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科研


文章出自:博物 2025年第09期 作者: 林依婷 林语尘 

标签:

虫生真菌的生命形态复杂又神秘,堪称昆虫学与菌物学的“交叉学科”,深入研究者寥寥。云南民族大学虞泓教授是这一领域的学界泰斗,《博物》前往昆明探访,见证了虫草科研人的日常。

菌子季,采最特殊的蘑菇

7月初,大半个中国饱受酷暑折磨,昆明却正值凉爽的雨季,日均气温只有二十摄氏度。湿润山林成为野生菌的天堂,云南人津津乐道的“菌子季”来临,郊外随处可见拎着竹篮去“拾菌”—采蘑菇的人。
虞泓教授也带着两名学生,来到了昆明北郊的野鸭湖附近。这里有大片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被雨水润透,苍翠欲滴。三人沿着泥泞的土路走走停停,不时钻进林子、翻找草丛和落叶堆。有拾菌人路过,见他们两手空空,好心提醒:

“快走吧,这一片没菌子!”虞教授只是摆手一笑,依旧用手中的长柄伞轻轻扒拉落叶。

责任编辑 / 林依婷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