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63期
2025
11
  • 博物君的微科普

    罗布麻,野外生长在盐碱荒地、沙漠边缘,河岸和戈壁荒滩上。其茎皮纤维品质优良,可以加工织布;叶片含有胶质,嫩叶蒸炒揉制后作茶饮;花也很可爱,还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不过它是夹竹桃科植物,植株尤其……

  • 魔林举穹幕,星汉耀洪荒 非洲旷野上的银河与箭袋树

    明亮的银河犹如拱桥,横跨东方夜空。在非洲南部的荒原上,漫天星光将箭袋树的轮廓凸显出来,让人仿佛置身远古世界。作品获得2024届“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手机组优秀奖。

    作者: 戴建峰  

  • 11月蛙歌虫鸣奏深秋,蝶舞蛛戏造粪球

    秋夜山林里,除了虫鸣,还有蛙鸣。珠三角的蛙类鸣叫求偶,高潮通常持续到9月,但有些蛙能一直唱到11月。蛙鸣声中有种类似犬吠,最为“亮耳”,来自被广东人称为“水狗”的沼水蛙。

    作者: 刘昭宇  方文捷  

  • 生长在南国,足迹传九州 椰子在古代中国

    《博物》今年8月号的“椰子”专题,介绍了东南亚、南太平洋的居民们如何利用椰子。其实在中国古代,椰子产地虽远离中原地区,但古人对它们的认知、应用远超我们想象。

    作者: 孟凡萌  

  • 蟑螂 这一次,让我们聊聊

    不可否认,蟑螂是世界上最讨人嫌的生物之一。它总是非法入侵我们的居室,时而爬过垃圾桶,时而染指食物。你挥舞拖鞋,它撒丫子逃窜;你投放药饵,它无动于衷;永远从意想不到的地方探出两根触角,引发尖……

  • 蟑螂十问 十答

    千万年的生存经验,让人类将蟑螂与糟糕的卫生条件挂起钩,一看见它,大脑就拉响警报。而蟑螂又如此“顽强”,人们用尽手段,也无法彻底将它赶出生活空间……本文整理出关于蟑螂最常见的十个问题,由昆虫……

    作者: 昆虫学小鱼(余文博)  

  • 蠊谱

    家里的蟑螂虽然可恶,但在昆虫学家眼中,它们所属的蜚蠊目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类群。蜚蠊“家史”足有几亿年,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成员,并不会打扰我们的生活,而是隐身野外,为自然循环默默出力。本文介绍……

    作者: 吴可量  

  • 中外美蠊图鉴

    蜚蠊家族总体比较低调,平均颜值不高,但其中还是有一些会令人惊叹“蟑螂也可以这么美”的种类。由于蜚蠊目物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丰富性最高,而我国大部分国土处于温带,所以很多“美蠊”我们难得一见……

  • 常蠊系

    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蟑螂,也值得拥有一页图鉴。

    作者: 胡杨  

  • 与十亿只蟑螂 亲密接触?! 探访美洲大蠊养殖基地

    大多数人恨不得蟑螂彻底从地球上消失,四川省西昌市却有一群人发现了蟑螂独特的价值,把它们当宝贝精心饲养。哎,别急着“战术后仰”,没准你还用过他们的产品呢。《博物》编辑亲身探访西昌的美洲大蠊养……

    作者: 何长欢  林语尘  

  • 爱蠊者说

    研究昆虫,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蝴蝶、蜜蜂、甲虫这些明星物种。但在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却有一群痴迷于蟑螂的人——王宗庆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已经钻研蜚蠊目二十年,在这个“小众”类群中默默耕……

    作者: 何长欢  

  • 雪山下的“鸟巢” 墨脱特色鸣禽掠影

    以生态多样著称的西藏墨脱,也是鸟类研究和观鸟的胜地。本文有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的老师们,来盘点这里的几种“限量版”特色鸣禽。

    作者: 益西多吉  陈彩萍  宋刚  

  • 怪兽竞技场 二叠纪南非卡鲁盆地

    相比波澜壮阔的恐龙时代,我们对在此之前的二叠纪就陌生多了。在那个时期,恐龙乃至它们所属的整个“蜥形纲”尚未崛起;当时活跃在陆地上的,是各种与哺乳动物亲缘更近、长相特异的“怪兽”。南非的卡鲁……

    作者: 江泓  

  • 安得广厦夸盛宴,千金散尽还复来 北美洲西北海岸原住民

    这种刻满精灵古怪浮雕、高达数米甚至十几米的“图腾柱”,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近些年来,不论中华大地,还是五大洲的天涯海角,但凡以原住民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往往都有它们的身影;在同类题材的影……

    作者: 萧陵  

  • 赛车 机械时代的速度与激情

    前不久,全球上映了一部电影《F1:狂飙飞车》,将观众们的视线从信息时代,拉回到了机械时代。赛车似乎是赛马的升级版,承载着人类对速度极限的追求。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奥运会之外的运动项目—通过操……

    作者: 百特曼  

  • 钠 欢跃如火,化身万物

    它是隧道中的明亮灯光,是调料罐里的晶莹食盐;它在水面上跳起危险的舞蹈,它为人体细胞代谢充当“阀门”。我们身边的岩石、玻璃、日化产品,都有它—钠元素的身影。

    作者: 徐欣宇  

  • 华夏食牛记

    在中国饮食文化里,牛肉很特殊:它曾是天子独享的美食,在民间,却长期属于餐桌上的非主流角色。各种精致“宫廷菜”“官府菜”中,它的出镜率远不及鸡鱼猪羊,却以“草根”佳肴的形式散布华夏四方:或是……

    作者: 李伟元  

  • 嘴对嘴,谁吃谁?

    在南方野外,如碰到刺猎蝽我总会兴致勃勃地去拍摄。这种小巧的猎蝽浑身长满尖刺,十分威武。想找它们不难:一身刺毛的刺猎蝽,最喜欢藏在那些同样满是刺毛的植物中,躲避天敌顺便伺机捕猎。所以留意那些……

    作者: 唐志远  

  • 钩吻 蔓草金花可断肠

    钩吻,古时又叫野葛、胡蔓藤、断肠草,生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部分地区,常见于山坡、林间、灌木丛中。钩吻是钩吻科木质藤本植物,叶对生,卵形;聚伞花序,花黄色或橙黄色,花冠漏斗状,上部5裂;蒴果卵圆……

    作者: 王辰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