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植发”的沙漠:植物爬上沙山,沙层下隐藏着润泽
巴丹吉林的一些高大沙丘披着“干燥”的外衣,内在却是润泽的,湿沙层甚至可以一直延续到沙山顶部,植物也得以一路“攀援”到沙山之巅,沙山像是被“植了发”。降水、凝结水、湖群及上涌的地下水共同维系着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摄影/贺进一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贺进一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我国有深厚的赏梅文化,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中的梅花题材不计其数,与梅花相关的艺术家也层出不穷。图为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绘制的《林和靖探梅图》,林和靖即隐逸诗人林逋,他在杭州超山遍植梅树、爱梅成痴,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众多梅花题材的佳作,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以至于有梅妻鹤子之说。在美术史上,许多国画大师都擅长画梅,比如王冕、金农、吴昌硕、关山月、李可染等。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从2001—2017年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变化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17年间,塔里木河下游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处于上升趋势,随之相应的是绿洲植被覆盖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也呈上升趋势。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在欧洲,赤狐是最常见的城市野生动物之一,在城郊的人工草坪附近,甚至能看到它们的幼崽。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地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地区湖泊分布图,以及巴什库勒湖泊群水域面积不同年份变迁图。巴什库勒湖泊群水域面积不同年份变迁图,是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阿里木江·卡斯木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从1899年到2001年,该湖泊群面积在持续减少。从2001年到2023年,湖泊面积和数量则不断增长。在100多年间,该湖泊群的面积变化呈现出明显的U形曲线。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摄影 / 蒋天沐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梅是喜暖喜湿乔木,年均温度在16—23℃、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是梅的最佳生长区域。梅还是喜阳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地区易于生长和开花。江南地区特别符合梅的生长条件,因此江南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赏梅地区。每年早春时,无论是城市园林,还是乡村山野,一树树梅花竞相绽放,既扮靓了城市风景,又装点了乡野人家。图为安徽黄山歙县的卖花渔村,漫山遍野的梅花开得正盛,远处粉墙黛瓦的徽州乡村掩映于画中。摄影/刘顺儿妞
时间 2020年2月23日
地点 安徽黄山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摄影 / 刘顺儿妞
凤凰古城,一座座风雨桥是东部季风区湿润多雨气候特点的证明
在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东部季风区是幅员最广、南北跨度最大的一个区,同时也是地势最低、气候最为湿润的区域。优越的地形条件和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使得东部季风区成为人类繁衍生息的乐土。这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兴盛,呈现出一派繁荣富足的景象。图为夜幕降临时的凤凰古城,它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武陵山脉的南部。凤凰古城依水而建,沅江水系的武水支流沱江穿城而过,沱江之上,一座座造型优美的风雨桥横跨两岸。风雨桥是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桥梁形式,主要为方便行人过桥时避雨而修建。从风雨桥的这一作用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凤凰一带湿润多雨的气候特点。摄影/任岷
除了主动捕食,机智的赤狐也不会放过食腐,或是从其他捕食者手中夺取免费午餐的机会
严寒的冬季,一只赤狐企图从刚刚捕猎成功的金雕爪下偷取猎物,遭到了后者的无情驱逐。作为一种生存策略灵活的食肉动物,赤狐除了主动捕食啮齿动物等猎物外,也不会拒绝死亡动物的尸体,或是围着一些比它们强大的捕食者发动骚扰战术,企图迫使对方因无法安心进食,进而放弃到手的猎物。摄影/Stefan Huwiler/NPL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时间 2021年2月17日
地点 江苏南京梅花山
每年2月初春时节,南京东北郊的梅花山上便会被梅海覆盖,云蒸霞蔚的梅花将山野染得姹紫嫣红。相传,南京种植梅花的历史始于六朝时期,经过长期培植,如今的梅花山已有4万多株梅树,梅林覆盖面积1500多亩,梅花山也是我国传统梅花保护地。在梅花山上不仅能看到梅花与明孝陵、明城墙、中山陵等历史建筑相映成趣的画面,而且还能远眺现代化的南京城区。江南是我国植梅、赏梅的核心地区,南京等许多江南城市也将梅花作为市花。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图为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红色盐湖,如红宝石般艳丽。从特定角度看,像是一杯浓郁的红酒。
摄影/王然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王然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梅花的花芽分化是在夏秋进行,到入冬前花芽形成后开始休眠,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低于7.2℃的温度打破休眠后,再给予一定时长的积温,才能开花。不同植物打破休眠需要的低温需冷量是不同的,如果不经过低温打破休眠,那么梅是不能开花或者花是开不好的,即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的香气物质主要是乙酸苯甲酯、丁子香酚、乙酸己酯、乙酸桂酯,其含量差异会导致不同梅品种的香气存在感官差异。梅花既美在它的生物之美、时令之美上,又美在文化之美上。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温度带分异明显,所以梅花多呈现出由南到北叠加式的次第开放,我国赏梅时间可持续5个月左右。图为重庆佛图关公园内,一辆“开往春天的地铁”缓缓驶过,列车下数株怒放的梅花正预示着山城春天的到来。摄影/唐安冰
时间 2023年2月28日 地点 重庆渝中区佛图关公园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摄影 / 唐安冰
图为车日格勒盐湖湖岸周围出露的泉水。沙漠地下水流至湖泊时出露成泉,形成了上涌的泉眼,泉眼附近多有钙华沉积。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黑头攀雀的巢究竟长什么样?它像踩着高跷一般挺立
在芦苇地中,和其他三种攀雀的巢“画风”迥异。
长期以来,关于黑头攀雀的巢只有一些文字描述,却没有相应的影像资料。在那拉提,研究人员首次拍到了这种攀雀的巢。和其他三种攀雀不同,黑头攀雀喜欢用芦苇纤维来编织鸟巢,它们的巢呈精巧的圆柱形,牢牢固定在芦苇杆之间,像踩着两根高跷一样挺立在芦苇地中。研究人员推测,黑头攀雀的筑巢过程也可分为大约6个步骤,但由于它们的繁殖种群刚刚被发现不久,相关的影像资料还比较少。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绘制了筑巢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罗布人是斯文·赫定、普尔热瓦尔斯基等西方探险家描述过的当地原住民。斯文·赫定还将罗布人村落的头领昆其康伯克请到他的船上参观。当时昆其康伯克已年过80,他告诉斯文·赫定,多年前有一个叫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俄国人来过这里。后来,塔里木河逐渐干涸,海子消失,罗布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逐渐放弃渔猎,改为农耕和放牧。近些年来,塔里木河水量逐年增多,河流沿岸的海子数量多了起来,胡杨重现生机,植被面积与鸟类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摄影/范书财)。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摄影 / 范书财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许多文艺作品中都有与梅花相关的名场面。比如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和第五十回中,就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和“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与红梅相关:立冬初雪时,众人在大观园芦雪庵中即景联诗,“落第”的宝玉被李纨罚到栊翠庵中访妙玉乞红梅,得到红梅后,贾宝玉、邢岫烟、李纹、薛宝琴各作了一首咏梅诗,后贾宝玉又与薛宝琴结伴去山坡上折梅花。这段情节也成为了《红楼梦》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画面之一。图为清代画家孙温依据书中“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一回方走。只见蜂腰板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绘制的插图(供图/吴萌)。如果仔细考证就会发现,曹雪芹笔下的红梅与真实情况并不一致,因为梅花并不会在立冬初雪时开放。除了白梅,不管梅花颜色是浅粉还是深红,都属于红梅范畴,我国常见的红梅其实多为粉色。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沙漠湖群的多样之美:盐湖、变色湖、钙华湖
巴丹吉林湖群与高大沙山形成的组合景观举世罕见,湖泊的大小、形状、盐度和颜色的多样性也非常独特,因水量、盐度、温度等变化,不同湖泊在不同季节会呈现蓝色、红色、暗红色、紫色等色彩。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的很多湖泊也是钙华之湖。
图为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车日格勒盐湖,地下水在湖岸和湖底形成了大片钙华,呈块状或板状,当地牧民用钙华堆砌成高大的敖包。钙华是记录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要载体,通过钙华沉积形貌特征及测年,能够揭示地下水的秘密,恢复水环境及古气候变化。摄影/曹乐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曹乐
在西北干旱区的东至点阿尔山,草原与林海在此相接
西北干旱区 /东至点/
阿尔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境内,是西北干旱区的东至点。在这里,森林与草原相拥,是欣赏林草交界处独特景观的绝佳地点。如果你从锡林郭勒向东进入阿尔山,也就是从西北干旱区进入东部季风区,你将经历由“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茵茵草原到广袤无垠的莽莽林海的景观过渡。阿尔山的山林景观最为外人称道,它地处大兴安岭的中间地带,区域内的植被以森林为主,森林的覆盖率高达64%。森林植物群落属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树种以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为主。这些针叶树因为长得比较稀疏,林间十分明亮,因此也被称为“明亮针叶林”。图为阿尔山金黄色林海中的驼峰岭天池,湖水倒映天光,如同一块绚丽的蓝宝石。摄影/杨孝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图为沙漠腹地一场暴雨后的彩虹。摄影师还目击了瀚海中的雷电与巨大的雨幡。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从无到有:攀雀如何营造自己精巧的悬巢?
