后主动出击,将头部猛地扎下去咬住猎物。
欧洲水甲 “猛虾”化蛹变“水鳖”
线虫草属长出子实体时,多从昆虫头、胸连接处突破身体。
虫草疑云
祖母绿属于绿柱石,主要成分为铍铝硅酸盐,而铍的拉丁文学名就来自绿柱石。
铍 性能王者,蛇蝎美人
武昌鱼,正式名“团头鲂”,是高泽霞老师团队最先培育出的“无刺版”经济鱼类。
鱼肉没刺 该有多爽 分子育种“无刺鱼”
栗喉蜂虎捕猎时各自为战,但休息时常在枝头“排排坐”。
栗喉蜂虎 身穿彩虹,翩飞捕蜂
无刺黄龙果:是量天尺的特殊品种,除了外皮颜色,其他特征都跟白心火龙果几乎一样。
龙鳞藏清露,仙人量天高 火龙果
被线虫草感染的蚂蚁往往会用大颚紧紧衔住植物,被称为“死亡之咬”。
虫草疑云
2021年发射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主镜面为18块六边形的镀金铍镜。相比玻璃,用金属铍制成的镜片重量更轻,而且更坚固、更耐低温。
铍 性能王者,蛇蝎美人
栗喉蜂虎叼住一只胡蜂。蜂虎的喙长而锐利,略微弯曲,适合叼住飞虫。
栗喉蜂虎 身穿彩虹,翩飞捕蜂
蜂虎的“窑洞”
蜂虎通常在干燥、透气的土质崖壁上挖洞营巢,就像我国西北地区的窑洞一样。它们打出的洞道超过1米长,略微向上倾斜,以防雨水灌入;在通道末端,又挖出更为宽阔的椭圆形产卵室。产卵室内不铺干草、树叶等垫材,但随着孵卵育雏,巢内会充满亲鸟、幼鸟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气味可以想见。
与筑在树上、地面的鸟巢相比,蜂虎的“窑洞”更为隐秘安全。但偶尔也有蛇、鼠进洞偷吃卵和幼鸟,若遇上极端暴雨土崖崩塌,更会是灭顶之灾。
黄喉蜂虎“洞道”示意图
绘图/孟凡萌 原图/马鸣
栗喉蜂虎 身穿彩虹,翩飞捕蜂
从空中俯瞰新疆吐鲁番火焰山的山前地带,山体岩层经季节性洪水、大风长年雕琢,看似粗砺嶙峋、不宜人居。但发源于天山南麓的木头沟河,在山前滋养出丰饶的农田绿洲。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目的在于让人类更有效、并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与地球和谐相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自然界中的玫烟色虫草
供图: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云百草实验室
虫草科研
欧洲水甲在水下自带“氧气瓶”,挖掘泥沙捕食水底蠕虫。
欧洲水甲 “猛虾”化蛹变“水鳖”
周围的河水注入博戈里亚湖,冲刷出树状河道。粉色的火烈鸟群在河道尽头聚集,开出“一树繁花”。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参赛作品选编 一湖万鹳,漫卷珠帘
中国东风-41洲际导弹发射车。射程上万公里的洲际导弹,通常用精度极高的激光陀螺仪导航,而陀螺仪多用重量轻、耐腐蚀、不易变形的铍合金制造。与上古长兵同名的铍元素,在2000多年后又化身“大国重器”。
铍 性能王者,蛇蝎美人
栗喉蜂虎的求偶仪式:雄鸟(右)正叼着一只飞蛾,向雌鸟(左)“送礼”。在繁殖季初期,雄鸟的中央尾羽长于雌鸟,同框时对比分明。但到繁殖季后期,不少雄鸟因为打洞筑巢、钻洞育雏,中央尾羽往往磨损或脱落,就难辨雌雄了。
栗喉蜂虎 身穿彩虹,翩飞捕蜂
荞麦开花结子迅速,梢头既有盛开的花朵,又有成熟籽粒。其花还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常见的“百花蜜”往往就有荞麦花的贡献。
荞麦 见素抱朴自有格
作者(左二)科研团队给麻醉的豹猫戴定位器,放归后可监测其活动。
山中无虎豹,豹猫称大王
当腹部末端储备的氧气消耗殆尽,水甲会浮到水面获取新鲜空气。
欧洲水甲 “猛虾”化蛹变“水鳖”
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证实迷惑龙的头骨和梁龙很像,是个扁脑袋。
“雷龙”之谜
与其他轻质金属元素不同,金属铍(右图)的硬度较大,而且在空气中比较安分:铍和氧气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但随即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铍“保护膜”,阻止内部进一步被氧化。
铍 性能王者,蛇蝎美人
在厦门五缘湾,人们为栗喉蜂虎堆起土坡,建立人工巢区。
栗喉蜂虎 身穿彩虹,翩飞捕蜂
霓裳家族
在分类上,蜂虎属于佛法僧目蜂虎科,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共31种。每一种蜂虎都色彩艳丽、鸣声悦耳、身姿优美,与同属该目的远亲—翠鸟一样,在观鸟界人气颇高。
