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没刺 该有多爽 分子育种“无刺鱼”
肌间刺:小鱼刺的大麻烦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武昌鱼的正式名叫“团头鲂”,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毛泽东诗词更让它闻名遐迩。然而近十年来,美味又不贵的武昌鱼在市场上却表现平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鱼肉间布满小刺。
鱼肉中的小刺叫“肌间刺”,有些科学家推测,它对肌肉有一定支撑作用、能增强鱼游泳的爆发力,但也有人认为,小刺只是演化遗留下的痕迹,没什么作用。不过对人来说,小刺吃起来就麻烦,鱼刺还容易卡喉咙。我们常吃的草鱼、鲢鱼、鲤鱼等淡水鱼,也都有肌间刺。在过去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无心挑剔,毕竟鱼肉是质优价廉的蛋白质来源。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就不愿再忍耐小刺了。以前做酸菜鱼常用草鱼,现在则多用袋装的巴沙鱼片,尽管不如草鱼好吃,但胜在方便、便宜。此外河鲜市场上,没小刺的加州鲈鱼更是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