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
汉代
朝鲁库伦古城
级别:军事障城
汉外长城南线最西端的一座障城。
据《汉书》记载,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为抵御匈奴南侵,汉武帝派遣光禄勋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修筑新的长城防线(今被称为汉外长城)。长城沿线有诸多屯兵用的城堡,被称为障,朝鲁库伦古城边长约130米,周长约520米。朝鲁库伦是蒙古语石头城的意思,古城很有可能是文献记载中的宿虏城。城内曾出土包括“千秋万岁”瓦当在内的大量汉代文物,还发现了一些西夏时期的遗存,推测该城在西夏抵御蒙古时曾被再次利用过。朝鲁库伦古城与汉长城相距约400米,长城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于戈壁之上。长城墙体为石片垒砌,中部以土石填充。摄影师以自己为参照,通过航拍可见古城墙体的残存高度。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察瓦龙和左贡之间的公路途中有一个堂堆拉垭口,是去往甲应村的入口,从这里到甲应村大约有40公里的盘山路,路上你会看到怒江的支流玉曲在两山夹峙的峡谷中画出优美的曲线,而比这曲线更弯曲的是从谷底爬升起的“之”字形山路。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滴水滩瀑布群 岩溶型多级瀑布 北盘江水系
在黄果树瀑布以西约6公里处,还有一处可与黄果树瀑布媲美的岩溶型瀑布,它便是滴水滩瀑布群。滴水滩瀑布群是由打帮河—坝陵河的右岸支流头塘河在连续裂点上形成的多级瀑布。它的总落差达到了400米,落差高度是黄果树瀑布的6倍。滴水滩瀑布群由三个大瀑布和几十个中小瀑布组成,三个大瀑布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连天瀑布、冲坑瀑布和高滩瀑布,图为连天和冲坑两大瀑布。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蜘蛛岩瀑布 岩溶型悬洞瀑布 北盘江水系
黄果树瀑布群是以黄果树瀑布为核心、几十个形态奇异的瀑布组成的瀑布群。由于喀斯特地貌中遍布地下河,因此会有暗河自悬崖上的溶洞口流出,如果溶洞口与地面有较大高差,则会形成壮观的悬洞瀑布,悬洞瀑布也是喀斯特地貌区常见的瀑布类型。黄果树瀑布以西4公里处,在高30多米的岩壁上,开有一个直径8米的溶洞口,一条暗河从洞口流出,如巨龙喷水般呼啸而下,这便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的蜘蛛岩瀑布。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梅里雪山的冰川,西坡不输东坡
有人将梅里雪山比喻为冷傲的冰川女神,这个比喻并不夸张。梅里雪山是横断山区较大的冰川作用中心,根据2004年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成果,梅里雪山共有55条冰川,总面积为128.54平方公里,其中卡瓦格博西北坡的甲应冰川面积居首。梅里雪山东坡的明永冰川已成知名景区,而西坡的甲应冰川还没有过多的人涉足。从甲应村往梅里雪山跟前徒步,会遇到一个冰湖,冰湖向上,一条活跃的海洋性冰川顺着山谷奔腾而来,气势恢弘,铺满整条山谷。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
汉代
那仁乌布尔1号障城(达巴图古城)
级别:军事障城
扼守着从狼山到河套平原的咽喉要道。
内蒙古的古城营造时间从4000多年前一直绵延至民国时期,堪称一本记录北疆历史的无字史书。因数量庞大,所以我们只在地图上标注了主要的古城。春秋战国时期,控制华北北部的燕国、赵国就曾在内蒙古境内修建过众多军事障城。秦汉时期,中央王朝曾在此修建了大量的城池。图为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那仁乌布尔1号障城。古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城呈正方形,边长约35米,南城呈长方形,长约60米、宽约40米,为石砌城墙。据推测,此城为《史记》中记载的高阙塞,高阙塞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汉代与匈奴作战中又新砌。但目前学界对高阙塞的位置仍存在争议。汉朝在内蒙古建造了多座郡城、县城、军事障城,比如麻池古城、陈二壕城址、增隆昌城址、巴音乌拉1号障城、圐圙补隆1号障城、三盖脑包障城等。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芙蓉镇瀑布 岩溶型多级瀑布 沅江水系
沅江是湘西最大的河流,也是连接洞庭湖和贵州东部的重要水道,沅江和它的多条支流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到了贵州、湖南的许多地区,起到了沟通东西的重要作用。在沅江支流酉水的支流猛洞河流经的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永顺县,就有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山水古镇,这便是芙蓉镇。在镇口的猛洞河渡口,有一条多级瀑布,这便是芙蓉镇瀑布,芙蓉镇也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摄影/王正坤)。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摄影 / 王正坤
甲应村以及生活其中的人为我们诠释了一种安静和淡然
甲应村是一个三面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从村庄向南望去,将军峰威严耸立,仿佛近在咫尺。落日时分,梅里群山褪去些许冷峻,多了几分柔情,甲应村渐渐进入暮色之中,显得更加静谧安详、与世无争。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无论弯路还是直路,都是冒险之路
219国道的修通为梅里西坡看雪山带来了更多的自驾爱好者,那些把丙察察和丙察左奉为经典线路的自驾者,几乎都会为梅里雪山深处的甲应村而心动,有些人则会不辞辛苦地前往。其实每一次进入甲应村都是一次冒险,再强悍的越野车在这高山深谷间都显得无比渺小。有一段前往甲应村的山路是名副其实的山巅之路,路沿着山脊梁延伸,两侧即是陡崖深谷。如果没有云雾,可以看到三座雪峰排列在眼前,其中就有让人神往的卡瓦格博。自驾者之间的提醒常常是:景色虽美,但要量力而行。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北魏
克里孟城址(牛川城)
级别:部落王城
北魏在此城宣告建国。
北魏为北方游牧部落鲜卑人建立的政权,登国元年(386年),拓跋珪在牛川城召开部落大会宣布建国,牛川城就位于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后坊子村北,此城分东西两部分,东城为五边形,西城接东城而建,呈梯形,城墙为夯土建造,是在汉代城址上改建的。有学者推测,此城还可能是北魏六镇之一的柔玄镇治所,六镇即北魏为防柔然南侵而建的若干个军事重镇的统称。如今,一条公路穿城而过,公路是被列入文保单位前修建的。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甲应村是一个藏族小村庄,它的小体现在整个村庄只有4户人家30口人。这里的耕地不多,但对于仅有的4户人家还是绰绰有余。近几年,察瓦龙乡政府支持村中每户人家可以开一个客栈。甲应村的客栈一般都由女主人打理,男人们要么负责接送客人,要么上山采药。本图及下两图是作者采访中拍摄的3户人家的合影。图是达江措老人一家。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斗水牛:一江碧水中的力量角斗
清水江的“水边苗”与住在离河较远处山地的“高坡苗”在生活习俗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斗水牛就是“水边苗”村寨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图为清水江一条支流上正在举办的斗水牛大赛,两头健硕的水牛在水中角斗,失败者落荒而逃,胜利者穷追不舍。岸上观众人山人海,呐喊声飘荡在江面上。本图摄于2011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冷泉:黑暗深海中的生命绿洲
冷泉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深海化能生态系统,其运转机制与陆地和浅海以光合作用为基底的生态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
