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金丝猴:不都穿金衣,全长朝天鼻
动物分类中,金丝猴是个统称,泛指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的成员。全世界共有5种金丝猴:川金丝猴、黔金丝猴、滇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前4种我国均有分布。虽然名为“金丝”,其实只有川金丝猴全身披金色长毛,怒江金丝猴甚至浑身一点金色也没有。但同为仰鼻猴属物种,5种金丝猴都长着家族共享的“朝天鼻”。图为黔金丝猴
深山追猴十二年 中国怒江金丝猴研究小史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2、 小巢主体完成,顶部留有一个小口,蜾蠃妈妈将腹部伸入其中,产下1枚长条状的卵。产卵后,它再次飞离,这次离开了很久。而蜂麻蝇在此期间除了偶尔梳理翅膀和复眼,几乎没动,一直耐心地停在原处。
3、二十多分钟后,蜾蠃妈妈抱着一条又粗又长的肉虫飞了回来,将其塞入泥巢。它再次飞离,去找泥团进行最后的封口工作。而我趁蜾蠃妈妈不在,正低头检查相机里的照片,余光中有东西一晃,一抬头,就发现潜伏良久的蜂麻蝇已经飞过来,“打入”了蜂巢内部。我正要拍照,它一扇翅,远走高飞了!整个过程只有两三秒!
4、 我赶紧凑近蜂巢,向孔内望去,本以为能看到蜂麻蝇的卵,却发现里面是一群蠕动的小蛆!原来蜂麻蝇用“卵胎生”的方式繁殖,卵在雌虫体内就已孵化,规避了孵化时间晚于寄主的风险。
5、不久,蜾蠃妈妈带着泥团返回,按部就班地将巢穴封了口,却不知自己费心费力建起的泥巢,已成为蜂麻蝇的育婴房。
6、半个月后,巢中果然飞出一群“小苍蝇”(图为另一个蜾蠃泥巢,同样被寄生),这一战是蜂麻蝇赢麻了。
08月 蝇窥蜂巢卵将破,妖蛛撒网龙剿螺
妖面蛛-雌蛛 “眼间距”更近,还有点“眉压眼”,妖气十足。
08月 蝇窥蜂巢卵将破,妖蛛撒网龙剿螺
迷你椰子、袖珍椰子:室内椰树“平替”
花卉市场上的“迷你椰子”“袖珍椰子”,其实长得不像椰子树:个头不足1米,也看不出主干,只是有羽状叶子而已。它们其实是棕榈科竹节椰属的常绿小灌木,原产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不过由于娇小优雅易存活,它们还是成了风靡全球的园艺宠儿。
似椰非椰
北美出土的多种甲龙科尾锤,其“主人”包括无齿甲龙(图1 、2)、包头龙( 图 3、4)、倍甲龙(图5 、6、7)。
甲龙之谜
侯雨萌 (编导)
主创者说
林中蝉鸣声此起彼伏,有时吵得以为自己耳鸣了。走着走着,突然有人问:“下雨了吗?”抬头看,明媚的阳光穿透树叶,却有一股一股的透明水珠洒落。正要伸手感受天降甘露,小亮老师说:“这是蝉在尿尿。”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张辰亮
(总监制·主持人)
主创者说:蛤蟆高唱“我爱你”
夜宿雨林营地,窗外蛤蟆“呱呱呱”使劲儿叫,一晚上都睡不好。我只好半夜拿上手电去逮蛤蟆,逮住了就扔到旁边的河里去,扔了十几只才安静下来。可等我回屋洗手,刚拧开水龙头,蛤蟆又开始叫……我用手机录下蛤蟆的叫声,发给我爱人。她用微信的“语音转文字”功能,识别出的结果是“我爱你”。她说你还挺想我,然后再点开播
放——结果是听取蛙声一片。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金属锂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本图),但如果在高温熔融状态,遇到氧气就会爆炸(下图)。
锂 现代生活“动力包”
覆尾龙(晚白垩世,南美)
属于南半球特有的副甲龙类,体型较小,四肢较长,体侧缺乏“装甲”,但可能擅长逃跑。尾尖有七对厚重骨板,酷似中美洲阿兹特克人的黑曜石战棍。
甲龙之谜
加斯顿龙
(早白垩世,北美)