白冠攀雀、中华攀雀和欧亚攀雀的筑巢方式比较相似,大体可以分为约6个步骤。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青藏高寒区西至点 雪峰与火山在此上演一场“冰火奇缘”
青藏高寒区 /西至点/
木吉泥火山群知名度很高,很多人都去过。在从新疆喀什市前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路上有一条岔路,就是去木吉乡的。但是大多数人不会想到这里是青藏高寒区的西至点,也是我国境内的帕米尔高原的最西端,还是中国版图的西至点。说起我国的西至点,一般说的都是新疆乌恰县的斯木哈纳村,但真正的最西端在新疆阿克陶县木吉乡西部一处夏季放牧的牧民点上。这里把木吉乡看作中国最西端,也是青藏高寒区的西至点,是因为这里有村落和火山群作为标志,易于识别。人们想象不到木吉泥火山群是青藏高寒区的西至点,是因为不知道帕米尔高原被划到了青藏高寒区的范围内。木吉泥火山数量众多、规模庞大,是亚洲最大的泥火山群,也是世界上仅次于阿塞拜疆和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第三大泥火山群。从高空俯瞰,在西昆仑山十八罗汉峰脚下分布有大大小小数十座火山口,冰雪的冷峻与火山的热烈在此相遇。这里作为青藏高寒区的西至点,也是我国境内的帕米尔高原的西至点,还是中国的西至点,承担这么多宏大的意义,木吉乡的火山群完全承担得起。摄影/赖宇宁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图为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的梅海,远处的苍山余脉罗坪山为季节性雪山,雪山与梅海相映成趣(摄影/赵渝)。时间 2023年2月2日
地点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摄影 / 赵渝
图为沙漠腹地一座高大的沙丘,扬起的沙尘勾勒出了风的形态。由于沙丘和下方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会形成沿着坡面向上吹拂的地形风。由此,沙山迎风坡下部的沙会“层层爬楼”,不断向顶部攀登,促进沙山“长个儿”。摄影/杨孝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杨孝
玉龙雪山
如一条银色巨龙,矗立在青藏高寒区的最南端
青藏高寒区 /南至点/
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划图上看,青藏高寒区的范围基本与青藏高原的范围重合,只有东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的部分地区被划分到了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在地图上的轮廓,看起来很像一只圆滚滚的海豹,它的吻部向东南方伸出,位置落在了横断山区的玉龙雪山附近,玉龙雪山也便成为了整个青藏高寒区的南至点。图中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雪山便是玉龙雪山,它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处。玉龙雪山因远望如一条银色的巨龙而得名,最高峰海拔5596米,是我国最南端的雪山。在玉龙雪山脚下,湍急的金沙江水劈开重重大山,浩荡奔流,塑造出了一条幽深险峻的大峡谷。在其以北约10公里处,便是以雄险而闻名的虎跳峡。摄影/彭建生
风成湖与河成湖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康拉克湖泊群
从高空俯瞰,在茫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边缘的康拉克地区,出现了一座座绵延不断的湖泊,这不禁令人感到惊奇:在我国水资源极端贫乏、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何会出现如此大面积的水域?该水域由多座湖泊组成,被称为康拉克湖泊群,其东侧是呈辫状水系流淌的车尔臣河。康拉克地区原本只有少数几座小型河成湖,从1989年开始,由于车尔臣河下游改道,在康拉克地区沙丘之间的风成洼地内,陆续形成了多座湖泊(风成湖),现在康拉克湖泊群已跟东部的台特玛湖泊相连。我国干旱区的湖泊主要分布在新疆境内,这些湖泊不仅对维持干旱区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重要的人文景观。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千万年不停歇的纠缠:狂风与沙的游乐场
关于高大沙山形成的原因,主流观点之一是盛行风控制学说。强劲的风、雅布赖山对气流的阻挡效应,以及丰富的沙物质是巴丹吉林沙山“身材高大”的根本条件。从古至今,当人们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时,常会听到神秘的鸣沙声。根据经验,鸣沙现象常发生在大风或沙尘天气来临前的2—3天,是沙漠的“天气预报员”。图为巴丹吉林沙漠西缘的弱水,弱水冲积扇带来了巨量的沙物质,成为巴丹吉林沙漠不断生长的“建材库”之一。摄影/吴玮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吴玮
河成湖与风成湖
若羌县康拉克湖泊群
由于车尔臣河的改道和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康拉克地区形成了面积广阔的河成湖与风成湖。根据湖泊水域面积变化趋势,在100多年内,塔里木河下游湖泊水域面积变化可分为3个时间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湖泊数量多,面积大;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末,由于水利设施的陆续兴建,导致这一地区湖泊缩小或彻底干涸;从本世纪开始,水文条件有所好转,一些干涸多年的湖泊重新形成水域。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图为初春时,气温骤降,红梅白雪融为一体,恰如《红楼梦》中的“琉璃世界”一样。时间 2022年2月27日 地点 江苏淮安大运河畔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攀雀的雄鸟需要边筑巢边吸引雌鸟,如果雌鸟对其认可,就会与之配对,并与雄鸟共同完成剩余40%的工程。因此在白冠攀雀的巢附近,常能看到雌雄鸟交配的画面。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河成湖
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海子
罗布人村寨周边分布有不少海子,这些海子很多是因为塔里木河泛滥形成的。依靠数量众多的海子,过去罗布人都曾以渔猎为生。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魅影重重的巴丹吉林“山与湖”:依然收藏着众多谜团和争议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沙丘系统,巴丹吉林沙漠的高大沙山与湖泊群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学界有多种说法,且至今仍存在争议。此外,这片沙漠下是否隐藏着巨量的淡水资源,如何循环,又如何利用,也存在很多未解的疑问。作为世界上罕见而珍贵的地质遗产,巴丹吉林特殊的“山与湖”处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地带,在风沙地貌、沙漠第四纪地质、西部水资源与生态恢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摄影/贺进一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贺进一
在巢完工之前,黑头攀雀也会在正面修建延长的通道(摄影/陈德)。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摄影 / 陈德
图为毗邻巴丹吉林沙漠的海森楚鲁怪石林,坚硬的岩石也被当地肆虐的狂风磨蚀成光怪陆离的形状。似蜂巢、似蘑菇,光影斑驳,尽显沧桑壮美。摄影/杨孝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杨孝
在新疆阿勒泰的小东沟,摄影师发现一只白冠攀雀在牧场边的铁丝网上跳来跳去,用力扯下挂在铁丝上的羊毛带回巢中(摄影/刘璐)。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在攀雀的巢材中发现过蜘蛛丝等另类材料。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摄影 / 刘璐
河成湖 尉犁县33团场葫芦岛海子
这是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葫芦岛的一座河成湖。该湖是洪水泛滥时,河水侵入沿岸高地之间的低洼地形成河湾,在湾口处沉积大量泥沙,洪水退去后形成的堰堤湖。河成湖按照成因,又可以分为河间湖、堰堤湖、决堤湖、牛轭湖等几种。在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河道变迁很频繁,导致河成湖的分布也很广泛,种类繁多,几乎可以找到河成湖的所有类型。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梅花是早春时节开放的花卉,如遇到气温降低便易形成雪梅。在众多文艺作品中,梅花都被赋予了凌寒傲雪的形象,斗冰傲雪的梅花形象也使一些人误以为梅是隆冬季节的花卉。其实梅花既不是隆冬花卉,更不是耐寒植物。历史上,在黄河以北,梅是难以露栽的,北方地区的梅花也仅限于盆景,而同为蔷薇科的桃李杏梨樱等植物却在北方广泛分布。60多年前,随着陈俊愉院士等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培植,一些江南地区的传统梅花品种才能在华北露栽,甚至与杏、李等杂交后的杏梅、樱李梅等还实现了在西北、东北地区的露栽。图为福建南靖东升楼外盛开的几株白梅(摄影/冯木波)时间 2021年1月28日 地点 福建漳州南靖县东升楼。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摄影 / 冯木波
巴丹吉林沙漠有三大迷人的特点:密集分布的高大沙山、点缀其间的多彩湖泊和动听的鸣沙之音。有研究者通过实地测量,认为高度超100米的沙山分布面积占到了沙漠总面积的七成左右。特别是在东南部腹地,相当比例的沙山高度达到300米以上,其中最高者超过460米,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高大的沙山及沙山系统。对比起来,别的沙漠要么没有湖泊或数量稀少,要么虽有湖群但周围的沙山高度平平无奇。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做吊巢的鸟”:它们喜欢把自己精致的鸟巢悬挂在阔叶树的枝头。
攀雀的英文名为“penduline tit”,意思是“做吊巢的鸟”。这个名称形象地体现了攀雀属白冠攀雀、中华攀雀和欧亚攀雀三种鸟类的共同特点。它们都喜欢在高大的阔叶树或灌木的枝头营造圆润椭球形的鸟巢。在新疆阿勒泰的农田附近,就有机会发现白冠攀雀的巢悬在树枝上。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西北干旱区的北至点友谊峰 它的山脚下有座极具标志性的“人”字湖
西北干旱区 /北至点/
西北干旱区的北至点很好记忆,因为它是那一带最为突出的很有知名度的雪峰——友谊峰。它既有明确的位置也有鲜明的形象,很适合作为承担某种意义的符号。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北部,横亘着自西北至东南绵延500公里的阿尔泰山脉,主峰友谊峰便矗立在西北干旱区的最北端,地处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交界处。这里发育有数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峰,雪峰逶迤,冰川林立,成为阿勒泰地区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图为发源于友谊峰西南侧喀纳斯冰川末端的阿克库勒湖,它是由冰碛物堵塞河道淤积而成。阿克库勒湖,哈萨克语意为“白色湖”,湖泊面积约8.5平方公里,湖水呈半透明状的乳白色。从高空俯瞰,湖面呈大大的“人”字横卧在雪山冰川与森林之中。摄影/李翔
河成湖
若羌县康拉克湖泊群
这是河流流水汇入康拉克地区低洼地带形成的大湖。历史上,康拉克地区形成的湖泊时间较晚,第一个较大的湖形成于1989年,面积为15.5平方公里。后来,得益于车尔臣河的改道和水量增长,康拉克地区的湖泊数量也在增长。康拉克湖泊群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湖泊的一个缩影。自1972年大西海子水库建成后,基本已无水下泄至塔里木河下游河道,导致下游生态退化,自然景观也随河道断流而发生了巨大变化。21世纪初,塔里木河下游水域格局有了明显变化,诸多海子又开始形成水域。台特玛湖周边海子的形成,除了跟生态输水、当地降水大幅加强、季节河增多有直接关系之外,还跟高山冰雪融水增加、车尔臣河流量大幅增大有关。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稳定的巨人:“吃钙片、长框架、扎下根”的巨大沙山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许多高大的沙山都非常稳定,有的数百年、上千年都没有移动过。相比起来,没有湖泊分布且位于沙漠边缘的低矮沙丘移动速度就快得多。高大沙山为何能“扎根”?除了与沙山内部湿度等条件有关外,也与沙山中的多层钙质胶结层有关系。有研究者指出,近3万年以来巴丹吉林沙漠至少经历了4次水量丰沛期,上涌的地下水催生了薄厚不同的钙质胶结层,经过胶结—沙层堆积—再胶结的多次循环过程,打造出高大沙山的稳定“内核”。