冷泉生态系统的盛衰和演化,取决于海底下能量供给的强弱,也就是冷泉流体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在海马冷泉的甲烷高浓度区❶常能见到海底喷口❷,嗜甲烷菌所滋养的贻贝❸、拟蛾螺❹和花贝⓳等大型底栖生物在此生长繁衍,形成规模巨大的贻贝群落❻;在海马冷泉有伴溢蛤(俗称“白瓜贝”)❽分布的区域,属于硫化氢高浓度区❼。来自海底下的流体成分以硫化氢为主。硫化氢供给量的大小决定了这种大型嗜硫生物的分布和兴亡。见到大面积直立的白瓜贝群,意味着硫化氢供给充足。若白瓜贝壳体已经躺平,并有管状蠕虫❾和细管虫(环纹硬须虫)❿出现,说明这里的硫化氢供给已经非常弱了。铠甲虾⓫、阿尔文虾❺、海蛇尾⓬、海参⓮和海葵⓯在海马冷泉的贻贝和白瓜贝群落中几乎随处可见,偶尔还能见到大王具足虫⓭、帝王蟹⓰、鼠尾鱼⓱、银鲛⓲、盲鳗⓴、章鱼和红虾等动物来此觅食。自生碳酸盐岩在海马冷泉区内广泛分布,是研究其演化历史的重要依据。生物学家们研究发现,海马冷泉的众多生物此前从未被发现,并且很多物种如细管虫还属于特有物种。他们现已正式命名了“海马贻贝”、“海马蛤”等多个新物种。香港浸会大学的邱建文教授认为:海马冷泉有其独特的生物地理区域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故而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西太平洋冷泉与印度洋冷泉间的过渡区。绘图/宋翰笛
探索海马冷泉
水江流淌出的“少数民族文书敦煌”
明清及民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清水江木材贸易,深刻影响了沿江各族群的生产、生活模式。在贸易繁荣的年代里,清水江流域大量的经济活动都要签订契约,如山林土地权属转移、人工造林及管理、木材贸易及林业利益分配等。至今,清水江沿线还遗存着大量碑刻、纸契、木契、布契、文告、账簿、乡规民约,总数近50万件,在中国民间文书中是仅次于徽州文书的重要存在。
图为锦屏县的清水江和风雨桥风格的桥梁,江边一座古庙中镌刻着古老的江规。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海马冷泉”位于我国南海海域,水深1300—1800米( 绘图/宋翰笛),是目前全球海底已知的最大规模深海冷泉系统。
探索海马冷泉
璀璨的苗银之江:清水江“贸易顺差”带来的光华与财富
清水江的苗族银饰是中国最复杂、最璀璨、最奢华的苗族银饰,明显胜过其他地区的苗族。历时漫长的木材贸易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并渐渐以银饰的形式沉淀在苗族女性的身上,成为夸耀家族经济实力以及财富传承的载体,也有治病、辟邪的吉祥寓意。在清水江畔的重要节日姊妹节中,苗族女子会穿上银饰盛装来到江边聚会,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银饰配件繁复,一整套银饰约有二十多件,最重可达二三十斤。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可达数百之多,呈现出繁复精致的美。银匠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刻、镂、编织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本跨页图为清水江姊妹节时人们在江边踩鼓的热闹场景,苗族女子们穿戴着精美复杂的银饰和银衣。图摄于2014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江水如链,古镇如珠:五百年“木材时代”的遗存
清水江五百年的“木材时代”在沿江及河口附近形成了下司、施洞、革东、卦治、王寨、茅坪、瓮洞、托口、洪江等诸多商镇,将古老清水江串联成一条硕大的珍珠链。凯里下司古镇建筑风格多样,徽派建筑特色的白墙黑瓦与有苗侗民族特色的吊脚楼、鼓楼等相得益彰。托口曾是湘黔交界处的大码头,十八座青石板码头一字儿排开,连排水的水漏都是铜钱状的。洪江在清康熙年间便有烟火万家,称为巨镇。洪江古商城在清中晚期巅峰时曾有15家钱庄、十大会馆、44个商码头……人称“小金陵”。图为清水江与水交汇处的洪江黔阳古城。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方形的崮,是怎么形成的?
岱崮地貌属于构造地貌中的桌山或方山,它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即沉积阶段、构造抬升阶段、侵蚀剥蚀阶段和崩塌成崮阶段。首先,合适的沉积环境形成了寒武—奥陶系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组合,这是岱崮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其次,由于地层抬升并伴随着断裂构造,陆上岩层开始在软弱带遭受侵蚀剥蚀,地表变得崎岖不平;随后,在外动力沿构造破碎带持续风化剥蚀的作用下,沟谷及分水岭雏形显现,巨厚的碳酸盐岩层被流水切穿,崮的形态开始显现;由于形成崮体的石灰岩比上、下软弱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较强,石灰岩上覆的盖层长期受风化剥蚀作用并趋于殆尽,下部的软弱岩层风化速度快,形成了一个个代表风化残积物休止角的山丘坡面,最终在外力周而复始的作用下,形成了岱崮地貌典型的方山形态(绘图/吴筱兰)。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与众不同的龙舟节:清水江上的盛会
每年春夏之交的龙舟节,江边村寨都会有龙舟下水顺流而下参加龙舟大赛,在清水江水面宽阔的地方一争高下。人们会给龙舟披红挂彩,举行隆重的仪式,放鞭炮、踩芦笙,参加的人成千上万,是苗疆腹地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清水江的龙舟很特别,以巨树挖槽,两树并合而成为舟。舟极长,划龙舟者皆站立划桨,竞渡于清水江宽深之处。短桡激水,行走如飞。这也是清水江历史上盛产巨木,又多技艺高强的排夫的佐证。在清水江,龙舟节是堪比汉族春节的重要节日,和其他地方的端午龙舟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龙舟头部像是一个水牛,巨大的尖角指向天空。水牛也是苗族崇拜的图腾之一。
本图及下两图为清水江龙舟节的场景,拍摄于2010—2017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鲁中南低山丘陵如一块高耸的“飞地”,屹立于华北平原之上
鲁中南低山丘陵自然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区,是整个华北平原东部地势最高的区域,犹如一块高耸的“飞地”屹立于华北平原之上(右页图 绘图/辰曦)。其中的泰山、鲁山、沂山、徂徕山和蒙山海拔在1000米以上,向外围地区逐渐过渡为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地形整体起伏较小,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布其间的特点。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山东省是我国的“岩溶省”,可溶性岩层占山东省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山东省是我国北方岩溶地貌分布面积最广的省份之一,可溶性岩层以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岩层为主,岩性以灰岩、白云岩为主,总厚度达1400米,出露面积约为1.62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陆地面积的近十分之一。这些岩溶地貌区大部分集中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仅小部分散布在山东半岛等地,其上发育着数量众多、类型齐全的崮群、泉群、洞穴群等典型的温带岩溶地貌景观,可以说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岩溶省”。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适宜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为鲁中南地区孕育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物产
鲁中南低山丘陵自然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约为13℃,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600—700毫米之间,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全年日照时数在2400—26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58%,总体上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加上本区多低山、丘陵,地形地貌的变化使不同地区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局部小气候,孕育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优势物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全区丘陵外缘的山前剥蚀—堆积平原带与山地内的河谷平原,共同构成了全区富饶的农业生产区。山楂、苹果是当地盛产的水果,每到水果成熟的时节,果农们便忙碌了起来,红彤彤的果实预示着这里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摄影/王宁);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摄影 / 王宁
