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泪滴 玻璃陨石凝结天地碰撞的记忆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第11期 作者: 赵耀 

标签: 基础地理   天文地理   

玻璃陨石严格说并不是陨石,而是陨石撞击地球,地表的石英等物质熔融后,在大气中重新冷凝的产物。更加准确地说,它们应该被称作“撞击玻璃”或者“陨击玻璃”。它们通体玻璃质地,表面光滑并具有流线型形态或者纹理。我国两广南部以及海南,捷克、美国、埃及、科特迪瓦、澳大利亚……在地球各大洲几乎都能看到玻璃陨石的分布,这类晶莹的天然矿物既是天体撞击的见证,也逐渐成为令很多人心向往之的藏品。
雷雨过后,广东湛江等地常能觅得一种黝黑如墨的玻璃质石块,先民深信此为雷霆劈击大地的神物,故称“雷公墨”。无独有偶,中欧波希米亚地区出产一种拥有森林般绿色光泽的捷克玻璃陨石;而在北非沙漠深处,则蕴藏着阳光般温暖的黄色利比亚玻璃陨石。这些形态各异、产地殊远的天然玻璃,目前通常认为诞生于小天体撞击地表的瞬间,因而也被称为“陨击玻璃”或“撞击玻璃”。

几场暴雨过后,广东雷州半岛的菠萝田中,红土吸足水分变得泥泞黏脚。一块黑石在泥中若隐若现。我把它抠出,用水清洗后,但见石块一头大一头小,乌黑发亮,隐隐有着玻璃的光泽。

这是块“雷公墨”。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南部,三面环海。据说因为雷雨天气多,故而很早就有了“雷州”之名。雷州半岛有很多关于雷神的传说,而“雷公墨”被相传为雷公画符时掉的墨块。

责任编辑 / 高新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