图为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在多期次降水与蒸发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钙质胶结层。摄影/曹乐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曹乐
简述三大自然区及其四至点之特色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地理学家黄秉维就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到了21世纪,郑度、杨勤业、吴绍洪等人在黄秉维先生所划分的三大自然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和完善对中国进行划分的自然区划工作,《中国自然地理总论》这本书就是这一工作的新成果。《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一书沿袭了黄秉维先生的区划方案,仍然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个大区。在此基础上,结合温度、湿度、地貌、植被等特点,进而将全国划分为11个温度带、21个干湿地区和49个自然区。一个区域的四至点即东至点、西至点、南至点、北至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展现这一地区的特点和整体风貌。因而我们将三个自然大区的四至点寻找并确定下来,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加以介绍,以便读者对这一区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简略地叙述一下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先说东部季风区。这个自然区最大的特点是南北跨度大。地表南北方向的变化主要体现纬度地带性,反映不同地区温度的变化。东部季风区从我国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到最北端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的黑龙江第一湾——“Ω”(当地人称之为“北极岛”),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囊括了赤道热带、中热带、边缘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到寒温带等9个温度带。
再说西北干旱区。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南北跨度极大正好相反,它最大的特点是东西方向延展了很长的距离,因此它的温度变化幅度没有东部季风区那样大,只能分出两个温度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因为它东西延伸距离长,从东向西离海洋也越来越远,因此大气含水量越来越少,湿润程度越来越低,终于从半干旱演变为干旱,从草原演变为沙漠戈壁。
接下来说的是青藏高寒区。这个区主要特点是海拔高、面积广大。由于其独特的地势地貌特点,使其表现出特立独行的环境特点,因此地理学家们将其气候特点分为两类,这两种气候类型,是专门为其量身定制的。一种被称为高原温带,另一种被称为高原亚寒带。我们知道气候是一种人类不能改变或者很难大范围改变的地理要素,气候决定了降水、地貌、动植物等其他环境要素。青藏高原因为气候独特,决定了这里继续划分下去的地区都有着与其他两大自然区不同的风貌。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故事
风成湖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巴什库勒湖泊群
罗布湖(画面最前面的大湖)是尉犁县塔里木河西南侧巴什库勒湖泊群中的一个代表性湖泊。这些湖泊水质清澈,鱼类众多,过去曾是当地罗布人世代生活的天然渔场。巴什库勒湖泊群中的湖泊都是在风蚀洼地中形成的湖泊,属于典型的风成湖。在强烈的定向风蚀作用下,沙丘间形成不同形状的低地式洼地。当洼地低于潜水面时,地下水从四周向洼地渗流汇集,就形成了风成湖。风成湖是干旱区特有湖泊类型,具有积水浅、面积小、无出口等特点,多为死水湖。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由于梅花多在乍暖还寒的早春绽放,开放后,若遇气温骤降,多会有降雪或冻雨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在赏梅文化中,梅花常和冰雪为伴的原因。左上图为江西庐山植物园内冻雨落在盛开的梅花上形成的雨凇景观,红梅形成的雨凇既恰似一串冰糖葫芦,又有毛泽东主席诗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意境(摄影/李敏)。时间 2017年2月25日 地点 江西九江庐山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摄影 / 李敏
西北干旱区西至点斯木哈纳 中国最西部的行政村
西北干旱区 /西至点/
斯木哈纳村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坐落于克孜勒苏河畔,是我国地理版图上最西边的一个村落,这里也被称为中国西极,是西北干旱区人文意义上的最西端。如果仅以地理位置来看,西北干旱区的西至点实际应该在连接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公路与国界的交叉点上。然而我们还是选择以斯木哈纳为西至点,因为它是一个村庄,是一个人文色彩浓厚的容易辨识的地标性的聚落。此外,克孜勒苏河也可以看作是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区的交界地带,两区之间有条永久积雪的高大山脉,此山的脊线应该是二者的分界线。山南边为青藏高寒区的西至点——木吉乡,山北边为西北干旱区的西至点——斯木哈纳村。把斯木哈纳作为西北干旱区的西至点,也意味着这里是中西交流的桥头堡。从这里向西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阿赖山谷(摄影/王宁),这条山谷是围绕着费尔干纳盆地的中亚各国前往中国最便捷、最易通行的宽阔山谷,因为这条路没有被冰雪覆盖的垭口。
构造湖
若羌县台特玛湖
台特玛湖是塔里木河的尾闾湖,也是下游现存唯一的一座构造湖。该湖西侧的康拉克湖群已与台特玛湖相连,所以该区域的湖泊也被称为台特玛—康拉克湖泊群。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水量日益减少,到1972年台特玛湖彻底干涸,后来又渐渐恢复了一些水域。特别是2000年塔里木河下游开始生态输水以后,为台特玛湖的复活奠定了基础。从2001年开始,台特玛湖又出现了水域。有学者在分析1986—2019年间台特玛湖面积变化时发现,这34年间,台特玛湖水域面积共增加了约164平方公里(霍天赐等《内陆河尾闾湖泊水域面积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台特玛湖地区为例》)。摄影/范书财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摄影 / 范书财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攀雀属鸟类中,筑巢工作的60%左右是由雄鸟独立承担的,因此在筑巢期,常能看到白冠攀雀的雄鸟在未完工的巢上忙进忙出。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同年10月,经过谈判,黑瞎子岛一分为二,大约一半领土回归中国,在两国勘定的界桩处,可以看到俄罗斯在岛上修建的东正教堂(摄影/马宏杰)。
河成湖与风成湖
尉犁县33团场塔河沙漠海子
这是一张河成湖与风成湖同框的画面。画面近处是河流截弯取直后,在原来弯曲的古河道上形成了两座牛轭湖。牛轭湖是河成湖的一种代表类型。画面远处是在风蚀洼地中积水形成的风成湖。在历史上,塔里木河曾多次改道变迁,改道幅度由几百公里到几公里不等。在现在有水河道附近的废弃河道中,河水渗入或者流入,也能形成牛轭湖。如果比较风成湖及河成湖,它们在形状、水深、水质、形成时间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一座新的风成湖的形成,往往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而消亡则需要较长时间;河成湖的形成时间则长短不一,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域面积,而且水域的变化会比较频繁。摄影/范书财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摄影 / 范书财
图为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一座心形湖泊。巴丹吉林的湖群和高大沙山紧紧依偎,有一湖一山、一山多湖的格局,其中一山二湖格外有趣,高大沙脊两侧对称地发育两个湖泊,沙脊如“鼻梁”,两侧的湖泊是“鼻孔”。摄影/冯光柳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冯光柳
永泰古城的建设就地取材,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周长约1.7公里,高12米,城内设有火药场、武器库、草料场、兵营、马场等设施,可驻军2000多人,城墙上有炮台12座,城楼4座,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南北两侧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如此完备的设计,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军事要塞的典范。然而这座曾因战争而兴起的古城,如今又因为各种自然和人文的原因而衰落。由于常年盛行大风、沙尘等天气,城墙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破败不堪,城内住户也日趋减少,只有少数老年人留守,以放羊为生(摄影/陈小琳)。
河成湖
尉犁县33团场海子
在塔里木河洪水泛滥期间,河水进入沙丘之间的低洼地带,形成了面积广阔的沙漠海子,也滋养了大面积的胡杨。这里海子的形成,正是得益于塔里木河长期的泛滥。随着历年的水位涨落,这些海子的岸边形成了一圈圈的湖岸线,层层堆叠,仿佛是大自然妙手雕刻的“微型沙漠梯田”。一般而言,河成湖的形成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河流挟沙在泛滥平原上堆积,造成堤间洼地积水而成湖泊;二是支流因泥沙淤塞不能进入干流,壅水而成湖泊;三是洪水泛滥侵入两岸洼地,洪水退后形成堰堤湖;四是河堤决口,水流侵蚀而成河堤决口湖;五是河道横向摆动,在古河道上形成湖泊;六是河流截弯取直,在古河道上形成牛轭湖。摄影/范书财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摄影 / 范书财
图为摄影师用胶片相机拍摄的白梅,拍摄之前,摄影师用一块哑光塑料薄膜遮挡住远处的花枝,而让近景的白梅更加突出,营造出了一种朦胧之美,一股暗香仿佛已透过纸面散发出来,颇有杜甫诗中所写的“冷蕊疏枝半不禁”之美(摄影/石广智)。时间 2003年1月20日 地点 福建福州市区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摄影 / 石广智
图为挖开的沙层,可见由松散风积沙层与钙质胶结层形成的平行层理,像是巨大而厚重的千层饼。摄影/曹乐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曹乐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图为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沙丘表层散布的钙质根管。植被根系吸水的同时,地下水会将盐分携带至根系周围,后期随着气候逐渐干旱,植被死亡。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导致碳酸钙等沉淀析出,并将植被根系周围沙粒胶结成块。后期根系风化腐烂,便形成内部中空的钙质根管。管径较粗的可达5厘米左右,像是一根根“骨头”。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的树林中,一只白冠攀雀亲鸟刚刚喂饱雏鸟,为了保持清洁和卫生,它将雏鸟的粪便叼着运往他处。在它轻盈的身影后方,是一个做工精巧、如口袋般悬在树枝上的鸟巢。攀雀属共包括4个成员,广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分布有包括白冠攀雀在内的3种。所有的攀雀都是技艺高超的鸟类建筑大师,擅长收集各种柔软的巢材,再用自己尖细的喙将其编织成结构复杂、有着“门廊”和“育儿室”的舒适鸟巢。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在筑巢阶段,攀雀夫妇合作无间,彼此很有默契。然而待巢完工之后,它们却都想逃避抚育后代的责任去开启第二春,把卵和后代丢给另一半去照料。在中华攀雀中,率先弃巢的往往是雄鸟,由雌鸟留下养育雏鸟(摄影/王慧)。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摄影 / 王慧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欧亚攀雀:它会不会成为我国第四种攀雀?