体验喀斯特运动的乐趣,普通大众正在进入其中
喀斯特地貌曾是众多高手挑战自我的极限场,但这并不是说喀斯特地貌就与普通大众绝缘了。在看到众多高手挑战自我的图片或视频时,许多人都有一试身手的欲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也参与到了喀斯特运动中,喀斯特地貌正在成为大众新“玩”场。图为贵州省紫云格凸国际攀岩节的攀岩公开赛上,普通人正在借助工具完成攀岩挑战。在很多喀斯特地貌区,攀岩设备都很齐全,防护措施也很到位,并且岩壁凹凸面特别丰富,既适合高手竞技,又适合初学者练习。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图为广西河池凤山县的穿龙岩溶洞入口处用吊绳和桌椅搭起来的休闲场所,普通人可以借助工具攀岩到洞顶,并在吊桌上休憩(摄影/罗宏杰)。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摄影 / 罗宏杰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摄影 / 王宁
极限高手既可以完成地心之旅,又能在水下“龙宫”遨游
喀斯特地貌中奇绝的岩壁、天坑、暗河、竖井、溶洞、天生桥等,为极限高手们提供了挑战自我的舞台。在喀斯特运动中,也频繁涌现了众多的极限挑战高手,他们或是能从天坑天生桥上神兵天降,或是可以在地下百米的竖井之中深入地心,或是可以在水下“龙宫”中自由遨游。在这些地貌深处,既能够领略到常人见不到的奇异景观,还能够向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发起冲击。巨大的诱惑力让很多喀斯特地貌都成为了极限挑战场。图为探洞高手在贵州罗甸县栖霞洞的竖井中深入地心。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站在纪王崮向远处眺望,一座座崮体绵延相连,恰似“崮上长城”
纪王崮位于临沂市沂水县泉庄镇境内,崮顶平坦、开阔,海拔约577米,面积近4平方公里,是七十二崮中崮顶面积最大、也是唯一一座自古以来就有人生活居住的崮。据《沂水县志》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居此。”站在纪王崮崮顶,周围几十座形态各异的崮体渐次涌来,崮体之间绵延相连,蔚为壮观,恰似一座“崮上长城”,方形的崮身又好似耸立在长城之上的烽火台。崮基坡度和缓,人们在其上开垦梯田、种植农作物等。一场大雪过后,梯田的轮廓若隐若现,一道道梯田仿佛是人们雕刻在大地上的等高线。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喀斯特岩壁和落水洞 造就的“蜘蛛侠”和“小龙女”
喀斯特岩壁凹凸不平,岩壁上布满了刺、柱、笋、坑等,可以形成让人腾挪闪转的支点,因此许多喀斯特岩壁都非常适合攀岩。图为广西阳朔县的月亮岩,这是一处在全球都有影响力的喀斯特攀岩岩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攀岩高手在此竞技,他们化身蜘蛛侠踩凹坑、抓凸点,如履平地(摄影/Syria)。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摄影 / Syria
图为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和尚帽子村,人们在崮体上开垦梯田,种植农作物,从高空俯瞰,仿佛为崮体画上了一圈圈等高线。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这组照片从太空中清晰记录了带食月落的过程,月球看上去非常之扁(摄影/银河航天&刘博洋)。
日月畸态 逆温层演绎视觉魔法
喀斯特成为新“玩”场,透露着人地关系新变化
图为贵州毕节市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的一处溶洞篮球场,这个篮球场为当地村民集资自建。在贵州还有许多类似的溶洞篮球场。在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溶洞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个遮风避雨、驱寒避暑的去处,尤其是溶洞不占用耕地,将洞底稍作改造便可成为一个球场,在洞中打球,既不用担心天气阴晴,更无需担心季节冷热。除了篮球场,火遍全国的“村BA”举办地台江县台盘村的篮球场也利用了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台盘村篮球场建在一个巨大的漏斗中,漏斗四周的斜坡恰好可以砌成一层层的观众看台,降水之后,水可以利用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渗入地下,且无论外面风雨有多大,在漏斗中都不会受到影响。这些球场体现着当地人的生活智慧,也体现着人地关系的变化。摄影/周曦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摄影 / 周曦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逆温层将落日影像撕扯扭曲
如图所示,太阳在穿越逆温层的某些特定时刻“长出尖来”,即向两侧出现尖突状的变形虚像。在另一些特定时刻,又可能让落日顶部或底部的某一部分和主体分离开来,看上去好像太阳“掉了一块”。通过延时摄影,这些不同时刻的奇观瞬间,可以纤毫毕现。若是将其连贯成视频,太阳就像乱水中的倒影那样,反复抖动变形。摄影/李美英
图为在一处喀斯特的落水洞中,极限挑战者将一条绳索挂在崖壁两侧,躺在绳上,颇似《神雕侠侣》中小龙女靠一条绳子就能躺平、熟睡的绳睡功。落水洞中跌落的瀑布更是增添了挑战难度,让挑战者在享受极限乐趣时,还能够欣赏到常人难以看到的另一视角的奇异景观(供图/施海林)。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图为沂水县院东头镇的崮群雪景,雪后的梯田“等高线”更显清晰,密密匝匝、层层叠置的曲线铺满视线,延至天际,尽显自然与人文结合之美。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图为贵州清镇市的将军洞,此洞本是一处天然的喀斯特溶洞,后因水库蓄水,洞穴被淹没,钟乳石才没入水中,成为了洞潜者们欣赏水下钟乳的绝佳之地。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崮是一种特殊的桌山地貌,集中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自然区
崮是一种特殊的桌山地貌,是山东地区人们对这一地貌形态最为通俗的称呼。在鲁中南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区,由于不同岩层之间的岩性差异,在流水溶蚀和重力崩塌、风化等外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一个个顶部平坦、四周陡峭、山麓平缓的帽状孤峰,这种地貌景观即为“崮”。崮体高度一般介于10—100米之间,集中分布在蒙阴、
沂水、沂源、沂南、平邑、费县等地,其中以蒙阴县岱崮镇分布最为集中,在1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30座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崮形地貌集群。2007年,我国地质地貌学家将以“沂蒙七十二崮”为代表的典型崮形地貌命名为“岱崮地貌”,成为继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我国第五大岩石地貌类型。图为蒙阴县岱崮镇的崮上草原,站在崮上草原西侧的南、北岱崮的崮顶,天气晴好之时便可以远眺东岳泰山,泰山别称“岱”,“岱崮”之名便来源于此。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金乌跃海,立足成蜃”,可以作为对这种景观的概括。在日出、日落的特定阶段,由于超绝热层的存在,贴近海面(或其他开阔平坦且温热的下垫面)的太阳下方会产生“下现蜃景”的倒像,如同“太阳长了脚”一样。国外因其轮廓与希腊字母Ω相似而称此现象为Ω太阳;也有人将其比喻为“伊特鲁斯坎花瓶”。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只有距离很远的物体,才能形成明显的蜃景。
日月畸态 逆温层演绎视觉魔法
图为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的趵突泉,泉水分三股涌出水面,水质清冽甘美,水量巨大,最大涌水量为24万立方米/天,出露高度可达26米。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蒙阴县岱崮镇是群崮会聚之地,由崮组成的层层山峦向远处延伸