属于结节龙科,体侧、颈部和后背前半部有大量尖锐骨刺,臀部没骨刺但有巨型骨板(特化的荐盾)保护。
甲龙之谜
辽宁龙(早白垩世,东亚)
曾被认为是最小的鸟臀目恐龙,但化石是幼年个体。还有观点认为它们的身体特征适应水生生活,甚至可能下水捉鱼,不过目前对此仍有争议。
甲龙之谜
形形色色的甲龙
埃德蒙顿甲龙(晚白垩世,北美)
属于结节龙科,肩部有发达的尖刺和骨板。与包头龙等甲龙科同时、同地分布,但嘴巴比甲龙小,或许两者会吃不同的食物,以减少竞争。
甲龙之谜
怪嘴龙(晚侏罗世,北美)
化石最完整的早期甲龙类,因头骨像西方传统建筑装饰“滴水嘴兽(石像鬼)”而得名。
甲龙之谜
绘龙(晚白垩世,东亚)
中型的甲龙科恐龙。体型中等,但化石十分丰富,甚至保存了精美的喉部软骨。研究发现它们和鸟类一样,会通过压缩喉部的空气来发声。
甲龙之谜
华丽蜾蠃妈妈身负黄黑“虎纹”,纤腰一束,美丽又威猛。它在墙上找好位置,开始筑巢。这时便有只蜂麻蝇鬼鬼祟祟尾随而来。确认蜾蠃巢的位置后,蜂麻蝇落在30厘米外,似在暗中观察。期间蜾蠃数次往返,每次都抱着一团湿泥,如泥瓦匠般精心垒砌巢穴。
08月 蝇窥蜂巢卵将破,妖蛛撒网龙剿螺
11月,塔尔羊从高海拔地区下到沟底,聚在一起活动。
侠客缦长鬃,临风候争雄
6月,雌性塔尔羊带着出生不久的宝宝,在山谷觅食。它们旁边开着白花的植物,是一株尼东绿绒蒿。
侠客缦长鬃,临风候争雄
塔尔羊的攀爬能力很强,可以在陡峭的悬崖上如履平地。
侠客缦长鬃,临风候争雄
等个三五分钟,被吓回去的虎甲幼虫就会在洞口冒出头“归位”。
弹孔绿灯闪烁 蛋仔准备发射
为防止被大型猎物反拖出来,虎甲幼虫背部专门隆起一个长有4枚倒钩刺的“驼峰”,故而它们又被俗称为“骆驼虫”。
弹孔绿灯闪烁 蛋仔准备发射
日期:2019/10/27
时间:16:14:27
地点:海南 水满乡
弹孔绿灯闪烁 蛋仔准备发射
糖棕:黑皮椰子,内藏果冻
在东南亚集市上,还有种“黑皮椰子”:个头只有普通椰子一半大,外形浑圆,外皮较软,有点像山竹。切开之后,果皮下有三个小隔间,各含透明果冻。
这种果子国内不多见,但若提起火锅和奶茶里的“海底椰”,估计你至少听说过—它们和真正的海椰子没关系,而是来自糖棕的果实。其未成熟的 凝胶状胚乳,晶莹清甜,可用于制作甜品和奶茶;切片晒干的果肉,则用来煲汤或作火锅底料。糖棕是棕榈科糖棕属的“属长”,原产印度、缅甸一带,如今在东南亚及我国西双版纳也都有栽种。它的花序柄饱含汁水、含糖量高,可用于榨糖或酿酒。它们的果子,反倒只是副产品了。图为糖棕树常被种在田间地头。
似椰非椰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甲龙反击霸王龙的想象图。其实若按真实比例,“标准甲龙”——甲龙属的大腹甲龙,体长也就6米多,其尾锤远不足以打断霸王龙的大粗腿。而且大腹甲龙的头部,只有一对大型骨角,而不是图中的两对。
甲龙之谜
锂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不高,粉红色的锂辉石是主要含锂矿物之一。
锂 现代生活“动力包”
南岛人远航迁徙时,必携带大量椰子,作为旅途中的淡水与食品。这些椰子完全不必占用船舱和甲板,可用网兜在海中拖着走,亦可绑在船舷上充当浮囊,提升船只浮力。等到登陆开辟新家园,剩余的椰子即可就地栽种。
南岛人的“椰生活”
“椰”名何处来
中国古代对椰子的最早记载,来自西汉大才子司马相如。他在《上林赋》中,提到长安郊外的上林苑里,栽有一种名为“胥邪”的树木。经后代学者考证,此树“高十寻,叶
在其末”“实大如瓠,系在颠,若挂物”——这正是椰树的典型特征,看来“胥邪”就是椰子。今天“椰”字的读音,也是从“胥邪”的“邪”(古音yé)字演化而来。
椰子“发家”记
左:加斯顿龙的甲片,由真皮组织骨化形成。右:包头龙的头颈部化石,头顶覆盖甲片,眼睛两侧有硬刺,颈部有颈半环。
甲龙之谜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椰棕梳子(左)和椰棕绳(右,被缠绕成短棒状,使用时解开)。
南岛人的“椰生活”
很多大型竹节虫的前腿都有夸张的锯齿,