目前中国境内分布有9种蜂虎,包括赤须夜蜂虎、蓝须夜蜂虎、绿喉蜂虎、蓝颊蜂虎、栗喉蜂虎、彩虹蜂虎、蓝喉蜂虎、栗头蜂虎和黄喉蜂
虎。除了国内仅见于新疆、但亚欧大陆广布的黄喉蜂虎,其余8种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为蓝须夜蜂虎
栗喉蜂虎 身穿彩虹,翩飞捕蜂
河北蔚县地质地貌实习,考察河流阶地地层。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堆积、侵蚀,加上地壳抬升等作用,在河谷的谷坡上形成的像一级一级台阶的地貌。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公元3世纪的阿拉伯贵族墓志,用语为亚兰语夹杂阿拉伯语方言,所用字母基本保留了纳巴泰体亚兰文的方劲、连写特征。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被感染而死的蝗虫遗体能长期留在草尖,风化到只剩头部。
虫草疑云
美国奥兰多“迪士尼动物王国”的卡通雷龙塑像。在恐龙文化发达的美国,雷龙的大名如雷贯耳,几乎成了“标准”的蜥脚类恐龙形象代表。
“雷龙”之谜
中国新疆可可托海的“网红地质景点”—三号矿坑,出产80余种矿物,也是世界级的铍矿床。
铍 性能王者,蛇蝎美人
宁夏银川的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部分。这里原是一片漫漫黄沙,经过七十余年的植草植树造林,构筑起了一道东西宽30公里、南北长61公里的绿色屏障。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发育10天后,卵中的胚胎开始成形,能够清晰看到身体轮廓和眼点。
欧洲水甲 “猛虾”化蛹变“水鳖”
马来西亚路牌上同时标注着马来文和爪夷文,爪夷文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多种东南亚语言的统称。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著名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与发掘出的迷惑龙股骨(大腿骨)化石。迷惑龙的股骨长度可超过1.6米,虽不如最巨大的那几种蜥脚类,但在普通人看来已相当惊人。
“雷龙”之谜
全天候植被荧光自动观测系统。植物的枝叶在阳光照射下,其中的叶绿素会发出一种特定波长的“荧光”,通过遥感设备监测它们,能得知植物的生长状况。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豹猫常在晨昏活动,红外相机拍摄到一张豹猫与冬奥会滑雪赛道灯光同框的照片。
山中无虎豹,豹猫称大王
刚孵化出来的一龄幼虫,头胸部宽而腹部窄,像个大头娃娃。
欧洲水甲 “猛虾”化蛹变“水鳖”
“聪明屋”与黄金时代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洲,成为全世界的学术与贸易中心。阿拉伯人积极对外开放,吸纳融合了希腊、波斯、印度等各大古文明的知识,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化学、哲学等领域领先全球。帝国还在古都巴格达,建立了一个著名学术机构,兼具图书馆、翻译院和研究中心的功能,阿拉伯语称“聪明之屋”,如今多译作“智慧宫”。传说智慧宫的学者每译出一本书,就能得到等重黄金作为报酬。许多古希腊罗马的著作,正是靠翻译成阿拉伯文才得以传世。13世纪蒙古西征攻灭阿拉伯帝国,智慧宫也惨遭焚毁,所有藏书尽数扔入幼发拉底河,相传墨汁甚至将河水染黑。幸好那些记载着人类文明成果的阿拉伯文著作,又曾被翻译为拉丁文,后来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先声。故此今天英语中,有大量学术词汇来自阿拉伯文:比如酒精(alcohol)、炼金术(alchemy)、代数(algebra)……实际上,学术领域以al开头的英文单词,大部分都是阿语借词。
图为出自阿拉伯学术古籍《水力学论》,年代不详。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量天尺的花,俗称“霸王花”“剑花”,干制后可以跟肉类食材一起煲汤。
龙鳞藏清露,仙人量天高 火龙果
迷惑龙骨骼和肌肉复原图,可见其脖子比四肢还要粗大。
“雷龙”之谜
荞麦籽粒形状近似一个小三棱锥,有些地方叫它“三角麦”。脱出种仁后,留下的坚硬外皮“荞麦壳”,还可以用来填充枕头芯。
荞麦 见素抱朴自有格
海坨山位于北京北部与河北交界处,主峰海拔2241米。