在我国,岱崮地貌集中分布在山东省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呈帽状、桌状、锥状、城堡状等成群耸立在沂蒙山区,有“七十二崮天下奇”之说。崮的名字也千奇百怪,富于想象,或以动物形状为名,如龙须崮、马头崮、牛头崮、鹰嘴崮等;或以当地盛产的作物为名,如核桃崮、樱桃崮、水柿崮等;或以姓氏村庄为名,如孔家崮、刘家崮、姜家崮等;或以人物形象为名,如双人崮、石人崮、母子崮等……其中,蒙阴县岱崮镇是岱崮地貌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有30处之多。画面前景正中为龙须崮,崮顶海拔707米,是岱崮镇境内海拔最高的崮,因形似长龙巨口向两侧伸出的龙须而得名。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图为山东枣庄响水河畔的喀斯特岩溶洞穴(摄影/李宗宪)。岩溶泉是指岩溶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即含水层或含水通道与地面交会处所产生的地下水涌出地表的现象。山东省的岩溶泉广泛发育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的碳酸盐岩地层上,在断陷盆地内部和泉域边缘,岩溶泉多以面状或带状成群分布。这里是我国岩溶泉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有大小岩溶泉308处,具有数量多、分布密集、类型多样、流量大的特点,其中以济南泉群、章丘泉群、淄博泉群最具代表。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岩溶泉和岩溶洞穴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的碳酸盐岩地层上广泛发育,是我国北方岩溶地貌景观的代表
岩溶洞穴和岩溶泉是我国北方温带岩溶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据统计,山东约有岩溶洞穴360多个,集中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并以淄博、沂源等地最为集中。它们多为单通道水平洞穴,其中以总长度在50米以下的小型洞穴占绝大多数,长度在50—500米的中型洞穴约有80个,长度500米以上的大型洞穴数量最少,仅十余个。图为山东青州仰天山溶洞,洞内石笋、石柱等各种岩溶地貌景观发育齐全(摄影/时登波)。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摄影 / 时登波
顶平、壁陡、坡缓,是岱崮地貌最为典型的形态
岱崮是我国山东大地上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它们呈帽状、桌状、锥状等矗立于天地之间,从远处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巍峨挺拔,成群耸立。岱崮地貌多发育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地层产状平缓,岩层节理发育,由于崮体岩性上硬下软,在漫长的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等作用下,逐渐形成顶平、壁陡、坡缓的典型形态。图为位于沂水县夏蔚镇的江家崮,崮顶海拔617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崮顶周围是垂直落差达20多米的悬崖峭壁,崖壁垂直如削,基岩裸露,异常陡峻,是沂蒙七十二崮中最为陡峭的崮之一。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瀑布及瀑布群形成的地形条件
绘图为瀑布形成的地形条件,裂点是河床由缓坡转向陡坡的转折点,如果在一个集中范围内出现多个裂点,有相对稳定且水量较大的河流流过,则会形成瀑布群,如果同一条河床在短距离内出现多个裂点,则会形成多级瀑布(绘图/吴筱兰)。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相比之下,梅里西坡的西藏方向还没有过分喧嚣。近几年,甲应村的名字逐渐和梅里雪山相关联,人们开始向往这个可以最大限度接近梅里的隐秘田园。甲应(也有甲兴一说)村是一个自然村,和“一山之隔”的雨崩村有着同样的位置优势,对于其归属,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的龙普村和昌都市左贡县碧土乡的龙西村还在争论不下,但一直以来与甲应村来往密切和对其管辖更多的是龙普村。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在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岱崮村,一座崮兀自矗立在乡村小路的尽头处,在这里崮形地貌随处可见,人们的生活早已与崮融为一体。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十丈洞瀑布
弧形长崖丹霞瀑布 赤水河—綦江水系
赤水河流域和綦江流域的丹霞地貌跨越川渝黔三地,由于瀑布强烈的冲蚀作用,使瀑布所在的悬崖后退很快,崖壁向内弯曲成巨大的弧形,弧形长崖在平面上呈现出完美的曲线,使得崖顶的瀑布悬空而下,飞流直入崖下的水潭。在这一带的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为贵州遵义赤水市的十丈洞瀑布,它高76米、宽80米,也是我国已知最大的丹霞瀑布。摄影/赵揭宇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摄影 / 赵揭宇
近距离看梅里:东雨崩、西甲应
梅里雪山夹峙在怒江和澜沧江之间,与自北向南奔流的两条大江保持着大致相同的走向。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是梅里雪山的主峰,也是云南省的最高峰。尽管梅里雪山位于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交界处,但多年来,看梅里的经典方位一直是云南方向的东坡,雨崩村及其所属的德钦县因为是梅里雪山的观景地已经热闹非凡。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在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一对农民夫妇推着独轮车,正将一车大白菜从田间运回家中;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图是仁钦群措(右一)一家,刚刚大学毕业的仁钦群措,正在甲应村经幡广场边上建造一家客栈,她的父亲是甲应村的木匠,她的嫂子(左一)和她一起打理日常事务,左二是她的表姐尼玛措姆,是另一户人家的女主人。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元代
上都城
级别:都城
内蒙古现存最大的古城遗址。
元宪宗六年(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桓州城东、滦河北选地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开平府。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此继汗位,开平遂成为临时都城。中统四年(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至元四年(1267年),北京的大都建成,至此两都制正式确立。自忽必烈始,元朝历代皇帝都实行两都巡幸制,夏季在上都避暑和处理政务。元朝11位皇帝中,有6位在此登基。皇城边长约1400米,外城边长约2220米,皇城用石块包砌,宫城用青砖包砌。摄影/管永新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摄影 / 管永新
向神灵祈愿的经幡,
伸展在梅里神山的脚下
甲应村沿曲那通河谷呈南北方向延伸,北侧坐落着4户人家居住的房屋,南侧则是村子的公共活动场所——藏族地区常见的经幡广场。广场中建有一座煨桑炉,每天清晨,村里的人都会到这个煨桑炉来煨桑,然后围着经幡广场转经。神山护佑、经幡猎猎,照片中整理经幡的姑娘是村中的益西拉姆,此刻的她,专注而虔诚。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元代
敖伦苏木城址(德宁路城)
级别:部落王城
汪古部是唯一信仰基督教的蒙古部落。
元代德宁路路城所在地,是当时活动于漠南地区的汪古部的王城。汪古部与蒙古人世代联姻,其首领被封为赵王,故此城又被称为赵王城。汪古部信奉基督教,也就是我国古代所说的景教,还短暂地皈依过罗马天主教,考古学者推测城内曾有景教寺院和天主教堂。汪古部时期的建筑多在明代被拆毁,旧的建筑材料被用到喇嘛庙的建设中,下图的琉璃碎片即为喇嘛庙瓦片。该城东西长约970米,南北宽约580米,为夯土城墙。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羊皮洞瀑布
岩溶型悬洞瀑布 乌江水系
羊皮洞瀑布是一个隐于深山、尚未对外开放的瀑布,它位于贵州贵阳清镇市暗流镇的木刻村。瀑布是暗河从岩溶洞口喷涌而出形成的,高60多米、宽23米,蔚为壮观。目前,通往瀑布需要徒步走很长的一段山路,交通不便,但是因为瀑布壮丽,依然吸引着很多人前来。瀑布下游是一个高山深谷,流水在峡谷中激荡,最终汇入了乌江。摄影/Srich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摄影 / Srich