但 头顶后方的凸起 才是佛特有的标志。
树枝成“佛” 木遁显灵
幽灵方头鱼既有鲜嫩的“蒜瓣肉”,又有并不粗硬的丝状肌纤维,加之自带浓郁虾蟹味,生切或熟食都十分美味。图为火炙刺身和清蒸鱼块。组图摄影/大白不想露脸
海鲜市场 找到新物种 幽灵方头鱼的发现与命名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而手机、充电宝和笔记本电脑,只需一块轻巧的锂电池即可运转。
锂 现代生活“动力包”
萨摩亚群岛的拖钓鱼钩,鱼线由椰棕绳制作,鱼钩由贝壳或海龟壳打制。
南岛人的“椰生活”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结节龙科的林龙,生活在距今1.36亿年前的欧洲,体长4~5米,与禽龙、巨齿龙同为最早被现代科学命名的恐龙。
甲龙之谜
汤加的椰棕拂尘:酋长、祭司等贵族使用,是身份的象征。
南岛人的“椰生活”
吐鲁番出土的唐代摩尼教经卷,以巴列维文写成,摩尼教就是武侠小说里“明教”的原型。
伊朗文字千年路 从波斯楔形文,到阿拉伯字母
由于新芽像竹笋一样破土而出,所以虎杖也被称为酸桶笋。
虎杖 荒草酸苦莫欺心
第一次见到幽灵方头鱼时,它已接近料理完毕就等下锅了,但其颊部的红白条纹仍十分明显。
摄影/谭杰尹
海鲜市场 找到新物种 幽灵方头鱼的发现与命名
摄影 / 谭杰尹
华夏胄龙打斗场景复原图。它们是典型的甲龙科成员,较长的后肢有助于抬高尾锤、重击对手。
甲龙之谜
商代兽面纹青铜胄,1989年发现于江西新干县,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甲龙之谜
“七喜”曾是锂汽水
1929年,美国饮料商查尔斯·格利格,推出了一种新型饮料“Bib-Label锂盐柠檬-酸橙苏打”。它后来改名“七喜锂盐苏打柠檬水”,也就是如今著名汽水产品“七喜”的前身。
当时人们认为锂盐有益健康,“七喜”便搭了这个概念顺风车,宣称可以解除宿醉。但后来发现过量的锂会导致人体中毒,因此二战后多国禁止在饮料中添加锂盐,“七喜”的配方也不再含锂。不过,锂盐对抑制躁狂症、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仍有一定功效,只是要谨慎控制剂量。
锂 现代生活“动力包”
波斯第一帝国留下的三语楔形文字石碑,从左至右分别是古波斯语、埃兰语、巴比伦语,这成为后世学者破译研究古巴比伦语言文字的起点。
伊朗文字千年路 从波斯楔形文,到阿拉伯字母
幽灵方头鱼的1件正模标本、4件副模标本,分别保存在国内的5家标本馆中。图为保存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副模标本。
海鲜市场 找到新物种 幽灵方头鱼的发现与命名
摘椰四件套:脚扣、安全带用来爬树,短刀采椰,再用绳索把椰子放下地面。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降下椰果时,绳索一端系在金属钳一个把手上,从另一把手的圆环穿过,如此便能借助椰子自重,牢牢夹紧果串。每串椰果都源自同一花序,“批次”相同,成熟度一致,因此摘椰子都是整串割下。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当今电动汽车大多采用锂电池包,底盘几乎铺满电池,以满足续航需求。
锂 现代生活“动力包”
基里巴斯椰棕铠甲,配有极高的围领,以防鲨鱼牙武器割伤头颈。装饰图案编织时混入了人头发。
南岛人的“椰生活”
此处文字为作者署名,意为“海达尔·阿里大师之作”。
伊朗文字千年路 从波斯楔形文,到阿拉伯字母
我国最大的锂盐湖——西藏扎布耶茶卡(盐湖),面积247平方公里,湖水中富含碳酸锂。不过湖水的粉红色与锂无关,主要来自富集β-胡萝卜素的藻类,因此湖水颜色并不稳定。
锂 现代生活“动力包”
全椰制凉亭