摇晃的树枝上,一对欧亚攀雀正分工协作、合力营建未来的“家”。虽然目前欧亚攀雀是我国唯一一种没有分布记录的攀雀属成员,但它的分布区东界其实已经很接近我国的新疆。研究人员期待着某一天它或许会从中亚迁徙到中国来,成为我国分布的第四种攀雀。虽然是一类貌不惊人的小鸟,攀雀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未来,研究人员希望能搞清它们精湛的筑巢本领是如何遗传给下一代的,以及更多诸如此类的演化谜题。届时,我们会了解更多关于攀雀精彩世界的秘密。
摄影/Juan Carlos Munoz/NPL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攀雀会收集各种植物纤维,甚至动物的毛发作为巢材。
在筑巢期,攀雀一般从芦苇、香蒲(本图)和水柏枝(下图)等植物上收集松软的材料作为巢材,运回巢后,就用自己尖细的喙把松散的巢材戳实,再用植物纤维一圈一圈缠绕固定。在选择巢材时,它们不拘一格。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研究人员会为同一窝的中华攀雀夫妇测量体长等数据,并在它们的腿部戴上标记以便后续研究(供图/汪卉)。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以乌鞘岭为中心,能设计出体验中国整体性的最短路线
乌鞘岭是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交会点,这三大自然区是中国自然区划的顶层。三大自然区中可以划分出更多的温度带,温度带中又可划分出气候的干湿类型,每一个气候类型中又可以划分出自然省(自然区划中一个第三级别的区域,可以对标行政区划中的省),自然省还可以向下划分。
我们说乌鞘岭是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交会点,因而,围绕乌鞘岭转一圈途经武威、兰州和西宁三座城市的旅行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验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是认识中国整体性的最短旅行(图中路线1)。我们所说的转一圈,是一比喻性的说法,意思是以乌鞘岭为中心,并非真的需要转一圈,其实真实的旅行线路一般是连接三点、四点、五点等的折线,并不需要形成闭环。我们推荐的线路虽然是个闭环,是代表在这个环线的任何一处都可以作为起点或终点开始你的旅行,你只要走过三大自然区达到体验三大自然区的目的,就可以结束旅程了。
如果各种条件合适,你还可以把路线1扩展开来,扩展成围绕乌鞘岭的另一条旅行路线(图中路线2),这条旅行路线更侧重于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体验。如果你来自于东部季风区,对东部季风区的认识已经十分深刻了,那么你可以选择这条路线,去体验西北干旱区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沙漠和戈壁景观,以及青藏高寒区独特的高原地形和气候。在这条路线上,我们重点推荐高原内陆湖泊景观,如青海湖和茶卡盐湖。
围绕乌鞘岭还有一条旅行路线值得推荐(图中路线3),它也是从路线1扩展而来,这条路线除了重点放在青藏高寒区以外,更侧重东部季风区的体验,这条路线上的风景让人目不暇接,如果逆时针环绕这条路线,那么从青藏高寒区的美景中一路前行后我们会进入到四川盆地,体验这一典型的东部季风区,之后我们还会穿过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把环绕乌鞘岭的旅行一步步升华。
围绕乌鞘岭转一圈:认识中国的最短旅行
农业耕作上也出现了梯田,图为甘肃省兰州市南部的兴隆山山区的梯田(摄影/鲍子文)。
围绕乌鞘岭转一圈:认识中国的最短旅行
何以测定峡谷的最大深度?
图中的三张插图为峡谷的地形示意图(绘图/B·P ART)。图❶所示区域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包括其在内,世界级大峡谷最大深度的计算方法,都是采用对峙于两岸的最高山峰的平均海拔与同一剖面经过的河面海拔之差来作为该峡谷的最大深度。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这种方式测得雅鲁藏布大峡谷最大深度为6009米。在图❷所示的区域中,用同样的方式,可以测得大渡河大峡谷的最深处位于泸定县得妥镇附近。图❸所示的区域为丹巴到泸定这一段大渡河,河面海拔从1800多米迅速下降至1350米,两岸却分布着诸多海拔5000米乃至超过6000米的山峰。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而与此相匹配的最具标志性的动物是骆驼,独具特色的蒙古包也曾是这个区域最普遍的民居形式(摄影/陈业伟)。
围绕乌鞘岭转一圈:认识中国的最短旅行
摄影 / 陈业伟
乌鞘岭独特的地理位置 注定了它不平凡的历史地位
乌鞘岭并不是一条庞大的山脉,它的东西仅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但它北接内蒙古高原,南依青藏高原,东临黄土高原,西通河西走廊。因为扼守着河西走廊这条东西部重要交通要道的东大门,乌鞘岭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明时期均在此修筑长城,如今在乌鞘岭上仍然可以看到汉长城与明长城交会重叠的景象。图为乌鞘岭上的一段汉长城,用夯土修筑而成,虽然历经了千年的风雨侵蚀,但仍清晰可见其留下的残垣断壁,为这条山岭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印记。摄影/陈业伟
围绕乌鞘岭转一圈:认识中国的最短旅行
摄影 / 陈业伟
地图为主要晋商大院分布图,这些大院是晋派砖雕的主要遗存地。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雪峰林立,环抱大渡河峡谷
图为在二郎山上空所拍摄的大渡河峡谷,数十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一字排开,河谷中为泸定县。作为如今318进藏线路上的第一座城市,大多数旅客都曾经路过或歇脚于泸定。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竟然建立在如此极致的山河之中。只有把视野飞上空中,才能感受到千万年来板块的运动和波涛汹涌的流水所共同谱写的华丽乐章。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乌鞘岭北部,欣赏沙漠戈壁景观、体验游牧文化
乌鞘岭虽不算名山,但它所具有的地理学意义却是其他很多山脉不可比拟的。乌鞘岭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同时我国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也通过这里。因此气候上的干旱也就为乌鞘岭以北、以西的大片区域带来了我国其他区域难以见到的荒漠和戈壁景观。在乌鞘岭的北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以及大片戈壁(包括我国著名的黑戈壁)聚集于此。图为北临乌鞘岭的腾格里沙漠,沙脊描画出曼妙的曲线,连绵起伏延展至天边(摄影/杨孝)。
围绕乌鞘岭转一圈:认识中国的最短旅行
摄影 / 杨孝
砖有自己的个性,但砖雕也可以很精彩
虽然从整体上看,由于材料质地的不同,砖雕不像木雕那样玲珑剔透,也较少多层次、镂空雕刻的装饰,但仍然会诞生非常精彩的作品。匠人们将砖本身的特性利用到极致,屋檐下的斗拱、斗拱之间的雕花拱眼板、梁枋下的挂落,全都可以用砖制作。图为几位当代砖雕艺人用5个月时间创作的大型砖雕作品《千手千眼观音》,大面积采用高浮雕技艺,令画面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图为大渡河大峡谷示意图。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玛县开始,大渡河已经发育出较完备的峡谷形态,一直到四川省乐山市的金口河大峡谷出口为止,超过700公里的河道,都奔腾在峡谷当中。其中丹巴县至石棉县这一段约234公里的河段,峡谷形态最为成熟、岭谷落差最大,是大渡河大峡谷的核心区域。图中Ⅰ为大雪山脉,Ⅱ为邛崃山脉(绘图/B·P ART)。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梅花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拥有广泛受众,而且还深入到了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瓷器中的梅瓶、饮食中的梅花糕、武术中的梅花桩等,图两件器物分别是以梅花为题材的梅瓶和鼻烟壶(供图/Handi工作室)。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手工窑前雕是一项需要耐心的技艺
砖雕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顾名思义,窑前雕是在砖坯入窑之前就进行雕刻。具体做法是,在泥坯上进行雕刻,雕好后阴晾至八成干左右,再入窑烧制。匠人们说,手工窑前雕光画图打坯就得半个月,雕好了阴晾干燥也是个漫长的过程,是急不得的,而现在一些客户要求三四天就能见到作品,市场的急功近利、缺乏耐心,是这项技艺面临的难题之一。图为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东观村的窑前雕工艺,艺人王志雄正在雕刻“麒麟吐玉书”影壁。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鞘岭之东南,欣赏季风带来的森林景观
由乌鞘岭向东南方向旅行,体验到的不再是其西部的高寒和北部的干旱,你会看到东南季风的水汽已经影响到了这里。自然分区上,这一区域已属于东部季风区,乌鞘岭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属性被精准地呈现。因为气候上湿润程度的增加,这一区域内绿色明显增多,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大规模地出现。图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及其周边区域(摄影/陈业伟)。
围绕乌鞘岭转一圈:认识中国的最短旅行
摄影 / 陈业伟
凭借敏锐的听力,
赤狐能“看”透厚厚的积雪,定位躲藏的猎物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图为闽南土楼外一树梅花绽放的美景,土楼位于南靖县的梅林镇,地名中也恰好含有梅字。 时间 2022年1月2日 地点 福建漳州南靖县梅林镇背岭村 摄影/冯木波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摄影 / 张伟
围绕乌鞘岭转一圈,以兰州作为起点或终点吧
体验中国最短的旅程是围绕乌鞘岭转一圈,你可以选择围绕乌鞘岭且分属于三大自然区的三座城市串连起这段旅程,如兰州、武威、西宁。旅行中因为要考虑交通通达性等问题如是否有机场,所以会选择从大城市出发。三个节点城市中,兰州是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交通枢纽地位最突出、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兰州历来都是中国西北区域的中心城市,有着悠久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而让兰州城灵动秀丽的是,我国两条大河之一的黄河穿城而过,而且是在黄河还没有接纳黄土高原的泥沙前,静静地流过这座城市。所以,围绕乌鞘岭的旅行,兰州是最重要的一处落脚点。摄影/陈业伟
围绕乌鞘岭转一圈:认识中国的最短旅行
摄影 / 陈业伟
分布最广的食肉动物:全球共计44个亚种,足迹遍及四个大洲
赤狐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最能经受环境变迁的食肉动物。除了南极洲和南美洲之外,其他的五个大洲都有它们的种群分布。赤狐并非澳大利亚的原住民,但被欧洲移民引入之后,它们迅速站稳脚跟,目前已经是澳大利亚和周边岛屿最主要的食肉动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赤狐可以分为44个亚种。从大的地理尺度来看,高纬度生境中的赤狐体型更大,而越靠近赤道的亚种体型越小,符合生物地理学中的贝格曼法则。各个区域之间赤狐亚种的形态差异,反映了它们彼此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我国目前有5个赤狐亚种的记录,其中包括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亚种、分布于西北草原和半荒漠地带的蒙新亚种、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西藏亚种、分布于华北平原和丘陵的华北亚种以及分布于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的华南亚种。下列物种绘图/陈磊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同为春开蔷薇科植物,如何区分梅桃杏李梨樱等植物的花?
