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卡
诗意地栖居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2期 作者: 于坚 

标签: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寺庙   索县   

四川省两州(甘孜、阿坝)三县(丹巴、道孚、金川)交界处的高原牧场莫斯卡,海拔在4000米以上,集高原草甸、雪山、森林、河流、海子于一体,辖1个自然村和5个牧业组。莫斯卡的牧民们在日穹活佛的主持下沿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古代社会所能提供的一切条件下,莫斯卡人已经把这里建成了一个天堂,无意识地抵达了他们生活历史上最完美的境地。
莫斯卡村是丹巴县海拔最高一个纯牧业村,村庄按藏传佛教中的“坛城”形式建造,是整个藏区里十分罕见的袖珍城堡。

从四川省丹巴县丹东乡转向北面的阿洛沟,我们的汽车开始爬高,进入了危险的道路,这是前往莫斯卡牧场的道路,2005年10月14日才通的车。汽车一边走,一边辨认着道路,海拔逐渐升高,植物群落也发生着变化,在3000米附近,是高大的冷杉。到了4000米左右,出现了大片的青冈林,林子不高,约3米左右,挂着苔藓。之后,就来到高原草甸之上,一群黑牦牛一看见汽车,就惊惶逃走。荒野上有许多洞,一个旱獭的脑袋晃了一下,当地人把这些笨头笨脑的动物叫做雪猪。道路上经常有不知名的鸟在前面带路,有一次带路的是一群野鸡,有十几只,跳在我们的车子前面,走了很久才回荒原,藏族司机慢慢地跟着走,没有按喇叭。时常有藏族人骑在马上走下山岗,身上裹着红色氆氇。有一辆摩托车卧倒在路边,爆胎了,藏族摩托车手似乎首次经历这样的事情,完全不知所措,问我们司机能否帮他补胎。司机说,这种摩托用的是真空胎,他补不了。

莫斯卡村所在地海拔在4100米左右,地形像藏传佛教法器“金刚橛”。“金刚橛”的中央是莫斯卡村;“金刚橛”的尖顶是两条河流交汇处,那里建有一座白塔;“金刚橛”的柄部建有专放《格萨尔》石刻的殿堂格萨尔喇空。村庄是由牧民定居的住房环绕金龙寺而建,四周有一道2米高的围墙,围墙外是用石子铺的绕墙一周的圆形图案,称之为“麦日”,是坛城的组成部分,代表着水与火,护卫着城堡的安宁。摄影/卢海林
位居“坛城”中心的金龙寺不仅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牧民们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核心。

汽车到达了海拔4600米左右的金龙山垭,垭口有一石头,上面放着一块彩色的刻着经文的玛尼石,暗示着我们已经来到某个世界的入口。玛尼石遍布于藏区的大地上,提醒着人们神灵无所不在,它有令人们不敢轻举妄动的作用。莫斯卡是一个高原牧场,大地上分布着雪山、草甸、原始森林、河流、海子(高原小湖泊)等等,海子有21个之多。过了垭口,开始下坡,海拔逐渐下降到4100米左右。荒凉的山坡上忽然出现一片粉红色的风马旗,林立于高岗,如果这里不是地老天荒的莫斯卡,你会以为这是某个艺术家的“大地艺术”。在西藏,各种艺术都通过那个非艺术的目的——对众神的感激与敬畏呈现着,虔诚保证了这些作品总是最精彩的,也许诸神同时被无名的艺人们想象为最高的鉴赏者。一场细雨飘忽而过,几十只旱獭从洞里面跳出来,像动画般地蹦跳而舞,唱着无声的歌。几个山包之间的盆地上,莫斯卡村出现了,一条从草原溢出的溪流环绕着一个用石头垒起来的低矮的城堡。有一个老人缓慢地绕着村子的外墙走着,低着头,捻着珠子,仿佛那村子是一个圣地。这个忽然凸起在平坦草甸上的石头村子由一道东西长110米、南北宽90米、高约2米的石头围墙所环绕,围墙刷着白石灰,在上方画着暗红色的边。有条石子路绕墙一周,是村民的转经之路。城堡有4个入口,围墙以内是居民用石头和木料盖成的歪歪斜斜规格不一的房子,房顶用黑色的页岩覆盖,位居中心的金龙寺是最高最好的建筑物。莫斯卡牧场的日穹活佛说,莫斯卡村是一个袖珍的城堡。依坛城形式而建,坛城就是佛教想象中的宇宙秩序,它旋转着,环绕着某个中心呈上升之势。在附近的山包上看,绿色盆地上的莫斯卡村确实是被环绕着的形状,就像一群彼此依偎俯伏在草原中间的暗灰色羊只,围拢着中间的寺院,这个寺院就像一个戴着金色王冠穿着红袍的牧人。经幡飘扬,白云飞渡,草地上躺着牦牛,流着溪水,流水上也安装着转经筒,像水磨一样,整日吱吱哑哑地转动着。

责任编辑 / 易水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