图是帮嘎家63岁的阿帮老人和她的一部分家人。摄影/裴黎光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北魏
和林格尔土城子(盛乐城)
级别:都城
北魏迁都平城(山西大同)前的都城。
盛乐城位于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部,城址南北长约2.2公里,东西宽约2.1公里。盛乐城延续时间非常长,最初可能为一座战国城池,汉代也曾作为定襄郡成乐县的治所,北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营造扩建,并定为都城,城墙为夯土建造,如今古城多为北魏建筑遗存。古城西南部已被河水侵蚀,南区有战国至北魏时期的遗存,北区多为唐代遗存,中区文化堆积最深,包含了从战国至元朝的遗存。由此可见,北魏迁都后,此城仍有人居住。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这里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横断山脉,山谷尽头高耸入云的一众雪山就是大名鼎鼎的梅里雪山。你可能会疑惑为何眼前的梅里雪山变了模样,那是因为摄影师的拍摄地点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东坡而是西坡,不在云南而在西藏。山脚下,一条小河从冰川末端蜿蜒而下,流过只有4户人家的藏族小村庄——甲应村,这是梅里西坡距离主峰卡瓦格博最近的村庄,深藏在梅里群山深处。如今,游人已经进入甲应村,但这并不会掩盖其桃源秘境的气质。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图为高滩瀑布。由于瀑布群规模壮大、落差极高,因此很难将它们呈现在同一画面中。远处桥梁即为著名的坝陵河特大桥。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
金代
大庙古城(砂井路总管府故城)
级别:府城
三河包围的古城,金始建,元沿用。
大庙古城始建于金代,是金界壕沿线的一座边堡,由早年臣属于女真的汪古部戍守。后来,成为了元代在汪古部领地内设立的三路一府城(德宁、净州、集宁、砂井)之一的城池。城外东北河对岸有清代建造的锡拉木伦庙,当地俗称大庙,故此城又被称为大庙古城。城墙为夯土建筑,各边长约550米。金代始建,元代沿用的古城还有很多,比如乌兰察布市的广益隆古城、大拉子城址等。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大槽河温泉瀑布
岩溶型多级瀑布 大渡河水系
大槽河温泉瀑布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境内,位于大渡河支流则木河右岸,这条瀑布最神奇的是它流出的都是温泉,水温常年维持在32℃,pH值7.9,为重碳酸镁型泉水,对于治疗皮肤病有很好的功效。瀑布在悬崖峭壁上飞泻,呈三级跌落,瀑布下还有天然浴场。摄影/Srich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摄影 / Srich
在我国南海深海海底的“海马冷泉”,“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的射出的灯光照亮了一大片海底贻贝群。在完全黑暗的深海海底,在低温、高压的极端环境下,存在着如此活跃的生命景象,不禁让人慨叹大自然的神奇!海底“冷泉”是造就这种神奇生命图景的源泉,无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细菌),把来自海底以下的甲烷和硫化氢等化学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成为了起决定作用的处级生产力,供养了众多大型底栖生物大量生长繁殖,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以贻贝为优势物种的冷泉生态系统。科学家们将其称为深海底部的“生命绿洲”。
探索海马冷泉
绘图/Handi工作室
范维佳
自然资源部 第二海洋研究所博士后
探索海马冷泉
扁日月形成原理图
插图展示了在下冷上暖的温度梯度环境中,光线在大气层中的传播路径是如何弯曲的。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温度高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就越小,光线的折射率也越低。当光线穿过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它会倾向于向更大的折射率(也就是更大的密度、更低的温度)的方向弯曲。图中所描绘的大气温度并非真实地反映了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具体划分,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温度梯度与光线折射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环境中,大气的温度梯度和密度变化情况可能会更为复杂。
日月畸态 逆温层演绎视觉魔法
马岭河瀑布群
岩溶型隘谷瀑布南盘江水系
马岭河瀑布群位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境内,南盘江的左岸支流深切入贵州高原面的地缝形成了一条长约2000米的隘谷,在隘谷中,有20多条从100多米高的隘谷顶部跌落而成的瀑布。此地喀斯特极为发育,在悬崖上还形成了连绵不绝、奇异多姿的壁挂式石钟乳、石幔、石幕、石帘、石叶等钙华沉积,钙华与瀑布相映成趣。值得一提的是,马岭河瀑布群还是我国最长喀斯特地缝中最密集的峡谷瀑布群。摄影/李贵云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摄影 / 李贵云
赤峰市—巴林左旗
辽代
祖州城
级别:奉陵邑
奉陵邑是具有辽代特色的城市类别。
祖州城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陵寝的奉陵邑所在地,设有天城军专门负责祖陵的管理、护卫及祭祀。祖州城内城为长方形,东西长约270米,南北宽约140米,外城为六边形,周长约1800米(下图)。奉陵邑以护卫皇陵而建,祖州城在耶律阿保机的祖陵东南约1公里处,两者间有神道相连,城东有大面积的关厢区域,可推测当时城中存在过较繁华的市井生活。外城西南角有一座石室,推测为停灵所使用。大图为摄影师根据石室的长宽高确定拍摄角度。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明代(蒙古察哈尔部)
查干浩特城址(瓦齐尔图察罕浩特、金刚白城)
级别:部落王城
此城见证了清朝在东北地区的崛起。
查干浩特古城是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1592—1634年)在辽代城址上修建的一座王城。1632年,林丹汗在与后金首领努尔哈赤的战争中失败,率部西逃后,城废。古城包括内外两重城垣以及东查干浩特城,内城呈正方形,各边长约255米,外城呈不规则梯形,周长约3400米,东城略呈长方形,主体为夯土建造,外城南墙局部利用自然山体或石砌墙体建造。图为摄影师在卫星地图上比对拍摄的查干浩特城。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张桅
水下摄影师
曾多次参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深海潜水器海试和科考的拍摄 绘图/Handi工作室
探索海马冷泉
冷泉之所以得名,与部分冷泉喷发很像海底喷泉有关。
其实,当以甲烷为主的气体从海底冒出时,其活动方式有烟囱式的强烈喷发、裂隙型的气泡渗流、弥散型的甲烷渗漏等多种类型。
经调查发现,在全球海域中可能存在着900多处海底“冷泉”。我国海域也已探明多个深海“冷泉”。在“海马冷泉”区,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极为罕见的有大量可燃冰裸露的“冰谷”,在“冰谷”地带有多个海底喷口正在释放甲烷气体。
探索海马冷泉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梵净山瀑布群
变质岩细长型瀑布
沅江水系、乌江水系
梵净山是一座位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孤岛。变质岩的特征是顶部岩石较脆弱,顶部被风化后,留下的往往是较坚硬的岩石,这也使得瀑布能维持较高高度。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梵净山是珍稀动植物的宝库,作为文化名山,梵净山还是一座佛教名山。鲜为人知的是,梵净山还是一个瀑布王国,这里分布的几十条瀑布构成了一个变质岩瀑布群。这些瀑布的水最终汇入沅江或乌江。图为梵净山岩壁上挂满的多条瀑布,它们如丝线般从崖顶垂下,在青山绿树掩映中,颇为梦幻。摄影/何朝清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摄影 / 何朝清
于柏川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 博士
研究方向 中西方文化交流 考古、城市考古