在椰子所办公楼侧翼的小花园里,有座比篮球场略小的“椰子阁”,全部建材都来自椰子树:房梁、立柱为60年老椰木,亭顶铺椰树叶,桌椅板凳也是椰木材料。最具特色的是一面屏风,由数百块方形木块拼成,每块约5厘米见方,正中有三条棱凸起—那是从椰壳“屁股上”切取的“三棱帽”。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龙脑香科乔木往往是婆罗洲雨林里最高的大树。从地面仰视,感觉它几乎90%都是直溜溜的光杆树干,直到树顶附近才开枝散叶,形成不算很大的树冠。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客机,在机翼结构、机身蒙皮等部位大量使用第三代铝锂合金。这是一类添加了锂元素的铝合金材料,密度小、强度高,适用于飞机制造。
锂 现代生活“动力包”
19世纪的基里巴斯战士,身着椰棕护甲,手持硬木镶嵌鲨鱼牙制成的三叉戟。
南岛人的“椰生活”
图为描绘波斯大流士大帝狩猎狮子的印版,两旁刻有楔形文字。大流士是波斯帝国的第三位君主,波斯楔形文字正是在他在位时期诞生的。
伊朗文字千年路 从波斯楔形文,到阿拉伯字母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树干基部露出地面的板根,在热带大树下非常常见,起加强支撑作用。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怒江金丝猴的食物多达100多种,图中的小猴正在吃地衣。
深山追猴十二年 中国怒江金丝猴研究小史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从空中俯瞰婆罗洲雨林,会看到巨树如一把把长柄伞,疏密有致地伫立在莽莽林海之中。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锂是最轻的金属,常温下密度仅0.534克/立方厘米,与松木相仿,比水和各种常见液体都轻,总会浮起来。
锂 现代生活“动力包”
萨珊王朝是伊朗史上最强盛繁荣的时期,在伊朗人心目中的地位,近似中国人心中的唐朝。图为萨珊时期精美的银质皇帝头像。
伊朗文字千年路 从波斯楔形文,到阿拉伯字母
2020年深秋,课题组观察到149只怒江金丝猴组成的大群:它们通过大树横枝跨过小河,在河面十几米高处排队通过,让我们得以精确记录整个猴群的个体数量、单元组成,以及每只猴的性别年龄——这是十二年来片马地区“猴口普查”的最全记录。摄影/六普
深山追猴十二年 中国怒江金丝猴研究小史
摄影 / 六普
明朝正德瓷盘,中间的波斯文意为“大明可汗所罗门沙阿御制”——正德皇帝给自己起了个洋名“所罗门”,还自称是大明的可汗和沙阿,“沙阿”就是波斯语的“帝王”。
伊朗文字千年路 从波斯楔形文,到阿拉伯字母
片马地区山高谷深,大片原始森林有如迷宫。向导常上树倾听远处猴群的声音,再确认我们搜索的方向。
深山追猴十二年 中国怒江金丝猴研究小史
△ 吴老师给我们开了好几个不同“年龄段”的椰子:嫩椰以喝水为主,老椰主要吃“肉”;发芽椰子内部已滴水不剩,全被“椰宝”填满。椰宝质地蓬松,口感像糠心的白萝卜,味道寡淡没啥吃头。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吉丁虫,艳丽到“没朋友”
吉丁虫是个大家族,许多成员体色非常艳丽,婆罗洲的吉丁虫更以五光十色著称。它们本身无毒,也并非在模拟其他毒虫。科学家至今也没彻底搞懂,为何它们要漂亮到这程度。不过其中许多种类,会释放出令鸟类讨厌的气味。图这种吉丁虫撞色大胆,背面全绿、腹面却是纯紫。下图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 野外宿营,我们会用竹子搭顶棚架,铺上塑料布挡雨,再做张竹床睡觉——如此豪华营地,搭好后会重复使用,赶不回管护站时就近找个“老地方”过夜。图为国内首张“怒金”照片的拍摄者“六普”
深山追猴十二年 中国怒江金丝猴研究小史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冬季的高黎贡山会下起大雪,给调查增加不小难度。摄影/六普