同为春天开放的蔷薇科植物,梅桃杏李梨樱等花卉常常会让很多人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桃为蔷薇科桃属,花朵单生,开花时刚长出叶芽,花梗极短或无花梗,花瓣5枚(单瓣)或多枚(重瓣),花期为3—4月;杏为蔷薇科杏属,花朵单生,花先于叶开放,几乎无花梗,枝条红褐色,花为白色或淡粉色,花萼为紫红色,花期为3月前后;李是蔷薇科李属,花开时已有嫩叶,叶呈长圆形,叶边缘具齿,花为多朵并生,花瓣5枚,花为白色,花期为4月前后;梨是蔷薇科梨属,花开时可见叶,叶呈卵形,边缘具齿及芒尖,伞形总状花序,有明显花梗,花白色,花瓣5枚,花期为4月;樱是蔷薇科樱属,开时有铜红色嫩叶,伞形花序,具三四朵齐开,有明显花梗,花瓣5枚,花色为白或浅粉色,花期为4月。绘图/出离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图为山西常家庄园中,使用了北方较为少见的镂空技法的博古器物砖雕影壁。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在野外,赤狐会结群活动,彼此之间存在着互动
赤狐通常是独自捕猎的动物,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们也会结群活动(摄影/左凌仁)。在欧洲和北美等地,繁殖期的赤狐还会结成一雄多雌的繁殖群,雄性作为首领,负责守卫领地,也会参与育幼,而群体中只有主雌才有繁殖机会,处于从属地位的雌性则会协助抚育幼崽。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摄影 / 左凌仁
梅属于蔷薇科李属的落叶小乔木。梅花往往单生,有时会有2朵簇生,花于叶先开,无花梗或短花梗。花期为早春,比一般的桃杏李梨樱等开得早。梅花的颜色缤纷多彩,主要有白、粉、深粉、紫红、跳枝(一树多色)等花色,新中国成立后,还发现了淡黄色的梅花品种。花有清冷幽香,新生枝杈带有明显绿色。随着梅花研究者不断地培植新品种,如今,梅花品种已有300多种。根据梅的演化历史和关键性状,可将梅分成3系5类。其中,真梅系为梅花嫡系,由野梅演化而来,按树枝姿态,真梅系又可分为直枝、垂枝和龙游三类,最常见的江梅型、玉蝶型、朱砂型、宫粉型、黄香型、绿萼型、跳枝型等都属于直枝梅类。垂枝梅类的枝干似垂柳一般垂下。龙游梅类枝干遒劲、宛若游龙。真梅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梅花品种,一般所提到的梅花即为真梅系。杏梅系为梅与杏的种间杂种,仅有杏梅类一类。樱李梅系是宫粉型梅花和红叶李的种间杂种,仅有美人梅一种类型。本页绘图为真梅系中的几类梅花。绘图/出离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在河津市,至今还留存着一些异常精美的砖雕碑楼
山西省运城河津市地处黄河、汾河交汇处,时至今日,这里的大部分民居还是青砖灰瓦的硬山顶式,吻兽沿袭着几百年来的眺望姿势。在河津的旷野中、村镇里,至今还保留有一些异常精美的砖雕碑楼。图为河津市小梁乡西梁村的阮氏双碑楼。其为光绪例赠武德佐骑尉阮廷实与其子阮凌云德行碑楼,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父子两座碑楼形制相同,都是砖雕仿木结构,相距1.27米,通高约8.7米。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对于这种成功的食肉动物,我们依然知之甚少
漫天风雪中,一只赤狐静静地矗立在雪中观察四周,寻找着觅食的机会。在全球范围内,赤狐凭借灵活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多种多样的生境中繁荣兴盛。在我国,赤狐也是野外最容易见到的中级食肉动物,在食物网的能量流动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它们也常常被忽视,导致针对它们的基础生态学研究仍然比较有限。公众的心目中,赤狐的形象也更多地停留在那些流传已久的故事与传说中,只有更多地了解它们的行为以及背后的演化秘密,这种充满魅力的动物才能真正变得真正鲜活起来。
摄影/Radomir Jakubowski/NPL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梅是蔷薇科中少有的怕冷植物,一般的梅树品种难以抵挡—8℃及以下的气候环境。早春时,当日均气温高于5℃,且最高气温连续三四天接近10℃时,梅便能开花,但在低于—5℃的气温时,梅是很难开花的,这与人们印象中梅是极度耐寒的植物有很大差别。根据梅花开花的天气条件和我国各地早春的年均气温,我们绘制了一张各地梅花盛开的时间地图,由于每年早春的天气状况不同,所以图中标注的时间并非绝对时间,而是大致时间。黄河以南的梅花多为真梅系梅花,即由野梅演化而来的梅花嫡系品种,在西北、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则主要是杏梅系和樱李梅系的梅花,它们多是真梅系与杏、李等杂交后的品种。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影壁上的砖雕,主宰着人们的第一印象
图为晋中市祁县东观村的匠人们正在打磨制作已近完工的影壁,左为竹林七贤,右为刘海戏金蟾。影壁是独立于房屋之外的一段墙体,可以设置在大门内或者大门外。大门内的影壁能遮挡人们的视线,保持院内的隐蔽;大门外的影壁起到标明大门位置的作用,使过往行人避开。内、外影壁原本被称为“隐”和“避”,合称“隐避”,后来演变为“影壁”。影壁,尤其是门内的影壁,是人们进入大门见到的第一景观,所以作为建筑装饰十分重要,这也是晋派砖雕最常出现的地方。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图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钙华微观形貌。钙华的主要矿物结晶形态为方解石和文石。方解石的晶形主要是六方柱状、三角锥状,文石则呈现为实心或空心针状、纤维状、皮壳状、晶簇状。摄影/曹乐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曹乐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将花木人格化的传统,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古人发现了梅花较早开放的物候特征,赋予了梅花独特的文化形象,在众多文人的笔下,梅花是凌寒傲雪、坚贞不屈、逆境抗争精神的代表。几千年前,古人就食用梅子,梅子还是菜肴中的重要调味品。唐朝赏梅之风渐盛,到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到了江南地区,而江南正好是梅花的主要分布区,江南的赏梅之风得以风靡全国。并且宋朝在军事上羸弱,半壁江山的丢失也刺激着众多爱国文人,他们借梅花来抒发坚贞不屈的心志,以图激励民众在逆境中抗争,梅花的文化形象在宋朝也得以成形,并深深影响着后世。地图呈现的就是我国主要的赏梅胜地,这里面既有传统的赏梅胜地,又有近几十年涌现的新赏梅胜地。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在山西,砖雕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中
史料记载,清朝前期,山西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普通家庭也流行建“一颗印”式四合院,民间对砖雕工艺品的需求量大增。今天的三晋大地上,砖雕不光深藏于高门大院,其遗存也散落于各个普通的生活场景。行走于晋中市祁县昭馀古城、太谷老城等地,徜徉在一处处并不起眼的老建筑间,不经意一瞥,精美细腻的墀头、朴拙清新的脊花,一眼百年,依稀可以窥见这片黄土地上砖雕艺术往日的荣光。上图为临汾市汾西县师家沟,人们仍居住在砖雕装饰的窑洞式古民居里。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巴丹吉林的另一面:钙华记载的大地故事和沙山上散落的“骨头”
图为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车日格勒盐湖湖边的钙华。地下水补给湖泊的过程中,地下淡水与湖泊咸水发生混合,在水化学作用下钙华不断沉积。由于古气候、水动力条件以及水体盐度的差异及变化,钙华体密度、颜色也表现出差异性。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提及“狐狸”这个概念,相信绝大部分人的脑海中所浮现的都会是披着一身火红皮毛的赤狐形象。尽管近些年它的同属亲戚藏狐声名鹊起,成为了网红动物,但依然无法撼动赤狐作为“狐”之一族形象代言人的地位。作为犬科狐属的12个物种中分布最广、种群数量最多的一种,赤狐在我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中经常作为主角登场,也是人们最熟悉的野生动物之一。优雅漂亮的皮毛赋予了赤狐高颜值,深邃而难以捉摸的眼神则有一种充满魅惑的神秘感。但在传说和故事之外,人们或许对赤狐在荒野中的生活知之甚少。
摄影/Matthew Maran/NPL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图为李可染画的一幅梅下牧牛图,李可染的“归来偶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题材的同类作品还有很多(供图/吴萌)。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连绵的雪山群峰,彰显出青藏高寒区独特的“高冷”气质
青藏高寒区的范围大体与青藏高原的范围一致,面积约25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巍峨雄伟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为独特的地理单元,它的周边基本由一些高大雄伟的山系和山脉构成。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绵延2500公里,耸立在青藏高原的南缘;昆仑山、阿尔金山与祁连山横亘在青藏高原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区的塔里木盆地之间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在它的西部,几条庞大雄伟的山系交会于帕米尔高原;高原的东北部通过秦岭西脉与东部季风区的黄土高原相连接;东南部则是南北纵贯近千公里的横断山脉。在稻城亚丁波用错背后海拔高达4900米的垭口附近,摄影师拍下了横断山脉东部稻城三神山与横断山最高峰贡嘎山、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玉龙雪山等著名雪峰同框的画面。这里群峰会聚,雪山逶迤,彰显出了青藏高寒区独特的“高冷”气质。摄影/背包的理查