绘图/Handi工作室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柯志新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绘图/Handi工作室
探索海马冷泉
2015年3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行开发研制的“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第一次正式参与海底调查,结果首战即告捷,帮助调查局在我国南海找到了苦寻十多年的深海活动性冷泉。
“海马冷泉”位于我国南海海域,水深1300—1800米(下图 绘图/宋翰笛),是目前全球海底已知的最大规模深海冷泉系统。它的名字来源于发现它的“海马”号(本图)。利用深潜器对深海冷泉进行调查研究,是开展冷泉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的深潜器有“海马”号、“发现”号等深海遥控潜水器,以及“深海勇士”号等载人深潜器。
探索海马冷泉
2018年,在一次针对海马冷泉的考察中史无前例地出现了遥控深潜器和载人深潜器联合作业的场景,“海马”号拍摄了深潜器在“海马冷泉”喷口作业的珍贵画面。
探索海马冷泉
在群山间伸展枝蔓的沅江“树冠”
清水江上游有南源和北源两条江河,它们沿途吸纳四方来水,在黔东南的凯里市汇合。南源是沅江的正源,被当地人称为 “龙头江”(又名剑江、马尾河)。北源则被称为“重安江”,山环水绕,民族风情浓郁,该段处于云贵高原地区,河道切割群山,高峰深谷连绵。从水系图上看,清水江就像是沅江在群山间延伸生长的巨大“水系树冠”。
图为1990年重安江上行驶的乡间航船,沿途村寨中的人们乘船去赶集。沿江群山连绵,阻隔陆路,这条江的干流和复杂的支流在过往岁月中就是当地人的“天然公路网”。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黄果树瀑布群 岩溶型多级瀑布北盘江水系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黄果树瀑布为北盘江左岸支流打帮河—坝陵河左岸的次级支流三岔河在裂点处跌落而成,由于所在区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黄果树瀑布也是典型的岩溶型瀑布。大约从4.7万年前开始,三岔河上游的地表河转入地下河,在进水洞口形成了瀑布,后来由于地下河的洞顶坍塌,使瀑布暴露于地表,才进一步发展成了现在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宽101米、高77.8米,是我国知名度最高的瀑布之一。在夏秋雨季,随着降雨量的增多,洪水泛滥,本是白色的水帘被泥沙染黄,呈现出了一个与人们认识中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冷泉喷口蓬勃暴发的突发性的精彩瞬间被偶然间拍到,类似这种精彩的时刻和画面是可遇不可求的。
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海底观察和拍摄,如此好运才会照拂于你。
在拍摄海马冷泉的一片贻贝群落的时候,照相机碰巧拍下这个甲烷气体突然暴发的难得瞬间,其暴发力把贻贝冲离了海底。拍摄到这种海底气体突然喷发现象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这种暴发现象并不是海底表面的气体作用,而是有一股来自海底以下的强大气体顺着裂隙通道突然冲出海底,气体压力瞬间释放所产生的强大冲击力造成的。
探索海马冷泉
“海马冷泉”内有众多零散分布的海底喷口。有的是缓慢释放出甲烷气体,周边有大量贻贝;
探索海马冷泉
有的则从海底蓬勃涌出,猛烈释放,但喷口附近长着不同的生物。这些喷口具有明显不同的流体活动特征和渗漏速度,喷口附近的生物群落也存在很大差异。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冷泉”对比研究发现冷泉的发育过程和规律。
探索海马冷泉
在冷泉生态系统中,因为地势比较平缓,所以众多不同的生物都是在海底平面上混居,交错分布。
在一道海底沟壑底部,一丛浅绿色的拟蛾螺在两侧贻贝的守护下,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聚落,在摄影灯侧逆光的照射下,营造出一种贻贝峡谷的氛围。拟蛾螺主要和贻贝混居在一起,不过它们有着比贻贝更强大的移动能力。
探索海马冷泉
而铠甲虾等游荡活动的海洋生物也会在贻贝群落中俊巡,毕竟这里生物众多,有着远比其他地方更丰富和更容易获得的食物来源。
探索海马冷泉
在海马冷泉,贻贝群落是最常见、规模最大的冷泉生物群落,在其中也藏匿着众多其他生物。
通常,贻贝多出现在活动的冷泉喷口附近,是冷泉生态演替周期中发育最早的生物物种之一。在海马冷泉发现的贻贝群落,规模最大的可以延绵数百米之远,蔚为壮观。它们身上往往附着了帽贝、海葵等生物。在密集的贻贝群落中,也会吸引大量的阿尔文虾、海蛇鳚在此聚集觅食。
探索海马冷泉
由于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用作输送气体,白瓜贝的足与外套膜均呈红色。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白瓜贝的肠道和消化系统已经退化,仅依赖鳃表皮细胞内的共生细菌通过化能合成的方式获取能量与营养物质。但这种共生关系从何时建立起来,白瓜贝与其共生细菌之间又是如何进行营养互补的,仍然不详。
探索海马冷泉
伴溢蛤主要生活在冷泉硫化氢气体浓度高的地方与同为深海双壳类的贻贝相比,它们组成的群落中伴生的其他冷泉生物种类很少。
伴溢蛤也被称作白瓜贝,它们是目前在海马冷泉发现的冷泉生物中体型最大的深海双壳类,体长一般超过15厘米,最高的能长到20多厘米。活着的白瓜贝是站立和闭合的,而死去的则会呈现出平躺分裂的状态。它们将红色的足伸入海底沉积物中,以获取硫化氢。
探索海马冷泉
泰山雄踞山东省中部,为全省的最高点,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海拔直线下降,为全省陆地的最低点,海拔仅为2—10米。站在泰山之上向远处眺望,视线毫无遮挡,其北部拔起于广阔无垠的华北平原,南部俯瞰连绵不断的低山丘陵,垂直落差达千米以上,颇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势(摄影/珊瑚海)。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摄影 / 珊瑚海
它高出地表的长长的丝状躯体,成为众多铠甲虾、海蛇尾、海参附着的娱乐场(本图),还有一些深海的红虾(下图)来凑热闹。在海马冷泉目前已知的生物群落之中,贻贝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其次就是细管虫群落。
探索海马冷泉
科研人员在海马冷泉区仅发现一处冷泉喷口附近生活着细管虫群落,这种如同野草一样的管虫仅在这里发现有分布,属于海马冷泉特有种。
如同野草一样蔓延生长的细管虫群落,似乎透露着这处冷泉喷口喷发的方向和强弱程度。
探索海马冷泉
这些细菌从冷泉流体中获取硫离子,又从海水中获得氧气,合成管状蠕虫生存所必需的有机物。由于管状蠕虫可以将它们的“根”延伸到基岩一米多深的地方,因此,即使海底表面的硫化氢被完全耗尽,但只要它们在地下仍然存在,那么管状蠕虫仍可成片群居。
探索海马冷泉
科研人员在海马冷泉发现了独特的管状蠕虫群落,它们虽然看着很不起眼,不过很可能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大型深海底栖动物,目前已知的寿命可达250年之久。
冷泉生态系统通常依赖化能自养微生物与其宿主的共生关系,形成深海“荒漠”中的“生命绿洲”,管状蠕虫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生物之一。通常情况下,管状蠕虫只出现在流体活动较低的环境中。海马冷泉区发现的管状蠕虫没有嘴和消化系统,依靠自身组织中喜食硫化氢的细菌生产的养分为生。
探索海马冷泉
图为湾水镇赶场的热闹情景。河滩就是天然的墟场。摄于1989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在“海马”号携带的高分辨率专业摄像设备的帮助下,科研人员在海马冷泉区发现了一种由多鳞虫和顶须虫为主的多毛类,以及桡足类组成的生物群落。
这些生物体型很小,但很密集,极难被发现。
一条深海鱼静静地趴在海底,在它的身下和周围,遍地都是密密麻麻的多鳞虫、顶须虫,以及在海水中忽上忽下游动的白色桡足类生物。长期以来,受限于深潜器所携带相机的低分辨率,这些数量规模的体型微小的生物很难被直接观察和拍摄到,只是在一些其他大型生物标本的体内发现过共生的个体。
探索海马冷泉
在鲁中南自然省,崮的周围几乎都环绕着等高线般的梯田,因此也可称其为“等高线省”
图以垂直俯视的视角展示了崮群以及周围地区的地貌形态。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几个小村庄中间,密集分布着五六座形态各异的崮。在崮的周围,则环绕着一条条层层叠叠的如同等高线般的环形曲线(绘图/吴筱兰)。这些曲线便是当地人充分利用崮的地形条件,在崮坡地带因地制宜开垦出的梯田。与我国南方地区的梯田多为水田不同,这里的梯田均为旱田,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红薯等,经济作物则以苹果、桃、山楂等为主。这里只展示了鲁中南地区局部的景象,如果将视野扩大,我们会发现在整个鲁中南地区,几乎每座崮的周围都被这样的“等高线”所环绕。这些等高线蜿蜒曲折,连绵不断,形成一张巨大的“等高线网”。因此可以说,鲁中南低山丘陵自然省也是一个“等高线省”。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触角端头发红、身形纤长的顶须虫将身体固定在一个个小泥坑里,招摇着触角捕食;而多鳞虫则会从地面上弹射起来捕食。只有两毫米大小的白色桡足类漂浮在海水中,快速游动,如同海中的白雪一般。