深山追猴十二年 中国怒江金丝猴研究小史
摄影 / 六普
椰子所隔壁的“椰子大观园”,是文昌的地标景点。园中的一些椰树,茎干七歪八扭,甚至接近“躺平”,最后却能向上耸立起一截树冠(哪怕拐个直角弯)。其实这些异类并非人为造景,而是台风的遗迹—海南岛常受台风侵袭,不少椰树会被刮得歪斜倒伏,但只要有部分根系埋在土中、树冠完好,椰树就能继续生长。园区保留下它们,可展示椰树顽强的生命力。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红外相机拍下的怒江金丝猴繁殖群。雄雌猴体型相差悬殊,成年雄猴体重15~20公斤,雌猴大约只有雄性的一半重。
深山追猴十二年 中国怒江金丝猴研究小史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撒旦卡伪瓢虫。它浑身漆黑,背上还有些尖刺和小鼓包,看上去非常邪恶。其实伪瓢虫多以菌类为食,背上的“凶器”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摄影/郑天宇
椰浆酸辣粉
“辣沙”汤汁打底
东南亚的汤面、汤粉称作“叻沙”(laksa),其实就是马来语中式面条的意思。它们的特色在于味道辛辣,口感绵沙。因为这些面条、米粉的底料,都是用椰浆和其他食材熬煮出的酸辣汤汁。
南岛人的“椰生活”
除了怒江金丝猴,红外相机还拍摄到了云猫、红鬣羚、中华小熊猫等珍稀动物。其中红鬣羚是2017年才确认的中国兽类新记录物种。图为云猫
深山追猴十二年 中国怒江金丝猴研究小史
“克隆”椰子树
椰子新品种要扩大种植,以前只能老老实实播种、育树、收果子、再继续种。但椰树一年最多结一百多颗果,推广太慢了。如今,科研人员尝试椰子的组织培养,可以理解为“克隆”:从母本椰树上,提取一小块胚乳或茎尖组织,在培养基中“克隆”出椰苗。无需结果,一棵椰树就能“分身”出成百上千棵基因相同的椰苗。目前已能在实验室培育出成批椰苗,但还未成功移栽室外。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椰浆饭
“辣死你妈”
煮大米饭,东南亚人喜欢用稀释的椰浆代替清水。煮出浓香的“椰浆饭”,再搭配辣椒酱、黄瓜片、花生米、鱼干、水煮蛋等配菜,被誉为“南洋国民饭”。一些东南亚餐馆的菜单上,常能看到汉字菜名“辣死你妈”—其实就是椰浆饭(Nasi Lemak)的音译。南岛人嗜辣,而南洋华人多来自口味清淡的闽粤沿海,餐馆老板就以此逗客人一笑。
南岛人的“椰生活”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椰浆芋叶
菲律宾“乱炖”
将芋头嫩叶拌上肉或海鲜,放入浓稠椰浆中煮熟,再用辣椒、柠檬草、大蒜、虾酱等调味。
南岛人的“椰生活”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巨扁竹节虫。体重能超过60克,是世界上最重的竹节虫,它身体宽大,密布尖刺,看着凶,其实人畜无害。因形态颜色(部分雌性成虫黄色)神似香蕉,还被当地人昵称为“香蕉虫”。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椰浆苦瓜
同甘共苦
苦瓜与椰浆慢炖,清苦与甘甜交融,有时还添加熏鱼、虾酱提味(东南亚通吃)。
南岛人的“椰生活”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红显蝽,俗称人面臭屁虫。背部有形似人脸的图案。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体色切割”的伪装法,让捕食者难以一眼判断其体形。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华丽金螳。一类比较原始的螳螂,浑身金属光泽。成虫(本图)雄性纯蓝,雌性红黄绿相间,若虫(下图)更是机械感十足。螳螂、蟑螂两家族关系比较近,华丽金螳螂看起来有点蟑螂的影子。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卡拉迈