绘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地区的三种主要湖泊类型:河成湖、风成湖和构造湖。河成湖的形成往往与河流发育变迁有密切的关系;风成湖是在封闭的风蚀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泊;构造湖则是由于湖盆本身是由地质构造活动形成的,后来湖盆积水形成构造湖。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部海子 干涸多年后又重回人们视野
但同时赤狐也是谨慎而克制的动物,野外的成年赤狐生性多疑,对周围的环境时刻保持着警惕,幼年赤狐通常也不会远离洞穴附近,而是更多地与父母待在一起(摄影/何超凡)。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摄影 / 何超凡
图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艺圃内红梅绽放的典雅景致。摄影/郑波
时间 2023年2月17日
地点 江苏苏州艺圃
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摄影 / 郑波
在这张图上,我们尝试着把三大自然区典型的动植物及生境特点表现出来。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跨越了近50个纬度,植被景观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由于这里是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的生境呈现出破碎化的特点,其中很多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西北干旱区东西向跨度极大,以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为主,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植被景观逐渐由草原过渡为荒漠。为了应对这里严酷的自然环境,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演化出了适应干旱环境的生存策略;青藏高寒区以其高耸的地势和独特的气候,孕育了独属于这一区域的动植物。这里也是全国少有的野外能够观赏到大型野生动物的地方,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的野性世界。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故事
成都向西的航线中,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这是在飞机上俯瞰大渡河大峡谷。巍巍群山之中,碧绿色的大渡河蜿蜒流转,呈现出典型的“V”形深切峡谷形态,远处那座高于天际线的山峰就是蜀山之王——贡嘎山。每当看到这样的景象,就知道飞机已经进入了青藏高原。摄影/笨小航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摄影 / 笨小航
在脆弱的青灰砖上雕刻,需要有敬畏之心
窑后雕是在烧好的青灰砖上进行雕凿。砖的质地脆弱,在雕琢时很容易破碎,因此刻刀在砖石上划过时,每一次的力道都需要恰到好处。技法再高明的工匠,也需要有敬畏之心,了解砖本身的特性,千雕万琢,吹尽浮尘,并在日复一日的凿刻削磨中等待顷刻间的灵感迸发。图为太原市清徐县的砖雕艺人李锁文俯身在一个主题为门神的大型砖雕影壁上专心雕刻。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库车大峡谷,西北干旱区祼露大地上的绚丽油画
西北干旱区东西跨度极大,从东至点到西至点跨越了约45个经度,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的大部分地区。不同于东部季风区的“湿润”、青藏高寒区的“高冷”,西北干旱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微弱,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抵达,因而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以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类型为主。这里荒漠、戈壁广布,约占整个区域面积的80%,整体给人以荒芜、苍凉的感觉。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大峡谷,流水与风力在红色砂岩中经过长时间的侵蚀、切割,雕琢出一幅神奇瑰丽的自然画卷。摄影/王琛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故事
景泰县的永泰古城,成为西北干旱区南至点的重要地标
西北干旱区 /南至点/
西北干旱区的南至点是一座古城——永泰古城。永泰古城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这里是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交界处。永泰古城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从空中俯瞰,古城形似巨龟俯卧于戈壁之上,因而也被称为“龟城”(摄影/陈业伟)。
黑头攀雀在我国的首份繁殖记录:经过不懈努力,科研人员在新疆那拉提发现了这种神秘的鸟类。
攀雀属成员中最为神秘的莫过于黑头攀雀。尽管有资料显示它在我国新疆伊犁“可能”有分布,但只有零星的影像资料。这种攀雀究竟在我国有没有繁殖种群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的团队于2021年初开始在野外寻找黑头攀雀。根据有限的资料,黑头攀雀可能偏好生长有芦苇地的湿地生境。因此研究人员将伊犁境内芦苇地的位置标注在地图上,然后一个个进行排查。踩着淤泥调查十分辛苦,历经挫折之后,他们终于在新疆那拉提的一处芦苇地发现了黑头攀雀,并拍摄了它的繁殖过程,以及雌雄鸟和幼鸟的影像。这也是国内黑头攀雀的首份繁殖记录。摄影/陈德
寻访中国的三种攀雀——鸟类建筑大师的神秘生活
摄影 / 陈德
本图及下图拍摄的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的青海湖畔,草原景观带来一片祥和安宁(摄影/陈业伟)。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湖面碧波万顷,周边拥有藏文化区共有的民族风情和文化渊源。
围绕乌鞘岭转一圈:认识中国的最短旅行
摄影 / 陈业伟
砖是我国传统的建筑材料,即使是在木结构建筑中,也并非完全不用砖材,比如墙体和围墙是用砖砌的,屋内和院落的地面是用砖铺的,房屋大门上的门头、门脸装饰也是用砖造的……所以,砖雕逐渐成为美化房屋的一种常见装饰。砖雕中的常见图案有龙、狮、鹿、鹤、鱼、龟等动物,也有松、竹、梅、莲、牡丹、卷草等植物,还有各种人物、器物、文字、花纹。图为正在雕刻中的“龙腾吉祥”晋派砖雕影壁。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图为泸定桥,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大多数人对大渡河仅有的印象。作为茶马古道上的第一道天堑,汹涌的河水是古往今来汉藏之间往来沟通的巨大障碍,直到清康熙年间修建了这座泸定桥。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图为田海子山,沿着318国道进藏,穿过二郎山隧道就可以见到一座巨大的雪墙耸立在眼前。这是贡嘎山周边的卫峰——田海子山,海拔6070米,与山下的大渡河落差达到4700米以上,高耸入云的山峰,把上百米宽的大渡河衬托得像是一条小溪……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在东部季风区西至点勒布沟,可以欣赏热带山地季雨林景观
东部季风区 /西至点/
由于青藏高原这个自然区的南界以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脊线划定,因此使得喜马拉雅山脉的南翼与国界之间的这片土地成了东部季风区的一部分。这里的温度带虽然划在了南亚热带,但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汽在爬升喜马拉雅山脉南翼时留下了丰沛的降雨,使得这里的森林成了热带山地季雨林。因此这里成为了我国境内除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尖峰岭以外,另一个能够看到热带雨林的地方。更有意义的是,丰沛的降水在这里造就了一个东部季风区的西至点。经过一番查看和测量,我们发现它的位置应该在西藏错那市的勒布沟。勒布沟属于亚热带山地湿润半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从错那县城出发,沿着560国道向西南方向行驶二三十公里,翻越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口,便可沿着盘山公路驶入平均海拔2400多米的勒布沟。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沟谷深处,则可以欣赏到典型的热带山地季雨林景观。短短几十公里的路途,便可从高寒走向湿热,从荒芜的高原山地进入植被蓊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体验不同气候所带来的极大差异。图中的村落为隶属于西藏山南错那市的吉巴门巴民族乡,“Z”字形的盘山公路在山间盘旋,顺着这条公路可以来到青藏高原之上。摄影/陈业伟
没想到青藏高寒区的东至点是九寨沟
青藏高寒区 /东至点/
通过查找比对,我们发现青藏高寒区的东至点竟然就在大名鼎鼎的九寨沟附近。九寨沟的众多海子大多是钙华池,其中以神仙池尤具代表。其实,沿着青藏高原的东缘从北部向西南方向有一条钙华池带,它从九寨沟一直延伸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的白水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黄龙五彩池、牟尼沟钙华瀑布,以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贡嘎山镇玉龙西村的泉华滩都在这条带上。九寨沟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图为九寨沟景区内的神仙池,当地又称“嫩恩桑措”,意为仙女沐浴的地方,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成片的山坡被黄色、乳白色的钙质所包裹,翡翠般的海子镶嵌其中。摄影/陈业伟
壮哉,极致落差之美
图为二郎山垭口附近的红岩顶,是最容易欣赏到大渡河峡谷宏伟壮丽的地方,海拔7508.9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傲然屹立在群山之上,仅27公里之外,海拔仅1000米出头的大渡河悠然流向远方。清晨的谷底炊烟袅袅,雪域天国和人间烟火以奇妙的形式碰撞在一起。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除了泸定桥,大渡河峡谷还有什么?