这里生活着不少野生豹猫,它们的栖息地毗邻冬奥会赛场和人居小区。
山中无虎豹,豹猫称大王
阿拉伯字母书写规范演变图(以库法体为例):
1、早期没有打点,单色书写;2、3后来出现了标记元音和区分辅音的两套打点系统;4、最后在11世纪,打点改为附标小字母,沿用至今。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量天尺的植株,其肉质的三棱茎上生有“刺座”,花、果便在这个地方发育。
龙鳞藏清露,仙人量天高 火龙果
▽ 实地考察,并结合地质图绘制河流阶地剖面图(局部)。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围地区“叶面积指数”遥感图,实习要做的就是把测到的数据和遥感图做对比。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白心火龙果:量天尺本种的果实,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火龙果。红皮白肉,鳞片较长且绿色部分明显,果肉清甜微酸,口味清爽。
龙鳞藏清露,仙人量天高 火龙果
一群幼年迷惑龙,在成年龙的大脚下仓皇逃窜。通常认为蜥脚类恐龙就像今天的海龟,雌龙集中产卵后便不管不问,幼龙出壳后独自闯荡。它们长到接近成年的大体型时,才会加入开阔环境中的龙群。而雷龙由于化石比较零散,推测可能主要过着独居生活,就像今天的犀牛。
“雷龙”之谜
草地采样。先划一个10厘米×10厘米的样方,把里面的草薅光,装进袋子,回实验室再把草的叶片全摘下来,平摊在白纸上用扫描仪扫描并测算出它们的面积。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专业 行万里路,解地利谋人和
沙特阿拉伯国旗,图案为阿拉伯刀和以阿拉伯文书法“三一体”书写的清真言。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红心火龙果:哥斯达黎加量天尺的果实,红皮红肉,鳞片较短,味道明显比白心火龙果更甜。
吃红心火龙果会“尿血”?
很多人发现,吃多了红心火龙果,第二天粪便和尿液都会变成红色。别慌张,这只是火龙果中的色素被排了出来。哥斯达黎加量天尺果实富含甜菜红素,这种色素易溶于水,并且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历经五谷轮回,红艳依旧。除了火龙果,大量吃红苋菜或者喝红红的甜菜汤,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龙鳞藏清露,仙人量天高 火龙果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雷龙足迹”。该足迹化石与雷龙、迷惑龙同属晚侏罗世地层,但名称里的“雷龙”,仅泛指这种类型的蜥脚类恐龙足迹,难以确定具体种属。
“雷龙”之谜
西餐中的荞麦
在万里之外的西欧,法国人吃荞麦,用上了跟陕西人民类似的法子:摊煎饼。在法国布列塔尼的传统美食中,有一种名为“galette”的薄饼(下图),是参考了著名的可丽饼的做法,用荞麦面糊在平底锅上摊成酥脆的薄饼,四边折起,中间可以放入鸡蛋、火腿、蘑菇、奶酪等馅料。
荞麦粒经过轻微发酵、磨浆、乳化,还能产生很像奶油的香气和口感。用它制作的冰激凌(下图),也大受乳糖不耐受者和素食主义者的欢迎。
荞麦 见素抱朴自有格
燕窝果:又叫麒麟果,个头偏小,黄皮白肉,果肉略有透明丝状质感,近似燕窝。味道比红肉的还甜,种子稍大,但可以轻松嚼碎吞下。常见的两种火龙果均为二倍体,而燕窝果是四倍体,细胞核中染色体组数加倍了,这说明它很有可能是杂交产物。
龙鳞藏清露,仙人量天高 火龙果
雷龙和迷惑龙平时主要吃地面上的植物,但可能偶尔也会短时间内双足站立、抬起头颈,吃几口高处的树叶。
“雷龙”之谜
罗马帝国后期尊基督教为国教(阿拉伯人生活在帝国东部),图为6世纪一个阿拉伯基督徒的纪念碑铭,以希腊文(左)和古阿拉伯文书写。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雷龙和迷惑龙的脚上都有爪子,尤其前爪可作防御武器。
“雷龙”之谜
冬虫夏草案发现场环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
虫草疑云
刚孵化出来的一龄幼虫,头胸部宽而腹部窄,像个大头娃娃。
欧洲水甲 “猛虾”化蛹变“水鳖”
阿拉伯文象形书法:用《古兰经》经文的笔画,勾勒出一匹骏马。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雷龙防身术
雷龙虽然身躯庞大,但晚侏罗世的北美还有多种大型肉食恐龙—异特龙、蛮龙、角鼻龙等。在这些巨型猎手面前,雷龙如何自卫呢?