椰香“鼻屎糖”
将椰浆加椰糖,再熬成糖浆,放入糯米粉搅拌翻炒数小时,直至变为深褐色膏状。这种糖膏在菲律宾,常作为节庆贡品或伴手礼,包装独具特色:将其盛入一种酷似小椰子的棕榈果壳内,再用红纸包裹,每五六颗用竹片扎成一束。吃的时候用小勺、竹签,乃至手指挑挖出来吃,戏称“挖鼻屎”。
南岛人的“椰生活”
叶状琴步甲,俗称小提琴步甲。大型甲虫,体形神似小提琴,扁平的身材,有利它们栖息在朽木和树皮缝隙中。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糯米椰:椰水变椰粥
市面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糯米椰”:这个品种的椰子,椰水凝成半透明的浆糊状,浓稠如羮,可以像甜品一样挖着吃。糯米椰并非新品种,南岛人早在远征太平洋之前,就已经培育出来了。
南岛人的“椰生活”
“怒金”也拥有发达的犬齿,时而显露“凶相”,但它们较少发生重伤斗殴事件。
深山追猴十二年 中国怒江金丝猴研究小史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高树小飞侠
图为伞虎:壁虎家族成员,除躯干和尾巴两侧有皮膜,四肢趾(指)爪间还带蹼,用以提升空气浮力。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升级中的“中国椰” 探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飞蜥:前肢和后肢间有皮膜。遇险时“双翼”瞬间展开,还能恐吓天敌。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高卡萨斯南洋大兜虫。世界上最大的甲虫之一,体长可达13厘米。它体表坚硬光滑如镜面,雄性头、背长有巨角,主要用于同性打斗争夺配偶。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冕花螳,俗称兰花螳螂。它不仅体色似花朵,白里透红,其胸、腹、足也都长成了花瓣模样。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红缘三叶虫红萤”雌虫。它属于甲虫类(鞘翅目),雌性成虫保留了幼虫形态,看上去像古老的三叶虫。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红巨鼯鼠:
啮齿类中松鼠家族成员,四肢和尾基部之间生有“五边形”皮膜,尾巴粗大,可控制滑行方向。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马来亚鼯猴:
“皮翼目”哺乳动物(全球仅东南亚有两种),身形大小似猴,从颈部到四肢、尾端,均有宽大皮膜相连。曾有一次滑翔超130米的记录。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华莱士飞蛙:
由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发现,“手指”和“脚趾”长度远超普通蛙类,趾(指)间有黑色皮膜。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红颈鸟翼凤蝶。马来西亚国蝶,它们的体型在全世界蝴蝶中名列前茅,翅展能达18厘米。
马来西亚雨林 热带巨树王国
有颗粉红的心
金属锂是平平无奇的银白色,但锂辉石(本图1)、锂云母(图2)等一些含锂矿物,却呈现出迷人的粉红色泽。其中锂辉石中的紫锂辉石,质地优良者可作宝石(图3)。在绿柱石矿物中,含锂较多的摩根石也呈粉红色,与祖母绿、海蓝宝石并称绿柱石中的三大宝石。而且不仅在矿物中,锂就连燃烧时的火焰,也是美丽的玫红色!
锂 现代生活“动力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