站在泸定县的岚安乡,举目向西望去,连绵的皑皑白雪填满眼球,这是康定和泸定的界山——海拔近6000米的笔架山群峰。图中,山脚大渡河畔的建筑群落,就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渡口——烹坝渡口。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图为石棉县,在海拔870米的家里欣赏不远处的7000米级雪山,是属于石棉县居民的浪漫。每天清晨,人们在县城里就能看到北方天际悬挂着贡嘎山的一抹雪白。摄影/高剑
黑瞎子岛的最东端是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东至点,夏至日时它是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
东部季风区/东至点/
黑瞎子岛,位于中俄边界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是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最东端,也是我国夏至日时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黑瞎子岛是由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全岛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40米,总面积约335平方公里,是香港陆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2008年8月,本文作者来到黑瞎子岛考察,在抚远市乌苏镇的“东方第一哨”拍摄日出,遗憾的是这个季节这里已经不是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了,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已经南移至其他位置了(摄影/马宏杰)。
玉带蜿蜒,奔向群山万壑
图这张照片摄于姑咱镇西岸山腰上,奔腾的大渡河在大山面前也不得不低下头颅,乖乖绕道而走形成一个巨大的“S”形。远处的山峰就是海拔接近6000米的笔架山群峰,白色的冰川在阳光照射下异常夺目。这里是大渡河流域短距离落差最大的地方之一,雪山与江面仅仅10公里出头的距离,有着高达4700余米的高差。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晋商大院的砖雕遗迹是砖雕艺术的明珠
晋派砖雕无宅不雕,不角不饰,就连屋顶长条形的正脊上都装饰了砖雕。正脊两端的正吻是造型多样的龙头,它们与正脊共同组合成完整的屋顶装饰。图为山西王家大院的屋顶,薄雪掩不住其上的精美砖雕。院落中,砖雕也无处不在。晋派砖雕的主题大致分为伦理教化类、祈福纳吉类、驱邪禳灾类,还会雕琢青铜器、玉器等博古器物以增添宅院的文雅气息。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云雾萦绕华山,其下有水碧蓝如带
华山,又名加米峰,海拔5387米,位于康定市金汤镇,属于横断山区大雪山脉的北段,以尖峭、挺拔的姿态,孤独地立于大渡河畔,仅仅8公里的直线距离内,就高出河谷近4000米,陡峭之极。过于陡峭的山壁让它在一年中大多数时候都没有积雪,黝黑的山体更如同一柄冰冷的利刃刺向苍穹。虽然此华山并非同名的中国传统名山,但是险要程度远在其之上。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北美亚种 Vulpes vulpes fulva
主要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雄性平均头体长66厘米,尾长35厘米。冬毛亮金黄色至锈红色,颈部至腹部毛色较浅。四肢下端正面的黑色毛发明显。尾部黄褐色、间杂灰褐色,毛长。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西藏亚种 Vulpes vulpes montana
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高海拔区域。雄性平均头体长68厘米,尾长42厘米。冬毛整体偏淡黄,四肢正面通常无黑色被毛,颈部及前胸毛呈白色,夹杂灰黑。尾部间杂灰黑色。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欧洲大陆亚种 Vulpes vulpes crucigera
广泛分布于欧洲大陆。雄性平均头体长67厘米,尾长38厘米。冬毛橙红色至红褐色,颈部至腹部毛色浅黄。四肢下端正面有黑色毛发,耳背黑色明显。尾部红褐色,末端呈白色。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堪察加亚种 Vulpes vulpes beringiana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以及堪察加半岛等区域。雄性平均头体长68厘米,尾长40厘米。冬毛亮橘红色,颈部至前胸白色。耳背部黑色,四肢橙红色,下端的正面黑色,耳背黑色明显。尾部毛长蓬松,呈深黄色。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阿拉伯亚种 Vulpes vulpes arabica
主要分布于西亚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地带。雄性平均头体长58厘米,尾长32厘米。身体被毛短、耳部较其他赤狐亚种要大。冬毛沙黄色,颈部及前胸毛发黄褐色。尾部黄褐色、毛短。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蒙新亚种 Vulpes vulpes karagan
分布于我国的新疆和内蒙古,国外分布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和俄罗斯等国。雄性平均头体长61厘米,尾长40厘米。冬毛锈红色至赭黄色,四肢正面黑色毛发不明显,尾部草黄色,间杂灰黑色毛发。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巴勒斯坦亚种 Vulpes vulpes palaestina
分布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等地。雄性平均头体长59厘米,尾长36厘米。冬毛主体为岩灰色,带少许红色。头面部红褐色,耳背黑色不明显。四肢灰色至赤褐色,正面有深色斑点。尾部毛色为红褐色至灰棕色。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东北亚种 Vulpes vulpes daurica
分布于我国东北以及内蒙古的东北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和蒙古。雄性平均头体长68厘米,尾长40厘米。冬毛色浅,呈黄白色,夹杂灰褐色。面部红棕色,耳背黑色,吻部两侧有深色条纹。四肢棕红色,下端正面黑色。尾部毛发蓬松,呈淡红棕色,间杂灰黑色。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图为金汤镇附近,大渡河就像被斧头辟出的大地裂痕一般,呈现出非常标准的“V”形峡谷形态。在“华山”的加持下,峡谷显得异常壮美。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河谷之上,层峦叠嶂,隐天蔽日
图为康定孔玉乡的大渡河峡谷,是极为典型的深切河谷。行走谷底往往感觉暗无天日,很难发现河谷两岸对峙的皑皑雪山。站在山腰上,更能感受到峡谷的险峻,两岸的山体受到湍急河水常年侵蚀,变得异常陡峭(摄影/LEON)。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摄影 / LEON
图拍摄于泸定岚安,泸定北侧海拔超过5000米的群峰阻挡了来自盆地内的水汽,造成了大渡河上游的干热河谷地貌。而下游东岸的山峰最高不过4000米,水汽翻越二郎山脉形成壮观的云海,并造就了泸定县湿润多雨的气候。处在高山区向极高山区过渡地带的岚安乡,正好成为了水汽分布的分界线(摄影/LEON)。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摄影 / LEON
大渡河峡谷:干热河谷的典范
大渡河峡谷是典型的干热河谷,谷底干燥且炎热,山腰则湿润多雨。图中可以看到,在泸定到丹巴沿线,有特产名为“仙桃”,实际上就是仙人掌的果子。这类沙漠地区的植物,正是干热河谷地区的最大特征。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图为康定市的孔玉乡,是大渡河峡谷最核心的区域,河段全程都是非常陡峭的“V”形谷,岭谷平均落差在3500米以上。不到下午6点,峡谷中已经看不到一点阳光,夹金山脉如同一堵巨大的黑墙,把来自于盆地的水汽阻挡在外。图中最高点即为海拔5734米的夹金山脉的最高峰,当地人称“亚嘎”。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图拍摄于金汤镇的边坝村。正对的陡峭尖峰是大渡河峡谷里最具代表性的山峰之一,一些资料称其为“加米峰”,但经作者和多位好友数次实地走访调研,得知该山四周多个乡镇的居民均称其为“华山”,并流传有神话故事。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图为丹巴藏寨,作为大渡河峡谷核心区域的起点,丹巴的藏寨早就盛名在外,这里是嘉绒文化的中心。大金川在这里接纳了源自四姑娘山的小金川,并以大渡河之名开启了中国第二大峡谷的征程。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村舍民宅,隐匿在峡谷之中
在大渡河峡谷核心地带的孔玉乡,高大密集的群山之中有一小片山间平地显得格外醒目。图为色龙村,是一个藏族村落。色龙的藏语意为“藏匿深山的村庄”,正如它的名字,这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子简直就是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外界想要进入此地,要先从江边沿着危险的盘山公路爬升七八百米高,来到一个非常偏僻的悬崖村庄角坝村,再穿过一条长长的隧道,方才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一片田园牧歌的景象。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峡谷之内,历史的尘埃与平静的生活
图为岚安乡,泸定县辖乡,古称罗岩、岩州、昂州,位于邛崃山脉——夹金山南段的一个巨大山间盆地上,地貌相当奇特,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高出山下的大渡河1000米,江对岸就是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的田海子群峰,峡谷幽深,壁立千仞。图片右下为岚安红军烈士纪念碑,它静默矗立,守护着这片土地。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图为晋中市太谷区的砖雕艺人温建明在雕琢一尊佛像砖雕。之前砖雕鲜少有雕刻佛像的先例,需要攻克用砖做大型圆雕的技术难题。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图为田海子雪山,提起雪山,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藏族、神山。然而在大渡河峡谷内,汉族人与雪山也有自己的相处方式。在田海子雪山那扇巨大的东壁之下,咫尺距离内,就隐藏着一座不为人知的汉族村落——木角村。