探索海马冷泉
更换一个拍摄角度,摄影师发现冷泉的生物世界也是很喧闹的。与贻贝、管虫等生物群落相比,多毛类和桡足类生物组成的群落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十分活跃。
将深海高清摄像设备平放在海底,然后把摄影照明灯放在远处形成侧逆光的照射角度,获得了与体型微小的多毛类和桡足类生物平视的拍摄角度。
探索海马冷泉
在深海冷泉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关系不显著,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共生关系,而不是像陆地上的食物链一样的层层递进的捕食关系。
一只巨型章鱼正伸着触手在海底爬行,在它不远处,一条深海鱼静静地待在海底上。实际上,在它们身下海底表面那些像粗砂粒一般的东西,就是多毛类生物穴居的区域。随着“海马”号的设备升级和对冷泉的长期调查工作,相信会发现更多之前未曾见过的丰富生物和生物群落。
探索海马冷泉
图为清水江沙坝墟场上卖小猪仔的当地人。摄于1991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我国对于海马冷泉的正式研究尚不足10年,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海马冷泉区很可能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深海冷泉,它势必会成为我国冷泉研究最重要的海底基地。
在“海马”号灯光的照射下,一处典型的深海冷泉喷口周边的生命图景尽收眼底。无论是附着在碳酸盐岩上的贻贝,还是颜色更艳丽的帽贝,抑或是远处在海底爬行的海螺和遍布海底的贻贝群落,它们共同组成了这片漆黑深海底部的独特生命世界。对深海冷泉生态系统的研究,也将为人类解答深海生物生命起源与演化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的帮助。
探索海马冷泉
古老的水碾房:飘荡在清水江上的稻米清香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清水江上还有不少水碾房,往往建在水流落差较大的地方。磨盘不用电,而是借用水力的推动来碾米,水碾房有的有茅草屋遮风挡雨,有的就是露天。有单个的,有好几个一排的,样式不同。附近的乡民用小船运来稻谷,加工成脱壳后的白米,重复着世世代代的生活轨迹。稻谷成熟的季节,太阳下山时村寨炊烟四起,远处层层梯田铺展,稻米的清香也飘荡在清水江上。本图及下图为清水江上的水碾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摄于1989—1992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近在咫尺的群山,高大得让人震撼,而甲应村的沙棘树也高大到超出常人的认知,这里的沙棘树要几个人合在一起才能环抱,从甲应村到将军峰下面的冰湖,有一条徒步道,行走其间,随处可见参天的古沙棘树。层叠的群山后,是卡瓦格博雄伟的身姿直插云天。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清水江的多重身份:幼儿园、牧场和晾衣场
清水河像母亲一样哺育着沿江的村寨,也为人们提供着多样而温柔的照料。很多村寨的房子就建在江边,打开后门就可以跳进江中,村民在江畔洗衣服、洗菜,水牛在河里泡澡,小孩子天天在江边游戏,江中戏水。衣服洗好了就晒在江滩上,色彩缤纷。水草多的地方,则是村民的天然牧场,牛、马、羊、鸭、鹅喧闹成一片。图为在江边村寨返迷村的孩子们,正无拘无束地在江上玩耍。本图摄于1992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流淌着的“生活广场”:河畔的老市场与渡口
湾水是清水江中段的一个码头村镇,这一带江两岸有许多古老村寨,自然形成的商业墟场就设在河心滩或河岸上,很有特色。场上有卖百货的,卖粮食的,卖蔬菜、鸡鸭、牲畜的,还有染布的、补锅的、剃头的、卖小吃的等等,河沙坝上炊烟缭绕,非常热闹。
图为湾水镇儿童摆渡过江去上学。摄于1992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图为1991年重安江上的水手们协作拖船走过激流险滩。如岩寨巨石长滩的两边都是高山悬崖,时而有巨石滚落,水道阻塞,行船艰难,船工们要相互协作才能闯过道道险关。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去甲应村的路,在Z形和S形中变换
去往甲应村的路在2016年修通,虽然可以通车,但并不代表可以自由通过。没有护栏的非铺装山路危险性极高,对人和车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很多路段坡陡弯急,窄路的一侧便是万丈深渊。
被“折叠”的村庄甲应村
九龙瀑布群
岩溶型多级瀑布 南盘江水系
在云南曲靖市罗平县境内,有一处极为壮观的瀑布群,它便是南盘江左岸支流黄泥河上游支系的九龙河在连续裂点上形成的九龙瀑布群。在十几公里的河长内,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白絮瀑、情人瀑、石龙漫游瀑、神龙瀑、三道较低矮的瀑布群、迎宾瀑布等十多个瀑布,其中以神龙瀑规模最大,它高70多米、宽120多米,在瀑群中极为出众。在瀑布群沿途,还有多个钙华池、钙华堰塞湖等地貌景观。瀑布群中的跌水高低错落、形态各异,堪称我国喀斯特瀑布中的奇观。摄影/李贵云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摄影 / 李贵云
李泽浩 绘图/Handi工作室
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 计算考古学、空间分析与地理建模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清水江发源于贵州中部斗篷山,属沅江水系上游,流经黔东南,在湖南洪江黔阳古城与水交汇后进入沅江中游。明清两代,清水江是黔木出山最大的水运通道,到了清中后期,木材贸易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巅峰期。除了朝廷征集修筑宫殿的皇木外,诸多民商也云集清水江畔。数百年的木材贸易给清水江沿线留下了种种岁月和文化、经济的印痕。图为20世纪90年代初在清水江上放木排到下游的排工。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梅里群山脚下,一张只有6人的“全村合影”
本文作者多次到访甲应村,最近一次在今年的7月份。作者原本的设想是在经幡广场前面以梅里雪山为背景为全体村民拍一张合影,为解决灯光问题,他还专门准备了几十盏酥油灯。结果,计划拍摄的当天下午出了事,一辆来甲应村的越野车在路上翻下了深沟,车上的4个人全部遇难。设想的全村合影,因为村民大部分上山去救援车祸,最后只有帮嘎家的6个人到场。夜晚的甲应村更加沉静,最明亮的依然是梅里群山皑皑的雪峰。摄影/裴黎光
古老的“苗疆”,神秘的“苗江
历史上,清水江曾长久地笼罩在神秘的迷雾之中,沿江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外人很难进入。在苗族漫长的迁徙岁月中,他们从东沿江逆流而上,在清水江畔聚居繁衍,建立了诸多苗寨,形成了神秘的苗疆,萦绕着浓郁的民族氛围。清水江也是一条“百节之江”,除了最隆重的姊妹节和龙舟节外,各个地方也都有自己的民俗和节日。图为1985年黄平县谷陇芦笙会上的盛装苗女。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雾霾触发太阳“形变”的更多可能
江苏盐城朝阳下的麋鹿群。雾霾往往伴随低空逆温层而存在和持续,虽然雾霾会让远方景物看上去显得得模糊,但逆温层的存在对观察日月畸态是有利的。在极端清澈和晴朗的天气里,我们通常只能观察到扁的日月或者Ω形的日月,而当有强逆温层存在时,或许会有更多日月畸态的可能性值得期待。摄影/杨天垚 黄飞雄 朱剑清
日月畸态 逆温层演绎视觉魔法
96公里:从苏州拍摄上海陆家嘴日出
在太湖东岸的苏州市,摄影师们拍摄96公里外的上海建筑群。伴随着日出,太阳和近百公里外的建筑群在画面中边缘似乎都在抖动,这是因大气密度不均所导致。距离越远的观测物,越容易因光线被大气折射而显得形状畸变。更遥远的太阳,在地球大气层对光的强烈折射中几乎呈现为扁椭圆形。摄影/杨天垚 邹健雄 黄飞雄 潘伟杰
日月畸态 逆温层演绎视觉魔法
赤峰市—巴林左旗
辽代
上京城
级别:都城
辽代五京中最重要的都城。
辽上京为辽代早期都城,分为南北两城,北城为皇城,呈六边形,南城为汉城,呈四边形。皇城周长约6400米,汉城北墙即皇城南墙,面积略小于皇城,城墙均为夯土建筑。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大气如同质地不均匀的透光镜
如果大气密度在不同高度存在反复突变,则可能形成反复曲折变形的太阳。就像在哈哈镜中反复变形的人体一样,朝阳或者落日的虚像也会在升落过程中不断扭曲变形,有时会出现“葫芦状”的离奇图案。摄影/宋睿宇
