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贵阳“双龙会” 发现贵州“地下黄龙”奇观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第07期 作者: 田稚珩 

标签: 土壤地理   地质地理   基础地理   

四川黄龙,以金黄色的钙华连绵沉积、形成色彩丰富的边石坝群而令人沉醉。如果类似的景观出现在地下溶洞中,又会是一幅怎样令人震撼的场景呢?遵义洞穴协会的探洞者们,在遵义附近的一处洞穴中,发现了堪称“地下黄龙”的边石坝群奇观。而在距此180公里外的贵阳,也有一处不久前被发现的洞穴,其中的边石坝群虽然在规模上略逊一筹,但在形态和类型的多样性上,却另有千秋。

前一阵子,贵州遵义的洞穴摄影师赵揭宇向我展示了一幅新作。照片中,一个高大的金色洞厅里,一湾湾泛着翡翠光芒、晶莹碧透的水池子,嵌满了整个洞道底部,像层层叠叠的梯田,又像鳞片偾张的巨龙。赵揭宇双眼不离图片,似在回忆又像在畅想:“你看这里,像不像‘地下黄龙’?”

犹如巨龙身上连绵的金色鳞片、又似仙人法术幻化的层层梯田,在地下深处的洞穴大厅中,一片连续分布的边石坝景观赫然出现在了人们面前。一般情况下,溶洞中的边石坝或是规模较小、分布零散,或是坝体浅薄细小、坝池干枯缺水,像照片中这样石坝鳞次栉比,池水波光潋滟,堪与四川黄龙五彩池相比的,实在是难得一见。

“地下黄龙”?这个说法真是形神兼备,令人击节叹赏。我知道他说的“黄龙”,是指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岷山主峰雪宝顶之下,以金黄色的钙华连绵分布、形成色彩丰富的五彩池而闻名于世的黄龙风景区。黄龙的五彩池,从喀斯特沉积类型来看,属于边石坝,即指在坡地或沟谷中大量结晶型钙华快速沉积而形成的小型梯田状地貌的石埂边坝。在黄龙的核心景区中,3.6公里长的范围内,边石坝及其形成的彩池数多达3400余个。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