发现中国第二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
现实中,这项技艺传承了下来,晋中市寿阳县现在还有高跷竹马戏表演。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砖雕上的竹马戏,历经千载传承了下来
其实晋派砖雕的繁荣最早并不是出现在明清的晋商繁盛时期,而是出现在金元时期。当时,金统治者入主北方,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地处金朝腹地的山西也由此迎来了升平富足的景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西南部相继发现了多座金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砖雕,上面的图案描绘了当时的乐舞百戏、民间表演等,说明这一时期砖雕艺术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图为临汾侯马市牛村金代墓葬出土的竹马戏砖雕,现实中,这项技艺传承了下来,晋中市寿阳县现在还有高跷竹马戏表演(下图)。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图为父碑楼的上部,单檐歇山顶下可见“忠信”匾额。摄影/李平安
承压、生存和生长——晋派砖雕的现在进行时
摄影 / 李平安
围绕一道山岭,了解中国最多重的景观和最多元的文化
摄影师在乌鞘岭的南麓定格了这幅画面:巍峨耸立的背景山脉是祁连山脉中的马牙雪山,它用岩石和冰雪构成的山脊勾勒出天际线,冷峻无比;而画面前景的乌鞘岭山麓地带有着柔美的曲线与柔和的色调,让人感觉温暖。乌鞘岭和祁连山脉的关系是:乌鞘岭属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段。翻开《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乌鞘岭实在是容易被忽略的名字,如果地图的比例尺小一些,你甚至看不到这个名字。但在地理学上、在我国偌大的版图上,乌鞘岭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无法被轻视的意义: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我国多条自然与人文的分界线经过乌鞘岭。最为重要的是,我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这是对我国地理环境最宏观、最简洁、最有概括力的划分。乌鞘岭则是这三大自然区的交会点。因此之故,若想设计一条路程最短、费时最少的认识中国的旅行路线,应该说,这条路线非以乌鞘岭为中心不可。摄影/陈业伟
围绕乌鞘岭转一圈:认识中国的最短旅行
摄影 / 陈业伟
灵活的生存策略,
让赤狐能适应多种多样的生境
在野外,赤狐或许是最容易见到的野生动物之一。面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赤狐采用“泛化”的适应策略,具有很高的环境可塑性。它们生态幅宽广、行为策略与食性多样,是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生境的机会主义者的典范。在青海,无论是在植被繁茂的山地灌丛(本图 摄影/左凌仁),还是相对开阔的草原生境(下图 摄影/蒋天沐),赤狐都能游刃有余地适应当地环境。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摄影 / 左凌仁
青藏高寒区北至点——昌马河冲积扇,不仅是易于辨识的地标,更是欣赏冲积扇的最佳地点
青藏高寒区/北至点/
河流自山口流出后,水面突然展宽,流速减缓,水流的搬运能力骤减,所携泥沙依大小次第在山口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体,简称冲洪积扇。因为干旱区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无法形成稳定的河道,因此每年洪水到来,都会在冲积扇上形成放射性的河道,洪水过后,放射性河道留下的痕迹犹如太阳射出的一束束丁达尔光。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故事
乌鞘岭西部,在高山盆地中体验湖泊之美
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通过乌鞘岭,第一级阶梯位于乌鞘岭的西南侧,而其东北侧则属于第二级阶梯的范围了。由乌鞘岭向西,便行走在了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也可以说行走在了青藏高原上。在这里由多条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的祁连山自东南向西北延伸,这片区域最典型的地貌特征是高山和盆地交错分布。在这些高山间的盆地中,两个相距不远的湖泊——茶卡盐湖和青海湖都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茶卡盐湖湖面面积105平方公里,湖中景观万千,最具吸引力的是茶卡盐湖的“天空之镜”,无论是日出日落还是满天星斗,天空的美丽总能映照在这块明镜中(摄影/章佳杰)。
围绕乌鞘岭转一圈:认识中国的最短旅行
摄影 / 章佳杰
虽然充满好奇心,幼年赤狐也表现出了谨慎的一面
和许多动物的幼崽一样,幼年赤狐对环境中的新事物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当发现布设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时,它们会争相凑过去研究一番(摄影/万绍平)。
赤狐 谨慎克制的荒野生存 “多面手”
摄影 / 万绍平
斯坦因、斯文·赫定等西方探险家和商人就是通过这条山谷来到中国的,那么斯木哈纳村应该是迎接他们的第一个中国的村庄。图为编辑部一行在斯木哈纳考察时,受到了当地柯尔克孜族牧民的热情接待,并把他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全部家当展示了出来( 摄影/马宏杰)。
黑瞎子岛一带的水产资源极为丰富,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生活着大马哈鱼、鳌花鱼、鳊花鱼等多种鱼类。过去,当地渔民经常能在这里捕捞到一两米长的大鱼(摄影/王积信)。
东部季风区将海洋囊括进来,它的南至点已经深入赤道
东部季风区/南至点/
曾母暗沙是一个形如纺锤的水下礁丘,顶部面积约2平方公里左右,礁顶距水面最浅处水深17.5米。它是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最南端,也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这里邻近赤道,属于典型的赤道海洋性气候区,终年长夏无冬,阳光充足,热量充沛,降水丰富。2009年,本文作者一行人来到曾母暗沙考察,水下摄影师吴立新将为此行特制的“中国最南端”水晶主权碑放在了曾母暗沙的礁顶,碑身三面简单勾勒出了中国版图的轮廓,晶莹剔透的水晶碑在摇曳的珊瑚枝映衬下更显夺目(摄影/吴立新)。
在东部季风区的北至点,黑龙江在大地上 画出了一个完美的“”形大湾
东部季风区/北至点/
北极岛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是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至点,也是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北极岛虽然名为“岛”,实际上它是一座三面环水的半岛。以黑龙江为界,北极岛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由于这里纬度较高,属于永久冻土区,河流切割不深,江水在大地上百转千回,迂回曲折,在两国边境上画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Ω”形大湾,大湾正中向北突出的陆地即为北极岛,左右两侧分别为属俄罗斯所辖的金环岛和银环岛(左图 摄影/陈业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北至点的所在地一直备受争议,本文作者就曾前往漠河“找北”,并在真正的北至点(以纬度测量计算)黑龙江乌苏里滩留影。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故事
昌马河冲出祁连山口形成的这个冲积扇在这一带是规模最大的冲积扇,而且它所具有的冲积扇结构最为完整,尤其是冲积扇圆弧形的扇缘部分应该是地下泉水的溢出部分,人类的农田和聚落大都分布于此。昌马河冲积扇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在这个冲积扇的扇缘分布着阡陌纵横的农田和城市村庄,曾经是中国第一个出产石油的城市玉门市就坐落在这个冲积扇的东北部边缘。这个冲积扇不仅使西北干旱区的北至点成了易于辨识的地标,更使得这个点成了一个对干旱区河流与河流冲出山口造就的冲积扇进行审美的绝佳地点。摄影/张翙羽
瀚海狂涛:沙之线条与沙之“海啸”的集结地
巴丹吉林沙漠发育了多种多样的沙丘类型,其中高大沙山的发育规模世界罕见。金字塔沙丘的沙脊有着直线的庄严之美;星状沙丘的脊线向中心顶点辐辏;新月形沙丘、格状沙丘、驼鼻形和马蹄形沙丘则有着千变万化的线条。主体沙山的迎风坡上叠置有数十米高的次级沙丘,次级沙丘之上还发育了尺度更小的沙波纹。形态多样的沙山群有的如凝固的海啸,有的则呈现出“峰峦叠嶂”的山景之美。摄影/静言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摄影 / 静言
在南沙群岛的南康暗沙,本文作者与同伴发现了露出水面的中国陆地最南端——琼台礁,水面之下则是蓊蓊郁郁的珊瑚世界(摄影/吴立新)。
沙漠腹地的彩虹、雨雪和地热:自然大化赠予的“淋浴和桑拿”
巴丹吉林的沙山之所以能维持高大的身形,与沙山内部湿度有密切关系,除了受周围湖泊及地下水影响,有研究者认为超高沙山的形成也与地下水携带的地热有关。从地壳深处溢出的稳定热泉带来了充足的水蒸气,年长日久为沙山“蒸桑拿”,水汽可抵达沙山的高处。这些水蒸气上升凝结在沙粒表面,增加了颗粒间的凝聚力,使沙丘长高长大,风力搬运能力降低。此外,在沙漠的东南部降水相对较多,上天赐予的“淋浴”也增加了沙山的含水量。图为壮丽的沙漠雪景。
巴丹吉林“珠峰”和湖群背后的更多秘密 一座“会扎根、长骨头、吃钙片、 爱植发……”的沙漠
那里有一座民间地理爱好者竖立的石碑,上面刻有“恭喜您找到北啦”的字样。其实,无论是北极村、乌苏里滩还是北极岛,它们的纬度相差并不多。因此对于最北端的确定,也完全不必纠结于一个确切的点,因为点是没有大小的,测量是有误差的,如果把北至点定为一个有坐标的点,那就会引来无数个点(理论上说是无限的)。因此本文作者主张像四至点这种地理标志,最好确定为一个有人类生活,或者是距离那个至点最近的人类的聚落,比如村庄。或者找到一个地标,就是一个有明显的形象的标志物,比如黑龙江上的“Ω”湾这种形态明显的地标作为至点。如果找不到上面所说的聚落和标志物,那么作者认为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确定至点。即以测量所得的至点为圆心(测量的单位最好是米),半径为10—20公里画一个圆,在这个圆的范围内,都应该算作至点的范围。就纬度而言,北极岛虽然并不算中国的最北端,真正的“最北”是在北极岛以西十多公里处的乌苏里滩,但是北极岛的“Ω”湾不仅形态优美,而且极具辨识度,无疑是我国北至点的最佳选择。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故事