看似最佳的防身武器,是它的长尾巴。这条尾巴由82块尾椎骨组成,占雷龙全长的56%,末端细长灵活。古生物学家长期认为,雷龙(以及迷惑龙、梁龙)能像甩鞭子一样高速甩尾,抽打肉食恐龙。但近年研究逐渐否定了这种理论,认为甩尾主要用于与同类交流,而它们的脖子更适合用来防身。
另一个武器是前足的大爪子,可以猛踢肉食性恐龙。它们还能短时间内双足站立,扬起前腿连砸带扎。不过若是对付老练敏捷的肉食恐龙,或许成功率不会太高。
最后就是雷龙的体重本身:所谓“身大力不亏”,成年雷龙的体重是异特龙的五到八倍,不费什么劲儿就能撞倒异特龙。
“雷龙”之谜
蝉若虫生活在土壤中,正常情况下仅在羽化前夕才会爬出土壤。
虫草疑云
早白垩世南美的阿马加龙,是最著名的白垩纪梁龙类。其体长仅9~10米,脖子上立起发达的棘刺。
“雷龙”之谜
白僵菌最早的档案,可追溯到2000年前秦汉的《神农本草经》。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描述:“蚕病风死,其色自白,故曰白僵(死而不朽曰僵)。”跟冬虫夏草一样,僵蚕也是一味传统中药材。
虫草疑云
阿拉伯建筑上常见的瓷砖图案,其实是用方形库法体书写的阿拉伯语单词,黑色部分是四次
“穆罕默德”,白色部分又正好是四次“阿里”。前者为伊斯兰教先知和创始人的名字,后者为穆斯林圣贤、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阿拉伯字母也曾用来拼写汉语。我国境内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信奉伊斯兰教、说汉语的少数民族,过去儿童启蒙常用阿拉伯字母与汉字对照的“小儿经”。图中路牌上,汉字上方为阿拉伯字母拼写的地名注音。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10世纪陶瓷碗,最内圈的黑色装饰纹路,是以库法体书写的阿拉伯谚语:“慷慨是天堂居民的本性。”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蝉花虫草是这里的优势物种,虞教授师徒很快找到了三四个样本。
虫草科研
阿拉伯的书法艺术
基于宗教传统,阿拉伯民族为防止偶像、图腾崇拜,建筑及其他各种艺术装饰中,都尽量避免人像、乃至动物形象的出现。故此在艺术领域,格外注重书法。阿拉伯文字的各种字体众多(本文介绍的两种是最为正式的),美术字的应用更是无所不在。图为 阿拉伯人传统上使用削尖的芦苇蘸墨水书写,如今的书法依然使用芦苇笔。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出自10世纪波斯学者比鲁尼留下的天文学著作,以阿拉伯字母拼写波斯语写成,此页内容为根据太阳的位置解释月相变化。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沙特阿拉伯车牌:左侧数字部分为“阿拉伯数字”的欧洲版与本土版一一对照,右侧字母部分也是阿拉伯字母和拉丁字母对照。
书写沙漠和海洋 阿拉伯文千年路
野鸭湖森林公园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郊,距市区不到20公里,幽林碧水,干湿条件适宜,蕴藏着丰富的虫草资源。
虫草科研
△ 武昌鱼的 肌间刺。不同个体从80多到140根不等,成体平均118根。
鱼肉没刺 该有多爽 分子育种“无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