扭曲的月食:从太空可以看到更扁的月亮
逆温层与大气密度的差异可以让海面上带食升起的月亮变得形态夸张和扭曲(摄影/Glenn Beltz)。如果能有机会在太空中拍摄地球地平线附近的月出月落,将会收获到更加离谱的景象。从太空把目光投向地球的地平线,视线穿过的大气层比从地球表面望向地平线时要更厚,此时大气折射现象必然更加明显。
日月畸态 逆温层演绎视觉魔法
飞机如吸管般 “吸走”一块太阳
当飞行器、火焰等能够强烈加热空气的物质或者现象在视线中与日月轮廓重叠时,热空气与周边较冷空气会形成明显的密度差异。空气介质的不均匀导致光线强烈的折射,透过这部分空气,可以看到日月出现局部变形的虚像。图中的太阳仿佛被路过的飞机“吸走一块”,非常有趣。摄影/林立锴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的麻阳河龙清潭有一个巨大的喀斯特天坑,天坑岩壁上还有两条瀑布倾泻而下。后来,天坑与麻阳河交界的部分发生崩塌,崩塌物被水溶蚀、冲走后,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天坑。这里本是喀斯特地区常见的天坑地貌,却由于近些年兴起的速降运动,使它成为了众多速降爱好者纷至沓来的运动胜地。不仅专业人士常在这里训练,而且普通大众也可在此一试身手。图为两个人在挂壁绳索上从高处速降,自然美景与极限挑战融为了一体。摄影/赵揭宇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摄影 / 赵揭宇
柱子崮由崮顶、崮身、崮基三部分组成,保持着崮体最典型的形态
柱子崮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新庄镇,崮顶海拔426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因崮体四壁陡峻、直立如柱而得名。柱子崮由崮顶、崮身、崮基三部分组成,其中,上部最为平缓、开阔的顶部称为崮顶,中部呈柱状陡直的岩壁称为崮身,下部相对平缓的山坡为崮基。崮顶和崮身的岩性基本一致,以相对较硬的灰岩为主;崮基部分则以相对较软的页岩为主,绝大部分为崩塌堆积物所覆盖,人们环绕崮基在其上开垦梯田、种植经济林等。目前,柱子崮正处于持续发育阶段,保持着崮体最典型的形态。
四个视角看山东:飞地、 桌山、 温带喀斯特、 等高线
方太阳?太阳变形的极端情况
相比于较为常见的“扁太阳”,一些特殊形状的影像案例更加令人咋舌。由于强逆温层的存在,图中太阳在即将落下海平面的某段时刻,被“下现蜃景”塑造成方形的外观。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逆温层令太阳“腰部”的影像被大幅抬升,“覆盖”了原本太阳顶端的影像,因而太阳看起来“头和腰一边粗”。左侧太阳是“方太阳”2—3分钟之前的样貌。通过图像叠加,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太阳中上部尚未通过强逆温层,几乎保持着原态。摄影/宋睿宇
图为普通人在贵州某喀斯特溶洞内探洞、露营(摄影/阿豹)。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摄影 / 阿豹
舢板入洞,单桨穿桥:喀斯特正在成为大众乐园
以前,划舢板沿着伏流进入喀斯特溶洞曾是专业人士才能参与的运动,但随着喀斯特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也可以划着舢板进入溶洞,去看未经照明工程布置过的天然钟乳石,去看一条条神奇的地下河。图为贵阳石龙洞中,人们划着舢板进入溶洞饱览喀斯特的天然美景(摄影/胡旭东)。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摄影 / 胡旭东
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民国
德承永城圐圙
级别:民防城
内蒙古较晚的一座古城,至今不到百年历史。
内蒙古地区的现代城池绝大多数都是从清朝或民国时期沿用而来,随着城市更迭翻新,很难见到具有明显清朝风格的古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境内的多伦诺尔城是一处保留较好的清代古城。内蒙古的城池营建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当时,绥远境内的土匪猖獗,德承永城圐圙便是当时村民为防御土匪侵扰而修建。土坯砌筑,四角有角台,南墙中部辟门,北墙上有一小庙尚存,城内有土坯房、牲畜圈遗迹。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图片为今年1月10日在上海陆家嘴拍摄的月升过程。将不同时间的月亮叠在一起,可以看到低角度的月亮通常都会比高角度的月亮看起来扁一些,接近于椭圆。日出日落时看到的低角度太阳也是如此。日月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光线到达地面观察者的眼中,形成的虚像会与日月真实位置略有差异。日月角度越低,其光线穿过大气时折射就越剧烈,我们看到的日月变形程度就会更大。摄影/杨天垚
贵州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喀斯特地貌,崎岖的地形使得交通不畅,也让可耕种土地极为稀少,仅有的平地都优先用来发展农业。尽管如此,贵州人却在山地上因地制宜,发展出了众多的山地运动,甚至有人形容贵州为中国山地运动启蒙省。近些年,贵州人利用喀斯特地貌发展出了众多的新“玩”法,贵州已经成为了我国第一山地运动大省。地图展现的就是贵州主要的山地运动项目分布点。图为攀岩初学者在六盘水市神雕峰的岩壁上练习飞拉达,飞拉达即在岩壁上行走(摄影/王子源)。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摄影 / 王子源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金朝
老黑城子(旧桓州故城)
级别:州城
与元上都邻近,闪电河流经城边。
老黑城子为金代旧桓州城,位于闪电河东岸。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以汉代乌桓故地建桓州城,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在城北面另筑新桓州城(今四郎城古城),旧桓州城遂废弃。该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为夯土城墙。历经800多年后,城中市井建筑遗存已基本不存,只有在航拍视角下,才能看到这里曾是一处古城。闪电河蜿蜒流过古城边上,默默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兴衰。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越接近地平线,日月就显得越扁
从开阔处观察月升月落,可见它们在角度极低时,不但因大气对光的散射而显得发红,还会由于大气对光的折射而明显变扁。越是靠近地平线,月亮或者太阳通常看上去就越扁,变扁的程度可达20%至50%。摄影/Oscar Martin Mesonero
日月畸态 逆温层演绎视觉魔法
图为划着单桨皮划艇在遵义云门囤的天门洞下你追我赶的人们,划艇穿过天生桥,也给人们提供了欣赏天生桥的不同视角(摄影/胡斌)。
喀斯特地貌 正从极限挑战场 变成大众新“玩”场
摄影 / 胡斌
图中与摄影师距离较近的飞鸟轮廓清晰,但没有蜃景出现。
摄影/李明学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唐代
新忽热古城(横塞军城)
级别:屯军军城
新忽热古城是唐朝边防决策失误的产物。
汉朝和唐朝都曾建有受降城,汉朝的受降城是为了安置匈奴人而建,唐朝的受降城是为了安置突厥人而建,关于汉唐受降城的准确位置至今没有定论。曾有学者推测乌拉特中旗摩楞河东岸的新忽热古城为汉受降城,但近年考古发掘出土了典型的唐代遗物,且城门、瓮城、马面等形制与唐代城池接近。根据地理位置推测此城应为唐天宝八年(749年)所置的横塞军城,城建好后仅五年就因“地偏不可耕”而废弃。今存南北长约890米、东西宽约780米的夯土城墙。据专家判断,在其南侧的一座古城应为接受突厥的唐受降城。
寻城内蒙古 翻阅草原古城书写的北疆“史记”
恩施清江蝴蝶崖瀑布
岩溶型悬洞瀑布 清江水系
清江是穿行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长江右岸较大的支流。恩施州也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这一带的喀斯特地貌以山奇水秀著称。尤其是在一片喀斯特山体形成的蝴蝶崖上,一股飞流从崖中间喷涌而出,它是暗河在溶洞口涌出而成的悬洞瀑布。瀑布跌入下面的清江中,为这只“蝴蝶”增添了几许灵动感。摄影/冯建新
在第二阶梯上 寻找中国壮丽的 瀑布群
摄影 / 冯建新
图为锦屏县文书特藏馆,馆中收藏了大量的清水江民间文书。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图为锦屏县文书特藏馆,馆中收藏了大量的清水江民间文书。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树冠”,古老的黔地“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