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尽林立 风景各不同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1年第01期 作者: 覃妮娜 姜爽 

标签: 基础地理   地质地理   峰林   

峰林,原本是指喀斯特地貌中高耸林立的碳酸盐岩石峰群。后来,其含义发生了扩展,不论是在何种基岩上发育的,只要是聚峰成林的景观都被人称之为“峰林”。湖南是我国峰林景观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丹霞峰林以及石英砂岩峰林,应有尽有,精彩纷呈。
“常闻世上石林峰林不少,但就现知的来说,能与武陵源峰林比美者不多”
不论发育在何种岩性的地层上,凡是具有峰柱林立,形似喀斯特峰林的景观都可被视为广义上的峰林。以此为标准来看,湖南拥有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丹霞峰林以及石英砂岩峰林4种峰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武陵源的石英砂岩峰林。
摄影/aphotostory

九嶷山峰林,世界上最早被绘制在地图上的峰林?

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3幅成图于2100多年前汉文帝时期的古地图,其中一幅被命名为《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简称《地形图》)。在这张地图中,绘图者用田青、淡棕、黑三色线条在绢帛上细细勾画,所绘主区为汉初长沙国南部8县(道),即今湖南南部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及附近地区。主区范围内河流源流脉络、山脉走向轮廓等内容,描摹精细准确,与今天测绘出的河流、山脉大致无二,只不过方位是上南下北。在被精细绘制的地图主区内,还有一处画得极为特殊。不只用较粗的山形线勾画了山体范围,其内部还叠加了鱼鳞状纹样,此外还向南特别绘出了9个显眼的黑色柱状符号,旁注“帝舜”二字,黑色柱状之下向东亦用勾线未填色的方法画出了7个柱状物。这代表着什么?

从“帝舜”二字和该山坐落的位置,可以判定此山当为九嶷山。《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鱼鳞状纹样则可能类似于现代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那么柱状物象征着什么?有学者认为,9个柱状物应为舜庙前的9块石碑,但这与《水经·湘水注》中记载的舜庙前石碑数量不符,而且对于另一组7 个柱状物亦无法解释。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学者认同,2组柱状物是以俯视、侧视相结合的方法,表示九嶷山区诸峰林立的地貌。正如《水经注》里所说:“九嶷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责任编辑 / 张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